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

2019-12-17 08:08孙秋鹏
当代经济管理 2019年11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环境保护

孙秋鹏

[摘 要]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了要推进生态文明和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决策,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做出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判断。我国传统的数量型、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不适应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发展的要求,必须转变为高质量发展方式。经济高质量发展方式能够有效促进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并对已有的环境和生态破坏起到有效的治理作用。要更好地做到高质量发展对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推动作用就要继续推进供给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加大对技术进步和创新的扶持,加强对地方政府官员考核,增加政府财政投入并引入市场机制。

[关键词]关键词经济增长方式;高质量发展;环境保护;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F062.2;F124[文献标识码]A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1673-0461(2019)11-0009-06

党的

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中,之后又出台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党的十九大更是将生态文明提高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为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对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做出了重要判断,“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这说明我国经济增长已经从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转变,经济增长的质量更为重要。因此,有必要研究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建设之间存在何种关系,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何能够促进和保障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建设。

一、传统的数量型、粗放型增长与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存在冲突

在经济起飞阶段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于资本、劳动力和各类资源的投入,这是任何国家都要经历的发展阶段,数量型的投入会使得经济总量快速提高。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总量已经跃居到世界第二位,人均GDP由1978年的156美元增长到9 780美元。①这一时期高速经济增长主要关注的是产品和服务的数量,供给不足还是当时最主要的矛盾,满足数量性需求还是最主要的任務。在面临商品、服务短缺的主要矛盾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就必然追求本地的经济增长速度,并将增长的任务层层分解下放,其他工作和事务都要保障经济增长,如果与经济增长相冲突就必然需要让路。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1.数量型、粗放型增长必然大量消耗自然资源

数量型、粗放型增长主要靠投入的增加,其中最主要的是资本的投入。资本的投入最初是表现为货币,但是需要转化为生产设备和生产资料,生产设备和生产资料最终都是来自于地球上的物质资源,物质资源投入是数量型、粗放型增长模式下增长动力的主要来源。尤其是在一个经济体正在经历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对物质资源的需求数量更是快速增长。数量型、粗放型增长模式在一定程度具有不可避免性,所有发达国家都经历过相似的发展阶段。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四十年也基本上走过了相似的历程。目前来看,我国经济已经开始向集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转变,但数量型、粗放型增长仍然是主要增长方式。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能源消费国,2017年占全球能源消费量的23.2%和全球能源消费增长的33.6%。[1]2018年,我国粗钢产量已经达到9.28亿吨,占到全球产量的51.3%,水泥的产量已经达到22.1亿吨,占到全球产量的44%,10种有色金属产量达到5 702.7万吨,②是全球最大的有色金属生产国,同时我国也是全球最大的粗钢、水泥、有色金属的消费国,其他主要资源的消耗也普遍位于世界榜首(见表1)。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资源高投入和高消耗有经济发展阶段的原因,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是这种高数量、高强度的资源投入,也必然对全球和我国资源和经济可持续性提出了挑战,我国已经进入到工业化的中后期,需要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到高质量发展轨道上来。

2.数量型、粗放型增长必然会对环境和生态造成破坏,不利于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

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工业产品的生产量会大幅上升,工业品的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排放废渣、废气和废水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很多发达国家在相同发展阶段多出现了相同的问题。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经济处于百废待兴的状况,积累弱底子薄资本奇缺,几乎所有产品和原材料都处于短缺的状态,发展生产增加产品数量是当时的首要任务,就不可能实行严格的环保要求。由于早期的生产规模还相对较小,工业排放还处于自然、生态和社会可接受而范围之内,但是随着生产量的急剧增长,环境、生态情况越加恶化,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民的生活和健康,影响到经济和环境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17》显示,2017 年 338 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级别比例中轻度污染及以上达到22%,PM2.5大于35ug/m3的比例为64.2%,发生重度污染 2 311天次、严重污染 802 天次。全国地表水1 940个水质断面(点位)中,Ⅳ、Ⅴ类462个,占23.8%,劣Ⅴ类161个,占8.3%;地下水监测点取样情况显示,较差级和极差级的比例为51.8%和14.8%;近岸海水四类为6.5%,劣四类为 15.6%。2016年,2 591个县域中,生态环境质量为“一般”“较差”和“差”的县域分别有766个、341个和26 个。[2]2014年公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1%,耕地中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9.4%,林地中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0.0%,690家重污染企业用地及周边的超标点位占36.3%,81块工业废弃地的超标点位占34.9%的 146 家工业园区的超标点位占29.4%。[3]土壤的污染主要原因是工业的“三废”排放,农药、化肥污染,污泥、重金属、微生物和化学药品的污染。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需要巨大的投入进行治理,2013—2017年我国共投入4.62万亿元,平均每年投入9 235.56亿元,还呈现上升趋势。③

3.地方政府过度追求GDP增长的政绩观,放任和纵容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行为

在过去几十年中,GDP的增速成为考察地方政府官员政绩的主要指标,以GDP锦标赛为特征的各级官员的竞争机制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要快速提高GDP增长速度,固定资产投资的效果最为明显,各级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招商引资的政策,因此对选址地区要求不强的制造业企业尤其是重化工企业就成为各地政府争夺的重点。为了让这些企业能够在本地投资,当地政府不仅无偿、低价提供土地,免费提供便利的基础设施,人为压低劳动力成本,还在一定程度上默许和容忍企业对环境生态的污染和破坏。在一些中小城市,由于财政来源单一并且严重依赖于某类工业企业,地方政府官员甚至成为某些污染企业的保护伞,使得污染物的排放严重超过国家标准,造成对环境和生态的严重破坏。近些年由于国家对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加大,某些小型污染企业转移到边远农村地区,有些甚至得到某些村集体和基层政府的支持和保护。这些人无论是打着促进本地经济增长、解决就业,还是为了增加职工收入的旗号,都是为了个人利益和部门利益,都是只有少数人获得了经济发展的成果,而让全社会和子孙后代承担环境生态破坏后的成本。单纯追求GDP增长已经不符合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和人民需求。

4.数量型、粗放型增长已经不能满足人民多样化的需求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和改善,已经由对商品和服务的数量需求提升为对质量的需求。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人民群众对享受到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等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态环境在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愈加突显,环境问题已经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但是数量型、粗放型增长方式强调的是量的增加,强调的是可以计入到GDP中的商品和服务的价值,却很难衡量具有正外部性的产品的价值,尤其是生态产品的价值,这就很难满足人民对健康、安全和环境生态的多样化需求。西方经济理论认为环境生态破坏主要是由于由此产生的成本没有内部化,只有明确了产权,将成本内部化就能解决这一问题,如果交易成本高和产权确定困难,可以采取国家以强制性的规定介入方式。但是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证明,如果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进行深层次的经济结构调整,仅仅依赖于环保生态保护的强制性规定,往往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完成工业化的国家经验表明,人民对环境和生态质量要求的提高是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的最主要动力。我国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和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这也为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提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深层次的结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现实的支撑。

二、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互为推动关系

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着良性的互动关系。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只有经济发展方式向高质量方式转变才能够促进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体现在多个方面。

1.高质量发展本身就内含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高质量发展与传统的发展方式有显著的不同,传统发展方式更关注的是经济总量的增长,解决物质财富数量的不足,而高质量发展是一种全面的发展,不仅仅关注物质财富也关注精神財富,更关注资源、环境和生态,做到人与社会、人与资源、人与环境、人与生态的协调发展。高质量发展中不再将环境和生态看作是外在的免费获得的产品,而是看作能够满足人民需求并能够带来福利增加的有价值的产品。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就明确指出,“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4]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则进一步指出,中国“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5]这也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规律,目前的发达国家都经历过工业化高度发展阶段带来的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在初期由于国民收入低首先选择的是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当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们对更为优质的环境生态的要求开始显现出来。因此,经济高质量发展必然含有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这也是顺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2.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是要使用更少的投入创造更高的价值,或者生产相同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投入更少的资源,这与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满足人民对产品、服务质量需求的提升,要满足人民需求多样变化,要以最少的要素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并且使得资源、环境、生态付出的代价最小,实现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的三四十年中,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投入的增长,尤其是在外贸领域。外贸一直是引领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引擎,但是我国主要依赖于土地、劳动、资源和环境的低价格获得竞争优势,结果是我国虽然已经成为全球进出口总额最高的国家,但是在国际分工中仍然处于低端,获得的利润和价值比例都较低。这种发展模式产生的重要后果是,我国成为世界工厂,为全世界生产产品,但是把资源、环境和生态的破坏留在了国内。中国要提高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提高价值分配比例,必须转向以技术进步和创新为核心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方式。我国正处于向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之中,生产的资源投入和环境生态的影响已经开始下降。2018年,重点耗能工业企业单位烧碱综合能耗下降0.5%,单位合成氨综合能耗下降0.7%,吨钢综合能耗下降3.3%,单位铜冶炼综合能耗下降4.7%,每千瓦时火力发电标准煤耗下降0.7%。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0%。[6]我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还要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现代农业和高端服务业等产业,随着这些产业发展壮大,不仅仅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更能够大幅降低对对资源、环境和生态的负面影响增加正面影响。

3.创新驱动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也必然会对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从生产角度,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于资本、劳动、资源(土地)、技术进步和创新。数量型、粗放型增长主要靠资本、劳动、资源(土地)的增加,但是受到平均利润率下降的影响,新增投入创造的价值呈现下滑的情况,以创新为核心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则能够做到回报递增实现更高的经济价值。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仅能够节省资源的投入,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提高资源效率,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创新能够提供更新、更优的技术,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这样资源的使用效率就会更高,满足人们既定需求就会使用更少的资源投入,提高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水平。技术进步和创新还可以大幅提高环境保护水平,尤其是在工业“三废”处理、居民生活垃圾处理、环境污染治理。工业“三废”和居民生活垃圾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最主要因素,但是工业生产的产品是符合社会需求的,居民生活也必然会产生垃圾,通过提倡节约型和环保型消费行为和理念能够起到减少工业“三废”和生活垃圾的排放,但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技术进步和创新会大大降低工业“三废”的排放,“三废”处理技术的提高会大幅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并且能够回收“三废”中有价值的成分,做到废物利用,这就是循环经济的思想。技术进步和创新也会大幅提高居民生活垃圾处理质量和效率,以往生活垃圾处理主要采取的是掩埋、露天堆砌、焚烧,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了破坏,现在已经出现分类处理、回收利用、生物降解等方式,随着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更多的生活垃圾会被更为有效地回收利用,对环境、生态的破坏会大幅减少。如前所述,2017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和2014年《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相关数据披露的,目前我国的环境生态污染已经非常严重,急需恢复已经被破坏的环境生态,这一方面需要资金投入,另一方面则更为依赖于技术进步和创新,如果没有技术进步和创新某些方面和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恢复不仅仅是成本高昂而且根本无法进行。因此,污染防治、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需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更需要技术进步和创新。

4.经济高质量发展会提高全社会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进而提高全社会对环境生态产品的需求

改革开放的三四十年以来,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过大的收入差距已经引起了绝大多数普通劳动者和学者们的不满,政府也高度关注。基尼系数是测定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标,一般认为小于0.2时,收入过于平均,0.2—0.3之间时较为平均,0.3—0.4之间时比较合理,0.4—0.5时差距过大,大于0.5时差距悬殊。国家统计局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从2003年到2017年我国人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基尼系数一直超过0.45,最高年份2009年达到0.490,最低年份2015年0.462,2017年为0.467。④我国基尼系数显示的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原因有多方面,有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地域之间收入差距、有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有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数量型、粗放型增长过程中地位最为重要的是资本,所以收入分配中资本所占的比重就高。在经济起飞阶段,资本最为稀缺也最为重要,由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产出很低,资本可以在没有引起农村劳动力产出大幅上升之前低价使用大量的劳动力。有些地方为了能够吸引投资,降低投资方的生产成本也会有意地压低本地劳動力的成本,尤其是限制工人组成工会来与资方进行工资待遇方面的谈判。即使在城市的工薪人员面对资方也处于不对等的地位,企业的数量远远小于工人、各类职员的数量,而且各行业组织在中国发育非常缓慢,在工资待遇谈判方面工人和职工只拥有用脚投票的权利,无法形成集体的力量,力量不对等使得工人和职工在收入分配中处于劣势地位。经济高质量增长方式则不同,相对于传统增长方式资本的作用开始下降,技术进步和创新的作用大幅提升。技术进步和创新来源于人才、更为科学的体现人性的管理体系和大量的高质量员工,创造价值的核心因素发生了变化,收入分配的结构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高质量发展阶段,政府不仅仅关注GDP为代表的经济增长,更关注全社会的福利水平提高,尤其是关注城乡低收入群体,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和福利水平。当绝大多数人民的收入水平提高之后,需求也会提高,不仅仅提高了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也会增加对环境和生态的需求。

5.环境和生态改善也能够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环境和生态的改善和提高来源于人们的现实需求,人们不仅仅需要更多的物质财富,更需要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生态环境。人们对环境、生态的要求越来越高就要增加环境和生态保护的投入,投入的增加就会引导企业的投资方向,就必然会使得环境和生态保护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加快。这是环境和生态改善对高质量发展在经济领域发挥的直接作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仅包括财富的增加GDP的增长,更体现的是全社会福利的增加。目前我国环境和生态领域存在的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阶层的普遍不满,尤其是近些年全国主要城市和地区多次爆发大规模严重雾霾天气,部分地区饮用水不达标,以往优美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人们普遍感受到福利损失。通过更为严格的环境和生态保护,加大环境和生态治理投入,无疑会增加全体社会成员的满意度和福利水平,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优美的环境和生态不仅仅能使人赏心悦目提高幸福感,而且也能够带来现实的经济价值,对一些边远地区还可以发挥扶贫脱贫的作用。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些地方生态环境资源丰富又相对贫困,更要通过改革创新,探索一条生态脱贫的新路子,让贫困地区的土地、劳动力、资产、自然风光等要素活起来,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7]当环境和生态已经成为一种产品,就会为全社会创造价值,如一个居民小区如果环境优美市场价值就会提升;一个城市如果植被覆盖率高、空气清新、河流清澈、街区整洁干净、绿色休闲娱乐场所多,城市的整体价值也会提升;一个地区拥有优美的或者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就会吸引更多的人前往旅游、消费和居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是体现了环境和生态保护带来的价值,并且不会随着使用的减少,具有持续性。环境和生态产品的生产和供给必然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见图1)。

三、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措施

通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可以得出两者之间存在着互为推动的关系,其中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推动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力量。在中央政府已经做出我国进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论断下,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

1.坚持供给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供给侧改革涉及到供给领域的方方面面,不仅仅包括提高供给的质量和多样性满足需求的变化,也包括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供给结构。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过剩产能,这些过剩产能不仅仅过度地消耗了自然资源,而且“三废”排放也对环境生态造成了破坏。经过近几年的供给侧改革和淘汰落后产能,我国工业和主要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开始得到提升,但是产能过剩的情况依然存在。2018年,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6.5%,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能利用率为70.6%,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8.0%。[8]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产能利用率在80%以上说明产能利用较好,基本不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低于80%则存在产能过剩。我国工业领域中过剩产能还包括一部分落后产能,所以必须用改革的办法来消除,必须要减少无效供给和低端供给。对于一些资不抵债没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和“僵尸企业”要坚决处置,对于一些资源投入高、产出比低和治理成本高的产能应当坚决淘汰。目前,中国经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国际环境发生了变化,出现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国家也出台了包括税收减免、资金支持、信贷支持、市场准入放开等各项政策来扶持企业,但不能因此降低环保和生态标准,不能以此为由保护落后产能。

2.以技术进步和创新为核心,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

向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转换以及保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最终依赖的是技术进步和创新。技术进步和创新可以降低我国现阶段工业化发展对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生态的破坏。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高耗能、高资源投入行业的节能减排只有通过技术进步和创新。要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我国已经到了经济转型期,对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这些行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来自于技术进步和创新。要对技术进步和创新型企业加大扶持力度,给予税收、资金和政策等方面给予优惠,从研发、实施、成果转化等各方面加强对企业的引导和扶持。目前。我国环保企业的研发投入和创新能力严重不足,节能环保企业中仅有11%左右有研发活动,研发资金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不到 4%,远低于欧美 15%—20%的水平。[9]目前迫切需要加大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领域的企业及相关技术进步和创新的扶持力度,不仅需要加大专项扶持基金的规模,而且需要在生产、资金、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员、税收等多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和优惠。

3.以高质量发展为统领,以绿色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是我国重要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之一,是夯实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乡村振兴不仅仅包括收入水平上升,基础设施提高,更为重要的是要将农村建设成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我国有些乡村经济发展了,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环境和生态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这种以环境和生态为代价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也是不符合广大农村居民根本利益的。近些年,由于城镇对环保和生态建设要求不断提高,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和落后产能开始转移到乡村,对乡村资源、环境和生态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有些地方为了局部利益、小团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对这样行为采取了默许和纵容的做法。目前,应当加大乡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查处力度,阻止破坏行为的延续和扩展,还乡村青山绿水。推动乡村绿色生产方式,依据不同地区的特点采取适度规模经济,并配合生态环境发展绿色、有机、观光、休闲农业;加大研发和推广绿色环保的农用机械等生产资料,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过程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鼓励和指导农民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对于使用无公害肥料给予资金支持,加大对无公害可降解肥料农药的研发、生产、销售、推广和使用的支持力度;成立专项基金并增加现有基金规模,加大对农村环境生态保护、退耕还林、退耕还湖、退耕还草和生态环境休养资金支持和补偿力度。

4.双管齐下,加大政府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投入,引入市场机制提高资源、环境和生态保护的效率

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程度公共产品的特征,尤其是治理已经被污染的环境和生态,企业和私人很难有足够的激励来投入资金和资源,需要政府加大投入。2017年我国环境污染

治理投资总额为9 539.0亿元,占GDP比重为1.15%,政府财政节能环保支出为5 617.33亿元,占财政支出的2.77%,但是还是远低于发达国家占财政支出2%以上的水平。⑤考虑到我国环境生态保护和治理存在历史欠账的情况,目前的支出水平无论是占GDP的比重还是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都应当超过发达国家的水平。政府在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中发挥主导作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投入都需要政府方承担,可以通过建立资源占有权和污染排放权的交易制度,引入市场机制,在限制污染和环境破坏总量的前提下,最大化全社会的经济效益和福利水平。目前,中国的碳排放權、排污权和水权交易市场已经开始尝试,相应的补偿机制已经建立起来,还需要进一步引入市场机制,使得企业更加注重节能减排和环境生态保护,使得污染治理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进而提高全社会经济发展质量。

5.将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列为地方政府考核的重要指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往往短期内难以见到实效,甚至还会对当地的GDP增长造成负面影响,所以有些地方政府会放任一些企业对资源、环境和生态的掠夺式和耗竭式损害行为,这就要从地方政府管理者的源头上遏制不作为行为。这一点也能够解释为什么我国制定了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多达一百多部,但是资源、环境、生态破坏和恶化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因此,需要设定严格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指标体系,并制定执行计划和各阶段完成时间表,对于环境污染继续恶化,生态破坏加剧的地方领导和主管部门领导实行晋升否决、绩效减分等处罚,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成绩突出的地方领导和主管部门领导实行嘉奖,将地方政府官员的切身利益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并逐步建立起长效的激励监督机制。

[注 释]

①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历年数据整理计算得出。

②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8》相关数据整理。

③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历年数据整理计算得出。

④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历年数据。

⑤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8》相关数据整理。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内容

[1]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8版[EB/OL].(2018-07-30)[2019-03-30].BP中国官方网站,https://www.bp.com/content/dam/bpcountry/zh_cn/Publications/2018SRbook.pdf.

[2]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17[EB/OL].(2018-05-31)[2019-03-31].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http://www.mee.gov.cn/hjzl/zghjzkgb/lnzghjzkgb/201805/P020180531534645032372.pdf.

[3]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EB/OL].(2014-04-17)[2019-04-0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http://www.gov.cn/foot/site1/20140417/782bcb88840814ba158d01.pdf.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31.

[5]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0-41.

[6]中华人民共和国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9-02-28)[2019-04-05].国家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902/t20190228_1651265.html.

[7]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245.

[8]中华人民共和国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9-02-28)[2019-04-05].国家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902/t20190228_1651265.html.

[9]史丹.绿色发展与全球工业化的新阶段:中国的进展与比较[J].中国工业经济,2018(10).

The Promoting Role of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Sun Qiupeng

(Academy of Marxism,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Beijing 100732,China)

Abstract: The important decisions to promot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build a beautiful China were put forward on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The decision to push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from the stage of highspeed growth to the stage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was made on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China's traditional mode of quantitative and extensive economic growth has not adapted to the requirements of economic, social,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 and must be transformed into a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mode. The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effectively restrain the existing environmental and ecological damages. To better achiev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t is necessary to promote thesupplyside reform, to eliminate backward production capacity, to increase the support for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innovation, to strengthen the assessment of local government officials, to increase government financial input, and to introduce market mechanisms.

Key words: economic growth mod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責任编辑(责任编辑:张积慧)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不要恢复,要重建——未来自然环境保护之路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