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视角下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

2019-12-25 19:22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9年8期
关键词:京津冀基础设施交通

□ 吴 翼

(经济管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湘潭大学),湖南 湘潭 411105)

1 空间视角下交通建设对区域协同发展的影响

1.1 研究工具与实例选取

为更好地明确展示交通建设对区域协同影响的发展,本研究选取了中西部铁路交通和京津冀智慧城市建设两个案例。基于城市之间和县域交通基础状况信息,获取空间上交通基础的分布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匹配好中西部铁路与公路的发展数据,明确京津冀协同发展下城市交通设施的完善情况,借助Arc-GIS、空间计量工具包进行空间模式分析发展[1]。

1.2 京津冀与中西部铁路建设现状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效果更加显著,尤其是2015年出台《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2014-2020年)》后,三地之间交通体系的发展蓝图有了大体规划,近几年来,京津冀三地之间初步呈现出“四纵四横一环”的网络化布局。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中,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之间相互影响。依据新经济地理学的空间计量经济学分析显示,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有着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想要进一步缩小京津冀之间的经济差异,实现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需要实现人力资本存量、城市化水平、铁路和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弹性产出,对区域经济发展出现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才能促使空间演变过程中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协同保持相互促进的关系。

中西部地区铁路、公路交通建设数据整理后,发现自从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直都是开发重心,西部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经济增长带动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对中西部地区公路建设总投入,促进了整体西部地区交通运输事业的快速发展,但其经济远不及东部地区。这是因为西部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公路交通在整个西部地区运输占据中心地位,公路建设无疑是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但无法肯定加大西部地区公路建设能否促进经济增长[2]。

就中西部公路建设以及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来看,交通建设对区域协同影响并不是稳定的状况,与城市地理位置、区域经济产业、人力资源流向以及交通基础建设情况密切相关。

1.3 空间视角下交通基础设施的经济影响作用

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可以表述为manu=β0+β1TR+β2TR2+β3lnGDP+β4pop+β5area+β6inv+β7gov+ε。由此可见,交通基础设施存量TR与城市生产总值GDP,城市人口数(pop)以及城市建设面积(area),固定投资占GDP的比例(inv),财政支出占GDP比例(gov)的之间,都与区位熵(manu)密切相关。从京津冀区域经济以及中西部公路建设等实证研究发现,京津冀都市圈和区域经济增长出现了相似的空间布局,从而进一步证实了区域经济的空间结构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密切相关。且固定资产投资与劳动弹性与城市化相关,无论是直接效应还是空间溢出效应,公路产出弹性显著超出了铁路,但年度增长率方面,铁路显著高于公路。为此,国家需要借助合理的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2 空间视角的交通建设影响经济发展机理

2.1 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概述

基于城市经济发展角度来讲,交通对经济分布有着明显的空间属性影响。国内外对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的研究,多数都是采用传统的计量方法,这种计量方法具有较强的局限性,难以从空间演变以及空间发展角度,明确经济增长与交通基础设施之间的关系。研究为了更好地分析交通建设影响经济发展的渠道,选择多部门局部均衡模型、空间地理模型等方法等,对交通建设与区域经济之间影响机制进行分析与解释。在此基础上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发展作用是多元的,且会受到交通基础设施对自身发展水平的影响。

一方面,交通基础设施会受到自身发展水平的作用,特别是交通运输发展的时间滞后性,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变化,落后的交通基础设施会抑制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建设的差异性导致作用效果不同;另一方面,交通基础设施的影响力与区域实际发展状况相关,且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就像政府调控会干扰交通基础设施的区域促进作用。因此,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影响是相互作用的,还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若是,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之间发展同步,也就是交通系统符合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时,两者之间就会相互适应,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当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互不适应,就会成为对方的负面影响,影响整体之间的发展[3]。

2.2 区域经济与交通基础设施的关系论证

多区域之间的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发展作用不同,有些会缩小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有些则是出现了功能重叠、结构不合理等。依据翟炜等(2018)对京津冀地区经济与交通基础设施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京津冀地区产业与经济和交通基础设施之间的发展,呈现出“倒U型”的关系曲线,该地区交通基础设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会由于区域空间溢出,对经济发展出现明显的负面效应。因为,北京、天津会对河北经济发展显示出明显的“虹吸效应”,高铁路线和高速公路建设,导致大量的劳动力流向北京与天津,对河北自身发展造成较强的负面影响。北京与天津则是会向河北大量转移密集加工型产业,大力发展自身的服务业,长远发展后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协同发展会有明显的“拐点”,导致北京与天津城市过度饱和,导致区域市场割裂,阻滞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出现这些情况,多数都是因为交通基础设施空间布局不合理。

3 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的研究分析

3.1 区域经济对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求

从空间异质机理角度来讲,经济的非均衡分布与城市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差异性有关,因为空间尺度差异决定着区域经济的增长秩序,交通基础建设影响涵盖在区域经济增长秩序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交通运输网络。从空间视角来看,交通基础设施是城市最基本的公共服务项目,这与人们日常出行具有最直接的联系,对国民经济影响也十分显著。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有利于实现中国经济一体化,交通基础设施也与区域经济发展有关,越是经济发达的城市,城市交通系统也愈加完善。所以,从理论层面来看,依据王勇等(2011)、王华等(2017)、宋丽丽等(2018)、叶昌友等(2013)研究结果,都显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经济存在正效应,刘南(2002)、骆玲(2013)、冯兵等(2014)、魏巍等(2014)等明确指出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有利于改善运输体系、投资环境、加快城镇化。所以,区域之间的空间依赖与交通设施的外部性明显,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明显的调节作用。

3.2 区域经济对交通基础设施影响的论证

李晓慧(2018)对区域经济发展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现状研究发现,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其中新兴产业、高新产业聚集现象明显,第三产业占据GDP的51.8%;中部地区由于具备丰富的能源,所以,第二产业发展较快,占据我国GDP的45.68%;西部则是第一产业比重最大,达到了GDP的11.63%。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显著高于中西部,且中部经济发展高于西部。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促进边境贸易的发展。西部地区的问题在于工业基础薄弱,缺乏完善的内部交通轨道线,需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带动边境贸易货物流转,才能有效推动“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等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4]。

4 结语

综上所述,空间计量经济学认为,要缩小区域的经济差异,就要实现交通基础设施和经济增长协调一致,保证交通基础设施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现状,才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正向发展。

猜你喜欢
京津冀基础设施交通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基础设施投资项目
繁忙的交通
前7个月国内充电基础设施增加12.2万台
小小交通劝导员
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向纵深推进
京津冀协同发展
新政府会计准则规范公共基础设施处理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