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施工中软基加固施工技术研究

2019-12-20 05:36贾潇婷
建材发展导向 2019年17期
关键词:管桩现浇市政道路

贾潇婷

(山西诚信市政建设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0)

市政道路施工项目直接关系到基础设施建设,还与交通运输直接关联,对社会经济建设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道路施工过程中,软土地基问题十分关键,其加固施工环节是影响项目整体质量的一个关键点。因此,保证施工人员能够在施工过程中根据现场情况采用合适的加固方式,以达到理想的加固效果十分重要。

1 市政道路施工当中妥善运用软基加固施工工艺的必要性

1) 提高市政道路稳固性,软土地基属不良地质的一种,若处理不当就进行施工,会增加市政道路路基施工难度,容易引发严重的质量问题。例如,在某市政道路路基施工环节,因为施工单位没有妥善处理软土地基,使得道路路面出现大面积沉陷,对道路车辆的安全运行产生恶劣影响。

2) 降低市政道路的维修成本,在道路车辆日益增多的今天,市政道路荷载越来越大,为了保障市政道路能够更为稳定的运行,不同地区的市政部门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与精力进行维修工作。部分市政道路工程因为载重大,不可避免的出现塌陷现象,增加工程的维修成本。在市政道路工程项目施工环节,通过对软基进行综合处理,能够保证工程维护周期不断延长,有效降低道路维修成本。

3) 促进市政道路行业的快速发展,在市政道路工程项目施工环节,软基加固施工工艺的有效运用,能够降低道路出现塌陷的概率,保证市政道路工程整体质量得到良好提高,对市政道路行业的稳步发展起到良好促进作用。

2 市政道路工程软基处理施工的原则

软基处理方法有很多种,各有优缺点与局限性,在具体的处理中有不同的要求,施工单位设备,技术方法也有不同,应从地基条件,工程费用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对具体工程可采用一种或多种软基处理方法,确定软基处理方法应注意节约能源,避免因软基处理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软基处理应以安全实用、经济合理、保护环境为基本原则。地基设计时,应考虑施工周边的气候环境及对本地基可能造成的影响,确定施工技术应考虑可操作性,资源与工期需求等。充分收集场地周边条件的数据,充分考虑工地周边环境的影响,以便确定施工方案。收集与气候相关的资料,作为施工过程的参考资料。另外,要对施工中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的制定应急处理措施。

岩土参数的设置对施工总成本有较明显的影响,选择岩土参数应考虑施工周边地质条件的非均匀分布情况,对可能对工程产生影响的岩土参数变化进行预留量设计。对所有参数确定后,利用数理统计法对统计数据进行处理。针对地基中施工的各种可能出现的影响因素,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定性与定量分析,进行施工场地选址及施工地质条件的评价时采取定性分析,对无法获得以往准确数据的施工步骤采取定性分析。设计施工方案应综合考虑多个备用方案。软土工程设计时应与上部结构工程师密切配合,确保工程设计协调一致。

3 市政道路施工中软基加固技术

3.1 现浇混凝土管桩技术

现浇混凝土管桩技术是目前市政道路软基加固中比较常见的技术之一,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结合施工实际情况,优化和调整道路工程项目施工方案。全面分析市政道路路基施工状况,结合施工方案,科学、合理的运用软基加固技术,从而确保加固施工质量。一般来说,现浇混凝土管桩技术在软基加固处理中运用,可以明显提高软基稳定性,混凝土管桩技术与加固处理技术相结合,首选要对施工区域的地质水文情况进行全面勘查,包括地下建筑物、管线以及地上建筑物、管线情况,障碍物及时处理,重要建筑物以及管线及时保护,将所有杂物清理完毕之后方可施工。现浇混凝土管桩技术结合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与振动沉管桩的优势,大大提高了加固效果,同时现浇混凝土管桩还具有很高的强度,直径最大可到150 米左右,管桩长度能够超过20 米,其施工工艺简单,施工操作性强,能够有效控制桩身质量,成本低,在我国公路软基加固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3.2 强夯法加固技术

强夯法加固技术,就是利用重锤从一定高度落下夯击土层,使地基快速固结的方法。这种施工技术的目的就是提高软土路基的承载力。强夯法加固技术又被称之为动力固结技术,主要是利用重锤连续夯击土层,从而减少土层之间的缝隙和水分,达到加固土层的目的,通常此技术应可用于各种类型土层,具有适用范围广的特点。在一般粘性土、黄土、人工填土等尤其适用,如果是土层中含有大块碎石,那么则需要结合其他加固技术联合完成。强夯法的加固效果显著,在软土路基中运用此项技术,经过连续夯实之后,地基承载力会明显提升,地基干密度会大大提高,土层空隙显著减少,路基的承载,抗性变能力都会得到提高。

3.3 预应力管桩技术

预应力管桩技术是软基加固技术当中应用较多、技术较为成熟的类型。在应用中,首先需要确定软土地基的松软范围,保证施工技术的准确性,进而保证施工质量;在明确了软基加固施工的具体范围后,就需要及时精准定位和测量管桩的位置;在精准测量完毕后,就可以进行具体施工,安装预应力管桩。在施工后,需要在打桩位置旋转相应的标识牌,进行必要的养护环节,这样才能保证施工质量。预应力管桩技术的应用一方面可以对软基加固,改善土质,让原来孔隙较大的情况得到缓解,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该施工方式的施工周期较长,同时在施工中也需要运用更多的物料,如果处置不当,也易出现地面沉降的问题,所以实际上使用寿命并不长。

3.4 土木合成材料施工技术

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对深层次软基可采用土木合成材料施工技术进行加固。在施工前,要深入考察施工现场的水文地质条件、软基密实度等情况,利用振动法对软基路段具备的密实度进行检测,确保地基密实度能有效满足振动施工的各项设计规定。在软基中投入土木合成材料,并通过相关机械实施有效的振动压实,对土木合成材料层进行有效固定,充分挤出软基中所含的水分,增强软基密实度,有效防止软基出现沉降,并避免软基塌陷。该技术适用于对软弱地基进行加固,可用于公路路基作加强层;可用于堤岸护坡。该技术的优点在于工期较短,能节约投资;缺点是土木合成材料易老化。使用该技术,要注意做好基层处理和土木材料铺放。

3.5 粉煤灰碎石桩技术

该技术是将碎石、粉煤灰以及石屑等与一定比例的水泥进行掺和,并拌和均匀,有效形成高黏结强度桩,并与软土层结合,形成稳定性较强的复合地基。但该技术在实施过程中,极易发生堵管现象,增加管道压力,并导致输料管发生爆裂。之所以发生堵管,是因为泵送连接软管过长,当所采用的混凝土缺乏良好的和易性时,将堵塞软管。在压力较低情况下堵管,需重新进行成孔,将浪费大量材料,并增加成孔难度;若采用的泵送软管具有较小的弯曲半径,极易造成局部软管堵塞,并导致压力集聚。若提升速度过慢,难以及时将混凝土排出。该技术对各类地质条件,诸如粉土、黏性土、人工填土以及淤泥质土等较为适用,其优点在于施工操作简便、能有效节约施工材料、施工费用低、减少对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对桩间土挤密效应显著;其缺点在于难以穿透硬土层,振动及噪声污染严重,在饱和软粘土中容易断桩。采用该技术要注意控制好混合料的坍落度,并加强桩体养护。

4 结语

综上所述,软基加固技术对于市政道路施工的整体质量至关重要。施工单位在进行项目规划和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都需要重点对相关技术进行探讨和分析。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地发挥该技术的实际效果,保证地基呈现稳定状态。

猜你喜欢
管桩现浇市政道路
滨海软土地基预应力管桩的应用与问题处理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在某水利工程的应用
预应力支架现浇连续梁施工技术
现浇连续箱梁一次性浇筑施工方案
某市政道路照明设计
预制装配与现浇模式住宅建造节能减排评测比较
初探市政道路的维修和养护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计算方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