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摔跤吧!爸爸》中“摔跤”的美学张力

2019-12-18 15:15薛梅沁
山西青年 2019年3期
关键词:摔跤吧!爸爸吉塔力量

薛梅沁

(暨南大学,广东 广州 510632)

一、“摔跤”的历史溯源

摔跤(Wrestling),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竞技体育运动,希腊、埃及、中国以及日本等国家的古代文明中都有摔跤的文字记载。古代奥运会在公元前776年诞生之时,摔跤就是其中的一项比赛,而且是历届奥运会的比赛项目。

在原始社会中,摔跤是证明自己战斗力的表现,人们用摔跤去争取地位和权力。作为人类一种原始的对抗形式,摔跤通常是赤手空拳的凭借气力耐力与智力去摔倒对方,取得决定性胜利。而后在族群之间,也常通过摔跤的方式去争取土地和人力。

现代摔跤运动缘起于希腊,古希腊人非常崇尚摔跤运动。当时许多著名哲学家、诗人、军事将领都是摔跤手,例如柏拉图。传统的印度摔跤运动又称为古什蒂(Kushti),是流行于南亚特别是印度北部地区的摔跤形式。这一运动在莫卧儿王朝时期传入印度,并与印度原有的摔跤形式融合,流传至今。古什蒂是属于印度猴神哈奴曼的运动,在古什蒂的摔跤场和训练场到处都能看到哈奴曼的画像,摔跤手们也会在比赛前后向哈奴曼致敬。在印度史诗中,哈奴曼是摩罗神最忠实的仆人,力大无穷无所畏惧,且不近女色,有着强烈的自控能力和耐力。因此古什蒂选手的对决也更加注重绝对力量和耐力,这一点与现代自由式摔跤追求速度和技巧不同。在影片中,父亲马哈维亚从一开始教授给两个女儿的就是古什蒂这种传统的泥地摔跤。古什蒂这项泥地摔跤运动不仅仅是一个运动项目,也是一种宗教形式,一种接近神灵的宗教修行,作为古什蒂的摔跤运动员,马哈维亚要求两个女儿进行规律的训练生活,在饮食上也要注意克制。

起初,摔跤在世界范围内都被视为女子运动禁区之一,随着奥运会的影响不断扩大,以及体育运动公平、公正、顽强、拼搏特征的显现,女子摔跤才得以开展。1989年8月,第一届世界女子摔跤锦标赛就在瑞士举办。这可以说是开启了女子摔跤运动的先河。在女性地位低下的印度,则开始得更晚。在印度,女子参加摔跤运动是不被允许的,马哈维亚连续两个孩子都是女孩,他未曾想过,女孩也能够成为能拥有与男子抗衡的力量。但当他在女儿们与男孩的一次纠纷中发现女儿们有着摔跤天赋后,他恍然大悟,决定训练女儿们摔跤,希望能够将她们培养成为印度的骄傲,为印度夺取世界冠军。

二、关于“摔跤”的几个美学问题

(一)认识自我、塑造个体的精神生活

身体是人认识自我的主要工具,舒斯特曼认为:“身体是我们身份认同的重要而根本的维度……它经常以无意识的方式,塑造着我们各种需要、种种习惯、各种兴趣、种种愉悦,还塑造着那些目标和手段赖以实现的各种能力。所有这些,又决定了我们选择不同目标和不同方式。当然这也包括塑造我们的精神生活。”①摔跤主要使用身体与对方抗衡,通过对身体的控制,达到压制目的。在此过程中,如何运用身体意识控制身体力量是关键。影片中,马哈维亚说道:“摔跤可不能光有肌肉没有脑子。”身体意识在摔跤中起重要作用。摔跤时的心理状态对身体有极其重要的控制作用,马哈维亚在教授摔跤技巧的时候反复对女儿们强调要学会利用自己的身体,而不是用蛮力。因而,对身体的训练必不可少,摔跤场是马哈维亚与两个女儿训练的地方,同时也是马哈维亚向女儿们讲授哲学课程的场所。马哈维亚要求女儿们每天规律生活,通过运动锻炼加强对自身身体的控制能力,通过饮食的克制保持身体的健康与内部平衡。为了更好地对身体意识进行训练,马哈维亚让女儿们穿上了男孩的服装,将她们的长发剪去。吉塔和巴比塔在长期的身体训练中塑造了一个较好的身体条件,更树立了起个体身份。马哈维亚通过教授摔跤使女儿们懂得要学会找寻自我,坚持自我。摔跤“这种身体操练不是纯粹的外在的感官运动,而是有意识地控制和预定目的的实现,这就是内在精神性活动和外在感官活动在身体上的有机统一。”②父亲建造的摔跤场塑造了吉塔和巴比塔的身体,也塑造了她们的精神生活。

(二)颠覆传统的权利认知,女性意识的崛起

福柯认为,身体是自我知识和自我转化的特殊而根本的场所,自我加工并不仅仅是通过美化外貌、使外貌合乎时尚,而是通过转化性经验来美化人的内在自我感。然而由于这些身体愉悦的固定套式和社会习俗的界限,它们限制了我们创造性自我实现和成长。③在印度惯常思想下,女生应当留长发,逢节假日或结婚庆典时,则应当穿华丽的纱丽,化漂亮的妆容。这种身体规范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应当存在的。“它们不需要在法律中得到确定或官方地使它生效,简单地通过我们的种种身体习惯,各种权力等级就可以得到强化。”④女儿们已经适应了传统要求下的印度女孩生活,作为女孩,她们从来没有经历过如此辛苦的身体训练。因此她们在一次朋友的婚礼时试图逃离身体训练,回到她们习惯的女孩身份:点朱砂,穿漂亮的纱丽,在宴会场上唱歌跳舞,妈妈也说:“我们的女儿终于有了点女孩样子了。”而朋友的一句话则让她们顿然醒悟:“你们的爸爸,为了你们与全世界对抗,不顾他人的嘲笑。”她们才最终理解父亲的付出。马哈维亚对女儿们的身体关怀最终奏效。

摔跤作为一种对抗性运动,双方的牵制与对抗的野性尤其明显。吉塔的摔跤之路经历了六次重要的转折:第一次是懵懂无知时与男孩一次打架,从这一次开始,女孩们被要求走上摔跤之路;第二次是让女孩们和哥哥一起练习,这是一次练习,也是一次小型的对抗;第三次,马哈维亚带着女孩们到罗塔克参加比赛,这是吉塔第一次正式的摔跤比赛,也是与男生的一次比赛,在这一次摔跤比赛中,吉塔选择了对手中最强壮的一个,最后赢得了特别奖,掌声代替了嘲笑和讽刺,这一次比赛是吉塔人生一次巨大的转折;第五次大的转折是吉塔获得了全国冠军后进入国家训练中心,吉塔在这里开始打扮自己以迎合异性审美,在此过程中乐此不疲。之前通过摔跤训练获得的自我意识逐渐被遮蔽。“衣服只是身体的外衣而不是它的一部分”它能“把人的思想的真实本质隐藏起来”⑤。当她的比赛成绩开始走下坡路时出现了她的第六次转折,在2010年英联邦运动会上,吉塔在之前的多次比赛中败下阵来,最终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求助于父亲,父亲告诉她:“明天的策略只有一个:就是让人们记住你,如果你明天赢了,胜利不仅仅属于你,也属于千千万万像她们一样的女孩,属于所有被认为不及男孩,只能和锅碗瓢盆打交道,在相夫教子中度过一生的女孩。明天是最重要的一场比赛,你的对手是所有看不起女孩的人。”摔跤对于吉塔和巴比塔而言,不只是一项身体运动,也是一次对权力和制度的颠覆与重构,是女性意识与力量的崛起。

(三)生命崇高美的凸显与围观的暴力

摔跤运动展示出两方面的力量,一方面是对抗的力量,一方面是围观的暴力。在摔跤运动中,运动员使用力量和技巧将对方压制是一种力量展现,而观众的呼喊和宣泄是围观暴力。“运动员身体被认为是特殊的身体,它象征着健康、强壮、富有纪律性以及生产力强等特点。体育也可以被理解为控制和规范身体的生产机械以及展示单纯形体与其意志能力的场所。”⑥摔跤过程中展示出了肌肉群的速度与力量,这种力量表现出生命魅力,是一种突破自我界限和压制对方的力量。影片在故事开端展示男性摔跤场面时,将镜头集中在男性身体上,集中体现男性身体的肌肉感和力量感,并辅助以印度特色的舞蹈音乐,展现出运动力量。除了力量感的呈现,“摔跤”还展示出了围观的暴力。影片中展示出了两方面的围观暴力,其一为当男性与女性摔跤时,观众的嘲笑和唏嘘。当吉塔第一次与男生摔跤时,作为主办方的考虑是:女子与男子摔跤可以吸引众多的观众。男子与女子之间的摔跤运动给观众带来了一种强有力的紧张感和兴奋感。这种态度对运动员来说是一种暴力,它对运动员有挫败性。第二种围观暴力出现在吉塔与他国运动员摔跤的场面上,由于比赛场地在印度,因此观众也大多为印度人,众人的期待是一种激励也是对他国运动员的一种压制。同时,观看影片的我们也在以上帝视角围观吉塔和观众,在吉塔为生命、为女性、为自我搏斗的场面时,可感受到一种悲壮的美,这种美从身体力量的冲突中展现出来,以悲剧的善和崇高的生命之美引起群众的认可、怜悯与理解。

三、总结

影片展现了印度女子摔跤运动的发展。马哈维亚期初在摔跤运动上感受到的是无奈,“当摔跤运动员只会让你饿死,现在有工作送上门,别错过这个机会。”,他希望能够为国争光,“但国家不支持的话,他们又能走多远呢?”但当他发现女儿们在摔跤上的才能时,毅然决然的带着女儿走上摔跤之路。最后通过他们的坚持不懈,摔跤这项运动在印度的运行方式被颠覆和重构了。而作为女子摔跤运动的代表,吉塔和巴比塔的最终胜利也再次颠覆了印度传统的权力中心。从一开始摔跤场上观众非嘲笑则唏嘘的态度,到吉塔踏上英联邦运动会上看到的呐喊和欢呼,以及女性观众的增多,均可明显的体现出摔跤作为一种撬动社会原制度规范的工具发挥出的作用。吉塔与男子的对抗不仅是从身体上的对抗,也从文化上对男权思想的一次重击。吉塔与巴比塔的冠军之路是从颠覆男权开始,正如马哈维亚在最后一场比赛前所说:“你的对手是所有看不起女孩的人。”摔跤于吉塔和巴比塔而言,不仅是一个运动,也是一次斗争,目标是对原社会制度的颠覆与重构。它是一场博弈,是与自己的博弈,也是与这个社会的博弈。最后,伴随着印度歌舞音乐,故事结束在一段话中:“如今,马哈维亚·辛格点燃的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在他的鼓舞之下成千上万印度女孩开始从事摔跤运动。”

[ 注 释 ]

①[美]理查德·舒斯特曼,著,周宪,高建平,译.身体意识与身体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13.

②朱立元,主编.身体美学与中国审美文化研究[M].上海:中西书局,2015.10.

③[美]理查德·舒斯特曼,著,周宪,高建平,译.身体意识与身体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21.

④[美]理查德·舒斯特曼,著,周宪,高建平,译.身体意识与身体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37.

⑤朱立元,主编.身体美学与中国审美文化研究[M].上海:中西书局,2015.31.

⑥蒋菠,著.大学体育人文精神重塑:基于身体美学视角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214.

猜你喜欢
摔跤吧!爸爸吉塔力量
为了梦想,倾尽全力
麦唛力量 (一)
《摔跤吧!爸爸》叙事学解读
《摔跤吧!爸爸》
“金牌大国”为何没拍出《摔跤吧!爸爸》(聊天室)
孤独的力量
怀疑一切的力量
从自然中吸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