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连·葛雷的画像》:灵肉斗争中的道德精神

2019-12-24 09:02贺婷婷
北方文学 2019年35期
关键词:灵肉斗争

贺婷婷

摘要:《道连·葛雷的画像》是唯美主义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一部不是自白胜似自白的经典之作。本文着眼于灵肉主题,通过仔细分析小说主人公道连灵与肉斗争的过程,展现其看似享乐而实则饱尝煎熬的生活实质,从而揭示其中隐含的道德精神。

关键词:道连;灵肉;斗争;道德精神

奥斯卡·王尔德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的剧作家、诗人、童话大王、小说家及唯美主义运动的积极倡导者。西方唯美主义是19世纪后半叶文艺思潮中的重要一支,其典型特征就是其反社会、反传统,“为艺术而艺术”,宣扬与道德无关的“纯艺术”精神更是成为了唯美主义的核心内容。因此,许多唯美主义作品都被视为与道德说教无关,其中的道德精神也很少被挖掘,唯美主义的经典之作《道连·格雷的画像》亦是如此。更加胜之的是,此书一经出版就被众多评论家批驳为一本旨在供罪犯和没教养的阶级中大部分堕落腐败的人阅读的禁书、腐书。事实上,王尔德的唯美主义创作主张无法也不可能与其道德环境彻底割裂[3]仔细品读,书中无不透着深刻的道德哲思。本文就试从灵肉之间的合致与斗争的主题来阐述主人公道连光鲜亮丽的外表下时时饱受灵肉冲突的生活实质,从而揭示其中引人深思的道德精神。

一、灵肉斗争的表现

(一)灵肉异体的斗争

道连作为茫茫宇宙中的自然人,在画像完成之前,同世间任何普通的自然人一样是完整的肉体与灵魂的结合体。道连本是一个生性单纯、极具艺术气质,纯洁的心灵使得他易于满足也懂得体会生活的美。他时常“……把脸埋在一大簇阴凉的紫丁香中,一个劲儿地吸着花香,仿佛这就是美酒”[4]p314此时的道连是完整的,他的灵与肉是和谐统一的,感官的欢愉能够带来精神的真正享受,亦如芬芳的紫丁香滋养了鼻翼成了精神的美酒。道连虽美得惊心动魄,但很长一段时间他并未意识到自己的美,更没有想过美能够给自己带来多大福梓。在亨利勋爵的巧言诱惑,他才激起永葆青春的贪恋并不惜向画像出卖自己的灵魂。从那一刻起,道连的肉体与灵魂便隔离开来,肉体的美貌永远定格在春夏之交而代表其灵魂的画像却代他承受岁月的痕迹和所有道德的腐蚀,灵与肉也开始了异体的斗争。灵肉异体的斗争主要表现为画像的变化。当道连抛弃莎剧演员西碧儿并导致其自杀时,画像的嘴角出现一丝冷笑,表情变得狰狞可怕;当挚友霍尔渥德坚持看其灵魂时,画像因道连的腐朽堕落生活完全变成了一张色情狂的嘴脸;后来道连为了守住秘密,不惜杀死挚友并毁尸灭迹,画像变得极其恐怖,令人不忍直视。画像作为道连灵魂的象征,也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它因道连的行为相应摆出不同的嘴脸,以自己的丑来向道连的美貌抗争,实际上是向道连暗示不同的道德隐喻,而画像的恐怖对道连震慑所带来的心理变化,实际上是灵魂对肉体斗争的结果。

(二)灵肉同体的斗争

当画像完成之后道连许下痴愿之时,灵魂归于画像,肉体仍归道连,表面上看来,灵魂与肉体实现了分离。其实,道连仍是完整,具有完整的灵和肉。因为画像毕竟仍是道连的画像,现实中的道连是其表面,而画像则象征着他的灵魂,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们又是统一的。[3]道连仍是一个正常的自然人,与他人不同的是,别人的灵魂都深藏在肉体内,其灵魂的善恶好坏只能通过他们的行为来推测判断,而道连灵魂的好坏与否,不仅能通过其行为来判断,而且也可以通过画像的变化,一览无余,实现了灵魂的隐与显的双重体现。灵肉同体的斗争,也即撇开画像不管,是道连自身灵肉同体的斗争。这种斗爭主要表现为道连自身的心理斗争。既有毁灭西比尔后的自责与冷漠,也有杀死挚友后的麻痹、变态欣喜感,更有面临死亡威胁的恐怖和神经崩溃等。

二、灵肉斗争中的道德精神

道连是美的而且正值春风洋溢,美貌和青春组合的道连简直就是一个奇迹,加之钱财万贯的贵族身份,似乎想要的一切都能唾手可得。然而,外表光鲜亮丽的他,在享乐中也时时遭受痛苦的折磨,这种痛苦正是灵肉斗争的结果,有来自灵肉同体的斗争也有来自灵肉异体的斗争。仔细分析这些斗争,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某些道德暗示。

(一)毁灭爱人——懂得良心

西碧儿.韦恩是一个低等小剧场的莎剧女演员,纯洁善良,不谙世事,十七岁妙龄,花一样的女子。出身贫寒,对生活并没有太大期许。在认识道连之前,演戏是她唯一的真实生活,她用自己的灵魂去演绎一个个角色,角色有多丰富,内心就有多精彩。然而,道连的出现却让沉浸在现实爱恋中西碧儿再也无法演绎舞台上虚假的爱情,这使得原本满怀骄傲地向好友炫耀的道连大失所望:曾经的美好愿望“我从诗歌中获得爱情,通过莎士比亚的戏剧找到我的妻子……在莎士比亚的熏陶下学会说话的嘴唇,向我附耳吐露了秘密。是啊,拥抱着我的是罗莎琳,我吻着的是朱丽叶”都幻化为泡影。显然,道连对西碧儿的爱并非男女真爱而是作为一种艺术品来欣赏,这就注定了他们关系的破裂。因此,道连表示再也不想见到她时,不堪重负的西碧儿选择了服毒自杀。此时,代表道连灵魂的画像发生了变化,道连灵肉之间的斗争也由此开始了。

当道连最终确认画像的确发生了变化,他不禁内心挣扎起来,“冷酷!他的行为算是冷酷吗?那要怪西碧儿,不能怪他……他怎么成了这样一个人?造物主为何给了他这样一颗灵魂?但是,他不也感到痛苦吗?在演出持续的那3个小时里,他经历了几世纪的酷刑,忍受了无穷尽的折磨。他和西碧儿一样有权利得到同情……他干的每一件坏事都将在画布上留下污点,毁坏它美丽的形象。但他不再作恶了。画像变也罢,不变也罢,对他终究是良心的一面镜子。他要拒绝诱惑。他再也不跟亨利勋爵往来,至少再也不听他那些精致奥妙的有毒的谬论……他要回到西碧儿·韦恩身边去,向他赔不是,和他结婚,努力重新爱她。对,他有义务这样做。她忍受的痛苦远远超过他自己。可怜的姑娘!他对西碧儿太自私、太残忍了。”[4]p361-362这一系列的心理矛盾,不仅体现了灵肉之间斗争的反反复复和矛盾,也唤醒了道连尚未完全泯灭的良知,使他开始拒绝不良诱惑,决心远离诱惑的毒源—亨利,意识到自己对西碧儿的残忍、自私,明白自己应承担的道德责任,更懂得良心的珍贵。

(二)杀死挚友——饱受良心谴责

西碧儿的死虽让道连开始怀疑亨利勋爵言论的腐朽堕落,然而勋爵的巧言令色加之道连的意志不坚定,很快道连就又对亨利深信不疑,继续过着糜烂毒害的生活。种种的传闻和非议,让身为道连挚友的画家心痛不已。他找到道连并劝说他要洁身自好,然而,这一切对道连丝毫不起作用。沉痛中的画家无意中感慨:“……除非看到你的灵魂。”此时,带着傲气失去理性的道连带好友看了象征其灵魂的画像早已由冷笑变成了狞笑,充满了厌恶,令人作呕。此刻,他癫狂了,内心严重扭曲的道连觉得这一切都因好友画了那幅画并丧心病狂地杀害了挚友并对其毁尸灭迹。

这一切看似表明,道连冷酷无情,毫无道德良心可言。其实,灵肉之间的斗争从未间断过,道连也一直被自己内心的道德原则束缚着,内心的苦痛也一直被华丽的外表所掩盖着,时时饱受良心的谴责,这一点在杀死挚友之后尤为明显。虽然道连仍像往常一样,参加贵族间的聚会,动作依然潇洒自如,然而,杀人的恐惧和悔恨让他食不下咽,精神恍惚,折磨得他试图用肉体的欢愉来来弥合心灵的伤痛,耳际不停响起:“通过感官治疗灵魂的创痛,通过灵魂解除感官的饥渴!”[4]p426此时的道连已经变得精神有些失常,灵魂也已病入膏肓,行为也变得不知所措。从某一方面来说,这些行为又表明,道连并非绝对冷酷无情,良心也从未被泯灭,道连的失常行为也正是由其受内心的道德准则折磨所致。

(三)消除生命威胁——决心守卫良心

正当道连在寻求堕落场所,企圖用肉体变态享受来暂时麻痹灵魂的折磨之时,为姐姐西碧儿报仇的詹姆士·韦恩找到了他。虽然18年不曾改变的青春容颜救了他,但这一切都是暂时的,他随时面临着生命危险。虽被死的威胁压得喘不过气来,但对生命本身又漠然无动于衷,灵肉的斗争达到极致,肉体变得羸弱,神经变得紊乱,生命成了煎熬。他一闭上眼睛立刻就看到詹姆士虎视眈眈的面孔;窗外的一丝风吹草动,他就感到复仇幽灵正从黑暗中现身。“虽然这仅仅是幻想,但良心竟会产生如此恐怖的怪影,而且赋以清晰可见的形状,令其在人前活动,想起来真叫人胆寒。”[4]p439偶尔清醒的道连这样想到。良心的折磨下他后悔了,内疚了,一想到自己狂乱时刻杀死挚友的场景,他就感到毛骨悚然、触目惊心。尤其是,狩猎过程中,同伙无意打死了人,这使得他感觉死神就在身边,随时都可能降临,灵肉斗争中他的神经彻底崩溃了。正当内心的折磨迫使他逃离时,却发现打死的正是追杀自己的詹姆士,消除生命威胁的道连感到重获新生,决心重新做人。

在这一系列灵肉激烈的斗争中,道连渐渐悔悟,良心成为生活的主导甚至成为良心的捍卫者。这些变化都可以从道连与亨利的谈话中得到证实。当亨利勋爵说,道连拥有了一切,任何人都乐意同他交换位置时,道连却说:“没有一个人的位置我不愿意同他交换……刚才死去的那个不幸的乡下人比我现在的处境好得多。”[4]p441这说明,道连悔恨自己的行为,觉得自己有罪,只要能换回良心,他可以不要美貌甚至生命;当亨利勋爵夸他十全十美时,道连却摇头说:“不,亨利,我一生作的孽太多了。以后我再也不干了。我昨天一开始做了些好事”[4]p444这说明,道连一心向善并向通过做好事来净化自己的灵魂,充实自己的良心;当亨利勋爵谈到修身和腐化两条途径都可以达到文明时,道连却沉吟道:“修身和腐化我都体验过。现在我实在难以想象这两者怎能并行不悖……我决定重新做人……”[4]p445这说明,道连开始能够抵制诱惑、腐朽和堕落,有了自己的主见,明辨是非,内心原有的美德准则开始指导自己的行为。他坚决抵制亨利的有毒言论,不惜同他闹翻并劝警亨利:“可是有一次你通过一本书把我毒害了。这件事我永远不会原谅你。亨利,你得向我保证:再也不把它借给任何人。那是一本坑人的书。”[4]p453由此可以看出,道连不仅自己洗心革面而且也尽量帮助别人避免走向堕落,从违背自良心的纵欲者,俨然成了良心的忠实捍卫者。尽管道连最终走向幻灭,但这更多地是因为没有处理好灵肉矛盾的结果,而不应过多归因于道德良心。

三、灵肉斗争的启示

《道连,葛雷的画像》是王尔德的经典之作,更是唯美主义著作中的典型代表。其唯美而艺术化的语言不仅给人一种诗画般的享受而且蕴藏深深的哲思,文中表现的灵与肉的斗争更是给人无限启示。

道连是一个美的狂热崇尚者,为了追求永恒的美貌,不惜出卖自己的灵魂,一步步走向堕落,灵魂也丑恶得可怕。最终,道连决心自毁画像,重新做人,然而,在利刃刺画的那一刻,刀却刺向了自己的心脏,画像也变得俊美如初。肉体的美不复存在,灵魂的美成了永恒。道连的最终毁灭说明了,灵肉斗争中代表其灵魂的画像取得了胜利,也说明不惜一切代价去追求肉体的永恒美是不可行的。肉体的美仅仅是外表的,形式上的美,它需要内在灵魂的支撑和展现其韵味。灵魂的毁坏必然导致肉体的消亡。外表的美是次要的、第二位的、暂时的,内在灵魂的美才是主要的、第一位的、永恒的。精神的快乐总体来说高于肉体的快乐,自我的欲望要节制,平和的心态能让人们抵御痛苦。[1]p36因此,在追寻美的道路上,我们只有注重内涵的修养、内在美,才不会感到挫败,才会拥有永恒的美和精神享受。

灵魂和肉体本是生命体必不可少的两个部分,而道德则是人类灵魂和肉体的连续体。个体道德的崇高和稳定会使灵肉和谐统一,内心安宁幸福,而道德的缺失和良莠不齐则导致灵肉之间的斗争。道连行为的堕落,除了让他饱尝世俗社会的道德谴责,更受自己内心隐形的道德规则的折磨。良心的谴责让他无法解脱,只好试图用肉体的欢愉来解救灵魂。肉体的舒适确实能够缓解灵魂的疼痛,但更多的是对灵魂的暂时麻痹,灵肉的斗争随时可能唤醒。这让我们明白,灵魂的创伤只能由灵魂来治愈,而治愈的灵药则是道德的修养,人生在世,我们只有永远遵循我们内心的道德准则行事,才会达到灵肉的和谐统一,获得内心的安宁幸福。

四、结语

《道连·格雷的画像》不仅是一部唯美主义的经典之作更是一部道德的宣传书,彰显着作者唯美主义面纱下的道德精神。主人公道连灵肉斗争种种折磨让我们感知道德良知的重要性,明白只有遵循内心的道德原则行事,才会达到灵与肉的平衡,获得救赎。而小说结局主人公的最终毁灭,也说明腐朽堕落、违背良心的人生必将走向幻灭,堕落中的美只是美的幻影。道德自身就闪耀着美的光芒,承载崇高道德的美才是永恒的。

参考文献:

[1] Denis,White,Peterfreund.Great Traditions in Ethics[M].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2.

[2] Oscar Wilde.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M].Penguin Classics,2012.

[3]刘茂生.道连·葛雷的画像中的道德隐喻[J].外国文学研究,2008(5):137-143.

[4]赵澧,徐京安.唯美主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5]周彦.王尔德:唯美主义道德与人道主义道德的结合者——《道连·葛雷的画像》的伦理分析[J].黄山学院学报,2013(1):58-61.

猜你喜欢
灵肉斗争
黑色镜像(外一章)
黑色镜像(外一章)
杨抱槐
朱允炆和叔叔们的斗争(下)
存在与超越:《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与《骆驼祥子》的艺术比较
周作人“灵肉一致”思想与英国诗人布莱克之间的关联*
穿越时空的设问——观看话剧《这是最后的斗争》有感
旧政协关于停战问题的斗争
建国初期剿匪斗争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