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的实践与展望

2019-12-19 02:02梁裕李卫东
广西教育·C版 2019年9期

梁裕 李卫东

【摘 要】本文阐述广西民族地区与东盟国家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的意义,论述广西通过抓政策顶层设计、搭建合作平台、促文化交流、培养国际化人才、助力优质企业走出去等国际化路径促进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并就广西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交流提出建立多层次合作机制、发挥好平台纽带作用、扩大留学生培养、协同企业走出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  国际合作交流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9C-0012-03

广西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和关键区域,在中国对外开放格局中地位突出。近年来,广西充分发挥对外开放的独特格局,加强与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交流,与东盟的经贸文化往来日益密切,双边合作领域逐步扩大,广西日渐成为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新门户、新枢纽、新高地。广西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谱写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一、广西民族地区与东盟国家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的意义

(一)以文化交流促进民心相通。“一带一路”旨在借助古代丝绸之路的文化符号,与沿线国家一起打造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根基,它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彼此超越隔阂甚至冲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迎接合作。“民心相通”以利益共赢为物质基础,但更高层次、更具有持续影响力的“民心相通”却需要建立在价值观念、人文风貌、思想意识的理解与共识的基础之上。文化是在长期的生产与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特质与人文心理,构成一个民族存续与发展的生命基因。因此,文化的交流是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形成情感认同的纽带,是实现“民心相通”的重要途径。教育是文化的一种生命机制。广西民族地区与东盟国家开展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交流,为彼此之间增进文化的传播,以文化交流超越文化隔阂、文化互鉴超越文化冲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助力广西优质产能的国际合作。国际产能合作是根据不同产业产品的劳动分工和技术复杂程度,实现产业间互通有无、调剂余缺、优势互补的国际经济合作形式。国际产能合作作为超越传统国际贸易、投资、技术流动的单一化国际分工,是以互利共赢为原则构建国与国之间共同发展的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立足产业发展的现状及需求,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投资与商务峰会等会展平台,通过共建马中关丹产业园区、中·印尼经贸合作区等经贸合作园区,广西与东盟国家在矿产资源开采与加工、汽车、工程机械、电力、建材、化工、农业等重点行业的产能合作大步向前。在推进优质产能国际合作的过程中,国际复合型高端人才、产业出口国及进口国技术人才短缺是亟待解决的瓶颈性问题。广西民族地区职业教育面向东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将为广西优质产能的国际合作提供人才支撑,推进“一带一路”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

(三)提升广西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国际影响力是职业教育软实力的重要表征。在当前优质高职院校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世界水平”与“国际影响力”已经成为表征优质高职院校的社会共识。从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教育国际化是教育发展高级阶段的产物,尤其是以“教育输出”为主的国际化需要建立在输出主体高水平的教育质量的基础上。最近十年,在国家和自治区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广西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迎来了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机遇。依托各级各类财政拨款,各级各类职业院校资金不足的问题得以解决,基础设施建设大刀阔斧推进,办学硬件条件极大改善。然而,广西职业教育原有的基础相对薄弱,办学硬实力和软实力均比东部发达省份有较大差距。因此,广西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在面向欧美等发达国家开展国际化业务的过程中同东部发达省份相比还处于竞争弱势。而借助“一带一路”建设的契机,发挥中国—东盟桥头堡的区域优势,开展面向东盟国家的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为提升广西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提供了窗口。

二、广西民族地区与东盟国家职业教育合作交流的实践

广西作为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坚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与广西对外开放合作大局相结合,以扩大规模、提升内涵、打造特色、建成面向东盟的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高地为目标,进一步加大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力度,形成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职业教育国际化局面。近年来,自治区政府高度重视与东盟国家的教育交流,“十二五”期間广西先后投入5亿多元专项经费,在东盟国家设立了7个孔子学院,并已成为全国招收东盟国家留学生最多的省区之一。按照“以政策制度建设为前导、以平台建设为载体、以国际人才培养与助力企业走出去为重点、以文化交流为纽带”的基本思路,广西一批优质高职院校积极面向东盟开展职业教育合作交流,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10多所高职院校与越南、泰国、老挝、缅甸等东盟国家的学校开展合作,招收东盟国家留学生达9000多名,约占全区东盟留学生总数的23%,在全国职业教育中树立了国际合作交流的特色品牌。

(一)完善政策制度供给,形成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的行动指南。政策是行动的方向,制度则提供行动的规则。国际合作交流作为广西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政府的政策和制度供给具有重要的方向引领、资源保障、激励引导与规范约束作用。在宏观的政策供给方面,近年来,自治区政府先后召开全区教育发展大会、全区开放发展大会等重大会议,出台了《关于加快改革创新全面振兴教育的决定》《广西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总体方案》《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等文件,明确提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要求,适应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的需要,建设面向东盟的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高地”。同时,广西与教育部签署《开展“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国际合作备忘录》,并出台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等系列专项配套文件。这些文件在明确全区职业教育的地位作用、办学方向、目标任务和改革重点的基础上,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从顶层上对广西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交流进行了设计,为广西职业教育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业务及活动提供了政策依据。在微观的制度供给方面,为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职业教育对外方针政策,自治区教育厅先后制定出台了《广西留学工作“十三五”发展规划》《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学校外国来桂留学生管理办法(试行)》《广西壮族自治区来桂外国留学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一系列制度性文件。这些制度性文件的出台与宏观层面的政策供给相配套,使政策供给从方向性、原则性的战略构想深化为具有可操作性、细节性的实践方案。在完善的政策和制度供给下,广西大力实施职业教育区域(国际)合作工程,积极推进高校优秀教师出国留学深造项目,划拨专项资金鼓励职业院校师生赴东南亚国家学习培训,极大地促进了广西与东盟各国的职业教育合作交流。

(二)充分发挥好平台的载体功能,拓宽合作领域。充分发挥好平台的载体功能,是构筑长效合作机制的重要途径。2年一届的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是双方合作重要平台,要持续创新论坛形式,打造论坛的品牌,进一步推动双方务实合作交流。要加强中国—东盟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与新建立的老挝研究所,越南研究中心、泰国研究中心等国际研究机构的合作,聚集力量开展面向东盟国家的国别研究,深入掌握东盟各国职业教育现状,着力研究与东盟职业教育合作过程中学历互认、学分互认、资格互认等瓶颈问题,推动高职院校建设国家级东盟问题研究智库,为东盟各国政府推进职业教育政策互通提供决策建议。要加强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建设,面向东盟国家开展职业技术培训、师资培训等项目,提升培训工作水平。要进一步发挥中国—东盟边境职业教育联盟的品牌影响力,推动广西、云南等职业院校“抱团式”走出去,加强与东盟国家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的合作交流。

(三)持续推进“引进来”计划,扩大留学生规模。积极打造“留学广西”品牌,增强广西民族地区职业院校在东盟留学生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针对职业院校留学生培养规模偏小的现状,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设立专项经费支持职业院校开展国际合作交流,设立职业院校东盟国家留学生政府奖学金,吸引更多东盟国家学生,从而进一步扩大留学生规模。要继续加强留学生基础设施的建设,建设一批面向东盟留学生的优质培训基地,提高留学生教学质量,以优质教学资源吸引留学生来桂学习。各职业院校要通过联合办学、吸纳培养留学生、输送优质教育资源等形式,扩大合作领域,加大与东盟国家合作院校师生交流力度,促进广西留学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四)积极探索职业教育“走出去”计划,助力中国优质产能的国际合作。坚持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推动广西职业院校协同企业“走出去”计划,配合中国优质产能“走出去”,抓住东盟国家紧缺型职业技能人才需求,加强职业院校与国内优质企业的国际化合作,联合开展国际化技能人才培养、企业员工培训等项目,共同制订区域职业教育技术标准及职业认证体系,探索现代学徒制培养试点,助推中国优质产品“走出去”,实现中国企业与东盟国家经济产业携手发展。

【参考文献】

[1]夏先良.构筑“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体制机制与政策体系[J].国际贸易,2015(11)

[2]蓝洁,唐锡海.“一带一路”倡议下职业教育服务国际产能合作的行动与展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6)

[3]蓝洁,唐锡海.广西与东盟国家职业教育合作交流的现状及前景[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

[4]刘雪梅.“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东盟职业教育发展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7(12)

[5]中国—东盟边境职业教育联盟成立[J].广西教育,2016(42)

[6]吴书勤,蔣丽丽.基于校企合作国际化项目的文化育人研究——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中印尼SGMW汽车学院为例[J].高教论坛,2017(7)

【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大招标课题“职业教育‘立交桥建设研究”(GXZJ2016ZD05);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广西边境职业教育发展研究”(2016ZZC006)

【作者简介】梁 裕(1972— ),男,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广西职业技术学院长,教授;李卫东(1966— ),男,博士,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责编 卢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