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2019-12-26 08:52刘莎莎陈松林
关键词:馆藏纸质效益

刘莎莎,陈松林

(安徽工业大学 图书馆,安徽 马鞍山 2430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文献资源作为图书馆服务的基础支撑,其配置方式和建设水平也直接影响着高校图书馆服务教学科研职能的发挥。由于文献资源数量剧增、载体和获取方式多元化、经费制约等因素影响,如何利用有限的经费,满足广大师生需求,达到科研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成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图书馆文献效益因素

效益作为传统经济学理论的概念,被解释为经济活动中投入和产出、消费和成果、成本和受益之间的对比关系。效益应用到图书馆领域,指图书馆经费和人力投入与读者获取知识之间的对比情况。其效益产出主要包含两方面因素。一是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读者满足率,即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能否满足读者学习阅览需求,是否有大量馆藏闲置和读者到馆是否能查阅到所需图书都是需要考量的因素。二是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产生的科研效益,即读者使用图书馆资源后基于知识积累直接或间接产生的科研成果,主要从高校图书馆主体受众教师、学生和其他在校科研人员的科研产出着手进行分析。

二、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文献利用效益分析

鉴于目前针对文献资源效益的实证研究缺乏,我们选取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图书馆)作为实例,通过对其文献资源配置现状和利用情况进行全面调研和分析,得出具有针对性和实际意义的文献配置建议。

(一)基本概况

我校图书馆现有馆舍6.2万平方米,在职员工85人,分两个校区。截止到2017年11月,拥有纸质文献211.7万册,中外文现刊1 200余种,年新增图书6万册左右;电子图书244.8万册(种),中文电子期刊32.6万册,外文电子期刊24.8万册;订购中外文数据库37个,共享、OA数据库96个。馆藏格局以钢铁冶金、化学化工、机械工程、电工电子、自动化、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类文献为重点,工经管文法各类文献协调发展。

(二)经费及资源配置现状

我校图书馆近五年文献购置经费维持在700万元~800万元,经费详情及纸质、电子文献的购置花费比例如表1所示。

表1 2013~2017年度我校图书馆文献购置费分配情况

从表1中不难看出,我校图书馆的文献购置经费整体呈现出一定涨幅,纸质资源投入在2013—2015年度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16—2017年度文献购置经费明显向电子资源倾斜,其中2017年度电子资源涨幅明显,同比增长26%。

近五年我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类别配比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2013~2017年度我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分配

纸质图书以平均每年5万余册的速度递增,纸质报刊的订阅量相对平稳,订购数据库数量出现较为明显的下降,但读者可用数据库数量却逐年上升。调研发现我校图书馆近三年更加注重电子资源使用率的统计,并在文献购置过程中加大该统计数据的评估占比,因此对利用率较低的数据库进行了停订,增开了师生需求度较高的资源如Wiley期刊数据库等。同时加强共享和OA资源的揭示,截至2018年底,我校图书馆可提供读者使用的数据库总量达到133个。

(三)近五年资源利用率分析

由于我校图书馆采用借阅一体化的管理模式,阅读量无法进行精确统计,因此图书的借还量就成为考量馆藏纸质文献利用率的重要数据。为使调查结果更加精确客观,统计过程中将我校图书馆中不可外借的图书进行了去除。电子文献的统计基于我校图书馆自购数据库,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下载量作为利用数据进行分析(见表3)。

表3 2013~2017年度我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利用率

从表3可以较为明显地看出,我校图书馆可外借文献利用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经过进一步调查分析后发现,各学科文献的外借流通量悬殊很大,外借册次最多的T(工业技术类)五年平均外借册次为73 048,而外借量最少的V(航空航天类)仅外借53册次。各年度图书的外借量学科分布具有很高的一致性,五个年度的外借册次基本按照同样的曲线变化。可以较为明显地分析出我校图书馆读者的阅读倾向,借阅册次最多的前五个学科依次为T(工业技术类)、I(文学类)、O(数理化类)、H(语言文字类)、F(经济类);借阅量最低的五个学科依次是V(航空航天类)、S(农业类)、P(天文地球学)、Q(生物科学)、Z(综合类)。

电子资源利用并没有因为订购数据库数量的减少而降低,反而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2013年以来,我校图书馆自购数据库的利用率呈上升趋势,单篇使用成本不断下降,中文数据库平均单篇文献使用成本为1.09元,外文数据库单篇文献使用成本平均为13.57元。中外文数据库中检索量呈现平稳上升的数据库均为综合类数据库,如CNKI、维普、ElsevierSD等。

从整体效益看,我校重点学科文献及基础学科文献利用率较高,而电子资源比纸质文献的投入产出比要高。

三、高校图书馆文献优化配置策略

(一) 建立保障重点兼具特色的馆藏文献体系

从效益原则“投入产出”的观点来看,每个图书馆的能力和经费有限,所以图书馆可优先对馆藏重点和特色资源进行开发整理和揭示推广,建设有侧重、有特色的馆藏文献体系。对我校图书馆来说,馆藏特色应侧重于冶金、材料、化工,把相关学科图书资料作为重点资源,形成特色馆藏,并根据学科调整情况及新学科布局确定各类资源购置比例。

(二) 建立纸质文献为基础、电子文献为重点、共享文献为补充的馆藏结构

通过对我校图书馆馆藏利用率的分析发现,由于阅读习惯等因素影响,仍有相当部分读者选择纸本文献,诸如文学类文献的阅读方式也更偏向于纸本。因此纸本文献作为高校图书馆当前阶段的馆藏基础仍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电子文献涵盖内容的不断拓展,科研人员对于检索便利、更新速度快的电子文献势必更加偏爱,应当作为高校馆收藏的重点。

文献资源的共享更是弥补馆藏不足,提高建设效益的重要手段,高校在文献资源建设中应给予重视。要充分发挥同类高校图书馆联盟、同地区图书馆联盟等机构作用,加强馆际资源共享。同时注重开发和利用CALIS、CASHL、NSTL等提供的免费资源,并从互联网上选择高质量的OA资源,整理建设成本馆数字资源的有益补充。

(三)加强院系对文献资源建设和效益评估的参与度

院系师生是高校图书馆最主要的读者群体。加强与院系师生的沟通,掌握学科发展需求是图书馆文献资源配置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只有在直接用户需求导向下进行的馆藏建设才是能够达到效益最优化的合理配置。高校图书馆应设立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并充分发挥其作用,由一线教师和学生代表作为委员会主要成员之一,并将资源评价工作深入到学院进行,由院系师生对本专业文献进行评价打分,作为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依据。同时,高校图书馆应加强对学院资料室的管理,采用标准化、一致化,共管理、同使用的方式,共同促进高校文献资源一体化配置。

基于效益的文献资源配置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在配置过程中信息需求应起到导向性作用。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在考虑读者需求的同时,要根据学校定位和发展,使文献资源体系符合学科建设和发展需要,立足当前、兼顾未来。

猜你喜欢
馆藏纸质效益
馆藏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四川省图书馆发布2019年阅读报告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全媒体时代纸质图书出版思考
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