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单位会计“双分录”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2019-12-19 14:00王晓丽
商品与质量 2019年26期
关键词:会计工作会计制度会计人员

王晓丽

山西运城临猗县文化和旅游局 山西临猗 044100

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对自身的规模不断地进行发展和壮大,新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对传统的会计制度进行创新和完善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事业单位的共识。在此前提之下,很多的行政单位也将“双分录”的核算范围,进行了扩展,在解决日常的财务工作问题上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然而,在“双分录”这种账务处理的方式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将从“双分录”实施的现状出发,探讨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1 行政单位应用“双分录”核算制度的相关界定

在以往的财务核算中,一般只有固定资产要素的核算,需要使用“双分录”的核算制度。在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之后,核算范围有所扩大,无形资产、公共基础设施、存货、在建工程、预付账款等八项内容,均要求使用“双分录”的核算制度进行核算。

一般来讲,会计信息需要将本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以及财务状况,进行全面客观的反馈,一般以收付实现制为主要的核算方式,以权责发生制为辅,这样不仅可以帮助行政单位进行内部的管理,也能够满足其进行预算管理的需求,在日常的财务工作中,采取“双分录”的核算制度,能够弥补以往财务核算制度的缺陷,从而达到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实际要求。

“双分录”的核算制度,可以打破原有财务核算制度,不重视自身财务状况,只注重反映预算情况的弊端,能够为行政单位的决策者以及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准确反映本单位的财务情况,以及预算的执行情况,进一步达到双向控制的目的。其次,这种核算方式,是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两种核算方式的巧妙结合,能够可靠地反映行政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满足新的会计制度对于会计质量的要求。另外,“双分录”核算方式,可以向决策者提供更为有效合理的会计信息,可以将净资产中预付账款所占的比例精确反映,而不会将其反映在净资产的财政结转结余中,这样能够有效避免以往的核算制度,容易导致虚增结余的缺陷,同时确认应收款项和预付款项的增加,有效地将部门预算与决算的口径相统一,给单位的决策者提供管理和监督的具体凭据[1]。

2 行政单位“双分录”的常见问题

2.1 增加会计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

我国过去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行政单位的会计工作也比较简单,采用的核算方式和记账所采用的方法都十分简单快捷,对于会计自身的工作水平和能力没有很高要求,从而吸引越来越多形形色色的人甚至准大学生,都去了解和学习,但是在“双分录”核算方式使用之后,净资产的核算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会计科目也在新的会计制度中得到了丰富和细化,对于净资产核算的价值、资产和负债信息等信息能够进行更加准确的体现。这一系列的制度变更会大大增加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难度,也会在无形中提高对于会计工作对于从业人员个人能力与专业素养的要求。这样的情况,会使很多学历以及专业素质不高的会计从业工作人员失业。在以往的核算中,如果需要对固定资产要素进行修改、增值与扩建,需要采取的记账方法很简单,但若采用“双分录”进行核算,则需要更多的核算步骤,需要花费更多的记录与核算时间,这会无形之中给会计工作增加工作量,提高核算工作的工作难度,带来更多不必要的困难。

由于新的会计制度中会计核算目标的变化,“双分录”的核算范围在新的会计制度中有所增加,资产类要素中的“资产基金”所对应的“固定资产”、“存货”、“政府储备物资”、“无形资产”、“在建工程”、“预付款”、“公共基础设施”等七个科目按照“双分录”的相关制度需要对发生的业务进行核算。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固定资产中自行建造的工程项目,尚未办理竣工决算手续但已经交付使用的,入账时可以以估计价值作为依据,待实际成本确定之后再作调整。

2.2 行政单位相关经济投入加大

会计行业随着我国经济和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也在不断向前发展,这使得行政单位对会计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也加大了对会计人员的需求量,这种形势下,无疑会导致行政单位相关的经济投入加大。使用“双分录”这种新型核算方式,会给会计人员带来更大的工作量,工作难度也会加大,这使得会计工作需要更多高水准的专业性人才,增加人才需求的本身,就会导致行政单位经济开支的成倍增加。以往所采用的会计核算方式,一般只需要纸和笔,就可以进行核算,核算的步骤也十分简单快捷,需要的人员专业素质要求不高,但是若采用“双分录”的核算方式,则需要使用计算机等硬件设备,进行专业化核算,采购硬件设备的费用也会增加,而由于核算方式的改变,所要求的人才素质也有所提高,这就需要行政单位需要为具有更高专业水准的会计人才付费。

2.3 产生一定的错误记录

采用“双分录”进行会计信息核算,需要十分复杂繁琐的核算步骤和记录过程,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会计从业人员对于工作的热情,而且这种核算方式,会增加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以及工作难度,这样一来,就难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失误。对于行政单位的决策者和其他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而言,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出现的失误都是一种巨大损失,会给单位和会计本人带来无法弥补的影响[2]。

3 行政单位“双分录”核算方式所出现问题的解决策略

3.1 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核算方式

由于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双分录”核算方法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进行了大幅度的增加。根据新的会计制度,“双分录”核算方法已经被要求在部分负债和全部非货币新资产的核算中进行全面应用。在信息时代,会计人员已经很少会采用手工记账,很多行业都是应用计算机软件,进行记账核算工作,这已经是十分普遍的现象。会计应用计算机中的专业财务软件进行记账,可以有效降低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减轻由于使用“双分录”核算方式所带来的工作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核算过程中的错误记录,提升行政单位核算工作的效率。在实际应用电算化进行会计核算工作时,必须提前制定好相应的管控制度,以有效防范使用过程中可能导致的各种风险。

3.2 加强财务管理

为了准确及时地反映预算管理的信息,在不改变制度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加强财务管理,来保证会计核算能够如实地反映预算执行信息,行政单位必须要控制好债权的规模,减少因挂账而导致的虚增单位结余和少计支出情况的出现,针对行政单位购买货物或者商品时,最好减少使用预付账款的次数,在验收商品或者服务之后,再按照合同的约定付款。另外,对于备用金的规模,行政单位也必须进行严格控制,加强管理和宣传力度,以保证备用金在年末可以及时补充。其次,要加强对行政单位的存货管理,不仅要随时购买,随时使用,尽可能减少库存,还应该将行政单位每年的存货购置情况,在每个预算执行年度进行反映,会计必须精确记录存货的购置情况[3]。

3.3 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力度

一直以来,行政单位的会计人员受到制度因素的影响,对于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个人素养缺乏热情和积极性,这是由于专业技术职称与工资和职业晋升没有形成必要的联系所导致的。财务人员没有得到单位负责人足够的重视,甚至临时指派部分缺乏基本财务专业知识的人员来从事财务工作,因此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这一现象的改变需要行政单位及其负责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给予足够的重视,关注会计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情况,定期、分层次的组织本单位的会计人员接受专业系统的培训[4]。

3.4 强化会计队伍的职业道德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新的核算制度的应用,行政单位的财务工作也需要更多专业化的高素质人才,对于会计工作人员,首要的要求,就是要具备职业道德。在实际的会计工作中,有许多人利用职务的便利,挪用资金、做假账,有不少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有关部门应该依法吊销其会计资格证,并追求追究其刑事责任。身为会计工作人员,必须要树立好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为行政单位提供准确及时的会计信息,提高对于个人素质的要求。行政单位可以每个月或者每个季度,举办一次会计人员的培训活动,在活动中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增强会计人员整体素质,减少犯罪行为发生。

4 结语

目前,行政单位中已经开始大规模地使用“双分录”核算方式,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和单位的决策者提供了更加准确的会计信息,满足了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的要求,弥补了原有会计核算制度的不足,但是在这种新的核算方式应用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增加了行政单位对于硬件设施和人员的资金投入等问题,笔者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方案,希望可以对行政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提供一点帮助。

猜你喜欢
会计工作会计制度会计人员
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新形势下会计人员素养提升策略思考
人工智能发展对会计工作的挑战与应对
财政部:严重失信会计人员将被列入“黑名单”
会计人员信用档案建设酝酿启动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政府会计制度》创新研究及改进展望
在校生勤工助学相应时间不计入会计工作年限
财政部发布四类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