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中国化的发展历程

2019-12-24 08:54李秀晨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1期
关键词:人本思想中国化

摘 要:人本思想既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个过程。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中国近70年发展中,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愈加适应中国的实际情况并不断创新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带领下,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正在“强起来”的阶段。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人本思想;中国化

关于人的研究一直哲学家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对人的问题进行研究是永不过时的主题。从古至今,有很多智者、哲学家都在努力解答这一难题。新中国成立近70年以来,研究在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人科学认识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价值,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来坚持发展好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对最终实现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同时,也丰富了马克思主義中国化的理论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基本观点

卢梭曾经指出:“在人类所有的各种知识中,对我们最有用但是我们掌握得最少的是关于人的知识。”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是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上,对西方人本思想进行扬弃而产生的。马克思从“现实的人”的理论前提出发,分析人的本质,是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人,得出的科学结论,从而认清人民群众的重要历史地位,最终落脚于人的解放和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一)“现实的人”是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理论前提

现实的人即有一定的社会关系并在实践的基础上、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人。马克思对黑格尔“抽象的人”进行了批判,指出“个人应该按照他们的社会特质来考察他们。”同时,他认为费尔巴哈是对人进行抽象地、非历史地考察,并指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而费尔巴哈脱离了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恩格斯也指出,费尔巴哈“被反映为这个神的人……本身是一个思想上的形象。”马克思第一次从实践出发认识并分析人,实现了对人的认识的革命性变革,认识到人与实际的物质生活条件是联系的、是具体的。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现实的人”的观点超越了黑格尔和费和巴哈的观点,从唯物主义的立场也是实践的立场上科学地认识人,为正确认识人民群众的地位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人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核心内容

马克思继承了费尔巴哈从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基础上分析人的类本质,但马克思不同于费尔巴哈的是,将转化到实践领域。随着马克思研究的深入及对人劳动过程的分析,从最初认为人的类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到得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到得出人与人之间的不同。

只有科学分析了人的本质,才能认识到人是从事生产实践活动的人,才能深刻理解人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发现从事实践活动的人创造着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及主体,这是一直为在马克思、恩格斯以前的哲学家和历史学家所忽视的。恩格斯指出:“如果要去探究……历史人物的动机背后并且构成历史的真正的最后动力的动力,那么问题涉及的……是使广大群众、使整个民族……行动起来的动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现实的人的研究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解放和发展提供了现实性和可能性。

(三)人的解放与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最终目标和归宿

“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性”,这也是人与动物的生命活动相区别的地方。而在资本主义社会,在劳动中,即运用人的机能中,人们与动物一样,不是自觉活动。异化劳动使人变成“非人”,而资本家却在异化劳动过程中受益。面对资本主义制度及商品逻辑下劳动者的异化,实现人的解放就十分急切和重要。恩格斯指出,只有整个社会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无产阶级才能从被压迫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人类解放的最高境界,这也是马克思、恩格斯一生的追求目标,而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描述中,共产主义社会正是能实现这一目标的社会。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描述中,这里生产力高度发达,生产资料极大丰富。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认为要实现其最终目标,只有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在这里能够消除剥削和压迫,调动全体人们的积极性,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实现解放和全面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中国化的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近70年来,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中国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毛泽东同志领导党和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使命。第二阶段“让中国人民富起来”的历史使命,是在邓小平同志和江泽民、胡锦涛同志的接续领导下,带领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而实现的。第三阶段,是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国人民正在共同奋进的阶段,使“中国人民强起来”。

(一)让中国人民站起来

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第一个阶段是毛泽东同志领导党和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使命。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真正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认清基本国情,对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对象和动力进行深刻分析的基础上,经过艰辛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并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中国从此人民站起来了。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就是使人民群众当家作主,革命的胜利实现了近代以来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大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中国化的进程。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一直将这一原理贯穿于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始终,形成了为人民服务、向人民负责、树立群众观点的思想。首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应有之义,更是党一直坚持的宗旨。马克思并没有明确提出“为人民服务”这一概念,是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提出中国共产党要为人民服务,集中反映了毛泽东人本思想的精髓。其次,坚持向人民负责。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它要向人民群众负责,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出发点和归宿。最后,坚持树立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尊重和重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离不开人民群众。在实际工作中,毛泽东要求共产党人坚持走群众路线,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做人民的公仆。

毛泽东沿着马克思、恩格斯开辟的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将马克思主义本人思想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观点“化”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向人民负责、树立群众观点的思想。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坚持为人民服务,依靠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在丰富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理论内容的同时也为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中国化提供了历史经验。

(二)让中国人民富起来

第二阶段“让中国人民富起来”的历史使命,是1978年以来邓小平同志发动领导,经过江泽民、胡锦涛接续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而实现的。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人民大力发展生产力,重视人民群众的利益。无论是在“三步走”战略还是“三个有利于”标准中,都将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作为重中之重,并提出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这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在。邓小平指出“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为了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带领党和人民通过对建国初期发展经济的方式进行经验总结,提出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改变广大人民群众的贫困现状。改革开放思想的提出和实施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中国化具有重要作用,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维护和发展好人民的利益。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诸多帮助,而它的解体对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在这一环境下,我党重申和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发展。这些观点最终凝聚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中最重要的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江泽民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要落实到广大人民群众身上”,强调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无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是坚持发展是首位的思想,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人民服务,为了使人民得到切实的利益,为了使中国人民“富起来”。

以胡锦涛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并第一次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写入党的正式文献,这一理念既体现了党的宗旨,又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使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从“隐形”转变为“显形”的主线,使老百姓家喻户晓。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和解答,将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相结合,在社会发展的同时,注重人的发展。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中国化发展的同时,其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中国化的内容。

在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接连努力下,社会主义道路不仅在中国走下来了,我们还创造性地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人口数量众多的中国人民从吃不饱、穿不暖到解决了温饱问题的同时,普遍地相对地富裕起来了。

(三)让中国人民强起来

在世界强手林立的当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之路,真正让“中国人民强起来”,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使命,必然地落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肩上,这是世界历史发展赋予新一代领导人的伟大历史使命。

马克思人本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要求是要解决中国人民实际问题。党十八大以来,在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我国社会发展也取得了开创性的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党十九大对我国社会的发展状况做出的重大判断。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没有变,依然是实现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了带领人民“强起来”,造福于人民,使人民受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设社会主义强国。中国梦只有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实现,中国梦又必须使人民受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一百年”和中国梦的重要论述,确立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和历史任务。这一论述既升华了党的执政理念,也为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中国化注入新的内容。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为了坚持和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其中关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直接关系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这是新起点、新阶段的带领全国人民“强起来”的历史性重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人的宗旨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就内在要求发展服务于人民,发展要依靠人民,发展成果最终造福于人民。因此,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为了使人民生活更加富足、更有尊严。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中国化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选择,通过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新中国成立近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带领下,中国人民从旧式的臣民到“站起来”的当家作主,从饥寒交迫的困难处境到普遍地、相对地富裕,现在中国人民正走在“强起来”的路上。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人民的利益,将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中国化的始终,一直在为实现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和重要作用,在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接连努力下,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们越来越接近于共产主义社会,越来越接近于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中国化的内在要求。

参考文献

[1] [法]让·雅克·卢梭,李平沤,译.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33.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9-30.

[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25,501,162.

[4]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04.

[5]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67.

[6] 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353.

[7] 習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5.

作者简介:李秀晨(1996- ),女,汉族,内蒙古呼伦贝尔人,2017级硕士研究生,内蒙古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猜你喜欢
人本思想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圣经》经文中国化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解读
人本思想融入学前教育管理策略分析
人本思想在中职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基于人本思想的本科教学管理相关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