炫酷的北欧儿童设计周

2019-12-27 06:09本刊广州编辑部
孩子 2019年12期
关键词:赫尔辛基北欧芬兰

文/本刊广州编辑部

当我们在买生活用品时,经常会被推销一些“北欧风”的产品。也许你还没搞懂到底什么是“北欧风”,却已经抱回一大堆北欧设计师的作品。北欧风格指的是挪威、丹麦、瑞典、芬兰及冰岛等国的艺术设计风格,简约、自然,又有点小温暖,这是北欧家居设计产品给我们带来的感官体验。为什么这几个天寒地冻的小国家,却能创造出自然温暖、风靡全球的设计作品呢?这离不开北欧人从小就接受的审美教育。

从2013年开始,北欧就创办了专门的儿童设计周——赫尔辛基儿童设计周(Helsinki Design Week -Children’s Design Week)。不同于传统的儿童艺术馆或美术馆,设计周更强调的是美与生活的结合,引导孩子们将丰富的想象力和审美力服务于日常生活。

每年九月份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举办的设计周(Helsinki Design Week),于2005年创办,是北欧最大的设计节。这一跨学科设计节展示着多个领域的设计,以及时尚、建筑和都市文化。从2013年起,The Children’s Weekend成为每次设计周的常备项目,在去年更新为Children’s Design Week。在这个设计周上,孩子们可以做哪些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将课堂搬到市政厅

在设计周期间,孩子们可以理直气壮地不去学校,而是去赫尔辛基市中心进行实验研究。作为赫尔辛基设计周的一部分,儿童城市研究实验室(CURL)占用了赫尔辛基市政厅的大厅。学生将参与塑造建筑设计师们在城市空间的一些项目。以去年儿童设计周为例,学生们研究的重点是城市对多样化居民的多重影响,包括世界各地的移民、不同年龄段的居民生活需求。

城市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城市环境的节奏、声音和气味,都是孩子们在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问题。这和在学校教室的教学非常不一样,学生们需要调动自己所有的感官,并细心观察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细小需求。所谓的创造力,正是来自于生活实践,而不是纸上谈兵。

CURL与新的芬兰国家基础教育核心课程相关联,强调需要为儿童提供21世纪的技能。它以地方教育为基础,并且将社区以及一些非正式学习环境纳入教学环境的一部分。该项目创造性地将儿童的兴趣融入到学校课程中,并通过让孩子们参与学习的设计和实施,为学习注入活力。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参与城市建设,能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让孩子们在很小的时候就有“主人公”意识。只有你将自己所生活的城市视为自己的家,你才会爱护它。

儿童主题集市

在儿童设计周上,会有一个商品集市,销售服装、家居、文具用品等。当然,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购物区,这些品牌或是商品往往会借助设计周影响力,进行一些教育知识传递。

在今年的设计周上,芬兰本土的服装品牌VIMMA推出了“bebrave(要勇敢)”系列印花。这一系列的版画是由室内设计师Natalia Ritari 根据参与“bebrave俱乐部”的孩子们的涂鸦而制作的。这个活动发起的缘由,是为了防止校园欺凌和暴力。艺术家教孩子们通过五彩斑斓的颜色去支持多元化,去感知他人的情绪,并且在遇到不公正的事件时,要勇敢地站出来表达观点。

家庭亲子活动

设计周的另一个亮点是周末家庭活动。数百个家庭可以参观Silja Line车间的室内设计,Helin●Rautavaara博物馆创建的巨型再生材料灯笼,体验各类设计工作坊,并且还有免费的艺术研讨会,艺术研讨会是针对家长的一次美育普及。一次设计周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学到很多书本之外的知识,还能增进亲子关系,并且让“设计审美”、“设计思维”融入到居民的日常生活,这一模式也非常值得我们去借鉴。

在中国一线城市,都有举办设计周,以广州设计周为例,近两年的观展人数都有十几万,但是我们还没有专门的儿童设计周。希望赫尔辛基儿童设计周的模式能带给我们一些思考,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儿童也能拥有属于自己的设计派对。

猜你喜欢
赫尔辛基北欧芬兰
狂欢节
赫尔辛基环保交通
北欧有个“军火库”
芬兰学校能治愈“厌学症”
简约的北欧风格
在芬兰坐火车
Herrmans对芬兰工厂进行扩建
“你好,赫尔辛基”(Moi Helsinki)文化商业活动在西单文化广场成功举行
情迷北欧
大象无形 芬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