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工程学术学位型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2019-12-19 02:04金黎明权春善张艳梅刘宝全许永斌
科技风 2019年34期
关键词:生物工程创新人才培养

金黎明 权春善 张艳梅 刘宝全 许永斌

摘 要:大连民族大学自2012年起具备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资格,从2019年开始,生物工程领域研究生从专业学位型转为学术学位型,这就在如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切实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探索了从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作用、改革研究生课程教学方式、构建跨专业、多学科的协同创新体系等方面,采取多种方式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關键词:生物工程;学术学位型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

研究生教育是国家培养高层次、高水平人才的主要途径,是支持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出台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和倡议,充分说明了我国对高层次、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的迫切性。

1 我校研究生培养工作取得的成绩及面临的挑战

大连民族大学是一所国家民委直属的年轻的民族院校,自2012年起具备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资格[1]。学校非常重视研究生教育,在短短几年内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获批国家民委创新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个辽宁省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2014年、2019年,两次获评“辽宁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先进单位”。2016年,获得“辽宁省研究生招生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19年4月30日,2018级生物工程领域研究生洛桑竹玛同学作为辽宁省高校仅有的两名学生代表之一,参加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亲耳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2019年,硕士研究生张慧同学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但是从2019年开始,生物工程领域研究生从专业学位型转为学术学位型,招生额也从100多人锐减到20人。这就在如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切实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

2 生物工程学术学位型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改革措施

2.1 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作用

为了进一步发挥名师和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的作用,打破研究生导师招生名额平均制度。对上年度获得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生指导教师,可以增加1个招生指标;对研究生实践环节考核成绩在后10%或者毕业生就业率低于50%的指导教师,将减少1个招生指标。

2.2 改革研究生课程教学方式

完善的学科知识结构是研究生开展创新性研究工作的基础,在前几年的研究生授课过程中发现,研究生对理论课的兴趣不高,课堂参与度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对研究生课程教学方式进行了改革。比如,将已开设了7年的面向生物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的《生物工程技术》课程改为《生物工程发展前沿》,主要介绍合成生物学、生物催化与生物转化、基因工程技术、结构生物学、微生物工程及微生物检测技术、纳米生物技术、植物生物工程技术等学科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以及重要研究热点,使学生了解到生物工程学科前沿的研究现状和研究进展,拓展同学们的知识,开阔其眼界和研究思路,从而激发对生物工程专业的浓厚兴趣,树立良好的科学观和专业使命感。课程由在生物工程领域具有丰富的科研和教学经验的教师共同承担,成立教学团队,共同讨论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并将教师的科研课题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充分发挥教师队伍的作用,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此外,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到课程中去,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2.3 构建跨专业、多学科的协同创新体系

我校生物工程领域研究生招生方向分为细胞培养与代谢工程、食品生物工程、化学生物工程、生物资源与环境工程4个方向。可以通过学校层面的协调、支持,组建4个方向的学科群,建立跨专业、多学科的协同培养体系。改变传统的“一人一题”的形式,选择一些跨专业、跨学科的综合性课题,由不同研究方向的导师成立联合项目组,共同指导研究生。这种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研究生的学术交流和创新能力。

2.4 采取多种方式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1)定期举行组会和文献报告会。每周固定时间组织一次课题组组会以及文献报告会,由研究生定期汇报项目进展情况,并每周安排一名学生讲解自己查阅的与课题有关的英文文献,以研究生为主,导师为辅的模式展开讨论。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帮助研究生提高获取最新专业知识的能力、科研思维能力和分析总结能力。

(2)参与导师课题。要求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科研课题的申报、具体的实施和结题汇报工作,通过参与课题的各个环节,为研究生今后独立开展科研工作打好基础。此外,鼓励研究生参与导师的横向课题,包含选题、课题论证申请、课题研究、报告撰写到成果应用推广的整个过程,使研究生在增强问题意识、创新意识的基础上,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具体问题研究的工具方法,从而促进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3)参加学术会议。要求研究生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学术会议,掌握学科最新进展,培养研究生对最新学术前沿动态的兴趣和求知欲,将最新的学术理论和先进实验技术应用到研究中,保证研究生科研选题的创新性。此外,鼓励研究生在学术会议上做学术报告或者墙报,锻炼其总结和提取科研信息的能力和交流能力。

(4)开展创新活动。大连民族大学自2014年开始设立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此外,还组织开展学科竞赛活动、设立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研究生创新论坛等,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3 结语

我校将秉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学校第一次党代会精神和“三个突出”战略,不断提升研究生教育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深化研究生教育制度改革,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培育拔尖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金黎明,权春善,许永斌.构建协同创新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J].科技风,2015,1:235.

[2]齐西婷,胡晓辉,张琼琼.农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7:37-39.

基金项目:大连民族大学2019年学科团队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认定项目;大连民族大学“课程思政”专项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金黎明,女,黑龙江牡丹江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生物工程。

猜你喜欢
生物工程创新人才培养
生物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讨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研究
供给侧改革下营销创新人才培养思考与实践
创新性科研人才的培养模式
提升矿业类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办学优势的方法分析
协同育人平台建设的体会与思考
生物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生物工程专业创新性实验项目的探索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高校科研团队与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