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兴安万象新

2019-12-20 08:49中共大兴安岭地委政策研究室
奋斗 2019年21期
关键词:大兴安岭森林生态

中共大兴安岭地委政策研究室

美丽富饶的大兴安岭位于祖国版图的“金鸡之冠”、黑龙江省的“天鹅之首”,是我国最北、纬度最高的边境地区,是国家生态安全重要保障区和木材资源战略储备基地,肩负着维护国防安全、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职责。

这里以“大”著称。区域面积大,幅员8.3万平方公里,超过宁夏、接近浙江或江苏一个省的面积。森林和湿地面积大,分别占全省的33%和28%,是东北乃至华北地区的绿色生态屏障,每年创造的生态效益高达4498亿元。江河水量大,是黑龙江、嫩江源头,可称之为龙江的“水塔”。世界第一大界江、中国第三大河—黑龙江奔流不息。冰雪规模大,冰封期长达7个月,尽显北国风光,是初冬晚春滑雪的絕佳之地。

这里以“北”闻名。北极村是我国距离北极圈最近的地方,能够观赏到极昼、极夜和极光等神奇天象,“神州北极”已经成为大兴安岭的地域名片和文化符号,一路向北就能找到方向、找到希望、找到快乐和吉祥。地处最北使我们拥有冰爽的先天优势,冬季极端气温-52.3℃,是挑战极寒的理想之地;夏季平均气温19℃,是超级劲爽的天然大空调。

这里以“纯”为魂。全境500余条河流清澈见底、甘甜清冽。空气中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含量4.8万~5万个,比世界卫生组织清新空气标准高38倍,空气质量超过国家一级标准,是名副其实的天然大氧吧。好山好水好环境,孕育了安全、优质、营养的森林生态食品,是全国最敢叫响纯天然、无污染、高品质林下特色产品的地方。

这里以“特”称奇。纳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南瓮河“龙”字形地貌、被誉为天地湾的“龙江第一湾”,彰显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泼水成冰的画面美,让人们在挑战极寒中心花绽放、大放异彩;中国爱情小镇以全球唯一爱情坐标点,倾诉着“我爱你一生一世”的忠贞誓言;以“温泉、雾凇、岩画”闻名的百泉谷,展现了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的独特景观。

这里以“古”为韵。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先后发现岩画遗址38处,呼中北山洞旧石器遗址距今1.2万~1.5万年。“高高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勾勒了林区原始风貌。2000多年前,拓跋鲜卑从这里开始南迁,建立了北魏王朝;1100多年前,契丹族在这里逐渐强盛,建立了大辽王朝。康熙年间,清政府在这里两次打赢了雅克萨战役。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大兴安岭开发建设55周年。55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兴安岭始终与祖国共成长、与时代同奋斗,几代林区人艰苦创业、砥砺奋进、攻坚克难,闯出了一条因林而建、因林而兴、因林而转的光辉道路,把昔日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林区。

1964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以会战的方式开发大兴安岭,8万铁道兵和5万知识青年、知识分子、干部职工挺进茫茫林海,开启了大兴安岭全面开发建设的历史篇章。广大开发建设者们战天斗地、爬冰卧雪、风餐露宿、架桥铺路、采伐生产,实现了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一定要进得去、站得住,拿得出木材来”的预期目标,用青春、热血乃至生命铸就了时代的丰碑。在整整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累计为国家提供商品材近2亿立方米,上缴税金近百亿元,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重要贡献,创造了“突破高寒禁区”的大兴安岭精神。

2014年4月,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大兴安岭林区全面停止了木材商业性采伐,结束了长达50年的木材生产历史。放下斧头和锯,林往何处去,成为必须回答好的时代课题。面对转型发展的巨大压力,我们不等不靠、积极进取,团结带领广大林业职工转变工作重心,强化森林培育,严格资源管理,创新发展生态旅游、森林生态食品、森林碳汇、绿色矿产等产业,初步走出了一条“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转型发展之路。

进入新时代,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对我省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确立了“全面建设龙江新兴安”的奋斗目标,实施了以“七大攻坚战”为核心内容的“三年攻坚”,勇闯新时代林区转型发展之路。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比1978年增长42倍、23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1990年的21.5倍和13.5倍,经济社会呈现出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各项事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一是实现了从木材生产基地到生态安全屏障的华丽转身。森林防火成绩斐然。重特大森林火灾发生次数由“五·六”火灾前的年均11.1起下降到年均0.7起,2011年以来连续8年没有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特别是近两年来,坚决打赢了“五月攻坚”“六月决胜”等系列战役,实现了人为火不发生、雷击火不成灾。生态保护更加有力。深入实施天保工程,扎实开展系列专打行动,累计查处各类破坏森林资源案件2442起,收回林地1958.89公顷;自然保护区达到36处、230.49万公顷,占全区总面积的27.6%;将所辖河流全部纳入河长制管理,扎实推进嫩江、黑龙江源头保护治理,为全省人民提供了两江“源头活水”。森林培育成效显著。累计完成森林抚育、补植补造、人工造林178.4万公顷,森林抚育质量始终位居全国前列。截至目前,全区有林地面积709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6.04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4.89%;与“五·六”火灾后相比,分别增长91.1万公顷、9937.5万立方米和24.89个百分点,已连续10年实现“三增长”。如今的大兴安岭,万山滴翠、层林尽染、鱼翔浅底、繁星闪烁,有力保障了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和东北大粮仓的丰收。

二是实现了从木头经济到生态经济的历史跨越。全域旅游增势强劲。深入挖掘“最北”区位优势、“最冷”资源优势、“最纯”生态优势和“最爱”坐标点优势,精心设计找北游、界江游、湿地游、浪漫爱情游等个性化旅游产品,倾力打造“神州北极·大美兴安”品牌形象,全区接待游客、旅游收入以年均12%和23%的速度增长,已成为全国人民向往的旅游胜地。管护区经济蓬勃发展。实施管护区经济“四化”落实行动,坚持规模化、特色化、标准化、市场化发展方向,找准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供应链、构建利益链发展路径。全区106个管护区确立林下种植、养殖和旅游服务主营业务项目265个,今年上半年,实现产值2.5亿元,从业人员人均收入1.5万元,成为森工企业增效、林业职工增收的新引擎。电商产业突飞猛进。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集成创新要素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近三年来,全区电商交易额年均增长70.4%;成立了绿色产业联合会,吸纳企业抱团发展,推广“大兴安岭+企业商标”双品牌模式,绿色有机产品入驻全国19个城市30个旗舰店和中石化营销网络。如今的大兴安岭,生态产业竞相发展,全面打开了“两山”转化通道,为林区转型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三是实现了从荒无人烟到美丽宜居的沧桑巨变。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全区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2万公里,是1978年的5.9倍;哈尔滨至漠河列车实现“夕发朝至”;加格达奇、漠河两个机场联通国内7个大中城市。改造棚户区708万平方米,惠及60%以上的林区百姓;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6.4平方米,是1985年有统计数据时的5倍。投资26.4亿元推进“三供一业”改造和棚改配套建设,城镇供水、集中供热普及率分别达到87%和88.3%。人居环境不断优化。连续两年实施“厕所革命”落实行动,全区80%以上的城乡居民用上了水冲式厕所。城镇污水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87%和75%,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8.5%。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兴边富民战略,打造了漠河北红村、塔河二十二站林场等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林场。民生事业加快发展。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在全省率先实现整体脱贫。连续8年为林业职工增资,城乡居民收入增幅超过GDP增速,人均住户存款余额是1978年的197.5倍。林业企业教育、卫生职能和“三供一业”全部移交属地政府,地区医院晋升为三级甲等医院,殡葬四项基本费用全部免除,公众安全感始终位居全省前列。

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以更加坚定的基础自信、前景自信和能力自信,不断开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境界,与全省人民一道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书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兴安篇章。

(本文图片由大兴安岭日报社提供)

猜你喜欢
大兴安岭森林生态
2架增雨飞机为大兴安岭送雨
哈Q森林
哈Q森林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哈Q森林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哈Q森林
盱眙生态藕
大兴安岭年创生态效益16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