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试探性诊断法探讨

2019-12-26 00:27公保东主
中国医药导报 2019年33期
关键词:医典诊断法藏医

公保东主 米 玛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北京 100029

藏医学历史悠久、理论完整,具有独具特色的疾病预防及诊疗方法。疾病诊断法总体分望、闻、触三个方法,可细分为一千两百多种方法,常用的亦有脉诊、尿诊、舌诊。藏医试探性诊断法为藏医先辈们在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和总结出来的一种特殊的诊断方法。藏语称“桑瓦普措孜吉达土”,意为“寄物秘诊法”,是一种试探性疾病诊断方法。此诊断法适用于中毒、热病等临床诊断中较难辨认的疾病,通常以内服或外用某种药物来观察患者的用药反应或疾病的变化,或观察某种药物接触患者的尿液和唾液后的变化情况来诊断疾病。因此试探性诊断法含有望、闻、触三种诊断方法。藏医诊断按原理又可分为三种:一是从引起疾病的因素方面去分析和诊断;二是从性质、症状方面去诊断;三是从有益有害的方面去诊断[1]。这三种方法中试探性诊断比较倾向于第三。早在公元八世纪就有关于藏医“药物秘诊法”方面的文字记载,如《月王药诊》《比基黄色经典》《敦煌本吐蕃医学文献精要》等早期重要古籍文献中有明确的记载,此诊断法的理论随着藏医学的发展而日趋丰富。尤其是在藏医巨著《四部医典》中也记载着许多藏医试探性诊断法内容,但这些诊断法零散分布于各种藏医古籍中,没能形成系统的诊断学科,此前对此诊断法的研究和挖掘几乎空白。

1 历史沿革

藏医有3800 多年的历史,有本教创始人敦巴辛饶弥沃切之子常松吉布赤西所著的《解毒雍仲旋》等医典[2],为藏医史上最初有记载的医典。经过漫长的实践,至公元7~8 世纪,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和赤松德赞时期邀请了周边邻国的医师,引入了印度医学、中医学、达斯医学等其他兄弟民族医学的精华,更加丰富了藏医。现今能看到的最早有吐蕃时期的医典,因此本文从现有吐蕃时期的医典开始,按时间顺序分吐蕃时期(公元618~842)、分裂时期(公元843~1239)、萨迦时期(公元1240~1353)、帕珠时期(包括第巴仁蚌巴、第司藏巴)(公元1354~1641)、嘎丹时期(公元1642~1949)五个时期,表1 将选出每个时期中3 部代表性藏医典籍,统计出各时期试探性诊断法出现的种数及应用疾病种类,以及各时期历史推进过程中新出现的试探性诊断法的数量和应用疾病种类。借此分析出藏医试探性诊断法的历史沿革。

现存吐蕃时期的3 部藏医医典中记载了12 种试探性诊断法,吐蕃时期战事频发推动了藏医解毒学和外伤学的发展,此时期出现的试探性诊断法主要应用于诊断是否中毒,头部外伤所致的韧、脉、骨的损伤程度,或有无断肠等。分裂时期藏医学发展迅猛,分裂时期宇妥萨玛·云丹贡布(1126~1202)补充和完善形成了现有藏医巨著《四部医典》,《四部医典》[7]中记载了诸多试探性诊断法,新出现了鼻炎、炭疽、浮肿、邪病、胃瘤等疾病的诊断方法。萨迦时期出现了萨迦派、贡曼派等更多藏医流派,萨迦大师吉尊·扎巴尖参(1146~1216)的《医疗术王库》[9]医典中试探性诊断法的应用显著增多,新出现了肺脓、肾炎、白喉、中风等疾病的诊断法。帕珠时期藏医学出现了两大派别即苏卡派和强巴派,苏卡派以系统研究《四部医典》实践为基础,注重对药物性味功用,药效本质等方面的研究、解释、论述[18]。苏卡派创始人苏卡·娘尼多杰(1439~1475)的《千万舍利》[12]中广泛记载了各种试探性诊断法,新出现了狂犬病、瘊子等疾病的诊断法。强巴派的创始人是强巴·朗杰扎桑(1395~1475),以系统研究《四部医典》理论为基础,强巴派也同样注重试探性诊断法,代表作《医学诸事如意》[13]中也多次应用了试探性诊断法,出现了瘊子等疾病的诊断法。嘎丹时期,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1617~1682)和第司·桑杰嘉措(1653~1705)在拉萨、日喀则前后建立了4 所藏医学校[19],大量培养了藏医人才,同时在康区也出现了司迪·曲吉君乃(1700~1774)、贡珠·云丹加措(1813~1899)等藏医大师,加强了藏医在康区的发展。贡珠·云丹加措的《贡珠纪要》[17]中记载了多种试探性诊断法,对当时较为流行的坏疽病和“察隆”病等的诊断中极为推崇运用此诊断法。现代医学影像等高科技诊断法介入藏医临床之前,藏医试探性诊断法一直是其发展的趋势,除了断肠的诊断等个别试探性诊断法遭淘汰外大多试探性诊断法一直延续至20 世纪,现今个别民间医生仍用它来辨别疑难杂症。

表1 藏医试探性诊断法发展历史

2 临床应用

2.1 诊断技术

藏医试探性诊断法方法多样,有时服用药物观察患者的尿液、舌像、反应来判断疾病,如《四部医典》[7]秘诀部记载:诊断是否得有“隆”病,给患者服用红糖、藏茴香、生姜三味药的煎汤,若服用后睡眠渐好、疼痛缓解、舌表湿润,可诊断为隆病。《准赛三十部教诲》[8]中对胃瘤的诊断方法为,服用生酥油,若出现呕吐,可确诊胃中有瘤。又如《千万舍利》[12]中诊断肺部是否有浓,让患者服用多刺绿绒蒿煎汤,第二天观察尿液,尿中若有浓状物,似蛙卵,确诊肺部有浓。有时也可借助外用药物观察患者的反应及疾病的变化来诊断疾病,如《医学诸事如意》[13]中诊断坏疽,用黄牛溺冲洗患者的腿,若腿上皮肤出现红、黑点,可诊断是坏疽。《医学诸事如意》[4]中诊断邪病时,将患者的头发和指甲配紫胶磨粉,然后用其烟熏患者,若患者出现头痛、头晕、流泪等症状,可确诊是邪病。有时亦可观察某种药物接触患者的尿液和唾液后的变化情况来鉴别疾病,如《四部医典》[7]秘诀部中诊断患者是否中毒时,望牻牛角灌入患者的尿液,用兔须搅拌,若兔须成灰,确认中毒。《医疗术王库》[9]中记载中毒的诊断方法有,火烧石英岩后,望石面吐患者的唾液,若石英岩变黑,确认中毒。

这些诊断方法拥有一定的科学和理论依据,诊断中运用的药物有的是疾病的治疗药物,给药试探是否为预想的疾病,故见效将可确诊,就如上面提到的“隆”病的诊断方法,红糖、藏茴香、生姜三味药的煎汤是“隆”病的治疗药物,服用后有效就诊断为隆病,这种方法很常见。而有的是运用某种药物激发疾病的外在症状,使此病的症状逐渐凸显,以此确诊,如《医疗术王库》[9]中对症状不明难以确诊是否是炭疽,就服用藏木香煎汤来激发,若病情加重,瘤子肿大,可以确定是炭疽。有的诊断方法应用了事物物理、化学原理来诊断疾病,如《敦煌本吐蕃医学文献精要》[10]中诊断中毒,让患者嘴里捏银片一段时间,取出银片,若银片变黑了就确诊是中毒,这就利用了金属银的物理原理,因此试探性诊断法使用的不仅仅是药物,一些事物也可以用来做诊断物。

2.2 临床应用

藏医最常用的诊断法是脉诊和尿诊,对一些病情复杂、容易误诊的疾病通常使用试探性诊断法,古代藏医临床中广泛应用了试探性诊断法,临床诊疗有关的古籍中基本上都记载了各种试探性诊断法。表2 为从15 部不同时期的代表性藏医经典古籍中搜集出的100 种不同的藏医试探性诊断方法,对收集到的试探性诊断法按《四部医典》秘诀部十五会(十五会,即三因疾病、内科疾病、热病、上体疾病、脏腑疾病、阴部疾病、杂症、自发疮伤、儿科、妇科、邪病、外伤、中毒、滋补养生、壮阳)疾病分类法进行分类,分析试探性诊断法的临床应用规律和比例。

按照《四部医典》秘诀部十五会疾病分类法可得出试探性诊断法的使用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中毒(0.51%)、外伤(0.14%)、邪病(0.10%)、热病(0.09%)、自发创伤(0.07%)、内科疾病(0.05%)、三因疾病(0.02%)、上体疾病(0.01%)、杂症(0.01%)。并总结出试探性诊断法在藏医临床中主要用于中毒、热病、创伤、邪病等难以用望、闻、触直接诊断的疾病。特别适用于症状不明或复杂,难以辨认的疾病,常用于中毒症的鉴别,占50%左右,其中多用于配制性毒物的鉴别,其他还有食物中毒、矿物中毒、动物中毒等。因中毒症状多变,寒热交替,难于辨识,容易误诊,故适用试探性诊断法来确诊,临床应用中试探性诊断法看患者有无中毒外,还看中毒的严重度、时间长度、中毒治愈的程度等。古代藏医对外伤的诊疗有着极其精湛的临床技术,《四部医典》 秘诀部25%的内容为外伤[20],外伤中试探性诊断法主要用于诊断头部创伤,诊断头部骨头、韧带、筋脉有无损伤,也用于判断伤口内部有无遗留残器(经常指箭头、子弹头)。邪病使患者精神错乱,无法向救治者说明自己的症状,难以确诊,因而适合用试探性诊断法来进一步确诊。在没有胃镜等高科技诊断设备的情况下,藏医对胃瘤、肺脓等内科疾病也使用试探性诊断法来诊断。三因疾病分别是“隆”病、“赤巴”病、“培根”病,其中“隆”病的病情容易混淆与其他疾病,因此使用试探性诊断法来诊断。在临床诊断中对病症相似、难以区分的两种疾病之间也同样采用试探性诊断法来区分,如《医学诸事如意》[13]中区分肾炎与肾虚时,用花椒、荜拨、乌头三种物质粉碎后用酥油搅和,涂擦患者腰部,嗮太阳,若肾部有疼痛,确诊是肾炎,若无疼痛就是肾虚。《贡珠纪要》[17]中,坏疽与黄水病难以区分时则可用轮叶獐牙菜和干姜粉与酥油成膏,涂在患者的腿上,若有明显的疼痛可确诊是坏疽,若症状见轻,则是黄水。

表2 藏医试探性诊断法临床应用比例

3 讨论

在全世界整体医学发展水平还很落后的公元8 世纪,藏医试探性诊断法已达到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高度,随着藏医的发展试探性诊断法越发普及、越发系统,在藏医临床诊断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由于现代医学的超速发展,在疾病的诊断方面很大程度上均运用现代医学的影像、化验等方法,基本上很少有人使用和研究藏医试探性诊断法,但在应用科技和现代医学飞速发展的21 世纪,多数疾病经现代影响学和检验学诊断出现结果时都已发展为疾病中期或晚期,故试探性诊断法在疾病的早期发现和筛查预防中仍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藏医试探性诊断法还具有诊断准确率高、使用方便、成本低等优势,特别对症状不明或复杂,难以确诊的疾病具有丰富的试探性诊断法,因此藏医试探性诊断法具有极大的研究和挖掘价值及潜力。

猜你喜欢
医典诊断法藏医
《黄帝内经》五行学说与《阿维森纳医典》四元素说的比较研究
卡车液压故障诊断法的应用研究
隐匿性骨折诊断中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的临床应用
车型漏水的预防及诊断
兰州市城关区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症三种诊断标准的检出率比较
浅谈藏医《四部医典》外涂药的开发价值
藏医治疗慢性肠炎
藏医对肝硬化的认识及治疗研究
藏医外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四部医典》与《阿维森纳医典》中的放血疗法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