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开发数字主题出版物的必要性、问题与进路思考

2019-12-27 09:29杨帆
新媒体研究 2019年20期
关键词:开发数字化新媒体

杨帆

摘  要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数字化出版物逐渐成为主题出版的新潮流。一方面,数字化出版物绿色环保、成本较低;另一方面,数字出版物能够最大化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阅读需求。文章分析了新媒体时代开发数字主题出版物的现实必要,指出现阶段主题出版物开发的核心问题,并提出了有效增强数字主题出版物开发效能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  新媒体;数字化;主题出版物;开发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20-0105-02

1  新媒体时代开发数字主题出版物的现实必要

当前我国主题出版物的开发运营模式主要采用的是人工数据采集、基于局域网络的内容编辑以及纸本结集出版等方式,因而难以实现出版信息数据的自动整合、链接与交互,难以进一步深化出版内容的社会影响力。在新媒体环境下,读者阅读方式与习惯呈现出碎片化、移动化、视频化、互动化的发展趋向——对主题出版物的出版周期、发布平台质量、发布渠道的多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因此,在新媒体时代,开发数字主题出版物具有技术、内容与传播的三重现实必要:

第一,利用新媒体技术对数字主题出版物进行渲染式开发,可显著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如针对Kindle、iPad、手机等数字阅读终端设备开发数字化阅读App,可使国家大政类、社会热点类、重大活动类等主题出版物的表现形式更为丰富,能够有效弥补传统纸本类主题出版物阅读形式单一的短板。以由人民出版社推出的“党员小书包”App为例,该平台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权威主题出版物为核心语料资源,凭借融媒体、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党员量身定制阅读资源与学习方案。“党员小书包”还采取了移动终端与PC端双向融合的服务策略:党员读者不仅能够在离线状态下直观地查阅数字主题出版物,还能够利用“在线交流”功能与其他党员同志分享阅读心得。

第二,利用新媒体技术可拓展主题出版物的内容边界。数字主题出版物融合了图像、音视频等多元内容元素,能够为读者推送具有视觉冲击与情绪震撼效果的多媒体内容。

第三,利用新媒体技术可增强数字主题出版物的传播效果。由于主题出版物的实践方向在于向读者推广与形势政策紧密结合的实效性强的政治内容,因此充分整合新媒体技术的互动化、视频化、社交化的技术优势,既有助于受众对主题出版内容的理解,又可在作者、读者、出版机构三者间形成深度互动的传播格局。

2  现阶段主题出版物开发的核心问题

2.1  内容同质化

我国主题出版物内容主要如下。一是政策类主题作品。如领导人讲话单行本、党中央重大方针政策的汇编本。二是研究类主题作品。如围绕某项政策或领导人讲话而展开的专题研究。三是案例类主题作品。如紧密围绕某项国家治理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选取若干能够突出反映此类主题的鲜活事件,辅助读者更好地把握理解其内涵与外延。四是创作类主题作品。如以文学创作手法生动诠释某一会议或讲话的思想内核[3]。即主题出版物的出版内容主要以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和重大活动展开,由于长期的创新乏力,在内容上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雷同、不接地气——形式单一、缺乏特色、忽视了市场需求,难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2  出版理念滞后

尽管有不少出版机构已开始意识到主题出版的内容价值和市场潜力,但大部分出版单位的理念还较为陈旧,只是简单地将主题出版作为一项政治任务,过分依靠国家管理层面对主题出版的支持和资助。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融媒体与主题出版研究院编写的《主题出版发展学术报告(2019)》指出,我国当前开发与传播主题出版物的主流出版机构在选题策划与出版活动等方面的思维较为僵化,且大多以传统题材、国家意志类、当代中国现实、治国理政类题材为主,较少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科技文化类等新颖主题出版题材的开发。正是过于单一固化的出版理念致使当前我国大部分主题出版物难以有效地吸引读者。

2.3  运营模式单一

当前,我国出版机构往往通过团购、馆配两种渠道来出版发行主题出版物,并未真正实现主题出版物的商业化运营。虽然主题出版带有较强的公益性,但并不意味着没有市场竞争力[4]。许多出版者在策划这一类选题时往往没有充分考虑读者的需求,在宣传阶段也没有积极利用各种不同的媒介手段,因此,导致主题出版物在进入市场之后反响平平,与大众期待的距离较远。

3  新媒体时代数字主题出版物的开发进路

3.1  以新媒体技术手段,增强数字主题出版内容的可读性

一方面,运用图像叙事、声音叙事等新媒体出版手段为读者带来沉浸式与人性化的阅读感知。为提升数字主题出版物的感染力与影响力,出版机构可运用多媒体信息传播工具与智能化的人机交互技术增强图像叙事效能。如中共党史出版社的主题出版物《新时代党的作风与纪律建设》,凭借二维码识别扫描技术为读者提供与该主题密切相关的新闻报道、案例原文与生动形象的音视频资料,有效辅助了读者更好的理解主题出版物的核心思想[5]。另一方面,应用虚拟现实技术打造可为读者带来沉浸式阅读体验的主题出版内容。如人民出版社的主题出版物《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3月5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通过植入虚拟现实技术功能插件,为读者还原了李克强总理于2019年3月5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真实场景,此举有效增强了数字出题出版物的趣味性与实效性。

3.2  与新媒体時代共进,革新数字主题出版的理念

为增强主题出版物的生命力、感染力和号召力,在新媒体时代,出版机构应革新数字主题出版的理念。第一,用社交媒体为讲故事赋予社会联系。出版机构应利用社交平台的阅读分享功能为主题出版物注入社会联系,利用社交媒体的舆论为产品造势。如浙江人民出版社的《之江新语》电子书便鼓励读者通过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将电子文本分享给社交好友[6]。第二,用博客等社交媒体实现主题出版物的共时性叙事。此举有助于从多种维度立体展现出版物主题形象,强化叙事效果。比如《人民的名义》首播时,出版商为多位主人公创设了微博,观众可通过微博评论参与互动。第三,借助名人效应来传递社会主流价值观。可以对明星、公知、自媒体等品牌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让受众心中形成具有渗透力与影响力的价值感知,进而吸引潜在读者,以便让党的各项政策思想深度渗透。

3.3  以新媒体技术手段,创新数字主题出版的传播模式

出版机构既可尝试与现有数据库平台合作开发线上知识产品,亦可针对具有突出教育性特征的资源内容进行深度萃取,以增强数字主题出版物的品牌影响力。如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制作的《湘江红潮》阅读器,是基于深度内容定制推出的湖南省党政干部主流阅读学习文库。通过梳理、整合多年积累的湖南党政、红色、湖湘风土文化等出版内容资源及咪咕阅读相关内容,打造服务于湖南党员干部专题培训主流阅读的内容集合类产品“红色湖南—党员干部必备学习文库”;以“湘江红潮”kindle这一载体,向湖南省全体党员干部提供专题阅读服务,立足服务湖南党政干部群体时政深度研学,红色基因传承教育,湖湘文化专题品读;提供专业、独有、有深度的红色湖南及权威时政出版内容。此外,还联合咪咕阅读平台内容保持不定期实时更新,提供最新权威出版资源。另外,还应善于借助新媒体的宣传优势,增强数字主题出版物的传播效能。如人民出版社在海外推广主题数字出版物《屠呦呦传》时,便充分利用人民日报英文版客户端、CRI 客户端、CCTV-English Channel客户端等自媒体平台为宣传推广造势。

参考文献

[1]吴雪梅.新媒体环境下主题出版物的数字化开发——以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为例[J].出版发行研究,2018(7):59-61,58.

[2]杨平.新时代主题出版的精品化构建[J].传媒论坛,2018,1(11):124-125.

[3]宋思佳,陈前进,吴月淋.新时代主题出版的发展趋势及策略研究[J].科技与出版,2018(4):6-12.

[4]李建红.浅析主题出版的发展趋势及对策建议[J].出版发行研究,2017(10):76-79.

[5]翁容.主题出版新趋势探索[J].中国出版,2016(12):44-46.

猜你喜欢
开发数字化新媒体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在线投稿与编辑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