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个维度对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思考

2019-12-23 07:13张兵
教师·中 2019年11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新时代

张兵

摘 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是高校教师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文章从教师队伍、教育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三个维度出发,提出以下措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取得实效必须首先打造一支思想政治素质过硬、教学业务本领高强的教师队伍,学校要总体规划,统筹安排,教师自身要加强自我修养。教学内容要接地气、有温度、生动引人,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专业化的指导,利用互联网实现“线下授课,线上答疑”,采用慕课、翻转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利用网络加强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思想政治课实效性。

关键词: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6-26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32-0009-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作为教育部规定的高校大学生必修课程,承担着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任务,是高校“立德树人”,旗帜鲜明地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由于课程极其重要,对其实效性的探求一直是思想政治工作者们不懈思考研究的课题。下面笔者就基于三個维度谈谈对增强课程实效性的思考。

一、关于教师队伍——打铁还得自身硬

常言说:“打铁还得自身硬。”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大师生座谈时明确指出:“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教师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并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殷切期望和要求。就现状来说,不少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数量不足,整体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因此,思政课教学要取得实效必须先打造一支思想政治素质过硬、教学业务本领高强的教师队伍。

(一)高校要把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校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

思政课教师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力量,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高校党委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人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摆在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位置,把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校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统筹安排,不断优化师资配备,提升师资水平。

(二)高校要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打造一支有政治灵魂、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一是以培养培训为抓手,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增强思政课程实效性为目标,建设一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师德高尚、责任心强、既有理论知识又能联系实际的,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二是将思政课教学科研组织负责人遴选配备和培养培训工作纳入学校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建立“名师工作室”,培养学科带头人。

三是认真执行思政课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制度,严把政治关,真正把坚守政治信仰、站稳政治立场、把准政治方向的教师选进来。

四是加强思政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考核,强化纪律规矩意识,严把课堂教学纪律关,督促思政课教师在遵循“研究无禁区,教学有纪律”原则的前提下,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

五是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思政课教师发展综合保障体系,构建起立体化、多层次、全方位的思政课教师培养体系,帮助其不断增长才干、更新思维、扩展视野、树立自信。

六是加强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和实践教育,帮助其在实践中了解国情、增进认同、提高境界、加深情怀、丰富思想,成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教师榜样。

七是搭建教学科研平台,以教学改革和科研创新为抓手,以优秀团队建设为核心,搭建促进思政课教师全方位提高和发展的快车道,努力培养一批课上得好、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能手和积极提供决策支持、有较大影响力的科研骨干。

八是探索建立符合思政课教师职业特点的职务职称评聘标准,提高教学和教学研究占比,引导和鼓励思政课教师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中。

二、关于教学内容——接地气、有温度、生动引人

思政课的政治性决定了生动、高质量的授课内容对提高大学生学习实效性至关重要。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如何使教学内容既有“意义”又有“意思”,努力做到接地气、有温度、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既“抓眼球”又“触灵魂”,需要教师从内容选择上下功夫。

(一)教师苦练内功

首先,每一位教师要及时更新和完善知识结构,重视科研,在自己成为教授者的同时,把自己变成一个学习者、研究者,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其次,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力量,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以集体备课的方式认真研读教材及相关文献资料。真正理解和把握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深入思考重大理论问题,紧贴学生的现实困惑,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再次,借助网络,查阅信息和资料,扩大知识面,更全面、更准确地把握历史和现实,努力做到深入浅出,因材施教,避免教学内容“假大空”。将教学内容模块化,增强针对性、实践性。

(二)教师要精选授课内容

不论是在哪一类学校,受学生欢迎的思政课在教学内容上都必须做到接地气、有温度、生动引人。而要做到这一点,就不能仅限于教材,而应该进行拓展和丰富。

第一,从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中华古代文化资源宝库中提炼题材、获取灵感、汲取养分。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不乏生动的故事,关键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思想融入思政课,不仅能够丰富拓展内容,还有利于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

第二,从红色革命传统文化中提炼题材、获取灵感、汲取养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这为红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思政课要融入红色元素,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争当红色传人,从红色文化中汲取成长力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三,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提炼题材、获取灵感、汲取养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较高价值的素材;另一方面因其体现了地方文化特色,又在学校办学所在地,特别适合把其融入思政实践课,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增强文化认同、文化自信,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人文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思想。

三、关于教学方法——注重参与、体验,灵活多样

思政课不可避免地要采用“灌输式”(传统的讲授),但不能是简单粗暴的硬灌,教学过程中要有教师和学生真实情感和能力的投入,要有师生、生生的互动过程,有思维的碰撞,有心灵的沟通,有智慧的启迪。这就要求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专业化的指导,节奏得当,确保方向正确。

(一)思政课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需求,做学生的贴心人

要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态度和期望、喜欢的教学方式方法,掌握学生真实的思想状况,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专业、年级、个性特点量身定做教学方案,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将传统的讲授与启发式、体验式、辩论式等教学方法相结合,将深奥的理论和生动的实例相结合。采用“理实一体”教学模式, 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强化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当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

(二)将网络教育与传统教学融合,线上线下形成互动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日益成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阵地和关键抓手。将网络教育与传统教学融合,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用慕课、翻转课堂等,更好地把大学生引领到积极、主动的学习方面上来,使学生坐得住、听得进、学得好、用得上。将思政课搬到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的网络教学平台,实现“线下授课,线上答疑”“课前网上预习,课后及时联系,随时随地复习”等混合式教学模式,辅助课堂教学。着力加强“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建设,通过整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利用网络加强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政课充分发挥育人作用,进一步提升吸引力和感染力,确保真正取得实效。

在青春最美好的年华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立起人性的脊梁,帮助其塑造健康的心灵世界,把青年大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人,培养成中国社会主义新时代合格接班人,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高校应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和韧劲,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把思政课办出特色、办成精品、形成品牌。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既要注重自身能力提高,也要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不忘初心、持之以恒,坚守育人主阵地,为莘莘学子点亮理想之灯,照亮前行之路。

参考文献:

[1]潘 劲,杨雅涵.论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三个维度[J].中國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8(5):57-60.

[2]吴潜涛,王维国.增强亲和力、针对性,在改进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2):7-9.

[3]李菊英,颜 州.获得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重要生成要素[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1):85-89.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新时代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