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校园歌曲创作研究与实践

2019-12-27 16:28◎李
文化产业 2019年3期
关键词:高中学生师生校园

◎李 鹏

(辽宁省实验中学 辽宁 沈阳 110031)

歌曲是由歌词和曲谱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通过演唱形成歌声。古人云“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盛赞了歌声的艺术魅力,认为人的声音最能将人的情感酣畅淋漓地表达出来。“言之不足,故歌咏之”歌曲最能触动心弦、激发人心、鼓舞士气。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坚定音乐的梦想不是为了站在华丽的舞台上,而是为了“负起一个重责,救起不振的中国”,并且提出了“中国所需要的是普遍的音乐”的主张。在华夏大地烽火连天的岁月里、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时刻,冼星海满怀爱国热情,纵笔谱写《黄河大合唱》,传遍大江南北,极大地鼓舞了民族士气,激励中华儿女英勇顽强、浴血奋战,成为中国人民反侵略的精神武器。校园歌曲是校园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伴随学生成长,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

一、研究与实践的意义

(一)创新德育工作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为全面提高中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学生的美育和人文教育,是时代的呼唤。高中学生普遍存在科目繁多、学习任务重的问题,无暇顾忌非高考学科及艺术活动,也缺少对校园歌曲的研究与创作、忽略了校园歌曲的作用,这是造成高中校园歌曲匮乏的重要原因。在多媒体、互联网被广泛应用的时代,许多低俗、不健康的歌曲大量流入高中校园,严重侵蚀学生的身心健康。广大师生期盼有时代气息、并能激发学生奋进的校园歌曲。

(二)满足高中学生成长的心理需求

高中校园歌曲是广受青年学生喜爱,流行于校园,反映校园生活、表达学子心声的歌曲创作,以清纯真诚为标志风格。校园歌曲的匮乏,一直是音乐界和教育界面对的难题,特别是能表达高中青年学生心声、反映高中校园生活的歌曲更是缺少[2]。

教育必须顺应时代发展,面对问题、难题必须有解决方法、应对措施。高中校园歌曲匮乏,满足不了学生成长的精神需求、不能充分发挥校园歌曲的功能,也导致了人们对校园歌曲认识上的局限性。在彰显个性的时代,广大高中学生又不满足于只是学唱歌和单纯的模仿,他们也希望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诗意地表达生活的体验与感悟。

(三)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指出:“取消所有奥数培训班,取消所有文化考试冠军加分,加强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评价将纳入高考范畴,其中艺术素养的重点是在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等方面的兴趣特长,参加艺术活动的成果等。”这一重大举措,再一次凸显和强调了艺术教育的重要意义。让教育回归本质,从唯分数论转变到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时代的潮流,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在内容上,音乐新课标融合六大模块,侧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也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指向。新课标“音乐编创”这一模块明确提出:“参与以歌曲编创为主的创作实践,尝试为旋律编配歌词、为歌词谱曲、为歌曲加写前奏或编配简易伴奏等。”旨在通过高中校园歌曲创作研究与实践培养学生艺术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二、研究思路、途径与方法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

以《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为指导思想,关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遵循《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营造研究、创作实践氛围,调动广大师生积极性,发挥课堂、学生社团作用,有效利用校园网、校园电视台、广播站。在研究与实践中既注重日常推进,还要抓住教育教学的契机。遵循探索研究——获得理论——指导实践(艺术创作)——总结应用(创新拓展)——成果推广。

首先,汲取优秀作品的艺术精髓及创作技巧,以《毕业歌》(田汉词,聂耳曲)《中国共青团团歌》 (胡宏伟词,雷雨生曲)及辽宁省实验中学校歌——《把你爱在心上》(张名河词、铁源曲)等为创作典范,把社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创作之中,研究高中校园歌曲,包括题材、风格及创作技法等,体现出高中校园特色、风格。

其次,践行校园文化自信,梳理我校原创歌曲,为高中校园歌曲创作研究与实践奠定基础。践行校园文化自信,聚焦校园生活,让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成为创作的源泉。为师生创造条件、搭建平台。研究高中学生成长所需,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遵循艺术创作的规律,升华学生的思想境界。利用先进的拍摄技术,制作校园MV,让校园歌曲创作更有艺术感染力。

(二)途径与方法

了解高中校园实际情况,针对高中校园生活现象、高中学生心理特点及心理需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展开创作与研究。比如:就创作而言如何表达高中学生的心声?有哪些题材?需要什么风格等,通过问卷调查、征求建议,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积极性。在具体研究与创作过程中,学校领导及各部门给予大力支持,多次聘请艺术家、歌唱家及著名词曲作家走进校园,为师生做报告、讲学及创作辅导。由艺术学科教师牵头,班主任、年级主任及学科教研主任积极配合,形成一个创作与研究的团队,这个团队由政治、数学、语文、艺术学科及学生发展指导名师和特级教师组成。充分发挥音乐老师、艺术特长生专业特长,广泛调动词曲创作爱好者的积极性,履行实践—发现—分析—改进—创新—应用的过程,从而推动校园歌曲创作研究与实践 同步进行。

三、实绩与成效

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是校园歌曲创作的源泉,赞美校园、赞美青春,抒发祖国情、师生情、同学情,表达对父母的尊重、对集体的热爱,吐露心扉,倾诉烦恼,回味成长的足迹,记录平凡小事,吐露个人情感,以及振奋人心、富有集体主义精神的校歌班歌等,这些都是我们创作的源泉。许多优秀的校园歌曲已经给我们提供了广泛的素材,如我们大家都熟悉的《校园的早晨》《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年轻的山,青春的海》《童年》等等。高中学生有16岁的天真与懵懂、有17岁的渴望与冲动,也有18岁的体会与感慨。而每个人的内心世界又不尽相同,因而校园歌曲的题材是很广泛的。

(一)让德育流淌动人的旋律

一代英雄楷模雷锋生前曾经来到过我们学校,为全校师生做了一场激动人心的报告,并留下他珍贵的讲话录音。为弘扬雷锋精神,表达出师生对英雄的怀念和敬仰之情,根据历史史实,我们团队进行了创作尝试,饱含深情地创作了歌曲《雷锋来过我们学校》。歌词大意是:“披一身雪花,留一行深深的足迹。亲切的微笑,庄严的军礼,那是我们永远的记忆。实验的师生,多么骄傲,雷锋来过我们学校。铿锵的声音,插上翅膀,回响在祖国大地……”遵照艺术创作的法则,去掉空洞口号式的语言,避免了格式化呈现的僵硬。词曲创作之后就开始录音制作,并教唱给学生,大量搜集开展学雷锋活动的视频、照片,又通过合成、后期制作,终于拍出了MV。歌曲极具感染力和震撼力,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使音乐和德育产生了“合金”效应,在德育工作中开拓了新的方法和途径。同时,为我们日后的创作与研究奠定了基础,增加了信心。

(二)用音符解锁学生成长的烦恼

有针对性的创作可以帮助高中生缓解心理压力,解决心理问题。原创歌曲《三年》这首歌一经唱起,便引起了实验师生的共鸣,歌词大意是:“三年前的夏天,你来到这里,我对你说:‘同学你好’!还是夏天,你要离开我,我对你说:‘宝贝再见’!谢谢你,三年的陪伴,在教室、在操场、在老食堂。不能忘,一起快乐成长,到军营、到农村、到工厂。同学你好,宝贝儿再见!祝愿你永远快乐。”演唱、聆听这首原创作品,三年高中生活便一幕一幕的浮现在眼前,目的是让学生珍惜大好时光、热爱生活。

原创歌曲《亲亲的班主任》赞美了班主任老师辛勤奉献、诲人不倦的工作热情和奉献精神。作为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班主任铸魂育人,责任重大。他们起早贪晚,甘当人梯,最值得赞美。让每个作品必须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心声,让一音一符,一字一句直达学生心灵,这是一个需潜心揣摩、捕捉灵感和精益求精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写出有感染力的成长进行曲。

(三)填补高考题材歌曲创作空白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难免因学习任务繁重、竞争激烈而感到压力大,会出现烦躁、焦虑、不安的情绪。一年一度千百万考生奔向考场,应该专门有一首歌曲激励着考生。在校领导、老师及家长的关注下,以激励学生迎接高考的歌曲创作在校园里展开。2003年的时候,笔者以积聚多年的教育情感,专门为广大考生创作了一首歌曲,歌名为《迈向考场》,一位高三学生在随笔中这样写道:“只有音乐才是我的解药。如果说磨砺是成长中的礼物,我就把高考当做一次重要的磨砺。”通过这样的做法,高效利用学科资源,让高中生活多姿多彩,尤其是在迎接高考的日子里依然有生机。

(四)打造高中校园精神品牌

多年来我校师生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学生的心理需求创作了许多有高中校园特色的歌曲,并拍摄出校园歌曲MV。《相约在花季》《踏进绿色的军营》《夏令营之歌》《广阔的课堂》《跑虫之歌》《向你致敬》等校园歌曲生动再现了军训、学习、体育运动、社会实践、校庆等丰富多彩的高中生活。还有极具各班级特色的班歌创作更是异彩纷呈。为了形成新班集体的凝聚力,同学油然升起这样的想法:在一个班级体,同唱一首歌,表达共同的心声。于是,学生们有了创作班歌的冲动。提炼歌词,尝试谱曲,如《携手同行》《放飞梦想》《六班风景独好》《相逢在这里》《缘聚2104》《携手向前走》等等,在这个创造美的过程中,拉近与高雅艺术的距离。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人文和审美素养、健康和劳动素养全面提升的同时,也让青春的记忆珍藏在美妙的歌声中[3]。

校园歌曲,要与学生同呼吸,与不同性格的学生进行心灵对话,要选择一种最能被广大学生接受的角度,通过创作——研究——实践,学校编写了《校园歌曲创作与演唱》校本教材,举办了《高中校园歌曲创作与研究成果汇报》,与会领导、专家对此给予高度评价[4]。通过高中校园歌曲创作研究,开发了各种题材的高中校园歌曲,同时创新了德育工作、形成了高中特色的校园文化,也让教育教学焕发了生机。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丰富多彩的高中校园生活,有广阔的创作空间。新生报到、军训生活、课堂内外、社团活动、社会实践、赞美校园、诗颂园丁、凝聚力量、激励成长、鼓舞考生、记录成长、宣泄烦恼以及弘扬革命传统等等,有取之不尽的创作题材。不应该因忙碌的工作、繁重的学习、快节奏的生活,而忘记校园是最有诗意的地方。注视校园里的日出日落,分分秒秒的变换,高中校园歌曲创作研究没有止境、永远在路上。

猜你喜欢
高中学生师生校园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高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及方法
关于高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研究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协助党委创办高中学生业余党校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体育教学中高中学生不良情绪调节“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