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收编日本林弥一郎航空队始末

2019-12-16 08:31吕雪萱
云南档案 2019年1期
关键词:航空队日籍航校

■ 吕雪萱

在我党我军独立创办的第一所航空学校——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里,有一批日籍航空技术人员。他们就是抗日战争胜利后被我军收编的日本侵华空军林弥一郎部队。

林弥一郎航空队全称为日本“关东军”第二航空军团第四练成飞行大队。队长林弥一郎(后改中国名字林保毅)于一九一二年生于日本大阪府南河内郡,父母早亡,家境艰辛。林弥一郎中学毕业后当兵,曾任熊谷飞行学校、陆军士官学校等教官。一九四一年八月加入第五十四战队任中队长,曾率机侵入我华中、华南地区,与中国空军交战,轰炸中国和平居民。在太平洋战争中,他作战顽强,立有战功。一九四四年三月授衔上尉军衔。同年八月擢升为第四飞行大队队长,衔升少佐。此人飞行技术娴熟,颇富政治头脑,治军有方,在部属中很有威望。其所率飞行大队为日本侵华空军之主力和精锐。该大队有三百余人,其中飞行员十七人,机械师二十四人,机械员七十二人,其他各类地勤人员一百八十余人。计有各种日式飞机四十六架。它的主要任务是使用“隼”式战斗机与美制B-29飞机进行作战并训练从其他兵种调来的初级指挥官和学生出身的见习官兵。

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驻扎在我东北沈阳附近奉集堡机场的林弥一郎航空队也惊慌失措。九月八日傍晚,林弥一郎把所部全体人员召集到一起,征求意见。这些不了解我党我军政策的战败者,一想到缴械投降充当苦力,甚至被处死的命运,便不寒而栗。于是不愿意向我军投降,而是强烈要求向南转移,企图躲过我军和苏联红军的包围,寻找机会回国。于是,林弥一郎于第二日率队遗弃机场、飞机,离开驻地向南进发。

九月底,他们逃到辽宁本溪凤凰城一带。前有我军,侧有苏联红军,后有国民党军队,他们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林弥一郎下令安营扎寨,将人员分散到附近的村落里,静观局势发展。

这时,我军派出的谈判代表来到了他们面前。

原来,抗日战争胜利后先机挺进东北的我冀热辽军区十六军分区曾克林、唐凯部队,得知林弥一郎航空队已逃到凤凰城一带时,遂命令该部二十一旅十二团将其包围。同时派出谈判代表进行劝降,以为我方所用。

谈判小组以二十一旅十二团二连指导员聂遵善为代表,凤凰城伪县长三桥(日本人)担任翻译。起初,林弥一郎拒而不见,只有伪村长和伪警察所长前来与我方接头。在我方谈判代表的严厉责问下,林弥一郎不得不带领校官两人、尉官一人正式与我方淡判。

谈判一开始,就涉及到缴械问题。聂指导员说:“首先,你们要交出武器,接受我军缴械。交出了武器,我们就把你们当做朋友,以礼相待。”聂指导员向他们明确交代了我党我军的政策。聂指导员说,你们在投降前在中国境内参加了战争,对中国人民犯下了罪行。但是,这不是你们的意愿,而是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的驱使,战争也给你们及家属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所以,你们也是受害者。如果你们交出武器,我们就可以成为朋友。

面对日本战败的现实和眼前的处境,林弥一郎自知接受和平缴械是唯一出路。于是,他将其部队各方面负责人召集起来,向他们说明了谈判的内容。结果所有人都表示只要能保证军官、士兵及其家属的生命安全,愿意接受和平缴械。

为了争取利用林弥一郎所部航空技术人员为我军服务,不使他们感到难堪,我军为他们选择了一个条件稍好些的宿营地,并为他们准备了粮食,而且选择好了缴械的地点和方式,缴械时没有士兵持枪把守,只要求他们把飞行器具边走边放到桌子上就行了。至于机关枪、步枪、手枪以及军官的指挥刀,不愿意交出来也可以;士兵如果留着枪、刀有用,也可以不交。

事后,当林弥一郎向人谈论起这件事时,感慨地说,以前所知有关缴械的画面,战败者都是在刺刀的逼迫下交出武器的,场面难堪至极。但这次的缴械则全然不同。当时,他最强烈的感受是:第一,一言为定的事情,对方百分之百的守信用;第二,尽量回避使用解除武装一词,而用“交出武器”的措辞,避免使对方感到难堪,这使他们很受感动。

被解除武装后,林弥一郎所部分散住在老百姓家里。在这里,没有士兵监视他们,也没有人歧视他们,过着愉快的生活。我军还想方设法为他们解决大米问题,并尽力提供其他生活用品。这种待遇使他们深受感动,甚至感到几分不安。

九月下旬的一天,我十六军分区司令员曾克林和政委唐凯决定召见和宴请林弥一郎及其主要军官。起初,林弥一郎部属中不少人认为这是鸿门宴,极力阻止他们前去。但林弥一郎说,如果他们想杀我们的话,大家早就没命了,还用等到现在?我们正可以借此机会找到一条生路。

就这样,在凤凰城里二十一旅司令部,林弥一郎一行十几人受到了十六军分区首长的热情接待。

席间,分区首长对他们接受我方和平缴械表示欢迎,并问了他们的打算。林弥一郎说:“我们不知道何时才能回到日本。总是这样给你们添麻烦,我们也过意不去,是不是找点适当的工作给我们做?修路、下井挖煤都行。”当我部队首长问到他的部队的情况时,林弥一郎说,他们是一支飞行机动部队,有飞行员、机械员,还有飞行部队必需的技术人员,人员齐备。分区首长对林弥一郎等人说,大家先饱饱地吃一顿,我们立刻向上级报告。

宴会结束后,分区首长又向林弥一郎等人详细阐述了共产党八路军的政策,要求他们回到奉集堡机场看管飞机和器材,等待接收,在实际工作中将功赎罪。

第二天早晨,在林弥一郎等人临回去之前,分区首长对他们说,这次由于条件所限,没能把大家都请来,所以给你们准备了点肉,带回去给大家吃。林弥一郎等人嘴上说太感谢了,心里却想顶多就是几斤猪肉、牛肉而已。可是当他们到外边一看,一个个都惊呆了:让他们带走的是大种牛三头,母牛一头,小牛一头,后面还有五十多只羊!这下他们真的感动了,带着这些礼物高高兴兴地回到了驻地。而所部官兵见带回的这些牛羊,更是又惊又喜,从对我军的敌视和恐惧开始转为钦佩和了解了。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我党决定利用侵华日军遗弃在东北的机场设施、飞机和航空器材等,筹建一所航空学校。

一九四五年九月底,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彭真和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伍修权同志获知十六军分区收编林弥一郎航空队的情况后,决定争取利用这部分人参加筹办我党我军第一所航空学校。十月中旬,林弥一郎及其主要军官在沈阳“东总”司令部里,受到了彭真和伍修权同志的接见。

讲话中,伍修权同志表示了准备留用他们协助我军创办航空学校的诚意。彭真同志也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一贯认为,日本侵华战争的责任,应由日本军国主义去承担,不是一般日本军人的责任。中日两国人民都深受战争之害。在目前不能归国的情况下,希望你们安心留下来,协助我们筹建航校,建立空军。

林弥一郎说,现在日本已经战败,我也失去了指挥权。所以,我要问问大伙,如果同意的是多数,我就答应;如果不到半数,我很难从命。接着,林弥一郎又提出了诸如尊重他们的人格,不以俘虏对待,提供生活、工作保证等方面的要求。彭真、伍修权同志对这些要求欣然表示同意。

谈话过程中,林弥一郎眼睛盯着伍修权身上的小手枪,突然说:“伍将军,是否能把这支手枪送给我作个纪念?”作为刚刚放下武器的败军之将,林弥一郎之所以敢于向我军高级指挥官提出索要手枪,显然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深思熟虑后的要求。他想试探我们共产党人对他们的信任程度和诚意如何。伍修权同志此时头脑格外清醒:俗话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我们要利用他们办航校,就要充分信任他们。伍修权毅然从腰间拔出手枪,递到了林弥一郎的手中。

这一举动使林弥一郎及其主要军官十分感动。他们表示回去后一定设法说服部属,为建设人民空军效力。三十多年后的一九七七年,在伍修权同志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期间,林弥一郎作为友好人士到中国旅游时,伍修权同志宴请了他。席间,双方重提当年小手枪的事,都更加感到中日两国人民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林弥一郎等人从沈阳“东总”司令部回到驻地后,把彭真、伍修权同志接见他们的经过和谈话内容详细告诉了部属,并征求每个人的意见。

由于我党正确的政策和我军的宽宏大度,以及对他们的尊重和照顾,使林弥一郎所部一些顽旧的心灵受到感化,逐渐消除了敌对情绪。兼之考虑到自己目前的处境,他们有了工作的想法,愿意用自己的技术为我军的航空事业服务。所以,当林弥一郎把彭真、伍修权同志的意思转告大家后,除去三十多个不懂技术和从事行政工作的人表示要加入日本侨民行列,等待机会回国外,其余三百多人都一致表示愿为我军效力。

林弥一郎把这一情况转告我军后不久,他们就奉我“东总”之命移驻到官原机场。

林弥一郎航空队被接收后,十月下旬,东北局和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决定将这支部队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航空队。并指定从延安较早到达东北的我党航空干部刘风、蔡云翔、田杰、陈明秋、顾青等八名同志负责航空队的工作。十一月九日,东北局组织部又任命黄乃一为航空队政委。林弥一郎也参加了航空队的领导工作。

东北局和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对接收林弥一郎航空队,筹建我党我军第一所航空学校非常重视。为了发挥日籍航空技术人员的作用,东北局和“东总”确定了对他们的方针。彭真和伍修权同志都先后指出,林弥一郎部队是侵华空军,受法西斯主义和武士道精神的毒害很深,对中国人民犯下罪行。他们昨天还在驾驶飞机轰炸我和平居民,今天之所以答应接受和平缴械,表示愿意为我们训练航空人员,不是出于自愿,更不是因为有什么觉悟,而是由于日本战败,他们一时走投无路,为生活所迫,不得已而为之。他们虽然是俘虏,但是,为了利用他们来培养我们自己的航空技术人员,我们就不能把他们当作俘虏对待,而应当以老师相待。我们的方针应当是:生活上优待,人格上尊重,工作上严格要求,思想上积极帮助。这些人究竟能为我们工作多久,能否尽力为我们工作,一方面要看整个形势的发展,另一方面更要看我们的工作如何,看我们能否按照党的方针政策做好教育争取工作。彭真和伍修权同志还指示刘风、黄乃一等同志要首先做好林弥一郎的工作。

航空队成立之后,主要的任务是修理破旧飞机,搜集航空器材,为航校建立奠定物质基础。当时,我军获得日式各类飞机四十六架(其中只有十六架可以飞行)、各类飞机发动机一百三十台、日式机械实习室六个。但这些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于是,刘风同志便带领包括日籍航空技术人员在内的搜集人员从南满出发搜集航材和航油。他们不畏严寒、不辞劳苦,长途跋涉,足迹踏遍了东北三省的三十余个城市、七十余个机场。在当地有关部门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克服了许多难以料到的困难,搜集到了不少飞机、航材和航油,据不完全统计,到一九四六年五月,共搜集到各种日式飞机一百二十余架,航空发动机二百多台,汽油数百桶,酒精二百余桶,航空仪表二百余箱,还有各种机床、设备和医药用品。这些成果,是航空学校赖以诞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搜集飞机和航材的过程中,日籍航空技术人员也得到了改造和锻炼。

一九四五年十一月中旬,为了落实中央关于办好航校的指示精神,加强对航空工作的领导,东北局成立了航空委员会,主任委员是“东总”,参谋长伍修权,委员有:黄乃一(兼秘书长)、刘风、蔡云翔、常乾坤、王弼(后两人尚在赴东北途中)。为了表示我们对日籍航空技术人员的信任,发挥其在筹建航校中的作用,林弥一郎也被指定为航空委员会委员。

随着形势的发展和航空队人员及飞机、器材的增多,一九四六年一月一日,根据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的指示,在航空队的基础上成立了东北民主联军航空总队,驻吉林通化。通化军区后方司令部司令朱瑞兼总队队长,通化地委书记、通化军区后方司令部政委吴溉之兼总队政委,林弥一郎和国民党起义将领白起被任命为副总队长。航空总队共计五百余人,下辖教导队、民航队、机务队和修理厂。航空总队的成立,是航空学校诞生的前奏,是我党我军航空力量初步发展的一个标志。

航空总队成立不久,一九四六年二月三日(农历正月初二)晨四时,国民党特务、国民党通化地区书记长孙耕尧(此人为讨好日本人,往尧字上加了个日字旁,改称孙耕晓)勾结日本关东军溃散军人滕田(原日军某师团师团长)策动了通化暴乱(当时通化地区有日本侨民和关东军溃散军人近十万人),妄图推翻我新生人民政权,破坏我党我军航空事业。由于事先我军已获得情报,在当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配合下,迅速平息了暴乱。在平息暴乱的过程中,逮捕了一名航空总队中企图驾机起飞为暴乱者助威的日籍飞行员。在审问过程中,这名飞行员称暴乱头子是林弥一郎,因此,林感到压力很大。我军经过慎重的调查和甄别后,确认林与此次暴动无关。于是,航空总队长朱瑞和副政委黄乃一一起找林谈了话,一方面明确告诉他,暴动与他无关,我党对他是信任的;另一方面也严肃指出,他的部属中确有人怀有异心,要他加强对其部属的管理和教育。林弥一郎对我党对他的信任非常感激,表示今后一定要为建设中国的航空事业尽自己的全力。与此同时,航空总队也清除了一些嫌疑分子和来历不明的日籍非技术人员,纯洁了队伍。

一九四六年三月一日,中国人民航空事业的摇篮,我军第一所航空学校——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后来人们习惯称为东北老航校)在航空总队基础上正式成立。代号为“三一部队”。常乾坤任校长,吴溉之任政委(兼),白起任副校长,黄乃一、顾磊任副政委,蔡云翔(汪伪起义人员)任教育长。林弥一郎及其部属全部参加了航校的建设,林任航校飞行参议兼飞行主任教官,其部属黑田正义、平信忠雄、系川正夫、长谷川正等也都先后被任命为飞行主任教官。为了作好教育争取日籍航空技术人员的工作,航校政治部还专门设立了日本人工作科(对外称技术人员工作科,松本一夫任科长)。日工科为教育争取日籍航空技术人员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加东北老航校建设的日籍航空技术人员,在我党正确政策的感召下,在我军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影响下,在和航校干部、学员的实际接触中,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昔日战场上刀兵相见的敌人,变成了今日航校朝夕相处的战友,彼此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一九五四年,当日籍教官回国时,师生含泪告别、依依不舍的情景,感人至深。

在我党我军第一所航空学校的建设中,以林弥一郎为首的日籍航空技术人员,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有的人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中国人民是不会忘记的。

从一九五四年起,原林弥一郎航空队人员陆续归国,林也于一九五六年回到日本。他们回国后,不少人仍然深情地怀念老航校的生活,认为在老航校的几年是他们一生中最有意义的岁月。很多人把中国看成是自己的“第二故乡”“第二祖国”,表示要终生致力于日中友好活动。林弥一郎先后组织了“航七会”(第七航校校友会)、归国者协会和日中和平友好会,并亲自任会长。从一九七二年起,他曾多次来华访问。一九八五年一月十三日,彭真委员长在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了林弥一郎一行,对他们当年为中国航空事业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

一九八六年六月上旬,我国空军、海军航空兵、民航、航空部、航天部、国家体委等单位联合组织了纪念东北老航校建校四十周年纪念活动,林弥一郎一行五十一人作为特邀代表在沈阳、长春、哈尔滨和北京等地参加了纪念活动。在东北,他们参观了当年老航校旧址。旧地重游,他们感慨万千,表示一定要在有生之年为日中和平友好、为日中两国人民世代友好而竭尽全力。

1996年,再次来到中国,参加纪念东北老航校成立50周年活动。1999年8月14日林弥一郎病逝,在他逝世一周年之际,“航七会”会员举行了隆重的追思会,称他是一位“中国人民永远尊敬的空军之友”。

猜你喜欢
航空队日籍航校
彩色照片里的中国(1944~1945年)
老航校精神的历史传承与时代价值
“我党第一支航空队”诞生始末
为何越来越多华人不愿入日籍?(手记)
雏鹰从这里起飞——记人民军队第一所航校
某航校推行绩效管理改革研究
走出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汉口上空的鹰
法庭上,财务经理讨回高额退职补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