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即故乡

2019-12-20 01:43姜晓铭
爱尚书香 2019年6期
关键词:顽童点滴童真

姜晓铭

昨晚又将新购两组书架安装好,把堆在房间里的书放入,还有好多书无法上架,看来只有在有限的空间里再做谋划了。

雨后窗前,花叶含露;晨读兴味,耳目精爽。儿时喜欢读德国幽默大师卜劳恩的长篇连环漫画《父与子》。尤记童年的童真、童趣,怀念我们纯真的儿童时代。

翻读《童年与故乡》,沉浸在奥纳夫·古尔布兰生描述的大自然中。读文读画,妙趣横生;书虫如我,随记点滴。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尤记儿时,檐下负暄;躺在藤椅,捧读书籍。读书于我而言,就是纯粹的私人爱好和生活习惯,读书可以远离喧嚣,静静地享受阅读的乐趣,读书读人,清新愉悦。

我每天像穿梭在油菜花里的蜜蜂样写着文字,记录生活的点滴感悟,遇见生命中遇见的人和事,有些人有些事,避不开就呵呵,兴化人常说不做“衄(nǜ)头”,五十以后看淡了也看清了,所谓阅人经事多了,唯有孝敬父母大人是大事,与儿子朋友般交谈,告诉他生活中有阳光就有风雨,面对就是日子,待人做事从点滴细微处做起。

朋友问道“敬惜字纸”,我告诉他兴化许多老巷中都有,还有许多人家的书箱式门当还在,将军府的剑鞘门头,读书人家的书房联,大夫第的砖雕……

外面热闹,楼下吵杂;走进书房,便是净土。书香一脉,书简传承;读书优雅,读书睿智。在书房里读书坐坐,总能收获内心的平静。

庞余亮先生的《顽童驯师记》,发掘顽童内心世界的秘密以及人与乡土、自然和谐共生的启示。童心烂漫忆儿时,难忘童年的童真、童趣,一个写作者只有葆有不泯的童心和诗心,方能写出真挚的文字来。庞余亮在《向顽童们坦白》中说:“我还记得记下第一个素材《偷偷打钟的少年》时的情景,一个身高一米六二还满脸羞怯的小先生,踮着脚伏在讲台上,在备课笔记的反面记下你们的故事。有时我觉得我其实是在写自己。我和你们一起长大。”读一段这样文质兼美的文字,感受到的是灵动的文字在笔尖自然流淌,发自心灵深处的真诚感性。庞余亮自小爱读书,笔下的文字充溢书卷气。

生活不简单,尽量简单过,怀念童年时代,怀念童年的读书时光。庞余亮在《青草芬芳,顽童长大》中讲:“晒草的某一天中午,我捧着新发的教科书回到书房里去,我突然被一阵浓烈的草香味所打中,那时我简直不能自持,草怎么可以这么香啊!”犹记儿时,我从我父亲的学桌中取出书来读,打开书籍闻到有一股清香袭人之气,看到书中夹有芸香草,从阅读中知道“书香”二字就是来自芸香草这种植物。

人生蒙学儿童始,从小养成读书的爱好和习惯,终身受益。笃学明理,潜心读书方是真谛。年轻时与兴趣相投的同好交流,得到书的信息和书缘。我喜欢安安静静地坐在自己的书房里,认认真真地读些书籍,这是一种莫大的享受。时光静好,岁月安然;细心品读,意趣盎然。王稼句先生说:“我每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就常常感到是站在辽阔的草原上,一望无际的蓝天绿地,远处似有袅袅的炊烟在淡淡散发,那时的我,似乎就拥有整个世界了。”

在书房与有趣的人聊聊天,观赏些兴化人家往日书房里的清供,那些过往生活中的物件,倒不是怀古思幽,而是心底里的一种挚爱,这种爱深植于心。故乡是飘在水上的花,故乡是老巷里传来的朗朗书声,故乡是四季飘香入画楼,故乡是记忆里的乡愁。法国作家玛格丽特·尤瑟娜尔说:“我最初的故乡是书本。”

猜你喜欢
顽童点滴童真
点滴小事,从我做起
“想东想西”展童真
给大树打“点滴”
孔子劝顽童
詹红丹:点滴感动在心间
路遇顽童
中外文学中的“顽童”
萌趣圣诞
回归童真季
喵夭家的环保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