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探析

2019-12-19 02:02丁元
广西教育·C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教育大学生党员新媒体

丁元

【摘 要】本文阐述新媒体环境下部分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层面出现的入党动机趋于功利主义、个人主义,个人理想、职业理想出现偏差,理想信念不坚定等问题,针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教育模式单一、教育客体需求难以满足、教育主体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利用新媒体技术优势,探索和创新教育模式;打造新媒体文化环境,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拓宽新媒体教育空间,完善实践和管理评价机制。

【关键词】新媒体  大学生党员  理想信念教育  路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9C-0027-02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国力的提升,我们迎来了新媒体时代。新媒体主要有网站、微博、网络视频、微信、短信、APP等媒体形态。新媒体取代了传统的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创造了庞大便捷、内容丰富的信息环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大学生是使用新媒体技术最活跃的网民群体,无时无刻不使用着新媒体所带来的信息资源,其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必将受之影响。大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分子,虽然接受了党的思想政治學习和考验,但在新媒体所带来的信息泛滥的环境下,其理想信念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挑战和威胁。

理想信念是人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个人、政党、国家建设和发展的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规定: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力量之源、正气之魂。因此党的思想建设不能忽视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它是思想建设之基石。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开创行之有效的教育途径,加强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永葆其先进性和纯洁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现实的课题。

一、新媒体环境下部分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层面出现的问题

(一)入党动机趋于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缺乏服务意识。新媒体虽然以快速便捷优势带来了海量的信息和新奇的事物、资源,但参差不齐、消极落后的信息资源也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认知和价值引导。大学时期尚处于辨识和认知尚未成熟和稳定的阶段,导致大学生党员的思想认知和价值观念也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的情况,从而对入党动机的形成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与引导。调查表明,有的大学生入党动机趋于功利主义、个人主义,考虑自身、现实、个人利益颇多。有的大学生入党动机不纯,入党前后表现有较大反差,考察期间表现甚好是为了达到入党条件,入党之后,表现不尽如人意,思想与实践不统一,说一套做一套,引起群众微词;强调个人利益,参与学习、教育活动流于形式,缺乏党员先锋模范的表率作用,服务意识淡薄,不愿意为组织、集体、群众办实事,个人服从集体意识差等。有的学生党员热衷于有物质利益的活动,并以活动中是否获得奖励作为是否参与的条件。

(二)个人理想、职业理想出现偏差,思想与实践存在矛盾性。新媒体带来了一个全新的信息化环境,社会分工日益细化和成熟,新兴事物和职业层出不穷。个人追求职业理想也被赋予了时代特征的烙印。大学生党员由于思维活跃,新媒体所产生的新鲜事物也吸引着他们,并对他们个人理想和职业理想的选择、定位和思维方式有所影响。大学生党员作为广大党员的一部分,其个人理想、职业理想不能偏离和违背党的远大理想。但是,部分大学生党员只是身份、形式上入了党,但是个人、职业理想往往趋向于个人偏好、物质收益。相关调查显示,在个人理想、职业理想的选择上,有的大学生将个人兴趣、经济效益作为首要考虑因素,其中也不乏大学生党员。有部分大学生党员身兼数职,把党员身份作为一种资本和荣耀,忽视自身能力和素养的提升,实践行动上却奉行享乐主义,大部分时间沉迷于游戏娱乐。

(三)理想信念不坚定,缺乏理性思考。新媒体创造了一个全方位、立体化、开放性的信息交流和舆论环境,主流话语权体系难以控制新媒体发展变化对人们信息观点的影响,每个人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又是信息的传播者。大学生具有个性鲜明的群体特征,极易受到西方敌对势力所鼓吹的民主与自由思想影响,进而对共产主义理想与信念产生怀疑,甚至有的学生会出现抵制与否定主流意识形态、政治认知、道德观念意识等倾向。此外,大学生党员成长于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物质文明和生活水平极度提高的环境,对于党的艰苦奋斗的革命岁月与历史,无法感同身受从而一定程度上缺乏心理上的认可。理想信念体现人生的最终奋斗目标,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若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理想背道而驰,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无法保持,势必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不利。

二、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理想信念教育模式单一。众所周知,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内容,而且是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一个重要专题。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是必修课,为刚入学的大学生而开设。由于学生刚入学时正处于人生的新阶段,对理想信念处于迷惘和模糊状态,同时新生也是最为活跃、思想积极的群体,其中不乏优秀的、先进分子,把入党作为大学时期的人生理想,因而课堂传统说教和集体学习已无法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新媒体所带来的丰富、新奇的信息资源则更受其青睐,尤其是融文字、图像、视频、音频为一体的多媒体形态更能吸引他们的关注。不受时空条件束缚的阅读模式使得学生失去了对传统课堂照本宣科教学模式的兴趣,大学生党员的思想观念已不再局限于课堂教育,尤其是课堂说教和填鸭的灌输模式难以得到其心理认同,书籍、报纸、文件学习等传统教育模式亟须创新。

(二)理想信念教育客体需求难以满足。新媒体改变了人际交流与沟通模式,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形成不同的交流群和交流圈,人们可以自由自在地发表自己的言论和观点,并且传播速度快,实时更新各类信息。因此,强制性和单一的说教难以满足大学生党员对世事万物的疑惑心理需求。忽视教育客体的需求和感受不符合教书育人的规律,重视客体的个性需求成为提升教育实效性的原则,“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是当今教育改革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实际上,不少大学生党员反映传统的理想信念教育内容和形式都对其无法产生吸引力,教育工作者需要积极利用现代教育理念和手段与教育客体进行有效的沟通。

(三)理想信念教育主体能力不足。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主要由思想政治教育专职教师、学生工作辅导员、党务工作人员等承担。不少教育工作者对新媒体技术应用采取保守的态度,不能利用新媒体技术及时变革教育手段,在掌握和利用新媒体的技术优势上不能与时俱进,那么必然无法与大学生党员在思想上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不能了解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的前沿动态,也不能掌握教育理念和新媒体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因此,新媒体在某种程度上也对教育工作者的能力提出了挑战。

三、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

(一)利用新媒体技术优势,探索和创新教育模式。新媒体技术融声音、图片、动画等为一体的特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群。负责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学生管理工作者、党务工作者,也应以积极开放包容的心态投入到新媒体教育环境中,充分了解和关注新媒体发展动态,积极学习新媒体技术并将其运用到实践教学中,趋利避害,以弘扬正能量与主旋律为原则打造理想信念教育的新媒体平台,将现实教育覆盖到虚拟网络。可以利用新媒体工具如微信、QQ、微博、教学网络平台讨论区等作为交流与沟通方式,了解学生党员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引导和纠正,帮助其走出思想上的迷惘与疑惑状态。也可以使用视频、图文展示理想楷模人物的故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热点问题的关注度、参与度,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增强教育内容的感染力与吸引力。

(二)打造新媒体文化环境,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新媒体环境下,主旋律和正能量的意识形态要占據新媒体网络发展的制高点,校园文化氛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理想信念教育不是形式上的说教,也不是封闭式的学习,它是开放性的教育过程和体系,校园文化环境作为学习和活动的第二课堂,点滴渗透和影响着大学生党员的思想观念,只有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中,宣扬和传播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才能促进学生身心素养的熏陶与教学效果的提升。假设校园文化是充斥着低级、腐朽、沉沦的作风与观念,奉行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潮,即使大学生党员不断接受思想教育和学习,其价值观也会被低俗的校园文化氛围所冲击和改变,其理想与信念教育也受到不利的影响。因此,要打造丰富、积极向上校园文化环境,组织开展党史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辩论赛、创新创业项目等活动;邀请专家学者举办讲座,与大学生党员针对当前热点问题进行指导与讨论等,在实践活动中实现思想与实践相结合。

(三)拓宽新媒体教育空间,完善实践和管理评价机制。新媒体环境下,理想信念教育的空间和形式不应局限于学校教育和理论教育的层面,应提升和延续到校外实践活动,通过有指导意义的校外实践活动促进思想认知和价值引导的培育,宣扬和传播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积淀的思想精华和文化。比如组织大学生党员志愿者活动和暑期“三下乡”活动,就近带领大学生党员参观革命纪念馆、历史博物馆,观看历史性电影或体现国情的电影等,开展红色、革命经典书籍阅读月,增强党性意识,激发爱国和理想情怀。

高校基层党组织可以利用新媒体建设大学生党员的管理与评价平台,发布相关政策,明确培养方案和规划,记录其成长动态,实现考核标准化、规范化,及时掌握大学生党员变化动态并予以指导和纠正,关注其成长发展,借助新媒体建立透明公正的评价平台。

【参考文献】

[1]郑承军.理想信念的引领与建构——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孙丽君,石丹妮.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6(5)

[3]邱小慧,邱锦炜,黄秋石,等.新媒体对“95后”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9)

[4]张俊,张绍红.关于构建高校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6(12)

[5]刘华丽,王喜荣.新媒介环境下“90后”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对策研究[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8(4)

[6]樊颖.“中国梦”视域下“95 后”大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创新研究[J].教育现代,2018(9)

【作者简介】丁 元,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基础部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苏 洋)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教育大学生党员新媒体
对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反思与改进
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问题的研究
高职辅导员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及其实施途径
新媒体平台下增强大学生党员理论学习实效性的研究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提高大学生党员组织生活实效性的方法探析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