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形象演变史的研究成果

2019-12-16 16:40秋叶
国际汉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专著变色龙建构

据笔者调查,最早关于西方中国形象的演变史的综述性著述是英国学者雷蒙·道生(Raymond Dawson)的概述性文章《关于中国文明的西方观念》 ( “Western Conceptions of Chinese Civilization”),刊在其选编的汉学论文集《中国遗产》(The Legacy of China,1964)第一个章节中。该文概述了从中世纪到“二战”期间西方中国形象的各种“神话(myth)”,即虚假与起误导作用的中国观及其产生的语境。显然是从这篇概况出发,三年后道生出版了《中国变色龙:关于中国文明欧洲观的分析》(The Chinese Chameleon: An Analysis of European Conceptions of Chinese Civilization,1967)。作者把在欧洲视野下的中国文明比喻成“变色龙”,旨在强调恰如自然界中的变色龙会因环境变化而改变其身体颜色,欧洲的中国形象也总是根据欧洲不断变化的文化语境而发生演变,与中国的现实并不一定产生对应关系。该著所参照的文本有游记、纯文学作品、史学、哲学著作以及报刊,选择的标准是那些在欧洲的中国形象建构过程中有重大影响的作品。时隔三十余年后的1998年,美国史学家史景迁(Jonathan D.Spence)出版了《大汗的伟大大陆:西方思想中的中国》(The Chan’s Great Continent.China in Western Minds,1998)。本著的写作框架和讨论时限与上述的《中国变色龙》类似,其特点是重视经典作家——尤其是18世纪以来的想象文学作家对于西方中国形象塑造的贡献。同一年,华人学者张隆溪的英文专著《强大的对立面:中国比较研究从两分法到相异性》(Mighty Opposites.From Dichotomies to Difference in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a, 1998)也在美国出版,第一章“关于他者的神话” (“The Myth of the Other”)探讨了自17世纪至现当代的西方文化史中不断变化的中国形象问题,其理论出发点是萨义德(Edward W.Said,1935—2003)“东方学”中关于西方话语体系对于东方的建构。澳大利亚学者麦克勒斯(Colin Mackerras)于1999年出版了专著《西方的中国形象》(Western Images of China, revised ed.)修订版。该著的时间跨度从古罗马时代直至出版前夕的1998年,重点在当代(即1949后)的中国形象。因此,进入作者视野的不仅是图书杂志,更有新闻记者的报道与现代媒体(如电影、电视节目等),它们都成为本著重要的中国形象建构者。以上三部专著、两篇综述是目前笔者所能看到的域外对于欧洲(西欧)乃至西方(西欧、北美与澳洲)的中国形象的整体研究。在国内,对于西方的中国形象进行历时性系统研究的有周宁的《天朝遥远——西方的中国形象研究》(上、下卷, 2006)。在该著中,作者旨在建构所谓六种西方的中国形象类型。同时,作者还在西方现代性精神结构中探讨七个世纪西方中国形象生成的“潜在动机”。该著是目前为止规模最大的一部有关西方中国形象研究的专著,但其过于注重形象类型学的建构和形象生成与演变的理论化分析,在笔者看来这种虚幻的中国形象规范性与理论规约性,在很大程度上遮蔽了西方中国形象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秋叶)

猜你喜欢
专著变色龙建构
论相对独立的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程序之建构
专著《众神狂欢》节选(评论)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神奇变色龙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神奇的变色龙
小小变色龙
建构游戏玩不够
厉震林和他的电影研究
翻译专著与教材的成功嫁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