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指导

2019-12-19 14:00杨华
商品与质量 2019年26期
关键词:符号数学知识解题

杨华

四川省蓬安县徐家镇中心小学校 四川南充 637865

小学数学内容比较简单,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与基本数学思想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是统一的。在小学阶段,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指导和渗透,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为学生进一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指导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对数学思想方法界定不清

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知道该如何对“基本数学思想”做出清楚的界定,不能完全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不能够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提出恰当的要求,导致教师难以有效地指导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数学学习,降低了教学的有效性。

1.2 对数学思想方法指导的重视不够

很多教师习惯运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他们认为,数学思维的形成必须以一定的知识作为基础,对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最重要的还是掌握好基本的数学知识。因此,很多教师以小学数学内容过于简单不能很好地体现数学思维为理由,在课堂上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指导[1]。

1.3 教学中不能很好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部分教师由于不能将数学思维的分析方法渗透于具体的数学知识内容的教学当中,因而不能很好地把握数学思想方法,以数学思想方法来带动、促进具体数学知识内容的教学。很多教师相对集中地通过典型例子进行“解题策略”的专门教学,却不知道如何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与具体数学知识内容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1.4 指导方法运用不当

在教学时,部分教师未能针对小学数学的具体内容与小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进行有效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指导教学,也没能根据不同学段的小学生的可接受性或认知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直接给学生列举出各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指导学生何时运用何种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囫囵吞枣,死记硬背,并不重视以数学思想方法带动、促进具体数学知识内容的教学,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2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策略

2.1 设计生动情境,在概念教学中引进数学思想方法

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前提,也因此成为了教学的重点。在指导小学生学习数学概念时,老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来渗透数学思想,如,为了让学生了解“分数”的概念,同时掌握“平均”的含义,数学教师就可以将学生都经历过的“分东西”这一场景设计成相关的动画教学课件,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画面中了解“分数”的意义,实现由抽象理论到形象认知的转化,形成生活化的学习思维,进而更好地理解数学中的转化思想。

2.2 绘制思维导图,在解决问题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在指导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内容时,小学数学老师可以采用绘制思维导图的模式来帮助学生解题,以数形结合思想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和准确率。如,在讲解“鸡兔同笼”的知识时,数学教师就可以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来指导学生分析鸡脚、兔脚的数量,引导他们他们去的分析题中各个数据之间的关系,进而找到有效的解答思路。通过绘图,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会更加明确,能够让学生迅速找到解题的切入点,同时使其意识到数形结合思想在学习中的积极作用[2]。

2.3 强调复习巩固,努力帮助学生深化数学思想方法

当一部分的知识教学结束之后,数学老师可以给学生设计几道综合类的题目,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以此检验他们的学习成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再次复习所学知识,教师也要引导学生用类比思想、转化思想来解题,促使他们消化所学内容,进而使其掌握有效的数学思想方法。

2.4 数型结合思想的渗透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可以认识到知识形成的过程,在面对问题时可以做到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对问题进行分析,那么学生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就是鲜活的。为培养学生的这种数学思想能力,教师可以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思想,通过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量化,将难以理解的数学问题形象化。比如在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引进很多边长为“1”的正方形块,将这些正方形块一个一个的铺满在多边形之中,用图形将数学知识展现出来,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比较小方块的数量,比较两个多边形哪个面积更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利用这种图形或者学生身边的事物代表数学知识的教学方法,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形象化,让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答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这种思想方法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5 运用符号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知识属于抽象的概念,学生对于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起来有很大的难度,但是,通过符号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形象的符号知识,可以将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立体,更加方便学生理解。比如,在小学生进行加减法学习的时候,教师问学生10减2等于几,或许学生并不能了解教师所说的意思,但是如果教师换一种方法,问学生你现在10个手指头,你扣上2个手指头还剩几个手指头,学生会很轻松的反应过来还有8个手指头,在这个例子中,手指头就是一个数学符号,通过向学生传输这种数学符号的思想,可以培养学生的转换思想,如果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都可以将抽象的问题转化成实际的符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鸡兔同笼问题就是经典的符号转化思想的体现,比如二元一次方程:4x+2y=24;x+y=7,这里的x、y其实也是数学符号,但是理解起来没有鸡、兔子了解起来那么形象,所以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多加符号思想方法的渗透[3]。

小学数学教学之不仅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能力,学生了解知识的来源比了解解题方法更能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而且小学生属于智力开发时期,所以教师要积极运用各种办法,将数学知识渗透到课堂知识之中,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从而积极地加入到数学教学课堂之中。

猜你喜欢
符号数学知识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学符号,比多少
用“同样多”解题
“+”“-”符号的由来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巧用比妙解题
解题勿忘我
草绳和奇怪的符号
中国符号,太美了!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