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部扶贫协作背景下贵州优质旅游发展路径研究

2019-12-23 03:48
人文天下 2019年9期
关键词:贵州旅游发展

罗 艳

优质旅游的提出是应对我国旅游业从高速旅游增长阶段转向优质旅游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是我国由旅游大国迈向旅游强国的必然要求,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全新的旅游发展模式,也是在传统旅游发展基础上的进一步升级,还是对全域旅游发展的进一步深化。在此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创新旅游的方式、内容,不断满足旅游者更优质的旅游需求,已经成为必须面对的问题。缘于政府在旅游治理中的 “善治”价值定位,应该从制度设计上进行考虑,对政府的监管机制进行完善,从制度管理层面促使景区自发提高自己的经营服务水平,助推优质旅游发展。但当前各地优质发展也面临着不同的困境,如社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程度各不相同引发一定的社会矛盾,旅游产业缺乏文化支撑,旅游产品同质化,旅游宣传不足等。所以,今后优质旅游发展应在提升旅游品牌质量、服务水准、专业化水平、游客体验、精细管理等方面下功夫。

一、问题的提出

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进一步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帮扶的工作。其中,贵州与上海、青岛、大连、杭州、宁波、苏州、广州达成扶贫协作关系,充分借鉴东部政策、资金、技术和人才等优势,助力贵州打赢脱贫攻坚战。在2018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作了题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奋力迈向我国优质旅游发展新时代》的工作报告,提出要准确把握高速旅游增长阶段转向优质旅游发展阶段的发展路径,坚持走中国特色内涵式旅游发展之路。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贵州应紧紧把握这一系列契机和变化,不断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力度,积极打造一个有“吸引人的颜值、待得住的体验、记得住的互动、必要留下的理由”的旅游目的地,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助推贵州旅游业优质发展。

二、影响贵州优质旅游发展的因素

根据《贵州统计年鉴2018》中的相关数据,2017年,贵州旅游业持续“井喷”,旅游总人数达53148.4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1.24%,旅游总收入5027.54亿元,增长43.12%;贵州实现入境旅游110.19万人次,较上年增长17.11%。以“厕所革命”为代表的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执法环境以及营商环境进一步得到优化,旅游扶贫成效显著,但贵州优质旅游仍然面临一些问题。

(一)城乡旅游发展不平衡

纵观贵州旅游发展全局可以清楚地看到,贵州旅游发展除了与东部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异外,贵州城乡旅游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很突出,城市旅游发展的软硬件比较好,而农村旅游软硬件较差。贵州最纯粹、最原生态的风景区(点)多在偏远乡镇,优质风景区与基础设施匹配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差异。城市在旅游六大环节供给的质量较高,而农村基础设施仍存在较大改善空间。根据《贵州统计年鉴2018》,2017年贵州共有行政村15000多个,农村自来水受益村13759个,通有线电视的村8707个,通宽带的村11816个,通汽车的村14490个,通电话的村14001个,通有限广播的村8014个,还有部分村在饮水、交通、通信方面存在困难。此外,整个贵州用水普及率93.2%,燃气普及率73.7%,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3.5%,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6.5%。交通条件方面,平均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家用汽车34.97辆,平均每百户农村居民拥有家用摩托车54.20辆;通信条件方面,城镇平均每百户家用电脑拥有量为64.39部,农村每百户家用电脑拥有量为15.66部。

二是住宿条件差异。城镇的酒店(宾馆)有高中低档次之分,也有严格的管理标准,能够满足不同类型游客需求,但农村特别是农家乐的住宿环境改善空间较大。当前,贵州农村开展农家乐的农户,多是在原来住房的基础上修缮,住房的隔音、隔热、防水等方面的条件与城镇的酒店存在较大差距,游客可选择机会少,且城镇酒店基本实现了无线网络全覆盖,而目前农村尚未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

三是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的差异。城镇的餐饮店都有一套卫生管理体制,而农家乐尽管为游客提供绿色农产品,但还未形成一套食品安全卫生管理体制,就餐环境、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监督力度薄弱。

(二)旅游产品的有效供给不充分

参考《中国统计年鉴2017》中的相关数据,2016年,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33616.2元,较上年增长7.2%,其中用于教育文化娱乐的支出为2637.6元,较上年增长10.69%;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2363.4元,其中用于教育文化娱乐的支出为1070.3元,较上年增长10.42%。由此可见,我国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逐年提高,人们用于旅游休闲的支出也相应增加,旅游休闲的欲望增强,向往到不同旅游地旅游。这也意味着贵州要根据自身资源情况,不断丰富旅游产品类型,才能吸引和留住游客。

贵州长期处于云南、四川、重庆、广西和湖南的旅游屏障之中,少数民族村寨旅游、红色旅游、美食旅游、历史文化旅游等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知名度都弱于周边省市。当下,贵州主打“生态旅游”和“温泉旅游”,已形成“爽爽的贵阳”“凉都六盘水”的旅游品牌,也正在着力打造“中国温泉省”的旅游品牌,这确实是贵州突破周边省市包围的突破口。当前贵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8处,省级风景名胜区23处。根据A级旅游景区划分标准,共有A级景区254家,其中5A级旅游景区5家,4A级旅游景区95家,3A级旅游景区138家,2A级旅游景区16家,但总体竞争力弱于周边省市。贵州省三星级以上乡村旅游经营户(农家乐)共有348家,标准级以上乡村旅游村寨共有124个,标准级以上乡村旅游客栈151家,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游客需求。

从遗产旅游分类来看,当前贵州自然遗产地有荔波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赤水丹霞、施秉喀斯特、梵净山自然遗产地,是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地最多的省份;世界文化遗产有海龙屯遗址,但其吸引提升空间仍然巨大。此外,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在公布的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贵州共有107项,包括民间文学,传统美术,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以及民族医药等项目。但当前贵州遗产旅游的发展效应与贵州的自然遗产数量并不适应,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开发的力度不大,贵州优质旅游产品数量不多,这与贵州全域旅游发展不相适应,与全国大众旅游不相适应。因此,提高贵州旅游产品的有效供给,将是贵州实现优质旅游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三)中高端旅游产品缺乏

中高端旅游并不是高价旅游,而是价格与价值相当的旅游,会提供个性化旅游路线、优质的服务等。当前,贵州许多旅游景区正处于转型期,还有一定数量的旅游景区(点)处于观光旅游发展阶段,休闲旅游产品不多。城市旅游综合体、庄园经济综合体、乡村旅游综合体、一体化度假、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高端产品供给不足。2016年,国家旅游局开展了国家旅游示范基地认定工作,在公布的40个国家旅游示范基地中,贵州仅有赤水一处上榜;在2017年公布的13个首批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名单中,贵州仅有遵义市桃花江荣誉上榜;在2018年公布的第一批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名单中,共有73个地区上榜,贵州仅有2个地方上榜,分别是贵州大健康中国行普定孵化基地和贵州百鸟河中医药旅游度假养生谷。由此可见,贵州优质旅游围绕高端化、系统化、深层化和国家化的旅游服务升级还有一段路程要走。

(四)旅游六大环节品质有待提升

旅游业发展涵盖吃、住、行、游、购、娱六大环节,各环节的品质优劣程度直接影响整个旅游过程满意度的高低。

饮食方面,一些景区餐饮业存在价格略高、味道有待提升、特色餐饮发挥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一方面会制约游客消费;另一方面,游客的印象不佳,再通过游客口口相传,会进一步降低景区餐饮业效益。

住宿方面,尽管近年来贵州旅游接待能力不断提升,星级酒店数量不断增多,从业人员也相应增加;但是在旅游旺季,特别是春节、国庆及小长假期间,高端酒店供不应求。

交通方面,贵州当前已经建成飞机、高铁、汽车的立体交通体系,“县县通高速”,“组组通”工程正在全力建设当中,着力解决景区“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但各旅游交通节点(高铁站、汽车站、机场)尚未形成与旅游景区的无缝链接,旅游直通车班次少,旅游旺季停车场供给不足。在高铁站、汽车站,黑车拉客现象严重,有关部门缺乏对节点黑车市场的管理,多发游客被宰现象,不利于贵州优质旅游发展。

游玩方面,当前贵州旅游产品大多还处于观光旅游的初级产品,游客停留时间短,消费不高,多是走马观花式旅游,高品质的休闲旅游产品少,制约地区旅游经济创收。

购物方面,一是贵州旅游景点商品的品质不高,在全国各地随处可见,吸引力不强;二是民族手工艺品价格偏贵,游客消费不足。

娱乐方面,贵州少数民族节庆、习俗已成为游客的“新宠”,但表演同质化、失去本真的问题凸显,要挖掘少数民族文化,特别是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效益,提高游客的参与度和重游率。

(五)旅游策划不足

贵州于2017年被评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省级创建单位,出台了《旅游扶贫试点村规划导则》《贵州省全域山地旅游发展规划》《贵州省温泉产业发展规划》,各地也出台《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等规划类文件。但贵州旅游策划类文件不足,缺乏系统的旅游策划。旅游规划解决的是游客来了玩什么的问题,而旅游策划解决的是游客来不来的问题。贵州各项旅游规划扎实推进,但各地在制定旅游规划之前,对旅游策划研究不足,只关注游客来了玩什么、怎么玩,但忽略了怎样吸引游客、吸引什么样的游客、游客来不来的关键问题,导致许多项目实施以后却收入不佳。云南省在旅游策划方面就做得很好,例如,大理近年来为了突破丽江、西双版纳的旅游壁垒,通过深挖大理城市内涵,成功策划了大理“风花雪月”的旅游形象,使得大理旅游再次腾飞。2018年,云南与世界旅游组织合作编制《云南国际旅游营销策划(2018-2022)》,进一步提升云南旅游国际知名度。当前,贵州旅游处于周边旅游形象屏蔽之下,使得自己的竞争力处于被动状态。贵州少数民族节庆众多,如布依族的“六月六”歌节、苗年、水族端节等,但当前的开发也仅仅是过节而已,在旅游促销中仅是单一的节庆宣传,没有一个强势的节庆品牌,比起傣族的泼水节还相距甚远。因此,贵州旅游节庆策划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东西部扶贫协作在贵州旅游业中的作用

(一)充实旅游发展资金

自东西部扶贫协作开展以来,帮扶城市每年向贵州提供一定的帮扶资金,助力贵州脱贫事业。2016年,帮扶城市共投入帮扶资金58186.1万元,2017年投入帮扶资金7.31亿元,较上年增长25.6%,2018年投入帮扶资金27.13亿元,较上年增长271.1%,增长幅度很大。这些资金与贵州省受帮扶市(州)其他资金进行整合,围绕产业发展、医教文卫等事业开展帮扶,并在农业产品、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上给予一定扶持,进一步充实了贵州旅游发展资金;另一方面,鼓励帮扶城市的旅游企业加入到贵州旅游开发、景区改造提升之中。因此,由此带来的资金不仅能够完善旅游地区的基础设施,还能为景区品质提升、人才素质培养等方面提供支持,成为地方旅游开发资金的有效补充。

(二)提供引才引智支持

2016年,帮扶城市共派出70名干部到贵州挂职锻炼,同时贵州也派出81名干部到帮扶城市挂职学习,帮扶双方专业技术人员学习交流807人次,并举办各类培训班,培训10028人次。2017年,帮扶城市共派出139名干部到贵州贫困地区挂职,贵州也派出1016名干部到帮扶城市学习,帮扶城市还派出教师、农业技术人员等人才到贵州进行帮扶工作,并开展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共21069人次参与,培训内容涉及园区管理、旅游发展等领域。2018年,帮扶城市选派360名干部到贵州挂职,并派出4214名专业技术人才到贵州开展帮扶工作,同时贵州也派出911名干部到帮扶城市学习。由此可见,帮扶城市向贵州提供的人才支持在逐年增加,大力支持贵州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事业,同时在乡村旅游、园区管理方面也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三)助推旅游产业协作

贵州不断加强与帮扶城市的旅游合作,面向帮扶城市居民提供景区门票优惠、航班补贴、高速过路费补贴等优惠政策,同时还到帮扶城市开展旅游推介会和巡演推介活动,并与当地旅游企业和旅行社签订合作协议,在客源组织、景区运营管理、市场拓展等方面深入合作。依托贵州良好的生态环境、少数民族文化等资源,全面提升“山地公园省 多彩贵州风”的吸引力,帮扶城市游客量持续增加。2018年,帮扶城市到贵州旅游的游客达到1.91亿人次,较上年增长64.65%,占外省入黔游客总数的45%左右。此外,宁波市、杭州市还明确将黔西南州、黔东南州作为干部职工的疗养基地,每年组织2万余人到被帮扶地区开展工会疗养;广州市每年组织开展“千团万人游贵州”系列活动,全面助力黔南州旅游扶贫。

四、东西部扶贫协作背景下贵州优质旅游发展的路径研究

(一)以帮扶政策为引领,引进龙头企业

依托《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开展对口帮扶贵州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意见》《关于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东西部扶贫协作考核办法(试行)》《贵州省东西部扶贫协作考核办法(试行)》等系列文件,从国家和省级层面鼓励帮扶城市及社会力量参与贵州扶贫开发。一方面,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的相关政策以及考核办法,从政府和市场角度鼓励旅游企业、旅游集团参与贵州旅游事业的开发和管理。如加大与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岭南国际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市商贸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大连海昌集团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旅游集团的合作力度。另一方面,继续推进与已在贵州落地的集团、企业的合作,如万达集团、阿里巴巴、驴妈妈等,促进贵州旅游创新,助推贵州优质旅游发展。

(二)以帮扶资金为基础,优化旅游环境

2013年至2105年,帮扶城市累计给贵州投入帮扶资金10.58亿元,2016年投入5.82亿元,2017年投入7.31亿元,2018年投入27.13亿元,帮扶资金逐年增加,且增长幅度较大。这些帮扶资金用于帮扶地区的民生工程、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是贵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一是将帮扶资金作为贵州贫困乡村基础设施改善的重要补充,加强贫困乡村的道路、水、电、气、通讯、环卫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使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优化。二是依托贵州优越的自然环境、气候以及特色山地农业,投入一定比例的帮扶资金助推“农业+旅游”融合发展,使之成为农业休闲旅游、农家乐品质提升的重要力量。今后还要继续发挥东西部扶贫协作带来的资金效益,不断优化贵州旅游的软环境和硬环境。

(三)以帮扶人才为依托,提升服务品质

瞄准贵州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创新人才紧缺的问题,注重人才和智力支持,拓宽人才培养、交流、合作渠道,努力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优秀的各类专业人才。

一是充分借鉴帮扶城市的人才优势、研发优势和先进的管理水平,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等多种方式,助推贵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在旅游业发展方面,通过引进旅游管理人才、旅游技术人才,指导解决贵州旅游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善。

二是推动贵州旅游相关部门的领导干部、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旅游从业人员到帮扶城市的相关部门、学校、企业进行管理、技能和先进技术等方面的学习和培训,从知识涵养、技能提升、素质提高等多方面入手,不断强化贵州旅游相关部门的管理能力。

(四)以帮扶城市为窗口,加大旅游营销

一是深化与帮扶城市的合作力度,共同构建“资源共享、客源互送、信息互通、要素流动、互利互惠”的区域合作格局。积极与帮扶城市签订《旅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实现帮扶城市与受帮扶城市旅游互通,资源共享。

二是充分运用帮扶城市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在帮扶城市的重要交通节点如机场、高铁站、地铁站、汽车站等设立贵州旅游广告牌,利用帮扶城市的广播电视、信息通信、新闻出版等媒体,不断深化贵州旅游形象,增加贵州客源。

三是抓住帮扶城市在绿色农产品方面需求量大的特点,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平台,通过政府引导,在农贸市场、超市开辟贵州特色农产品销售窗口,推动贵州农业经济增长。

四是依托帮扶城市的文化平台,推进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形象传播,如侗族大歌、贵州花灯戏等,利用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作为吸睛点,激发游客前往贵州旅游的欲望。

(五)以乡村旅游为抓手,推进“旅游+三变”

依托“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和乡村旅游“百千万”工程,鼓励帮扶城市参与贵州乡村旅游扶贫开发行动,推进帮扶城市旅游企业在贵州实施帮扶项目。推动旅游资源丰富的乡村实施“旅游+三变”改革,盘活农村沉睡资源,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有效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鼓励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周围的村民以闲置房屋、林权、土地经营权等出资入股,建立乡村旅游合作社,开办乡村旅旅社、农家乐,通过现代农业庄园、度假村等乡村旅游综合体,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动员帮扶城市旅游企业采取PPP、BOT等模式,参与贵州贫困乡村旅游开发,提升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有效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致富,不断满足游客“记得住乡愁”的优质体验。在引进外来资本过程中,要注意实现外来经营者与本地村民利益共生共存,避免外来大资本排挤本地小资本,产生旅游飞地现象。

(六)以惠民旅游为途径,深化旅游合作

一是继续面向帮扶城市实施机票补贴、高速公路过路费补贴和门票优惠等政策,加强与帮扶城市的旅游企业和旅行社的合作力度,对往来贵州的航班、高铁车次等的安排进行优化,组织帮扶城市居民到贵州进行休闲旅游。探索制定《贵州避暑旅游发展规划》,依托贵州民族文化、生态资源、特殊气候,加强特色避暑旅游产品的供给,尤其是加大高端避暑旅游产品和休闲度假产品的有效供给。推进“避暑旅游+”“+避暑旅游”,促进避暑旅游与休闲度假、康养、研学、亲子游及少数民族文化演艺等融合发展。

二是进一步完善与帮扶城市的旅游合作协调机制,深入推进双方在精品线路、旅游优惠等方面的合作,健全帮扶双方城市互为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的合作机制。

结语

东西部扶贫协作在助推贵州决战脱贫攻坚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帮扶城市在受帮扶地区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合作、人才培养、教育、医疗等项目,成效显著。一是帮扶城市持续投入的资金,有效减轻了贵州的财政压力,且成效明显,拓宽了贫困村民的就业渠道,脱贫力度明显,人民生活更便捷。二是自2013年以来,帮扶城市的帮扶资金多用于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工程,接下来将是产业引进、产业合作的重要阶段。贵州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生态环境优越,发展旅游产业包括农旅、工旅、乡村旅游等,将是下一步合作的重要方向之一,打造“生态”品牌是贵州的重点。帮扶城市在助推贵州旅游转型升级、实现优质旅游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尽管当前东西部扶贫协作的资金用于贵州旅游发展的并不多,但却是贵州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补充,特别是在完善旅游资源丰富的贫困地区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进一步助推贵州旅游优质发展的重要力量。

不可否认,当前帮扶城市产业转移尚未深入,产业园区共建力度还不够。因此,如何吸引帮扶城市企业落户贵州,如何引进帮扶城市旅游企业参与贵州旅游转型升级,将是贵州优质旅游发展今后需要关注的课题。

猜你喜欢
贵州旅游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齐”心“鲁”力,助力“多彩”贵州
贵州,有多美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旅游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贵州古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