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人视角下的黑帮世界:《城中城——社会学家的街头发现》

2019-12-16 08:17赵利生东宇轩
民族学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社会网络黑帮

赵利生 东宇轩

[摘要]1989年进入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攻读博士学位的美国社会学家素德·文卡特斯,为了研究城市贫困问题而进入了当时芝加哥最为著名的“城中城”贫民窟——罗伯特·泰勒计划区,却意外地结识了黑帮团伙的老大J.T.,也因此踏入了这个与黑帮世界息息相关的社区,开始了一场作为内部人的田野调查。素德·文卡特斯将他的日常经历以及所见所闻统统记录了下来,为我们刻画了黑帮世界的日常以及社区居民的生活,他成为了“其中的一员”,并从内部解释了黑帮组织、社区暴力、利益纷争等问题产生的原因,素德·文卡特斯打破了社会科学研究的局限性,并引起了现代文明中的人们产生新的思考。

[关键词]黑帮;社会网络;《城中城》:素德·文卡特斯

中图分类号:C9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91(2019)05-0091-04

基金项目:2015中央高校自由探索面上项目“内蒙古B市社区社会工作模式研究”(15LZUJBWZY029)、2015中央高校重点项目“西北民族社会发展研究”(15LZUJBWZD001)、2017中央高校重点项目“西北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研究”(17LZUJBWZD023)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赵利生(1966-),男,甘肃正宁人,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暨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民族社会学研究;东宇轩(1993-),男,藏族,宁夏银川人,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暨历史文化学院民族社会学硕士生,研究方向:少数民族社会与文化研究。甘肃 兰州730020华康德曾经指出,在美国社会学研究有关贫困(poverty)和贫民区(ghetto)的讨论中,长期以来存在着三种“不良倾向”。第一种是对贫民区这一概念的稀释化,也就是在讨论中混淆并减弱了种族的基础性;第二种倾向是从某种外部视角出发,将贫民区描述为一种失序的社会形态,无论在个体还是集体的层面上,都可以用“匮乏和不足”这样的负面词语来形容,而没有从其内部出发讨论其内在机理与特别的社会功能形态;第三种是从失组织(disorganization)的概念出发,倾向于将贫民区及其居民荒诞化(excoticize)。①这三种倾向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种强大的“认识论屏障”(epistemological obstacle),使得针对美国贫困的讨论都是基于外部视角的想象,其真实和可信度有待商榷,此外在没有真正来自贫民和贫民窟的内部视角的描述和论据的情况下,部分十分极端的观点及理论无疑会造成学者在进行研究时的认知模糊和偏差,这使得贫困社区在主流文化中始终没有得到正确的认知,人们对贫困社区的印象更多的是一个充斥着暴力、毒品、性等的危险地带,除了这种偏见之外,在主流社会中,贫困社区就像一个看不清摸不着、是人们想要避开的地方。但是当印度裔的年轻学生素德·文卡特斯进入这个芝加哥最为著名的“城中城”贫民窟——罗伯特·泰勒计划区,这样一个充斥着暴力的非正常的社会组织,进行他的第一次社会调查并生活多年后,事情变得开始有所不同。他将自己在这里经历的种种事迹、认识的人们、与他们的对话、社区内复杂的交际网络、帮派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利益合作关系等,通过回忆的方式写进了日记当中。这十年的日记,打破了那个强大的认识屏障,成为了撬开这个未知世界大门的钥匙,他以一个内部人的身份,在内部视角研究下,为我们展现了这个贫困社区的内部的真实面貌,揭开了这里的面纱,解答了有关城市中贫困社区出现的种种问题,为现代社会科学如何打破其研究的局限性提供了新的视角,并指出了美国现代文明进程所面临的贫困问题的产生缘由,为以后的发展开拓新的思考路径。素德·文卡特斯,《城中城:社会学家的街头发现》给我们展现了这其中不为人知的黑帮世界。[1]

一、初探:尝试进入黑幫世界

在素德·文卡特斯来到贫民区并打听罗伯特·泰勒计划区的事情时,他引起了人们的警惕,没有多少人愿意回答他问卷中的问题,哪怕是非常简单的问题。在最初的交谈中,这里的人们似乎十分确信这位来自外部世界的不食人间烟火的年轻学者是无法跟穷人打交道的,还嘲讽他与其来问这些“没有意义”的问题,不如去亲身体验一下他们的生活,然而人们带着嘲弄的的一席话却给素德·文卡特斯打开了新的思路,这也成为他决定亲身进入这城中城的契机。

即使再三被官方警告不要与黑人贫民区有所接触,素德·文卡特斯还是冒着危险进入了罗伯特·泰勒计划区,果不其然,在进入没多久后他就被这里的武装黑帮势力围住,并被质问了各种关于帮派的问题,所幸的是在被质问时黑帮老大J.T.刚好来到了这里,J.T.曾经上过大学的经历使得他对素德·文卡特斯这个学者的突然到来非常感兴趣,两人的对话十分投机,似乎有些停不下来地聊了一夜之后,J.T.告诫素德·文卡特斯说:“你不应该四处问人们那些愚蠢的问题。对于我们这种人,你应该和我们混在一起,了解我们做什么,怎么做。没有人会回答你这类问题的。你应该去理解年轻人是怎么在街上讨生活的。”[2]24不同于之前的人们对于素德·文卡特斯德的嘲弄,J.T.的话语中透露出想要阻止素德·文卡特斯进入社区进行研究的心思,或许他认为这对于素德·文卡特斯这个来自外面文明社会的年轻学者来说太过困难,然而对于素德·文卡特斯来说,这短暂的一夜却令他的世界发生了改变,未知的世界极具吸引力,但是这里的危险和暴力又令他犹豫,最终他做出了决定——尝试进入到罗伯特·泰勒计划区并在这里生活。

在进入到罗伯特·泰勒计划区并开始另类生活的日子里,素德·文卡特斯经历了足以颠覆他世界观的各种各样的事情,这里充满着利益纷争,也充斥着冲突暴力。在这里,有着黑帮保护的人们与黑帮们之间的矛盾、黑帮内部的矛盾、帮派之间的矛盾、黑帮与警察之间的矛盾等,但是这种种矛盾在基于不同的利益关系的驱使之下,似乎又有着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素德·文卡特斯十年间所经历的种种故事也一步步诠释了为何黑帮能够在罗伯特·泰勒计划区占据如此重要地位的原因。在J.T.的安排下,素德·文卡特斯甚至体验了当一天黑帮老大的经历,虽然只是短短的一天,但却是传奇的一天,他在这天中面临每一个问题、事件都在事后被J.T.等人进行评判,他们告诉了素德·文卡特斯不同选择背后所充斥着的冲突以及利益关系,诠释了黑帮的所作所为并不仅仅是利用暴力来使人们屈服,更多的是被定制的极具原则性的规矩、黑帮老大们对于利益的衡量以及计算、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所做出的算计,素德·文卡特斯在这一天认识到这平凡却又极富戏剧性的黑帮老大的角色是多么的难以扮演,也使得他的好奇心更加旺盛,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在这个地方生活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的答案。

二、接触:黑帮的权威与规则

在罗伯特·泰勒计划区,各栋建筑被密集地规划在了一个区域,彼此紧紧拥挤在一起,似乎是有意避开邻近的中产阶级居住区一样。在这里,每一栋楼都有一个组织,偶尔也指称为帮派,组织之间既有冲突,也存在着竞争关系。但是J.T.的黑帮却不太一样,他的这一帮派就好像是罗伯特·泰勒计划区表面上的管理机构,他或许是一个不法之徒,但他在这里更像是一个立法者,J.T.的所作所为表明,他的组织才真正统治着这个街区。他非常具有侵略性地监控了这些大楼,力度甚至超过了监管这个地区的警察,在J.T.所管辖的这个帮派里,他每周至少要去这里的三栋楼各巡视一次,目的在于确保住在这里的人们能够乖乖听他们的话,不要惹出不必要的麻烦,以免招来警察,这是组织中一条不成文的规则。另外,他的帮派还保护擅居者,一些来自外面的没有居所的人,对于帮派来说,只要给他们钱并且听话,便可以提供安身之所,这是一笔互利的买卖。除此之外,他们还给性工作者提供公寓来作为工作场所,并定期向她们收取月费,但管理更为苛刻,这是为了避免“瘾君子”招来警察。总的来说,遵守这里的规则,帮派便会保护他们,但当触犯了规则的时候,则有着严厉的惩罚。

之后的日子里,继续跟随着J.T.的素德·文卡特斯得知黑帮组织與政客有着密切的联系,出售毒品,调开警察,赌博诈骗等都有政客插手来保护他们的组织,而报酬则是为政客捐款和拉拢投票,这让素德·文卡特斯十分惊讶,也使他认清了政客的腐败以及J.T.的野心——帮派政治化。

三、深入:两个世界与站队

在这里度过的几年时间中,素德·文卡特斯面临着许多不同的困境:在田野调查过程中,中产阶级社区与贫困社区两个世界之间的巨大落差常常使得他无所适从。这样的差别不仅体现在芝加哥的主流社会文化与罗伯特·泰勒区的地方亚文化上的不同 ,也体现在他所屡屡碰到的现实问题:他被要求站队 。[3]

在素德·文卡特斯接触并了解了这里的毒品经济以及黑帮与贪污腐败的政客的勾结,问题随之而来,他到底是应该作为帮派的一员来帮忙隐瞒某些信息,还是要作为一个社会人履行义务告知警方一些违法的事情,他的道德底线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在内心中一番挣扎后,他暗自决定如果自己被传唤出庭时,还是得依法交出笔记。但有一次当他将内心的想法告诉J.T.和贝利女士后,随之而来的却是一番质问和威胁:J.T.对他说到“你应该扪心自问的是:‘我要站在黑人们一边呢,还是条子们(警察)一边?一旦你决定了,你就会为此担当一切。你明白了?”,这时的素德·文卡特斯才发现,当真正身处这样一个非正常的世界时,社会科学的做法根本无法适用,他已然成为了这个世界的一份子,与所有接触过的人和事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无法把自己与这里撇得干干净净,更不可能保持一个客观中立的态度,他已经成为了这个社区的一员,但同时他也是一名研究者。素德·文卡特斯在思索过后还是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这里的一切,这之后他通过J.T.和贝利女士的安排访问了很多人,并收集了他们的收入情况和其他情报,在素德·文卡特斯完成调查后,他想与J.T.和贝利女士确认一下他所了解到的这些情况的可信性,但是这些资料却反被利用,成为了贝利女士可以光明正大回收非法商贩额外收入的证明。素德·文卡特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一时得罪了所有他访问过的人们,他失去了人们的信任,被当作了告密者,这令他十分生气和懊悔,他想要取回人们信任,但换来的只有嘲讽和无视,在素德·文卡特斯懊悔自己不严谨的做法以及想要挽回人们的信任的这一时刻,其实他已然超脱了研究者的范畴,他的一只脚悄然踏入了黑帮的世界,内心的变化慢慢打破了那堵隔开了两个世界的高墙。在后来的日子中他亲身经历了一次枪击事件,在帮派的交火中,素德·文卡特斯拼上了性命拖回了中枪的普雷斯,这个J.T.最好的朋友之一,这一举动让J.T.十分感激,并对素德·文卡特斯产生了新的认识,使得他们的关系更加密切,而素德·文卡特斯似乎也在两个世界的站队之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做法。

“一路走来,我已经变成一名流氓社会学家,打破传统、无视规则。这其中,我所做过最离经叛道的事情,无非就是坚守着这样一个理念:我可以从一个与我的学术世界距离万里之遥的人那里,学到如此广博的知识,收获不可胜数的教益,并且得到了无比丰富的经验。当我走在距离芝加哥已经十分遥远的街道上,在巴黎的混乱的郊区或者是纽约黑人区的某处,与人们厮混或者聆听人们的故事时,我仍然能够听到J.T.的声音。”[2]266

四、脱出:回想与展望

素德·文卡特斯一直隐瞒着J.T.悄悄做着笔记,以此来作为研究资料,在社会调查研究的要求使然之下,这没有什么问题,对日常的对话、事件、想法进行记录是调查的必要手段,然而所处情境的不同,所采用做法的结果也是不同的。而在罗伯特·泰勒计划区,他这样的做法是相当危险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以黑人帮派及其赖以生存的贫民区社会结构为核心的贫民社会对外部世界有着极高的警惕性和不信任感。[3]素德·文卡特斯在这个充斥着大量非法事件的环境里,将他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不仅会对他自身的安全埋下潜在的隐患,对于生活在这里的居民来说也是十分危险的,这就好比安插了一个间谍在他们身边一样,每一条笔记都很有可能将他们的所作所为定罪。其次,从学科道德上来讲,对于被研究者,在访问之前研究者理应有责任告知自己的研究内容,但素德·文卡特斯为了使研究能够顺利进行选择了隐瞒,一个是为了自己与他人的安危,再一个是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这种两难的处境。值得一提的是,素德·文卡特斯是在事后根据回忆记录下了平时的对话以及经历的事情,这是一个非常机智的做法,可以降低这里的居民对于他的警惕性,还可以获取研究资料。在正常情况下,在受访者面前进行现场笔录有可能会打乱访谈的节奏,此外还会造成被访者不同程度上的紧张,这也是为何现在多采用录音笔来进行记录的一个原因。素德·文卡特斯因地制宜的方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应对思路,很具有参考价值,但是隐瞒研究目的、研究问题的行为,对于年轻的学者们来说,只有碰到了非常棘手或者非常复杂的情况,才能酌情考虑是否这样做。

基于素德·文卡特斯在他所处的特殊环境的中相关应对以及他对自己的反思,也警示了我们,作为研究者在实地调查中要避免误导受访者,另外对于需要准备调查问卷的情况,一定要注意不要提出一些带有误导性的问题或是过于封闭的选项,避免通过问题的渐入却只能获得机械式的“是”或“不是”,“满意”或“不满意”的回答,带有更多受访者自己见解的回答可能才能够真正展现他们内心的想法,即使这个回答可能会偏离了主题或是带有太多的个人感情色彩,但这仍然能够成为第一手最真实最自然的资料,可以让人们最直观地看到并理解内部人视角的世界。

当你融入到他们之中时,可能才会得到最为真实最为自然的东西,若只是作为一名研究者去观察、去记录,或许并不能得到你所想看见的东西,而是得到了他们想展示给你的东西,很多情况下受访者通常会在访谈中表演一个他们所认为合适的或者是理想的形象,这便是他们想要让你看到的,而不是你想要去看到的东西。越是接近,看到的东西就越是真实。

综上,对于学者来说,这样的写作或许太过感性,但同时这也是笔者想要向素德·文卡特斯致敬的东西。他的这本著作给笔者带来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让笔者认识到作为研究者进入田野当中时成为其中一员的困难与艰辛,从而引起了笔者的共鸣,同时也像我们展露了在田野当中以一个内部人视角面对不为人知的世界,经历种种困境难题时的内心的挣扎和妥协,但又作为一个研究者敏锐地抓住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自身的经历分析出其产生背后的原因,不仅打破了学科固化的认识论屏障,还为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为当代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真实可信的参考样本,同时还激励了众多的研究者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激发了研究者对问题的推敲和思考。总之,所有成功可信的数据、事例都来自己于实地的经验。我们可以有社会学过于天真的想象,仍要有敢于实践、克服阻力的行动,行动永远是了解事实真相最直接的方式。[4]

参考文献:

①转引自孙飞宇《作为一种社会官能征的贫民区——读素德·文卡特斯〈黑帮老大的一天〉》,载《社会学研究》2009年第2期。

参考文献:

[1] 张方泽.内疚之下的无奈与启示——以《城中城》看当今社会的现实映射[J].改革与开放,2017(8).

[2] 素德·文卡特斯.城中城——社会学家的街头发现[M].孙飞宇,译.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3]孫飞宇.作为一种社会官能征的贫民区——读素德·文卡特斯《黑帮老大的一天》[J].社会学研究,2009(2).

[4]自由forever.《城中城——社会学家的街头发现》书评[EB/OL].(2017-04-01)[2018-10-28].https://book.douban.com/review/8472747/.

猜你喜欢
社会网络黑帮
柏林公布黑帮报告
美国黑帮往事
马警方:当地华人黑帮最多
中国“面子”文化情境下领导政治技能对团队领导社会网络的作用机制研究
城市新移民社会适应与社会网络协同模拟框架研究
旅游目的地合作中网络治理模式研究
企业管理中社会网络的运用及相关问题阐述
中小企业金融支持路径的研究
日本扫黑令黑帮无法办葬礼
港警披露英俊青年两年黑帮卧底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