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患者伴发持续性心房颤动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019-12-17 08:20胡龙才蔡天晶金陵应李伟龙杨波鲁志兵
关键词:左房持续性高血压病

胡龙才 蔡天晶 金陵应 李伟龙 杨波 鲁志兵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种表现为快速、无序心房电活动为主要特征的心律失常疾病。流行病学认为持续性房颤发病与高血压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1]。持续性房颤是房颤中的重要类型,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近年来研究表明肥胖是房颤发生的重要因素[2-3],因此笔者探讨肥胖患者伴发持续性房颤相关因素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12月于通城县人民医院心血管科住院患者。收集肥胖患者65例,非肥胖患者175例;肥胖参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 男性腰围≥102 cm,女性腰围≥88 cm定义为肥胖;根据相关指南诊断持续性房颤的个体作为病例组[4]。诊断标准为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或在转复后24 h内复发房颤。

1.2资料收集 收集性别、年龄、婚姻等信息,另外收集高血压病、心脏疾病及糖尿病罹患情况,检测受试者血脂,调查患者吸烟情况。相关定义:吸烟为调查时连续或累积吸烟大于1年者。糖尿病诊断标准为一个随机血糖浓度≥11.1 mmol/L或空腹血糖浓度≥7.0 mmol/L;一天3次测血压大于140/90 mmHg;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诊断依据《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2010年修订)》:①至少有肥胖、颈粗短或扁桃体肥大等2项危险因素;②中、重度打鼾,夜间睡眠呼吸不规律或有屏气和憋醒;③睡眠节律紊乱;④白天嗜睡;⑤SpO2监测氧减饱和指数(ODI)>10次/小时;⑥出现一个以上重要器官损害。符合以上6条者即可做出诊断。总胆固醇超过5.72 mmol/L或甘油三酯超过1.7 mmol/L是指高脂血症。检验科常规方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值,心脏B超评估左房体积。

1.3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通过非条件Logistic分析OSAHS以及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与持续性房颤易感性的关系;Bootstrap方法计算分别计算相对超额危险度比(RERI)、归因比(AP)和交互作用指数(S)及其95%CI并估计肥胖与OSAHS在持续性房颤中是否存有交互作用[3],若RERI和AP值95%CI不包括0,S值95%CI不包括1则提示有相加交互作用,P<0.05被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一般资料比较 肥胖组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疾病发病率,持续性房颤及OSAHS明显高于及非肥胖组(P均<0.05),而性别、年龄、婚姻等无统计学差异见表1。肥胖组罹患1种疾病的人数为21例,非肥胖组患者罹患1种疾病的人数为31例,差异具有显著性(32.30% vs17.77%,χ2=29.36,P=0.000);肥胖组罹患2种疾病的人数为17例,非肥胖组患者罹患2种疾病的人数为30例,差异具有显著性(26.15% vs 17.14%,χ2=12.89,P=0.041);肥胖组罹患3种疾病的人数为17例,非肥胖组患者罹患3种疾病的人数为20例,差异具有显著性(26.15% vs 11.42%,χ2=19.34,P=0.037)。

表1 病例组和对照组一般情况

注:PAF=持续性房颤

2.2持续性房颤的左房体积及CRP变化 将持续性房颤分为合并肥胖和不合并肥胖两组,其中肥胖组(n=24)左房体积明显大于不合并肥胖组(n=41)[(48.37±15.36)ml vs (31.36±12.11)ml,t=13.64,P=0.037];肥胖组血清CRP明显大于不合并肥胖组[(4.11±0.23)ng/ml vs (3.15±0.31)ng/ml,t=4.65,P=0.041]。

2.3肥胖与OSAHS在持续性房颤中交互作用 与无OSAHS无肥胖个体相比,有OSAHS无肥胖个体罹患持续性房颤风险增加0.55倍(OR=1.55,95%CI:1.07,2.11,P=0.04),无OSAHS但有肥胖个体罹患持续性房颤风险增加0.33倍(OR=1.33,95%CI: 1.01,2.01,P=0.05),有OSAHS同时合并肥胖个体罹患持续性房颤风险增加2.34倍(OR=3.34,95%CI:1.24~4.67,P=0.04)。95% CI 的S不包含0和1提示肥胖与OSAHS两者存在相加交互作用(RERI=1.75,95%CI:1.25~2.88;API=0.56,95%CI: 0.37~0.88;S=1.89,95%CI: 1.24~3.87)。相乘交互作用分析肥胖与OSAHS在持续性房颤中无相乘交互作用(ORmultia=1.44,95%CI: 0.66,1.78,P=0.44)。

3 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肥胖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现在流行病学已经证实肥胖可以增加个体罹患心血管疾病风险[5]。本研究发现肥胖组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心脏疾病发病率,持续性房颤及OSAHS明显高于及非肥胖组;肥胖组一种或以上与肥胖相关疾病的罹患率明显高于非肥胖组。肥胖导致房颤发生的分子机制较为复杂,主要包括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其中间接作用有肥胖直接增加高血压病、糖尿病、阻塞性OSAHS罹患风险[6]。直接作用是肥胖引起的炎性反应、异常心肌能量代谢、心房脂肪沉积等因素导致房颤的发生[7-8]。

CRP是机体组织炎症反应标志,本研究显示肥胖患者合并房颤的患者CRP水平明显高于非肥胖房颤患者,提示在肥胖患者中CRP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9]。既往研究表明左房扩大是既是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本研究提示肥胖患者合并房颤的患者左房容积水平明显大于非肥胖房颤患者,显示肥胖患者左房容积增大可能是房颤发生的重要原因。

OSAHS由于睡眠时反复的呼吸暂停、低通气,它会引起多个重要器官功能降低或衰竭,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5]。本研究发现肥胖组患者持续性房颤及OSAHS明显高于及非肥胖组,这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较为类似[3]。肥胖患者伴随OSAHS导致房颤的机制复杂,OSAHS可直接导致高血压病、糖尿病和心脏疾病的发生及发展[5],而上述疾病可以间接增加房颤发病的风险。OSAHS可通过如下几点机制增加房颤的罹患率[6]:OSAHS患者由于夜间睡眠欠佳,交感神经容易出现兴奋最终导致房颤的发生。夜间持续低氧血症使得机体化学感受器被激活,血压诱发升高;持续低氧血症直接激活交感神经受促使房颤的发生。OSAHS患者出现向心性心室肥厚,OSAHS同时加大呼吸做功时引起左室压升高,室壁张力继发性增加诱发房颤。肿瘤坏死因子、C反应蛋白及白介素等炎性因子和氧自由基等有害因子在OSAHS患者血液中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这些因子也会诱发房颤。

综上所述,本研究证实肥胖容易伴发持续性房颤,其发病可能与肥胖患者容易出现左房容积增加,血清CRP水增高有关;肥胖与OSAHS在持续性房颤发病中起交互作用。

猜你喜欢
左房持续性高血压病
陈金水教授辨证治疗老老年高血压病临床经验总结
四维自动左房定量技术评估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左房功能的价值
急诊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高血压病眩晕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左心房形态变化及其与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关系
2020年江淮地区夏季持续性强降水过程分析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2016年华南地区一次持续性异常降水过程分析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高血压病患者房间隔厚度及其与左房功能的关系
什么是HPV持续性感染
云创新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持续性学习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