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欠缺这样的艺术脱口秀

2019-12-27 06:09珊珊
孩子 2019年12期
关键词:印象派梵高艺术类

文/珊珊

谈及艺术,我们总是将它视为精神高地。生于七十、八十年代的父母们,很难像千禧年的孩子们一样从小就有接受艺术教育的机会。连俞敏洪都曾感叹,没有学习音乐,是人生中的遗憾。然而,当我们现在有足够的经济条件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时,却又主动将自己关在门外。

兴许是工作太忙,又或是很难重拾那份文艺心,总之,在将孩子们送往各种艺术补习机构的同时,父母们自己总是没有时间去做一些艺术实践。

前两年,我们将“匠心精神”挂在嘴边,现在在各类媒体上又开展着审美扫盲工作,但是始终难见国内能有好的大众艺术文娱节目。诸多短视频平台惯于迎合我们的低级趣味,而一些专业的艺术人文媒体或文化机构,又建立起专业壁垒,将大众隔离墙外。曾有朋友跟我说:如果不是因为陪孩子,一年也不会去两次美术馆。因为很多专业的艺术作品,欠缺大众化的宣传,去了也不太看得懂。

由美国Netflix公司出品的艺术节目《Nanette》,融“喜剧”“脱口秀”“严肃艺术”于一体,成为这两年最受欢迎的一档艺术类节目。主讲人Hannah Gadsby是澳大利亚的喜剧演员,曾攻读艺术史,在节目中,她用通俗化、戏谑的语言向大众解释艰深的艺术理论。同时,也涉及对历史文化、政治背景的解读。在靠视觉搏位的传播时代,Gadsby靠语言表达和观点赢得了流量。这档节目到底有什么魅力呢?我们不妨来看看节目中Gadsby的一些解读。

比如,我们都熟悉梵高的绘画,以《向日葵》《拾稻穗的女人》《星空》等为例,画面中有大量的黄色。Gadsby认为这与他长期服用抗抑郁的药有关。梵高曾给自己的医生画过肖像,在《加歇医生画像》中,医生手中握着一枝毛地黄,这正是梵高服用的药物原料之一。Gadsby解释:当过度服用这些药物时,我们会感受到过分密集的影响。这也就不难解释画家对一种色彩的偏好。

这档节目的聪慧之处,当然不是靠挖艺术家隐私和八卦。Gadsby在调侃一些艺术家个人癖好和创作背景的同时,会给出自己的艺术主张。比如,她认为,艺术家并不会发明时代精神,他们只是对时代作出回应。梵高也并没有走在时代前面,他是在一个后印象派发展到巅峰时同时也在创作的一位后印象派画家。他的精神十分不稳定,所以人们对他避而远之。这也是为什么他一生中只卖出一件作品的原因。而我们将精神疾病浪漫化是一件十分可笑的事,这并不能成为天才的通行证。

在国内,我们看到很多艺术类的公众号以艺术之名,书写着艺术八卦,但是对作品本身却并没有提出批判性见解。甚至是我们的教科书,也往往强硬地灌输艺术理论,将创作者“英雄化”或“妖魔化”。这会让我们的孩子也对艺术产生误解,正如Gadsby所强调的观点,艺术家自身的“情绪问题”并不值得效仿。

我们的市场上也不乏一些优秀的脱口秀节目,但是没有脱口秀去做艺术类的内容。这不仅是因为从业者本身的知识局限性,还因为我们的市场需求度不够。让全职父母们重新投入艺术学习,是一件耗费时间成本的事,但这又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品。不仅因为我们需要内在的自我提升,还因为我们要给孩子做一个良好的示范,并且和孩子有艺术沟通的桥梁。

猜你喜欢
印象派梵高艺术类
梵高的世界
《星月夜》和梵高
「印象派画家」金农
被盗窃的梵高
艺术类专访心得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印象派画家启发了我
印象派大师
浅析印象派与当今设计
数字艺术类专业三大构成课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