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传统文化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

2019-12-27 07:08于馨然
文化产业 2019年11期
关键词:法家道家规章制度

◎于馨然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 北京 100020)

一、引言

中国在数千年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今天的企业管理中,很多精神理念、行为方式、战略思想都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应用。如何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影响和作用,如何将传统文化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中,是需要我们认真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我们应从精神层面、行为层面、战略层面,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充分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思想内涵。

(一)精神层面的影响

企业精神是企业的无形财富,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健康积极的企业精神能够使企业持久发展。企业精神主要包括企业核心价值观、道德观、经营理念等方方面面,对企业管理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而企业精神的形成与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思想密不可分。无论是儒家“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道家“无为无不为”的思想或者是兵家、法家的“严谨”理念,都对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二)行为层面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影响企业行为来实现现代企业管理,这种行为影响主要通过两方面来实现:一方面,意识决定行为,中国传统文化通过企业精神来影响企业管理行为,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数千年的沉淀,在人们心中已经根深蒂固,传统文化影响人们日常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观的形成,影响着企业中所有的管理者和员工行为;另外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无数的方法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谋定而后动”“三思后行”“墨守成规”“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围魏救赵”等词语里面都有着中国古人行为处事的方法技巧。企业工作人员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频繁接触这些有深厚底蕴的理念,长期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中成长,耳濡目染,受到影响,从而将其运用到企业管理中。

(三)战略层面的影响

在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处处都有战略思维的渗透。兵家孙武在《孙子兵法》里写道:“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还有道家集大成者庄子提到的“庖丁解牛”,成语“高屋建瓴”“高瞻远瞩”等等,无不体现了战略思维。当下企业经营管理往往都会制定三年五年计划、年度计划、季度计划、月度计划等等,这都体现了战略思想[1]。企业中这种战略管理方式无不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可以说是传承了古人的智慧。

三、传统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传承与应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的修身思想、兵家的分级管理思想、道家的辩证思想,以及法家学说中“法”“术”“势”三者相结合的思想,都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经典教材。

(一)儒家修身思想的应用

儒家文化重视个人道德的修养,儒家所倡导的忠、孝、仁、义、礼、智、信都是对个人道德的约束;只有修身才能齐家,只有齐家才能治国,只有治国才能平天下。在这种理念的驱使下,儒家注重个人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的培养。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企业提出了包括企业价值观、企业经营理念、企业人才观等等的企业文化。只有树立正确的企业价值观,一个企业才能获得社会的认可与尊重,才能在商业市场上获得核心竞争力。所以,很多企业倡导的核心文化比如诚信、敬业、奉献等等,都是儒家几千年来长期倡导的。而且很多企业会为员工营造一种温馨和谐的文化氛围,让员工在企业中有归属感,其目的就是要让员工有主人翁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些都是儒家文化思想的体现[2]。其不同之处在于,儒家将其用在了规范社会人,而企业将其用在企业经营管理中。

(二)兵家分级管理思想的应用

兵家是战略管理思想的开创者,撰写《孙子兵法》的孙武被称为是古代拥有战略思维的第一人。孙武在《孙子兵法》中第一次提出了“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意思就是说管理大部队与管理小分队原理是一样的,只要做好分级、分阵列、分部门管理,就一样能管好。因韩信和刘邦对话而出现的成语“多多益善”,说的是韩信能够带很多兵也是因为韩信懂得分级管理。在古代众多的思想流派中,兵家是最早倡导分级管理、分层管理的,这种分级、分层管理模式,被运用到现代企业管理中。一个公司在董事长之下可以设立很多分公司,不同分公司又分设不同的部门,每个部门管辖自己的下属员工,如此层层分级,每个层级承担自己的层级风险,同时享受自己层级的管理收益,从而实现了一个企业的规范化管理,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营。

(三)道家辩证思想的应用

道家传统文化思想主张无为无不为,强调物极必反。道家经常提到“大巧若拙”“大智若愚”“大成若缺”“水利万物而不争”说的都是以退为进、以弱胜强的辩证道理[3]。企业管理中将道家传统文化思想中以退为进、以弱胜强辩证思想,应用于市场开拓、产品竞争及客户服务战略的实践之中,也可应用于建立员工奖惩制度。另外,通过各方部分实力的均衡可实现企业管理上的平衡,企业在设置部门编制的时候,每个部门配置的主管人员数量差不多,各部门之间规模等级差不多,各部门人数规模也差不多,如此设计就是想要通过部门之间的平衡来达到企业和谐共存、共同发展的目的。

(四)法家“法”“术”“势”思想的应用

法家“法”“术”“势”相结合的思想被很多企业应用到管理中。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被称之为“法”,管理技巧被称之为“术”,管理者拥有的权利被称之为“势”。第一个提出“法”“术”“势”相结合的人就是法家代表韩非子。他认为,作为一个管理者应该用自身的权力去制定规章制度并懂得管理方法,使规章制度生效。在企业管理中,企业有明确的员工手册、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部门也有部门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制度,确保企业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能够有法可依。为了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企业赋予了每一位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相应的工作责任和权力,实现了职、责、权的对等。将有管理才能的人提升到管理岗位,确保企业能够依靠这些管理者完成企业经营目标和规章制度的执行和落地。企业管理的这一整套流程体系,正是对法家学说的“法”“术”“势”三者相结合的应用体现。

猜你喜欢
法家道家规章制度
浅谈中央企业规章制度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中国民主促进会规章制度制定条例
小小书法家
小小书法家
小小书法家
“墙化”更需“强化”
漫画道家思想
小小书法家
《庄子说》(二十五)
漫画道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