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

2019-12-27 07:08陈静平
文化产业 2019年11期
关键词:演唱者歌唱声乐

◎陈静平

(太原市成成中学 山西 太原 030002)

音乐的本质就是表达情感,没有情感就没有音乐,更谈不上艺术。在音乐艺术当中,声乐是最能直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也是最能引起听众共鸣的,然而并不是每一个歌唱者都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要想唱好一首歌并不是简单的会唱旋律、会咬字就可以了,它需要我们认真分析每一首歌曲,理解歌曲的内容,体验歌曲的情感,要把歌唱好,关键还是要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用自己的激情演唱带动每一位观众。

一、“声”与“情”的巧妙结合

“情动于中,故行于声”“乐者发于声,声者发于情”,声情并茂,以情带声,声情合一,要求歌唱者注重声音,而且还要流畅,气息连贯,口腔打开,唱起来自如、悠扬。对于怎么控制气息这一类的问题,很少有人用情感去处理,慢慢地,大家忽视了情感的表达[1]。缺乏情感就永远打动不了观众,歌声也不能表达出作者以及本人的真实情感。“悲欢之情人皆有之,发之于声便是歌唱”,有感情的演唱才具有生命力,才能走进观众的心里,才能震撼观众的心灵,才能使歌曲有灵魂、有思想,才有血有肉。情与声相结合,不仅仅带给人听觉享受,更是视觉上和听觉上的盛宴。我曾经有幸做声乐比赛的评委,本想着可以一饱眼福,可怎么也没想到,那场比赛却让我有了写此论文的想法。的确,他们的声音很纯美,气息的控制也很棒,但是几乎没有用情来歌唱,他们站在舞台上像庄稼汉一样,不是看天花板,就是左顾右盼,不和观众交流感情,如何能唱出自己对歌曲情感的表达以及对歌曲的理解[2]。

比如歌曲《七月的草原》唱得就好像寒冬腊月让人煎熬,观众席上议论纷纷,是啊,论“声”,他们的声音无可挑剔,个个干净的像一张白纸,论“情”他们却无法让音符跳动起来,无法让音乐感动观众,让歌声感动观众。事实证明,有“声”无“情”则无味。其实我认为唱歌和做饭一样。做饭讲究色香味俱全,让人一看便有食欲,唱歌也是这样,歌唱的要有“声”、有“情”才感人,有情感的流露才能让人听者有兴趣、有感受,才能带给观众心灵的启迪和美的熏陶[3]。

又有一次,在晚会上我又听到了那首歌,当演唱者深情演唱《七月的草原》时,听众好像随着那优美的旋律来到了广阔无垠的草原上,阵阵微风吹来,浮现在眼前的是滚滚的碧浪,采花的蜜蜂,翩翩起舞的蝴蝶,蓝天下吃草的羊群,还有那赛马的小伙,漂亮的姑娘,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让人仿佛置身于马背民族载歌载舞的欢腾场面之中。轻快而活泼的跳音让人随之起舞,只有这样的情感的流露才能感动观众。“情感是歌唱的灵魂,当声音和情感都达到完美时,歌唱才可被称为艺术。”捷克著名歌唱家亨德·费尔迪南·曼斯坦这样说过。所以,“没有声之功,难传歌之情;没有情在心,难显声之功。”声音与感情是缺一不可的[4]。

二、“声情并茂”歌唱的三部曲

歌唱并不是指单纯的演唱,而是舞台上真实情感的表达,它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把音高、唱准、节奏把握,它需要每一个演唱者具有分析理解作品的能力,有用歌声传递情感的表达。对歌曲内容进行认真的分析和体会,注重情感的表达,才能使听者在听觉上得到艺术享受。

许多歌者有一误区,认为首先是要有漂亮的声音,其次才是要歌唱的技巧和发声部位。仅有漂亮的声音,真的很难演绎好一部作品,正所谓“转轴拔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唱歌并不难,难的是唱好一首歌,用歌声打动观众,用心去体会、去演唱,唱出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对作品的理解,将情感渗透到作品中,唱出自己的风格,唱出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情。

那么,如何做到“声情并茂”呢?

(一)理解歌曲的内涵

歌曲作品是作曲家从生活中提炼感悟出来的,如果不理解作品的内涵,不能用心去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那么我们唱谱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理解作品,理解作曲家的内心情感,理解歌曲的真实情感,才能更好地表达歌曲,才能更好地传递情感,才能让每一个音符跳动起来。歌唱者要挖掘歌曲中的内涵,即作曲者的生平、时代背景、创作特点、风格流派以及当地的风俗民情等等,对作品有所把握,才能对作品有所理解,理解的越深,感受越深,表达的情感会越纯真、越完美[5]。

如《梅娘曲》,歌曲的第三段,表现情人伤重已不认识梅娘的痛苦心情。歌曲中强拍休止及三连音的运用,似哭泣如呜咽,催人泪下,感人至深。演唱者要想象梅娘在特定的情境当中,深情地演唱,唱出梅娘的内心情感和痛苦之情。如果不是前期对《梅娘曲》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我们如何表达这首歌曲的感情呢?歌词中是可以看出那种如泣如诉、碎人心弦的呼唤,但是要真真切切的感受那种深情的呼唤,我们还是要了解它的相关知识相关背景。一个优秀的演唱者,不仅要有精湛的音乐技能,更要有音乐文化素养以及丰富的内心情感,不间断地学习,才能把歌曲有感情地完整地呈现给观众,用情感打动听众[6]。

(二)熟悉歌谱,有感情地朗诵

朗诵是歌唱艺术的另一种表达,他既能展现歌词的内容,又能抒发歌词的情感。演唱不仅是音乐艺术,同时也是语言艺术,朗诵是通过语速的快慢、音调的高低、情感的起伏来表达作者感情的。我们把朗诵变成旋律,让语言更加灵动,只有做到有感情地朗诵,才能做到“声情并茂”的演唱。有人认为,唱歌之前有感情的朗诵是浪费时间,其实不然,高声朗诵从侧面来说也是在帮助我们练声,找到声音通道。有声有色的朗诵使我们的声音没有那么紧,朗诵能从普通的说话过渡到声乐演唱,能解决发声通道的障碍问题,有助于我们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声音、歌词和感情是分不开的。同时,朗诵的另一大好处便是让我们演唱时更加自然。著名歌唱家迪里拜尔的歌声非常优美,她的演唱就像诉说一个个动听的故事,她的歌声能感染所有的听众,就是她喜欢用说话的位置去歌唱,她平时说话情感就很丰富,到了演唱的时候更是这样,只要她的歌声一出口,所有的观众的心都不由自主地被其俘获,她的演唱是那么的优美,那么的耐人寻味,那么的自然和谐[7]。

(三)深情地忘我地演唱

人们常常说“要想感动别人,先要感动自己”,去细心体会,琢磨歌词的内容情感,用心去表现,感动自己,歌者只有感动了自己,让自己心灵与音乐融合,这样才能达到真情的流露,才能唱出和谐的音符。“皮笑肉不笑”的演唱是欺骗不了观众的,只会使人反感、厌恶。演唱者应自然大方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而不是把感情像挤牙膏一样挤出来,让自己置身其中,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这样才能打动自己、打动观众,把观众带到主人公的世界当中,快乐着他的快乐,痛苦着他的痛苦[8]。

例如,优美的抒情歌曲《牧歌》,它是一首蒙古族民歌,歌词两句一番,共四句,极富有诗意,表现出了草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浓郁的情感,十分动人,展现出了草原牧区美丽壮阔的自然景象,词曲结合巧妙而恰当,准确反映出了词作者、曲作者的艺术情感和审美态度。演唱者在演唱这首歌曲的时候,要深刻领会词曲作者内心世界,并与之内心碰撞,迸发出艺术的火花。

三、声乐表演艺术的重要性

声乐表演艺术不光是听觉艺术,还是直观的视觉艺术。我们知道,一个表演者精彩的表演,是把有音符的歌词唱得灵动,是把旋律语言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传达给观众,让观众有美的享受。

以前,我也忽视了舞台表演的重要性,一直认为歌唱是一种声音情感的表达,又不是演戏,不用学习什么舞台表演。后来学校安排了一门舞台表演选修课,我才知道声乐的表演,要比准确掌握一首歌曲还要难。比如《秀姑劝夫》的选段,里面很多都需要动作表演的,但是同学们一上台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有的甚至走成了螃蟹步,只顾想着下一个动作怎么做,根本顾不上嘴里唱的什么了,如此窘迫的景象是我们以前怎么也不会想到的。

在声乐考试的时候,我也认真地看了每位同学的演唱,有的歌唱声音非常好,但看上去很不自然,不仅表演僵硬而且姿态也不自然,手一放下来就不知道该怎么做,就像一个提线木偶,后来越唱越紧张,声音质量越差。情动于衷而发声,充满了情感的演唱并不是说动作越多、表情越丰富便是好,试想如果站在舞台上手忙脚乱,或者频繁重复一些动作,那观众还如何欣赏你的歌声?更多的可能是会注意你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动作吧。所以说,表演动作不要太多,而在于精确把握表达的歌曲的内容及内涵。

赵梅伯先生在《歌唱的艺术》中说过:“一个优秀的歌者,只需要用面部表情来表达(歌剧则例外),而切忌过分的渲染,否则会得到相反的效果,听众往往会忍俊不禁,气氛就会破坏了。”因此我们在演唱中,表演动作要做到画龙点睛、准确到位,表演与歌曲实际内涵相结合,动作精炼、生动感人。声乐艺术,就是通过美好的声音、情感的表达,唱出情感,唱出自己的内心世界,才会打动观众,感染观众,使观众得到美的享受[9]。

猜你喜欢
演唱者歌唱声乐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如何调整声乐演唱中的心理状态
声乐演唱中乐感的有效培养研究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歌唱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