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20年:“名企”与“名城”共荣共生

2019-12-26 01:18特邀撰稿廖文睿
商周刊 2019年25期
关键词:余杭阿里巴巴杭州

■ 特邀撰稿 廖文睿

政府通过“做城市做环境”带动“做产业做企业”,以“政府办好企业围墙外的事”带动“企业做好围墙内的事”。

1999年9月10日,马云的“十八罗汉”团队在杭州湖畔花园的公寓中成立了阿里巴巴。创立阿里巴巴之初,马云对公司的未来有三大愿景。第一个愿景是“阿里巴巴未来要成为服务中国中小企业的一家电子商务公司”,第二个愿景是“阿里巴巴在未来要成为市值50亿美元的企业”,第三个愿景是“我们要做一家生存80年的企业(后改为102年)”。

20年风雨前行,阿里巴巴早已超额完成了前2个目标,第3个目标也已不觉走过1/5。如今的阿里巴巴,已是一个市值近5000亿美元、年纳税额超500亿人民币的“商业帝国”。而要实现“102年”的“世纪目标”,阿里巴巴还将面临很多挑战。据有关部门统计,世界500强的企业平均寿命为40岁,1970年评出的世界500强企业到1980年年初就有三分之一破产。跨国公司平均寿命为12岁,中国企业平均寿命为7.5岁,中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9岁。

1999年,杭州全年地区生产总值为1225亿元,2018年达到了13509亿元,在全国各大城市中排名第十。20年来,杭州第三产业发展迅猛,1999年杭州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99亿元,2018年达到8632亿元,增幅达16倍,年平均增长428亿元。第三产业比重也由1999年的40.7%增加到63.9%。其中GDP增速、第三产业增速与我国平均水平持平,第三产业占比(63.9%)远高于中国平均水平(52.2%)。第三产业占比是衡量经济发展类型和结构的重要指标,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互联网信息经济的发达程度。得益于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经济的高速发展,杭州被冠以“互联网之都”的称号。

“环境立市”推动“名城”与“名企”共同成长

人才,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底气。

新世纪以来,杭州将“环境立市”作为杭州发展的核心战略。良好的环境,是生产要素聚集的洼地、人才向往的高地、商务成本降低的盆地和经济效益提高的福地。哪里的发展环境好,哪里就会聚集更多的生产要素,其经济活动就会出活力、出效益。因此,环境已成为一个城市参与国际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成为衡量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环境立市”需全力优化软硬环境,不但包括和谐的社会环境、清廉的政治环境、优美的生态环境、公正的制度环境,也包括宽松的市场环境、优质的创业环境、开放的人才环境。以一流的环境吸引一流人才,以一流人才创办一流企业,使杭州真正成为劳动、知识、技术、 管理、资本等要素集聚的“洼地”,成为各方人才投资创业的“天堂”,共建共享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政府通过“做城市做环境”带动“做产业做企业”,以“政府办好企业围墙外的事”带动“企业做好围墙内的事”。

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人才红利成了各个城市追逐的焦点,中国城市之间的一场看不见硝烟的“人才暗战”早已拉开序幕,并在持续升温。从武汉2017年初提出“百万人才留汉计划”,到成都发布“人才新政12条”;从郑州向全球发出“史上最强”招贤令,到西安推出“史上最宽松”户籍政策,并实施“海底捞”式落户服务,足见各地政府揽人心切。

2015年,杭州出台“人才新政27条”,2017年,杭州出台《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人才新政的若干意见》,是对“人才新政27条”的补充和完善,力度更大,含金量更高,惠及人才群体更多。2017年,杭州出台《杭州市新引进应届高学历毕业生生活补贴发放实施办法》,对新引进到杭州工作的应届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人员和归国留学人员,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2至3万元。据统计,截至2018年8月,该政策已惠及全市24000余名应届毕业生,发放补贴超5亿元。2019年8月,杭州进一步提高应届高学历毕业生一次性生活补贴,补贴标准由硕士2万元、博士3万元,调整为本科1万元、硕士3万元、博士5万元。

2008年,阿里巴巴入驻位于杭州余杭的西溪园区,10年之后,当初的这个决定已经足以改变杭州的经济版图

近年来,杭州发布《关于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 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产业平台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旨在让杭州的民营企业再次迸发活力。2019年8月29日,全国工商联发布《2018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浙江省有93家企业入围,位列全国省份第一;杭州市有36家企业入围,连续十六次蝉联全国城市第一。截至2018年年底,杭州境内上市公司总数为132家,数量居全国第四位,仅次于北京、深圳、上海。

“名企”助力“名城”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2008年2月,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与余杭区人民政府签约,在余杭区仓前高新高教园区创新基地设立浙江淘宝城实业有限公司。阿里巴巴入驻位于余杭的西溪园区,当时很多人可能不会想到十年之后,这个决定已经足以改变杭州的经济版图。

多年以后,马云曾这样回忆自己与余杭的那次邂逅:“我考察了很多区域,只有像余杭这个地方,特别适合我们企业的发展。余杭具有很浓厚的文化底蕴,环境特别优美,离西溪湿地非常近,我那天去考察的时候就发现,这个地方天生就是一块非常好的创业之地,而且我自己也觉得,我梦想中的创业就应该从这个地方起来,我们要打造一个淘宝城,把整个产业的发展都放在那里。”

如今,阿里巴巴西溪园区五期项目已完成规划,建成后的西溪园区总体量为201万平方米,远超过苹果,谷歌、亚马逊、百度、腾讯等知名互联网企业总部。而马云等人倡议筹建的湖畔大学,也将于2020年落户余杭区仓前镇。2015年前后,阿里巴巴的未来科技城板块,还是商品房均价1万元左右的“价格洼地”,而在2019年的今天,未来科技城板块的商品房均价已升至近4万元。主要依托阿里巴巴的未来科技城板块迅速崛起,很大程度上重塑了杭州的经济版图和城市格局。

随着未来科技城板块的崛起,它与滨江一东一西,相互呼应,成为杭州科创独角兽企业的两大高地。2016年,浙江省政府决定以文一西路为主轴,以紫金港科技城、未来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为核心,规划建设东起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至浙江农林大学,全长约33公里的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这不仅冲击着杭州东南面萧山、滨江等区县的经济地位,更颠覆了余杭内部“东重西轻”的固有格局。

20年间,杭州市委市政府给予了阿里巴巴充分的发展空间,而阿里巴巴也为杭州实现经济转型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8年,余杭区实现生产总值2312.45亿元,增长11.2%,超过了萧山区此前公布的2110亿元。成为年度GDP之冠,加冕“浙江经济第一区(县)”,这是余杭有史以来第一次成为GDP浙江区县冠军。事实上,阿里巴巴带给余杭的,不仅仅是经济总量上的突飞猛进,更有经济质量和经济结构上的更新蝶变。过去,以义乌为代表的“商贸强市”和以萧山为代表的“工业强区”,凭借自身产业强项成为周边范围内的“经济高地”,而余杭区凭借2018年全区1600亿元的服务业增加值和超过7成的第三产业GDP占比,财政收入超越温州、绍兴。可以说余杭能成为“浙江经济第一区(县)”,享受的正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果实。这一切,都离不开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的蓬勃兴起。

得益于阿里巴巴等一批互联网企业的强势发展,越来越多人将杭州作为就业目的地。杭州日益优化的人才生态环境,已然形成了强大的“人才磁吸”现象。据2018年最新数据统计,杭州人才净流入率为8.82%,互联网工程师人才净流入率为12.46%,中高端人才净流入率为13.6%,均位居全国第一。更为重要的是,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为杭州创业氛围的营造起到至关重要的带动作用,越来越多的人在杭州创业,使得杭州的创业生态和人才储备得到巨大的改善。阿里巴巴如同一条推动各行各业发展的纽带,带动了杭州的创业氛围,聚集了杭州各行业的资源,进一步引领了各领域的发展,提升了杭州商业的包容性与多元化。

“名城”与“名企”相依共荣的新型政企合作典范

一直以来,外界总有疑惑:阿里的总部为何不改设北京或上海,始终坚持扎根杭州?在2015年与雅虎创始人杨致远的一场对话中,马云对此做出了回答:“我创业那会儿诺基亚很棒,它的总部在芬兰一个小岛上,所以重要的不是你在哪里,而是你的心在哪里,你的眼光在哪里。北京喜欢国有企业,上海喜欢外资企业,在北京、上海我们什么都不是,要是回杭州,我们就是当地的独生子女。”

2017年11月,在双十一电商大战展开之际,马云接受了央视财经记者的专访,对于阿里未来的发展,马云表示要用20年打造“世界第五大经济体”。阿里巴巴立志希望通过二十年努力,打造一个网上的经济体,能够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能够支持20亿消费者,能够创造1亿就业,能够解决1000万家企业在网上和网下的盈利。

目前世界前五大经济体分别为:美国(2018年GDP约为20.49万亿美元)、中国(2018年GDP约为13.63万亿美元)、日本(2018年GDP约为4.97万亿美元)、德国(2018年GDP约为4.00万亿美元)、英国(2018年GDP约为2.83万亿美元)。在2018财政年度,阿里巴巴中国零售市场记录GMV总额4.82万亿元人民币(合7680亿美元),体量相当于2018年GDP排名第18位的沙特阿拉伯(约7698.78亿美元),距离2017年马云为阿里巴巴未来三年定下的2020财年(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实现1万亿美元GMV的目标又更近了一步。

马云希望,这个经济体能够创造的价值是让世界经济更加普惠、共享,让世界经济能够更加的可持续发展,让世界经济能够更加健康和快乐地成长。通过这个新经济体,能够让全世界的年轻人、让全世界的中小企业能够做到全球买、全球卖、全球付、全球运和全球邮;能够让更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和年轻人都能够分享全球化的快乐以及自由贸易的快乐。

20年间,杭州市委市政府给予了阿里巴巴充分的发展空间。而阿里巴巴也不负众望,不但为杭州实现经济转型做出了重要贡献,还让杭州成为当前国内乃至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之城”。

20年间,杭州与阿里巴巴血脉相连,齐头并进,一同创造了一系列的“发展奇迹”,也成为新型政企合作的一段佳话。从数据上来看,阿里巴巴2018年纳税516亿元,平均每天纳税超1.4亿元,成为向国家纳税第一互联网企业。其纳税额相当于临安区2018年GDP总量。有人说,是阿里巴巴成就了杭州,也有人说,是杭州成就了阿里巴巴。两种说法都过于绝对,在杭州与阿里巴巴携手并进的20年,很难说是谁成就了谁。或许两者的关系可以概括为:杭州哺育了阿里巴巴,而成熟后的阿里巴巴滋养了杭州。

猜你喜欢
余杭阿里巴巴杭州
由“链”到“圈”,余杭全力竞逐未来产业
杭州
“你好亚运!余杭@未来”
杭州余杭 “三位一体”推进殡葬改革
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
G20 映像杭州的“取胜之钥”
杭州
杭州旧影
阿里巴巴:股大大,权大大,还是钱大大?
阿里巴巴打开财富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