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要素设计理念在武汉长江主轴左岸大道示范段中的应用

2019-12-19 02:36贾瑞雨尹祖超彭圣华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9年12期
关键词:人行道长江道路

贾瑞雨,尹祖超,李 亮,彭圣华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湖北 武汉 430010)

0 引 言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武汉市提出优化开发长江主轴[1]的建议,构建交通、生态、景观、文化为一体的武汉中轴,引领和推动武汉大都市提升发展。以“贯通、串通、连通”的原则高标准建设左、右岸大道,打造长江主轴交通主动脉。

长江主轴左岸大道示范段(长江二桥—民权路)全长约4.6 km,沿线集中了江滩公园、武汉关、汉口历史风貌区等城市亮点片区(见图1)。该项目的建设对于优化路网结构、改善慢行交通、提升沿江环境品质、彰显滨江城市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图1 项目地理位置图

1 道路现状

1.1 机动车道

(1)道路线形

现状道路线形大部分路段比较顺直,仅武汉关节点处受长航军代处限制,道路线形指标差,不满足50 km/h设计速度要求,存在“肠梗阻”现象。

(2)现状道路断面

长江二桥至武汉关段现状为双向6车道,机非共板道,非机动车道宽度较窄,其中三阳路至青岛路段仅为1.25m。武汉关至民权路段为双向4车道,临江侧机非共板,临建筑侧为独立非机动车道。

(3)路面评价

结合外观评价、钻芯取样及弯沉检测成果,长江二桥至武汉关段路面弯沉强度均小于30(0.01mm),混凝土板块绝大部分完好,仅青岛路附近混凝土板块有断裂。该段距离江边相对较远,地下水起伏对该段影响相对较小,目前路面强度及承载力为足够,局部存在裂缝、车辙等现象。武汉关至民权路段路面弯沉大部分为临界甚至不足,但取芯结果显示混凝土板未发生结构性断裂或破坏。该段距离江边较近,可能受地下毛细水上升的影响,路床强度不如长江二桥至武汉关段。

1.2 人行道及行道树

现状人行道铺装为花岗岩石材铺装,铺装厚约2~3 cm,大部分完好,局部破损变形严重。

现状行道树主要有广玉兰、法桐、香樟、栾树、枫杨及银杏等,其中广玉兰最多。

图2为现状人行道铺装及行道树。

1.3 现状设施

(1)交通、照明

道路沿线已布置交通卡口、电子警察、视频监控和交通诱导,大部分完整,使用状况良好。现状照明设施较为齐备,但是样式、风格、新旧不一。

图2 现状人行道铺装及行道树

(2)排水

现状排水为雨污合流式,雨水口有平篦式和立篦式(见图3),但生锈较为严重。

图3 现状排水设施

(3)公交车站

现状公交车站多为直接停靠式,占压非机动车道。

2 道路平纵横设计

2.1 道路平面

平面设计的原则是尽量不扰动现状堤防,在满足线形指标基础上尽量减少征地拆迁。道路平面线位由北至南基本沿现状沿江大道进行布置。

2.2 道路纵断面

纵断面设计主要考虑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各节点高程参照现状测量控制点高程;

(2)受道路西侧建筑立面限制,纵断面设计尽量拟合现状道路;

(3)纵坡、竖曲线半径及长度满足规范要求;

(4)该项目为老路改造项目,除新建段外,对于路面加罩调坡段按降低一级设计速度控制最小坡长,前后坡差小于3‰时视为一个坡长段;

(5)道路纵坡设计与周围地势起伏相协调;

(6)在规划、既有道路衔接处,纵断面设计应与其接顺;

(7)保证道路的净空要求。

2.3 道路标准横断面

道路标准横断面红线宽40m。机动车道布置按地标《武汉市城市道路车道宽度技术规定》[2]中表3.3执行。2条小车道宽度采用3m,1条大车道宽度采用3.5m,路缘带采用0.25m,双黄线宽0.5m。长江二桥至天津路段双向非机动车道均布置在靠建筑物侧,单向非机动车道宽度采用2.5m。在江滩公园门口,非机动车道由靠建筑物侧转换为机动车道两侧布置。

(1)长江二桥至天津路段

该段长约3.36 km。路幅具体布置为(由西至东):2.5~5.5m人行道+2.5m非机动车道+0.3m隔离设施带+2.5m非机动车道+1.7m绿化带+20m机动车道(0.25m路缘带+3.5m+2×3.0m+0.5m双黄线+2×3.0m+3.5m+0.25m路缘带)+3~4.5m人行道+5m绿化带(堤防护坡)=40m(见图4)。

图4 长江二桥—天津路段标准横断面(单位:m)

(2)天津路至武汉关段

该段长约0.68 km,红线宽40~89m。路幅具体布置为(由西至东):9~10m人行道+25.5/26m机非共板道(2.5/3.0m非机动车道含隔离设施0.25m路缘带+3.5 m+2×3.0 m+0.5 m双黄线+3×3.0m+3.5m+0.25m路缘带)+2.0m侧分带+2.5m非机动车道+3.0/3.5m人行道(见图5)。

图5 天津路至武汉关段标准横断面(单位:m)

(3)武汉关至民权路段

该段长约0.53 km。路幅具体布置为(由西至东):5 m人行道+5 m非机动车道+3 m绿化带+18m机非共板道+4m人行道+5m绿化带(堤防护坡)=40m(见图6)。

2.4 道路路面设计

根据现场调查情况,现状沥青路面面层呈老化态势,总体情况良好,局部出现开裂但已修复,部分路段出现坑槽、脱皮及网裂现象。结合该项目实际情况,综合比选考虑后,推荐采用热拌沥青混凝土。

图6 武汉关至民权路段标准横断面(单位:m)

普通沥青混凝土强度高,平整度良好,行车平稳,噪声小,投资相对较小,施工技术成熟。SMA造价比普通沥青混凝土稍高,但其有较强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和较高的水稳定性、优良的抗滑性能。该项目为城市主干路,建设标准要求高,上面层拟采用SMA沥青玛蹄脂材料。

3 全要素设计

为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结合全要素设计理念[3],该项目注重人性化、精细化设计[4,5],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1 设计原则

(1)按照规划及武汉市军运会整治线路划分段落要求,对现状道路进行升级改造,重点对沿线景观节点、人行道铺装、城市家具、口袋公园、建筑立面、多杆合一等进行综合整治。

(2)作为城市中轴景观带的组成部分,设计方案力求做到工程与沿江景观、环境的和谐统一,充分体现城市沿江美景,提升城市沿江品质。

(3)严格执行沿江防洪的相关要求与标准,力求做到防洪及管理设施与该道路设计方案协调统一,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达到安全、适用、美观、经济的要求。

(4)贯彻全要素设计理念,在现行城市道路设计基础上,突出人性功能化设计,从城市道路设计向城市道路空间设计转变。

(5)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人行及慢行交通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合理设置公共交通等设施,凸显该道路可达、可游、可观、可亲水的功能,充分展现武汉滨水滨江城市特色。

3.2 慢行系统设计

(1)非机动车道

长江二桥至天津路段,根据交通量调查,临江侧非机动车交通量较小,主要集中于临建筑侧,因此将双向非机动车道设置于临建筑侧。

非机动车道采用机非分隔、人非共面的型式,双向非机动车道中间采用花箱等方式进行隔离,以保证非机动车道的独立性(见图7)。

图7 临建筑侧双向非机动车道

天津路至民权路段,非机动车道布置在机动车道两侧,采用机非共板或人非共板的型式。当机非共板道遇有公交站时,将公交站台设于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尽量保证非机动车道的独立性和连续性(见图8)。

图8 机非共板道的公交站台

(2)人行道

该项目人行道拟采用花岗岩石材铺装,铺装结构为:8 cm厚花岗岩面板+3 cm厚M10水泥砂浆+20 cm厚C20混凝土基层(见图9)。

图9 临江侧人行道铺装

3.3 交叉口空间设计

(1)采用小缘石半径[6]

沿线垂江道路与该项目相交时,采用较小的缘石转弯半径(见图10)。三阳路等主干路交叉口缘石半径采用8 m,其余交叉口均采用6 m,单位出入口采用4m。通过缩小缘石转弯半径以控制车速,规范右转车辆行驶轨迹,增大慢行过街等候区,保障人行过街安全。(2)相交支路路口缩窄

部分垂江支路与该项目交叉口处,通过缩窄垂江支路的机动车道宽度,以退让交叉口空间(见图11)。可考虑利用该空间布设非机动车区,规范非机动车静态交通,丰富交叉口空间的功能。

图11 相交支路路口缩窄示意图(单位:m)

(3)交叉口慢行系统连续

在交叉口处,通过划设标线保证非机动车道的连续性,并与人行空间进行区分(见图12)。在单位出入口处,人行道采用小料石一体化铺装,以提高人行道的连续性。通过以上措施,对交叉口区域的慢行品质进行提档升级。

图12 交叉口慢行系统连续示意图(单位:m)

3.4 附属设施设计

(1)特色公交站

该项目对临江侧5处现状直接式停靠站进行港湾式改造(见图13)。新建挡土墙结构采用阶梯式,与公交站台休息坐凳相结合。挡土墙设计为重力式挡土墙,高度2.3m,墙底宽1.5m,埋深1.0m。墙身采用C30混凝土并设置HPB300构造钢筋,墙底设置0.1m厚C15混凝土垫层,垫层宽1.7m。图14为挡土墙结构设计图。

图13 临江侧港湾公交站

图14 挡土墙结构设计图(单位:cm)

(2)交通工程

小型禁令、警告、指示、指路、诱导标牌尽量附着于监控杆、卡口杆、路灯杆上(见图15);路口人行信号灯与机动车信号灯尽量共杆设置;视频监控杆尽量采用附着式的方式设置。合杆结构应满足功能要求和安全性要求,并保证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其结构型式应考虑美观要求。

图15 交通标志

(3)无障碍设计

对交叉口、单位出入口和公交站台等处的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采取无障碍设计。缘石坡道单面坡坡度不大于1/20,缘石坡道三面坡坡度不大于1/12。1.7m宽侧分带端头处路缘石采用小半径圆形预制路缘石,突出美感。

盲道在人行道上连续设置,如遇井盖或构筑物时绕开铺设,在转弯或方向发生改变处设置提示盲道,在坡道的上下坡边缘处设置提示盲道。公交站台处设置提示盲道及盲文站牌,人行横道处设置过街音响提示装置。沿行人通行路径布置无障碍标志牌,构成无障碍标识引导系统。图16为无障碍设施设计。

图16 无障碍设施设计(单位:mm)

(4)城市家具

沿线设施箱、垃圾桶、坐凳、杆件、井盖等城市家具,颜色繁杂,形式多样,阻碍通行。本次设计结合全线景观风貌,统一城市家具风格,统一装饰(见图17)。

4 结 语

(1)该项目的建设对于落实规划优化武汉长江主轴具有重要意义。

(2)对于城市道路改建项目,断面布置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经论证比选后,再确定合理的技术方案。

(3)城市道路改建工程应贯彻以人为本的全要素设计理念,注重精细化、人性化,从城市道路设计向城市空间设计转变,提高城市品质。

图17 城市家具示意图

猜你喜欢
人行道长江道路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跟踪导练(一)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长江之头
世界最宽人行道:40米
行道树对人行道的破坏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
城市道路人行道建设应“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