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科技在大型文化活动中的运用

2019-12-27 07:08◎陈
文化产业 2019年11期
关键词:卫视舞台科技

◎陈 晨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公共文化体育发展中心 广东 深圳 518000)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地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元素运用于大型文化活动。应用场景主要为演唱会、综艺晚会、电音节、大型会议、大型话剧等。这些新技术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大型活动的表现力,使得舞台效果更为绚烂,甚至促进了行业技术的发展[1]。

一、主流高科技元素和运用场景

通过对近几年的大型文化活动的观察,活动组织者已不再纠结是用1080P还是4K来进行现场录制,是否使用现场拾音来进行现场声音收集,以及如何根据距离选择是用P3级的LED屏幕或是P4级的LED屏幕。他们把目光投向了更为尖端的高新技术。

当前比较常见的高科技技术有裸眼3D、AR技术、VR技术、透视屏幕、AI技术同声传译、机械臂、柔性屏、曲面屏、5G通讯等。与之相对应的应用场景主要为演唱会、综艺晚会、电音节、大型会议、大型话剧等。这部分技术仍属于较为前沿的科技,一直处于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在实际中广泛运用。

二、高科技运用的部分案例

(一)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

《中国好声音》(后更名为《中国新歌声》)可谓是在一夜之间火遍大江南北,不管是《中国好声音》还是《中国新歌声》,都一直处于收视率的顶端。它之所以能一直有如此之高的收视率,除了众明星的加盟、素人歌手的不俗唱功、各种催人泪下的煽情故事、复杂多变的竞赛模式、主持人华少无人能及的口播之外,还要归功于科技元素。不管是早起的转椅,还是后来冲下来的滑椅,都给线下娱乐制造了无数话题。

如果真要细分起来,这个从国外整套购买的转椅,其实并不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它是完全为娱乐效果和竞赛规则服务的。之所以放在这里讲,主要是为了说明,当科技变成娱乐元素的道具的时候,会引发难以想象的传播效果。在转椅最火的时候,转椅成了KTV仿真道具、学生宿舍里的恶搞游戏,有关转椅的小视频几乎充斥于所有的传播渠道。可能有人会不记得当年冠军是谁,但是不会有人忘记那个拍一下就转过来的转椅。这就是科技与媒体相结合塑造的传播效应[2]。

(二)浙江卫视《梦想的声音》

浙江卫视对于科技的喜爱,的确是远胜于其他地方卫视,甚至比央视还更敢于先行先试。同样是音乐类综艺节目,浙江卫视《梦想的声音》使用了LED屏幕和机械臂相结合的技术。当时,这种技术并没有在其他节目中出现过,当选手积攒了足够多的人气,可以从密室中走出来的时候,机械臂会根据现场支持率,将LED屏幕拼接成台阶,只有完成三层台阶的搭建,选手才算完成第一轮挑战。这种技术的难点在于,要同时兼顾机械臂的灵活度、LED屏幕的硬度、LED屏幕对于歌曲名称等基本信息显示的清晰度以及力学上足以承载不少于3名成年人的承重,当同时满足了这几点之后,《梦想的声音》可谓开创了屏幕和机械臂有机结合的新纪元。在这之后各大类似的综艺节目都使用了不同尺寸的LED屏幕来搭建“梦想之门”“希望之桥”等等。

(三)江苏卫视春晚话剧《三体》

江苏卫视也曾凭借着裸眼3D的特效,在高科技的实践上崭露头角。2015年时,江苏卫视春晚通过裸眼3D的效果,用添加了特效的可见光触及悬挂在空中的一块显示有某位演出嘉宾的形象的屏幕后,舞台上就会出现相对应的演出嘉宾。这一技术的运用,在当时掀起了一阵讨论的热潮,舞美设计和舞台艺术实现了与高科技的紧密结合。

同样的技术还曾运用在话剧《三体》当中。就话剧《三体》而言,根据剧情发展,使用光束激光模拟出部分场景。但是这一技术目前仍然不能长时间持续使用,很难进行大范围推广,通常是应用于短时间的场景中。

(四)2019年深圳春晚

与前三个案例相比,2019年的深圳春晚堪称当下高科技的合集,一台晚会融合了无人机编队、5G通讯、4K超高清视频、AR特效、柔性屏、曲面屏、机械臂等高科技元素,充分整合了深圳企业的科技,堪称高科技在综艺晚会中的样板之作。除了无人机编队曾在深圳多次亮相,其他高科技元素都还是第一次公开亮相。在这之后,无人机编队和机械臂,俨然成为一种行业标配,实现了从小型依靠编程做动作的机器人到大型机械装置与演员互动共同完成复杂动作的跨越。虽然在技术层面上,依然是通过复杂编程来完成规定动作,但是能集成化的完成细节动作,做到万无一失,这是电气科技的一大进步。

(五)比利时Tomorrowland电音节

作为世界上最负盛名的电音节之一,Tomorrowland每年都吸引着全世界的电音爱好者前去朝圣,为了迎合当下偏好高科技的潮流,他们在2018年就采用了基于VR技术的全景拍摄。由此实现了只需要有一台VR设备,有一副耳机,观众无需亲临现场在家里也能沉浸式的体验电音节现场的狂欢气氛。这对于那些无法到场又希望能近距离体验的人,或是现场体验过,回到家又希望能重返现场的人而言,实在是太棒了。而且这一拍摄方式的推出,也为VR科技和VR产品体验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市场保证,同时也会吸引更多的演出现场采用VR科技。

(六)2019 BUDX Cream Tour 深圳站

BUDX Cream也是一个广受人们欢迎的电音节,2019年4月在深圳举办的这一场,因天猫品类会的加入,给现场观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体验模式,观众戴着耳机感受独一无二的电音体验。在实际操作中通过技术手段,将舞台上的音乐传送到每个人的耳机上,而每一个人又能通过App对声音进行个性设定,在现场就能实现现场版的个人定制。这一技术的难点主要在于对网络的高要求和对声音解析度的高要求,活动当天吸引了大量喜欢猎奇的电音爱好者前去体验。

三、高科技运用的优势与劣势

通过对现有的案例进行观察可以看出,高科技在大型文化活动和相关行业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3]。而它们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也值得我们思考。

(一)高科技运用的优势

在大型文化活动运用高科技的优势,主要体现三个方面:增强视觉效果;增强舞台感染力;营造噱头,推动行业发展。

1.增强视觉效果

无可否认,当高科技元素出现在大型文化活动当中的时候,能极大地丰富舞台的视觉效果,起到扩展舞台和视觉延展的作用,可以在特定的时间点把观众的注意力聚集在某个地方。为活动现场舞台的调整、演员的走位和设备的调整提供充足的时间,让舞台的完整性得到保证,同时也提升了新鲜度。

2.增强舞台感染力

通过增加现场的视觉刺激,观众能与舞台上的演出融为一体,具有沉浸感。尤其是视觉增强技术和声音调整技术的应用让观众足不出户也能感受到现场的氛围,这将推动视觉和听觉技术的革命性发展。

3.营造噱头,推动行业发展

当某个行业的科技与舞台结合,将会扩大相应行业的需求,刺激行业的技术创新,相应的市场份额的扩大也将带来相当大的刺激,为未来科技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高科技运用的劣势

在大型文化活动中运用高科技元素,也存在一些劣势。比如费用高、过分依赖、缺少互动和共情等,值得认真研讨。

1.费用高

在实际操作中,高科技势必需要高费用,高昂的费用不利于科技的普及,甚至会因为科技资源的稀少而导致科技上的“圈地运动”。当某些核心技术掌握在一小部分公司手里时,市场份额过早被分割,从而导致费用居高不下。但是一段时间之后,便会因为科技含量下降以及市场上出现了更多的竞品而导致价格下降。

同时,使用相应技术的公司因为前期投入较大,可能会提高票价以弥补前期高额投入。这种本应由行业承担的资金风险,又被转移到了观众的身上。

2.过分依赖

大型文化活动的根本,在于演员的现场表现和临场发挥。高科技的大量加入,将会分走观众大部分的注意力,观众将更多地关注特效而不是演出本身。这也使演员在某种程度上不再钻研自身的技艺,而是更多依赖于后期合成和修饰。

观众在家使用VR技术回看现场,所看到和听到的,都是经过后期制作的。即使是现场的观众,也能通过修音和其他技术手段,让现场变得符合自身的喜好,而不是让自己对艺术的多元化进行接纳。从此种角度看,这将会对现场演出这一行业造成一定冲击。

3.缺少互动和共情

演出现场加入大量高科技元素,会使观众有一种距离感,更多时候选择拿出手机拍摄小视频发朋友圈,而不是多花时间来欣赏演员的演出。这容易导致观众与观众之间、观众与演员之间缺少互动和交流,影响现场的体验效果。

同理,观众戴着耳机参加电音节,或在家戴着VR眼镜看演出,都无法与身边的观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这样将导致观众与活动无法形成共情。时间一久,很容易出现视觉疲累,或是不愿再去现场观看等问题[4]。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科技极大地推动了各类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元素被运用于演唱会、综艺晚会、电音节、大型会议、大型话剧等大型文化活动中。但就目前技术而言,如果不能扩大受众或将观众吸引到活动当中来,只是对科技运用单方面的提高,就容易停留在营销噱头这一层面,也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事实上,高科技产品应当是使活动举办得更好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所以,将高科技融入舞台这还将是一条非常漫长的道路。

猜你喜欢
卫视舞台科技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天津卫视的淡定太匪夷所思
省级卫视季播下一个竞争点
从2013年电视娱乐节目看省级卫视频道专业化发展现状——以湖南卫视、东方卫视、江苏卫视和浙江卫视为例
我们的节目从哪里“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