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年人在文化养老中主体作用的主动发挥

2019-12-27 22:22
文化学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主体作用养老老年人

周 钢

文化养老,是物质生产取得巨大发展的必然走向,它标志着社会文明与进步,彰显着老龄群体的精神生活需求和老年人对美好晚年生活的呼唤。作为老龄化社会的主体人群,老年人在文化养老中理应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不断提高生命的质量与品位,让生命更加完善、完整与完美。同时,老年人发挥主体作用,也可以使文化养老拥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让文化养老渐渐演变成一种内涵深厚的养老文化。

一、问题:忽略了老年人的主体地位

何谓文化养老?目前的研究多是把它作为一种养老方式,认为“它是以满足精神需求为基础,以沟通情感、交流思想、拥有健康身心为基本内容,以张扬个性、崇尚独立、愉悦精神为目的”[1]。不过,这个定义并不确切。其实,从马斯洛需求理论来理解文化养老,更容易理解其内涵。

马斯洛需求理论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前两个需要主要是物质层面的需要。文化养老要满足的主要是后面三个需要,即精神层面的需要。从老年人角度出发,我们可以用通俗的词语来概括后面的三个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主要包含情感关怀、友谊、归属感等,那就是要“老有所爱”“老有所属”;尊重的需要包括老年人学习新知、紧跟社会发展的需求,也包括老年人想得到的认可与尊重,那就是要“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尊”;自我实现的需要主要是指老年人愿意继续发挥余热,为社会作贡献,就是要“老所有为”或“老有所值”。也就是说,一切能满足“老有所爱”“老有所属”“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尊”“老有所为”的行为都可以归属于文化养老。

长期以来,党和政府采取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大力推动老年文化建设工作,我国的老年文化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老年文化活动蓬勃开展,但是,老年文化建设还是适应不了人口老龄化发展和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养老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从个体层面来说,在现在的养老类型中,家庭养老占了绝大多数,一些老年人没有意识到文化养老的重要性,认为在家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就可以了,没想过走出去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提升文化水平。一些老年人虽然有一定的精神文化诉求,但受传统观念束缚,缺少高品质文化养老的理念,认为文化养老就是看看电视、翻翻书报、下下象棋、跳跳舞、打打牌。从社会层面看,老年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尚未得到充分重视,主要矛盾是老年人日益兴盛的文化需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的矛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规模、供给方式、产品数量和质量,都满足不了老年人的文化需求。

不过,当前文化养老存在的最大的问题还是,在文化养老体系建设中,社区、政府与社会越来越重视文化养老产品的供给和输出,但忽略了老年人的主体地位,轻视老年人在文化养老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的发挥,老年人只是被动地从其中选择适合自己喜爱与擅长的文化养老产品,而老年人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只是被动接收,却不能主动地、积极地发挥自身主体作用。这导致的一大弊端就是,老年人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老年人自身的价值大打折扣,不能对文化养老体系的建设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事实上,作为老龄化社会的主体人群,老年人在文化养老中发挥主体作用,文化养老才会拥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养老实践中,只有老年人做文化养老事业的积极参与者、实践者和现代养老文化的创造者,从“你要我干什么”的受者本位转型为“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就是要去干,我干就要干好”为主的传者本位,整个社会的文化养老才能从一种即兴的文化活动,演变成一种具有深厚内涵的养老文化。

二、前提:培养和增强自我养老意识

在文化养老实践中,老年人自身主体作用如何主动发挥?前提是老年人要改变自身观念,积极培养自我养老意识。

2019年1月,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的人口统计报表,截至2018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 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相比2017年末增长了859万[2]。同时,随着社会结构变化和人口流动加速,老年空巢率明显上升。早在2014年2月27日,全国老龄办公布的《十城市万名老年人居家养老状况调查》显示,当时中国空巢老人所占比例就达到了51.1%[3]。

当人口日益老龄化,养老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时,即使国家、社会高度关注和重视养老,也不可能包办养老,而家庭养老功能越来越弱化。因此,老年人适应新时代的特点,更新养老观念,积极培养和增强自我养老意识,再通过意识的能动作用,促进自身文化养老的实践,是非常必要的。

在文化养老过程中培养和增强自我养老意识,是说老年人要坚持以积极老龄观为引领,注重自我疏导和排遣,保持自娱、自强、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通过自我改变、自我学习、自我表现、自我服务、自我发展来取悦自己,达到精神上的富足,提升晚年生活的质量和品位。

在文化养老过程中培养和增强自我养老意识,首先要改变自身一些观念和行为。比如:要改变以往那种过于重视子女而忽略自己的做法,建立起“自己晚年生活过得好才是对孩子好”的观念;要改变那种“老而无用”的消极心态,相信“人不思老,老不将至”;要改变那种过度节约的陋习,敢于为提高生活质量而投资。

在文化养老过程中培养和增强自我养老意识,并不是说老年人退休后有了大把时间,也没有了工作的压力,就能想吃就吃、想玩就玩、喝酒喝个痛快、想玩麻将就玩个通宵,而是要永远抱有一种积极、快乐、健康的生活态度,老当益壮,与时俱进。

三、途径:找到适合自己的文化场景

当自我养老意识培养和增强后,老年人该如何在文化养老中主动发挥主体作用?途径就是根据兴趣发掘自己的需求,并根据自身需求找到适合自己的文化场景,连接然后融入进去。

在每天的工作和生活中,场景时刻存在着,最常见的是消费场景,如吃饭、逛街、看电影……在文化养老中,由于文化场景涉及的范围很广,可以说,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找到适合自己的文化场景。具体来说,老年人在文化养老过程中,可以从下面三个大的方面找到适合自己的文化场景。

(一)积极主动地参与文化

老年期是人生最重要一段旅程的开始,每个老人都应该主动参与社会,重构自身的行为方式,时时更新自我,以崭新的面貌拥抱未来人生旅途中的种种美好。参与文化最重要的是做到“走出去,动起来,学起来”。

1.走出去

社会是人类进行集群生活和交流的一个统称,也是人类进步的产物。走出去融入社会,融入到人类集群生活和交流当中,才能获得相应的适合自己的一种生存和发展位置。老年人离开了原来的工作岗位,本来生活圈子就已经变窄了,如果再自我封闭,让生活圈子越来越小,生活就会变得越来越单调。走出去,才会“老有所属”,它不仅有利于老年人开阔眼界,增长见闻,还有利于接受新生事物,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记忆力,延缓衰老。

2.动起来

走出去了,还要动起来。要积极参加歌舞、健身、书画、户外拓展等老年人群众性娱乐团体,积极组织开展诗文创作、体育赛事、旅游采风、公益演出等文体活动,让自己不仅可以在文化养老活动中展示自己的风采,还能在回归集体中收获友谊,找到快乐,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从而对未来美好的生活充满向往。

3.学起来

古人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学习不仅可以使老年人获取知识、提高技能、加强修养、陶冶情操,还可以在学习互动过程中,结交新老朋友,增进人际交流,有效解决离退休后带来的失落、抑郁、孤独、无助及茫然等负面情绪。可以说,学习是最好的养老方式之一。尤其是在今天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老年人也要跟上时代步伐,通过学习融入互联网,否则只会与社会“脱轨”,进而使生活品质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全社会在承担起“文化反哺”责任的同时,老年人自己也应该通过学习,在价值观念、生活态度、行为模式以及器物使用等方面跟上时代脚步,让自己也能在时代发展中体会到更多获得感。

(二)激情洋溢地宣传文化

老年人是文化养老的主体,应该自觉提高对文化养老的关注度,积极营造尊老、敬老、爱老的氛围。作为一项社会化、系统化的工程,文化养老仅靠老龄部门或民政部门来推进是不够的,需要宣传、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部门联动,更需要国家、社会、社区、企业家庭和个人的广泛支持和共同参与。老年人通过自身或周边亲朋好友文化养老的经历,现身说法宣传文化养老的重要意义,更有利于文化养老观念深入人心。

同时,老年人在宣传文化养老的过程中,用乐观的心态、文明的言行、端正的作风、不服老的精神,去感染、带动身边人,做文明、健康、阳光的时代老人,积极传递正能量,不仅能助推文化养老活动有效开展,也是文化养老的重要组成部分。

老年人宣传文化的方式很多,传统的方式有出黑板报、出墙报、开讲座,新型的方式有发微博、发微信朋友圈、发抖音。平时在文化活动中,老年人通过自己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周边的人,也是宣传文化的有效方式。

(三)诚诚恳恳地创造文化

老年文化是社会整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人既是老年文化的受益者,更应该是老年文化的创造者,要通过文化去熏陶下一辈,用行动去反馈社会,这也是文化养老的精髓所在。因此,老年人在老有所为方面,要主动做一些有益尝试,不仅要让自己在唱歌、跳舞等老有所学方面得到快乐,也应该让自己在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发挥服务社会正能量等老有所教、老有所为方面有所作为。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年人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他们历经社会的变革,饱尝生活的艰辛,丰富的阅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老年人要重视并珍惜自己的知识、技能、经验,发挥自己的专长和作用,将自身价值最大化回报给国家、社会和家庭。那么,如何发挥自己的专长和作用?对大多数老年人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1)传帮带。积极开展“传帮带”活动,对青少年、儿童进行爱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传授文化和科技知识,提供生活咨询服务。(2)志愿服务。积极参与志愿者公益事业,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在维护社会治安、协助调解民事纠纷等方面发挥力所能及的爱心力量。(3)返聘再上岗。返聘再上岗,让自己的专长在岗位上又大展身手,能够使得劳动力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对社会财富积累有所裨益。

四、升华:享受文化养老的乐趣

老年人在文化养老过程中主动发挥主体作用,最终的目的是享受文化,实现“老有所乐”。同时,老年人只有在文化养老过程中享受到了快乐,才能更深入地、更持久地投身到文化养老当中,更主动、更充分地发挥主体作用。

想享受文化养老的乐趣,首先要善于自我欣赏。自我欣赏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从整体上来说,没有老年人,社会就不完美,他们是一本书最后精彩的一章,是好戏最后的压轴戏,就像哲学家康德说的:“老年时像青年一样高高兴兴吧!青年,好比百灵鸟,有他的晨曲;老年,好比夜莺,应该有他的夜曲”,而夜曲也一样动人。二是从个体上说,在文化养老过程中,要欣喜于自己在学习方面取得的点点滴滴,欣喜于自己在社交方面迈出的每一小步,欣喜于自己在发挥余热方面取得的每个小小的成就;生活的美好和幸福全在于怎样欣赏,善于欣赏自己的同时,也要善于欣赏别人,做到见贤思齐,择善而从。

想享受到文化养老的乐趣,还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过程中,很多老年人可能会说自己“人老而慢”,总是学不会,然后就感觉越学越没有意思了,但是,“人老而慢”是人生发展规律的一种表现,这是每一个人都会经历的,不是什么需要改正的缺点,更不是过错,不能因此而责备自己。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的就是要有一种坚持的精神。老年人坚持学习,不仅能延缓大脑衰老,更能从来之不易的收获里得到一种莫大的快乐。同样,在文化养老过程中,宣传文化、创造文化,也需要老年人发扬坚持的精神,以自己一以贯之的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赢得社会持久的尊重和认可。

五、结语

我们说老年人要在文化养老体系建设中主动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并不是家庭、单位、社区、政府和社会就可以在文化养老中撒手不管了,家庭、单位、社区、政府和社会要进一步关心老年人文化养老的精神诉求,积极搭建文化养老新平台,不断探索文化养老的新途径,努力创新文化养老的新载体,为老年人在文化养老中主动发挥主体作用创造有利条件,推动文化养老深入开展。

猜你喜欢
主体作用养老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养老生活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