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大学生中文写作类课程设置构想

2019-12-26 08:52刘小芳
关键词:理工科应用文文科

汪 黎,刘小芳

(1.安徽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2;2.安徽工业大学 能源与环境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2)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要道》中指出:“大学毕业生不一定会写小说诗歌,但是一定要写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1]理工科大学生中文写作水平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学术论文的撰写,还影响他们的毕业前景和科研能力。要想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的中文写作水平,需要合理设置课程,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中文写作类课程体系。

一、中文写作类课程设置存在两个思想误区

近年来,安徽工业大学重视人文教育,开设了不少思想教育课和文学、影视、艺术鉴赏课。但中文写作类课程却相对较少,而且主要是面向文科专业开设。计算机学院和艺术与设计学院意识到大学生中文写作能力培养的紧迫性,开设了大学语文必修课,但大学语文非严格意义上的写作课。部分理工科专业的培养方案里含有科技论文写作的课程,可由于诸多原因,这门课的效果不太理想。在中文写作类课程的设置方面存在两个思想误区。

(一)将大学写作课等同于中小学语文教育

部分理工科师生认为,大学生已经经历了12年的中小学语文教育,在母语使用方面已经比较成熟,不再需要额外的写作辅导,完全可以通过自学胜任大学时期的各种文体写作。但事实上,理工科大学生在面对各种文体写作时磕磕绊绊,常因不得其法而错误百出。大学写作课与中小学语文课虽一脉相承,但在教学目的、内容和方法上均有着很大的区别。中小学语文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基础听说读写能力,内容虽涉猎记叙文、议论文等几种基本文体的阅读和写作,但广而不精。教学方法上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实际上仍脱离不了应试教育的桎梏。而大学写作课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性研究思维和思辨能力,能通顺而扎实地书写与学习和工作相关的常见应用文和各种科技应用文。教学内容自然以应用文写作为主,没有了应试的束缚,教学方法上也更加灵活、讲究实效。

(二)将大学写作课归为文科类课程

部分理工科教师认为,大学写作课的任课教师应该是文科专业出身,写作课理所当然属于文科范畴,学院已经安排了大量课时在思政课和英语课上,其它课时应更集中地用在专业学习、研究和实践上,没必要再分课时给别的文科课程。其实,大学写作课不能简单地划到文科领域。常用应用文写作的课程可由文科老师承担,归为公共基础课。但专业性很强的科技应用文写作,如实验报告、科技论文、毕业论文等却是文科教师无法教授的,必须由写作能力强的专业老师来担任。这样的写作课也是解决专业学习中要面对的写作问题,所以应当归为专业基础课。

二、中文写作类课程设置需要遵守的原则

(一)实用性原则

“立足生活, 学以致用, 这是当前国外发达国家写作教育的一个总体趋势。”[2]写作类课程的设置、应用文体的选择必须与理工科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未来的工作息息相关。不必局限于某一部教材的范围,可以从多部教材中选取有针对性的实用的文体作为教学内容。应用文写作、学术论文写作与小说、散文创作相比,显然要枯燥些,如果教学内容不能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学有所用,那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写作的动力和乐趣,这样的写作类课程即使开设了也只是个摆设。

(二)循序渐进原则

理工科大学生在中文写作方面表现出来的问题,有的是因为中文写作基础薄弱,如:语法错误、结构混乱、语言表达困难、错别字等;有的则是不熟悉要写作的文体的规范和步骤,在没有教师的辅导下,想当然地与其它文体格式混淆;还有的是缺乏创新性研究思维和思辨能力,不能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分析解决问题的方式上也过于简单、草率,容易陷入应试作文的模式,不知道如何去细致深入地展开。这些写作问题的解决不可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也不可能单靠某一门课程在很短的时间内力挽狂澜,而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引导和训练过程。学生表现出来的写作基础问题可以放在大一期间来集中解决,而科技应用文写作方面的问题不能操之过急,要放在大二、大三、大四阶段来循序渐进地处理,因为大部分专业课安排在这段时期。

(三)分工合作原则

要想真正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的中文写作水平,不得不打破旧的思维定势,即认为写作类课程的任课老师非文科教师莫属。议论文提升写作、常用应用文写作可由文科教师担任,关于科技应用文写作的教学,懂专业的理工科教师更有优势。理工科专业教师中不乏学术写作能力强的,授课前可在高校网络培训中心接受相关写作课程的培训。学校也可以打破文理的界限,成立一个写作教研组,便于写作课教师们更好地交流、合作。

三、中文写作类课程设置体系

理工科大学生中文写作类课程的设置要遵循实用、循序渐进、分工合作的原则,要针对理工科大学生的专业特点,紧随其它课程尤其是专业课的安排进度,尽量做到有的放矢、学以致用。中文写作类课程的设置体系具体见表1。

表1 中文写作类课程的设置体系

大学一年级在中文写作方面是个重要的衔接和过渡时期。大一新生还保留着高中时良好的写作习惯和语言表达能力,写作思路敏捷、速度快,在遣词造句、表情达意方面的写作水平普遍高于大四学生,因为理工科大四学生有三年的中文写作中断期。大一新生喜欢写散文、叙述类等较自由的文体,但不擅长议论文写作。论点、论据、论证简单雷同、缺乏创新,分析问题也不能具体深入地展开,篇幅普遍短小,他们的议论文写作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难以为以后的学术论文写作做储备。因此,建议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议论文提升写作课程,通过分析材料、提炼观点、布局谋篇等方面的提升式写作训练,打破应试语文教育的思维僵式,引导学生的思维朝研究性、创新性、纵深化方向发展,建立缜密严谨的逻辑思路,为学术论文的写作打好扎实的写作功底。

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理工科大学生开始接触少量的专业课,不适合立即进行科技应用文写作训练。这时期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社团、志愿者协会开展的活动,不得不面对并尝试写作一些常用的应用文。可以开设与他们的学习、生活及今后工作密切相关的常用应用文写作课程。常用应用文包括:通知、请示、报告、计划、总结、申请书、讲话稿、述职报告、海报、会议议题、会议日程、会议记录、会议纪要、新闻报道、信函、求职简历、简报、合同、协议书、调查报告等文体。

大学二年级和三年级是专业课最集中的时期,也是学习科技应用文写作的最佳时期。按专业课程安排和专业学习任务的进度,将科技应用文写作循序渐进地分为四个等级,科技应用文写作(1):教授写作实验报告、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申报书和项目策划书。科技应用文写作(2):教授写作科普论文和社会实践活动报告。科技应用文写作(3):教授科技论文写作。科技应用文写作(4):教授课程设计、毕业论文的写作。因为理工科大四学生有撰写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的学习任务,所以科技应用文写作(4)的课程最好安排在大四学年第一学期。中文写作类课程虽覆盖了大学四年的学习时间,但授课内容实用,所占课时也不多,如果能应用于实践,对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的中文写作能力会有所裨益。

猜你喜欢
理工科应用文文科
应用文写作:语言简练、得体、有效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豆文科作品
理工科优等生WEY VV6
四种英语常考应用文写作范例
高职应用文教学方法初探
孙文科
理工科大学生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