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药制造业财务绩效影响因素研究

2019-12-26 08:52白敬清
关键词:门限医药面板

白敬清

(马鞍山市人民医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0)

伴随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老龄化程度加深以及医疗保障体制的不断完善,社会对医药制造业的依赖程度必然会逐渐增加。医药制造企业的健康发展是整个医药制造行业的重要保障。在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环境中,医药制造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需以满足其经济效益为前提。因此,如何有效提高企业绩效成为关键。

医药制造企业虽有自身特征,但也具备了一般企业之共性,并直接影响其经营绩效。首先,由于医药制造企业具有一般企业共性,故部分制约企业绩效的影响因素与普通企业是相同的,特别是一些基础性的影响要素(如营运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及股权结构)。其次,医药制造业是高新技术行业,虽然具有高收入,但前期大量的研发投入导致增加企业成本。研发投入对医药制造企业绩效影响固然至关重要,却也具有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为科学研究的探索性特征,可能存在管理和动态风险。此外,研发投入还受企业规模影响。

基于以上思想,本文从影响医药制造企业绩效的基本点与特征着手,对影响医药制造业财务绩效的因素进行研究。

一、文献回顾

综观前人就医药制造企业绩效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主要内容大致可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发是技术创新的基础,但大量的企业研发投入会导致企业成本上升,进而可能导致企业亏损[1];然从长期角度来看,当技术具有一定优势时,可为公司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2-3]。深沪主板上市的我国91家医药制造业公司数据显示:无论是医药制造业研发支出强度与财务绩效,还是科研人员比例与营业利润率,均具有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4]。

二是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良好的社会责任必然能正向促进医药制造企业之绩效[5-7]。优良的社会责任践行者,会获得优良的信任度、美誉度,必然降低交易成本,增加绩效。学者陈宏明与刘欣婷就我国医药制造业的上市公司进行观测,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不仅与财务绩效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同时在企业内控水平与财务绩效的传递过程中起积极的中介作用[8]。

三是企业内部控制效率对企业绩效影响。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能降低企业财务与经营风险,同时增加企业经营目标实现的可能性,进而提高财务绩效。2010年、2011年,位于主板的医药制造业企业统计数据显示:内部控制效率与财务绩效存在显著正向相关关系[9]。 同样,另外一些学者对医药制造业研究时,也发现相似结论[8,10-11]。

四是其他要素对企业绩效影响。企业规模对企业绩效影响机制较为复杂。规模的扩张可为企业带来一定规模报酬,但当规模较大时,同样会带来管理成本上升及企业协调能力下降。所以,规模对企业绩效的最终影响,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依据实际而定。实际上,就“总资产利润率”指标而论,2010与2011年,我国大型医药制造企业均低于中小型医药制造企业[12]。此外,经济发展状况、股权结构和资本结构资产结构也会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13-14]。

综上,企业绩效是多种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特别是医药制造业,是典型的技术资本密集型生产经营主体,由于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的基本特征,故较之于其他行业,其研发投入水平对绩效影响显得更为突出。研发投入与企业整体规模密切相关,企业规模水平不同,研发投入水平对企业绩效影响也不一致。故此,本文拟将在考虑影响企业绩效基本要素的基础上,再细致分析不同企业规模下,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二、指标说明与模型介绍

(一)指标说明

以“企业财务绩效”为被解释变量。企业财务绩效是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具体借助“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反映,其值大小与投资收益多少成正比。

选取研发投入水平、营运能力、成长能力、股权结构、偿债能力五个指标作解释变量进行影响程度分析。(1)研发投入水平。体现企业研发投入力度,以“研发费用总额”指标表示。(2)营运能力。体现企业运营周转状况,是企业运用各项资产获利的能力,以“流动资产周转率”指标表示。该指标值越大,说明流动性越高,则企业利用资产获取利润的能力越强。(3)成长能力。体现企业发展能力,但成长能力受企业规模影响,成长能力对盈利能力的影响,需依据实际确定。以“总资产增长率”表示。(4)股权结构形式。其决定企业组织结构,进而决定企业治理结构,最终影响企业绩效。选取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总和指标来反映,其值越大,则企业权益越集中。(5)偿债能力。体现企业以现金资产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若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不足,将迫使企业耗费大量精力去筹资以应付债务,结果肯定影响绩效。此外,若企业筹资的难度加大,将进一步增加紧急筹资的成本,从而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选取“流动比率”作为代表指标,该指标值的大小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强弱是正相关关系。为探讨财务绩效与研发能力和成长能力的非线性关系,选择“企业规模”作为门限变量。变量定义见表1。

表1 变量定义表

(二)面板门限回归模型

当解释变量受某一经济变量影响时,可能会产生的突变现象,而普通回归难以解释这类现象。于是Hansen[15]提出门限回归模型,用以决定不同情况下的回归方程,为合理解释这类突变现象提供了有力工具。进一步地,Hansen[16]针对具有固定个体效应的非动态面板,提出了一种阈值回归方法,为结果实现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途径。为此,借用“面板单一门限回归模型”进一步详细说明“面板门限回归”的处理方法。模型的基本设定如下:

yit=μi+β1xitI(qit≤γ)+β2xitI(qit>γ)+eit

其中,yit是未判明变量(或因变量),是第i个个体的被解释变量,xit是判明变量(或自变量),为第i个个体的解释变量,qit是门限变量,γ是门限值,β1、β2分别为两段的回归系数,I(·)是示性函数,eit为随机变量,且服从正态分布。

对于给定的或确定的γ值,可采用经典的最小平方法获得系数β的一致估计值,即:

Chan[17]和Hansen[16]建议用最小二乘法估计γ。其估计公式为:

为保证统计数据的完整性,从2010~2017年沪深两市A股中医药制造企业227家中选取59家为样本,样本率为26%。

三、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对59家样本企业的未判明变量(因变量)与判明变量(自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汇总如表2。

由变量描述的统计分析数据可知:2010~2017年间,医药制造企业的经营业绩具有较好的成长性,具体表现为“资产净收益率”均值为11.264%,且第一分位点值为5.152%。不仅如此,大部分医药制造企业的成长能力较强,因为“总资产增加率”也具有相似性。此外,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总和中值为50.38%,表明大部分医药制造企业股权较为集中。

表2 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二)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分析

由于不同企业的绩效水平可能会受到每个公司的特质影响,故对其先进行随机效应与固定效应检验,并利用R软件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面板模型Hausman检验结果

根据表3可知,其p值为0.001328,拒绝原假设,故适合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即公司的收益会受到每个公司的特质影响。

进一步地,为检验企业研发费用与企业总资产增长情况是否受企业主营收入的门限效应影响,利用BOOTSTRAP进行1000次模拟,从而得到不同门限值情况下的门限效应检验情况,其具体结果见表4。

表4 面板模型门限效应检验

根据表4可知,更适合采用三门限值面板回归模型对医药制造业财务绩效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该模型P值为0.001,通过1%显著性检验。而单一门限值模型与双门限值模型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所以,建立如下面板门限回归模型:

利用R软件计算,得到三门限面板回归模型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三门限面板回归模型结果

注:***代表1%显著条件下显著,**代表5%显著条件下显著,*代表10%条件下显著。

由表5可知,就没有门限效应影响因素而言,流动比率的系数为1.3129,且通过1%显著条件下的显著检验,表明流动比率对净资产收益率具有积极的正向促进作用,流动比率的提高势必提升净资产收益率。同时表明,所观察的样本期间内,59家样本单位的偿债能力对企业绩效也显著地呈现积极正向影响力。流动资产周转率系数为11.2824,通过1%显著条件下的显著检验,表明流动资产周转率对净资产收益率同样具有积极的正向促进作用,流动资产周转速度的加快,促使净资产收益率提高。同时对比发现,流动资产周转率的回归系数最大,表明流动资产周转率对于企业绩效影响较大,即运营能力对于医药制造企业的效益影响至关重要。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指标估计系数为0.2011,通过1%显著条件下的显著检验,说明“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合计”就积极地或正向地促进了净资产收益率。结合前文可知,医药制造企业前十大股东持股占比合计较高,表明在医药制造行业中,集中的股权结构对医药制造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激励意义。

由表5可知,就具有门限效应影响因素而言,当主营收入低于20 387.33万元时,研发费用系数为-0.0011,且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主营收入低于20 387.33万元时,研发费用的增加对资产净收益率具有微弱的抑制作用;当主营收入高于20 387.33万元,且低于184 572.39万元时,研发费用系数为0.0738,且通过显著性检验,即在该经营规模内,研发费用的增长对资产净收益具有一定的正向增进作用;当主营收入高于184 572.39万元时,研发费用系数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即在该经营规模下,研发费用的增长对资产净收益率影响弱化。表5还显示,当主营收入低于415 410.98万元时,总资产增长率系数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即在该经营规模下,研发费用的增加对资产净收益率影响不明显。然当主营收入高于415 410.98万元时,总资产增长率系数为-0.0186,且通过显著性检验,即总资产增长率的增加对资产净收益率有一定抑制作用。同时表明,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后,快速的企业成长会抑制企业绩效。

四、结论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研究结论主要如下:

第一,医药制造企业的流动比率与流动资产周转率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作用。此外,大部分医药制造企业股权较为集中,同时回归结果显示,企业股权集中程度的增加对企业绩效的提高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第二,当主营收入低于20 387.33万元时,研发费用的增加对资产净收益率的提高具有微弱的抑制作用;当主营收入在20 387.33万元与184 572.39万元之间时,研发费用的增加对资产净收益率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正向促进作用。

第三,大部分医药制造企业的总资产增加率处于上升状态,即大部分医药制造企业的成长能力较强。进一步,利用面板门限回归分析发现,当主营收入高于415 410.98万元时,总资产增长率的增加对资产净收益率的提高有一定抑制作用。

由于医药制造行业同样具备企业共性,如企业运营能力与偿债能力对医药制造业有着根本促进作用。股东集中程度虽对医药制造企业绩效有一定的正向作用,但企业组织结构对公司影响较大,影响的方式及程度需进一步探究分析。特别是,医药制造企业在一定规模内,医药制造企业成长速度与研发投入对于企业绩效有着显著作用;但若不在该范围内,医药制造企业成长速度与研发投入会抑制企业绩效情况,故在成长一定节点之后,不可盲目扩张与过度投资。

猜你喜欢
门限医药面板
基于规则的HEV逻辑门限控制策略
石材家具台面板划分方法
随机失效门限下指数退化轨道模型的分析与应用
VoLTE感知智能优化
MasterCAM在面板类零件造型及加工中的应用
基于Neyman-Pearson准则的自适应门限干扰抑制算法*
传统医药类非遗
Photoshop CC图库面板的正确打开方法
医药下一个十年 创新为王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