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世界还给孩子

2019-12-23 07:13顾建芬
教师·中 2019年11期
关键词:李晓明守望者霍尔

顾建芬

圣埃克苏佩里《小王子》这部献给成人的童话,表达了对永恒童真与回归生命本然的坚持与守护。中国的历代文学多的是成人世界风起云涌的故事,真正以孩子为主角的精彩绝伦的童话并不多见,或许是因为缺少童话产生的土壤吧。中国传统教育,向来信奉“师严然后道尊”,上下尊卑“秩序如冠履之不可倒置 ”,更遑论儿童的独立自主。所以,先生倡导以“儿童为本位”,尊重儿童独立的生命个体。

时至今日,儿童的生存困境依然存在。每每看中国舞台上的少儿表演常有种莫名的悲哀,这些孩子鲜有那种“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抑或“目眶冉冉动”的水灵率真可爱,取而代之的是努力表现出来的模仿大人的夸张的笑容。教育更是如此,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以“一切为你好”的堂而皇之的理由,按成人世界的规则去改造着孩子,他们也乖巧自觉地竭尽所能迎合成人的要求。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曾引用老子的“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和“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来说明孩子的淳朴和天真,认为这是每个人都应当尽可能保持的特性。这让我想起台湾电视剧《我们与恶的距离》中李曉明母亲的哭诉:“全天下没有一个爸爸妈妈要花个20年去养一个杀人犯。”李晓明的母亲认为儿子很乖,每天都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她以为那样,孩子会获得“独立自我成长的空间”。这种不关注不重视的彻底放任并不能真正意义上让李晓明独立,反而促使李晓明极度自我封闭从而丧失与他人交往和爱的能力。放弃热爱的机械,更无异于彻底关闭了他通往外部世界的大门。

过度禁锢或放任自流,都不是真正的儿童本位。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倡“反归自然”的教育:“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成孩子。”诚哉斯言!我们要因势利导,让每个孩子得以因其天性自然成长,帮助孩子构建和谐的自我,找到适合自我发展的成长路径,也许这才是最合适的教育。

“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守护在悬崖边狂奔的“几千几万个的小孩子”。曾经以儿童所代表的纯真世界和成人代表的卑劣世界的对立来展示少年霍尔顿成长危机的塞林格,试图借此努力来抗议“ 假模假式” 的异化的成人世界却又到处碰壁乃至陷入了孤独、绝望的泥潭的霍尔顿找到了人生的出口,来守护充满纯真与美好的儿童世界,以免他们掉入深渊之中。

让我们也做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吧,把属于孩子的世界还给他们!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李晓明守望者霍尔
Effect of entanglement embedded in environment on quantum non-Markovianity based on collision model
难忘的生日会
A new acyclic peroxide from Aspergillus nidulans SD-531, a Fungus Obtained from the Deep-sea Sediment of Cold Spring in the South China Sea*
南雄梅关
守望者
汉白路的守望者
离子推力器和霍尔推力器的异同
道格拉斯·斯高特·霍尔(1940-2013)
基于素质培养的霍尔效应实验
守望者:动态漫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