浅析山东群艺部门传统音乐文化进校园工作的目的及意义

2019-12-16 02:09
黄河之声 2019年1期
关键词:进校园民间文化遗产

赵 雅

(山东省烟台市文化馆,山东 烟台 264000)

在当前“文化全球化”风起云涌的发展浪潮中,若要扎实、有效地推进“传统音乐文化进校园”这项有意义的工作,却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主要难点在于:传统音乐文化与当代青少年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意识之间存在着较大的隔阂,难以真正激发他们对传统音乐的兴趣。因此,无论对于学校还是各级文化管理部门而言,如何才能寻找到得力的方式、手段,来引导大多数青年学子自发、自愿地接受传统音乐文化,进而热爱上传统音乐文化,则是一道横亘于我们面前而又难以回避的全新课题。

要阐述“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意义,就必须解释清楚——究竟什么是“传统文化”?从广义来讲,文化是指人类(通常表现为特定的人类集团,比如民族、国家、地区等等)所创造的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之总和。其中物质产品是指人类生产、创造的具象实物,而精神产品则是抽象的意识形态。这类意识形态包括价值观念、审美意识、风俗习惯、宗法制度、法律法规、文学艺术、人际关系、道德规范等等。可见凡属人类精神意识领域的各种创造物都可纳入意识形态的范畴。这些表现为意识形态的精神产品可以凝结在特定的物质产品中,而同时又游离于其外。

比如传统价值观念,它包含在“孟母三迁”、“卧冰求鲤”等传说故事中。而这些传说故事可以口头流传,也可以被刻印在书籍等物质产品当中。人们通过阅读书籍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还原传说故事并理解、领悟其中所包含的价值观念。但在这个过程中书籍只是沟通不同个体人的精神世界之中间媒介。所以价值观念这种意识形态虽然凝结在书籍这样的物质产品中,但其传播的目标和旨归却在于读者的思想意识,所以说它又是游离于物质产品之外的。鉴于意识形态这种区别于具象物质产品的独特属性,人们通常就将“文化”一词的狭义内涵局限于特指意识形态这种精神产品了。也就是说通常意义上的“文化”概念,就是指人类群体所创造的意识形态。而“传统文化”,则是对中华民族历史上创造并传承下来的各种思想意识形态之总称。当然传统文化也是包含“物质产品”和“意识形态”这两大组分。其中“物质产品”自然是指非现代的民族特色产品,它包括历史文物及与传统精神文化(意识形态)相关的各种实物;而“意识形态”部分则包括民族历史上所创造并传承下来的各种意识形态属性的精神产品。具体来说不外乎中华民族在以农耕为主的社会阶段所创造的价值观念、审美意识、风俗习惯、文学艺术、道德规范等等各类精神产品,这也就是“传统文化”一词的狭义内涵,更是其常用内涵。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传统文化中既包含精华也夹杂糟粕,须采取扬弃的态度来加以辩证取舍。值得一提的是,文化管理部门已为我们遴选出了其中的精华成分,那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与作为物质产品的历史文物遗产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都属于精神遗产。它主要包括:口头传说文学、民俗节庆、传统艺术、传统技艺、传统体育、传统礼仪等等。虽然上述这些艺术、技艺、体育、节庆等精神遗产难免会造就物质产品或必须依赖某些物质产品才能展开相应活动,但这些物质产品大多都像上文谈到的承载传说故事的书籍一样,属于承载精神意识的物质媒介或者辅助性的实体工具。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质是精神遗产,即上文谈到的“传统文化”中具有意识形态属性的精神产品部分。作为精神产品和意识形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承载并体现着“传统文化”最常用的涵义,而且相比“传统文化”中的物质产品来说更适应于在当代社会中的广泛传播。

这是因为,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具备相对自由且又十分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有望较为顺利地对接、融入到各种现代传播手段和渠道当中,提高传统文化传播的效率,拓宽传播的覆盖面;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直接作用于传播受众的精神意识,能够发挥出教育、疏导、激励、熏陶等多方面的思想智力支持及精神调节功效,对于提升社会整体人文意识氛围、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能发挥独到的功用。基于上述认识,笔者认为要做好当前的“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就应该优先、着重地把山东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到校园之中,造成高效率、广覆盖的渗透性传播态势,以期利用这些精神遗产中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意识形态来滋养、培养莘莘学子,有效地提升其人文素养。

接下来就必须明确: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工作目的及思路是什么?换言之,即打算让学生从这项工作中获得哪些教益、汲取什么样的精神营养?下面本文将结合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来展开具体分析。众所周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戏曲、曲艺、民间杂技、民间手工技艺、消费习俗、随时节令、民间信仰、传统中医药、传统体育与竞技、文化空间”这十四个种类。对于像“孟母教子”、“卧冰求鲤”等民间传说故事,要引导学生辩证地汲取其中所蕴含的传统道德积极因素;对于“东昌府木版年画”、“滨州剪纸”等民间美术,既要充分展现其中所包韵的质朴健康之民族审美意识,又要让学生体认先辈巧夺天工的创造力;对于“聊斋俚曲”、“鲁南五大调”、“山东筝派曲目”等民间音乐以及“鼓子秧歌”、“海阳秧歌”这样的民间舞蹈,要引导学生认识其中包含的地方化音乐色彩及风格韵律,进而感悟山东民间音乐、舞蹈对本省风土人情的奇妙表现力,最终通过欣赏乡土音乐、舞蹈来把握民族化的艺术审美心理,并体悟从中表现出的健康明快的人文风采;对于“柳子戏”、“山东梆子”等戏曲以及“山东大鼓”、“山东琴书”等曲艺,须引导学生感悟其唱念做打、咬字行腔与山东方言及民间生产生活活动之间的对应关系,体悟先民借助戏曲和曲艺等综合艺术形式所传达出的价值观念和审美理想,并汲取其中的积极因素来提升自身文化修养;对于“聊城杂技”等民间杂技、“潍坊风筝”和“鲁锦”等民间手工技艺以及“德州扒鸡”、“孔府菜”等消费习俗,则着重体现其巧手、巧思,巧技,进而引导学生感悟先辈伟大的创造力,树立起对本土文化的强大自信心及自豪感;对于“宁武端阳彩粽”、“桃源花供”等节庆民俗以及“泰山石敢当”等民间信仰,则应引导学生体认其中所包含的正义精神以及美好的生活祝愿,进而感悟山东人民善良、质朴、豪爽的人文风貌;对于“阿胶”等传统医药,则应着重展现其“但使人间无疾苦,何妨架上药生尘”的济世情怀,培养学生的大爱之心;对于“梁山武术”、“蹴鞠”等传统体育及竞技,应引导学生汲取其中所包含的保家卫国的正义情怀以及勇争上游的拼搏精神,进而树立起热爱体育运动、珍惜健康生活的积极意识;对于“祭孔大典”、“泰山封禅及祭祀”等文化空间项目,则应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其中所蕴含的深厚人文精神,树立起对于本省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综上所述可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工作,就是要把山东传统文化中最富有价值思想意识和最富有魅力的审美情怀推荐给莘莘学子,引导他们感悟到本土先民在农耕社会所创造出的“真、善、美”的人文风采,并从中获取力量、汲取营养来构建自身积极、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深化人文底蕴,建构健全人格,成长为有用之才。

猜你喜欢
进校园民间文化遗产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经典彩调进校园
Tough Nut to Crack
舞龙舞狮进校园
优秀剧目进校园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