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与尿石症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2019-12-28 13:33丽*
医师在线 2019年7期
关键词:调护草酸尿液

元 虹 元 丽*

南宁市福利中医医院 广西南宁 530001

泌尿系统各个部位结石总称为尿石症,以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及尿道结石为表现,前两者为上尿路结石,后两者为下尿路结石。据相关统计学结果提示[1],我国尿石症发生率占比为1~10%,因疾病特点为高复发率,多数患者经过治疗后10年后复发率高达50%。欧美等发达国家中肾结石患病率为8~10%,并随着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2]。该病为慢性、易复发疾病,严重影响到患者后续生活质量水平,为患者、家庭造成一定负担。尿石症对人体危害包括对尿道局部损伤,后续会引起尿路梗阻引起一系列炎症[3]。因此,加强对尿结石疾病防治对提高公民整体身体素质起着重要临床意义[4]。因此,通过分析尿结石发病因素,积极予以合理防治,成为泌尿科医师研究重点。文章就饮食与尿石症相关性进行临床综述,现报道如下。

1 食物与尿石症关系研究

尿石症发生与饮食之间关系紧密。陈建英,周晓娟,孔广启等[5]研究中提到,将尿石症患者与150 例正常体检者进行对照,分析高脂食物摄入对尿石症后续发生起着明显促进作用,往往高脂食物中蛋白质含量偏高,且部分嘌呤氮转化为尿酸排泄,若处于高尿酸环境下会引起尿酸结石,此时食用高脂食物导致尿液中草酸盐沉淀,与其他因素联合会引起草酸钙结石形成。上述高脂食物中含有丰富蛋氨酸、其他氨基酸,致尿钙作用明显[6]。饮食以荤食为主会增加体内骨化三醇水平,自身甲状旁腺内分泌合成抑制,当肾小管吸收量减少,此时尿液中大量钙排出,会引起高尿钙出现尿石症。钠量摄入过多同样为尿石症发生危险因素,当机体处于高钠环境下,会引起高尿钠,此时抑制肾小管对钙吸收,尿液中钙含量随之上升,引起尿石症[7]。

蔬菜、水果等高纤维食物摄入同样可降低尿石症发生,纤维素中含有肌醇六磷酸、糖醛酸等,上述物质可降低钙吸收,抑制结石形成。尿石症发病中,饮食结构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临床后续影响尿石症发生重要因素[8]。相关研究表明[9],若服用大量维生素C,此时尿液中草酸、尿酸含量增加,一旦维生素C与尿液中钙相结合,游离钙浓度降低,形成草酸钙结石。目前研究中对维生素C 是否引起尿石症尚无统一定论,但避免摄入维生素C 能降低尿石症发生率[10]。机体每日会排除大量废物,具有浓缩尿液作用,减少体液流失,成为预防尿石症主要手段,减少食物、液体摄入,或饮食不节制、暴饮暴食均为引起尿石症重要因素。

2 饮水与尿石症关系研究

同样,饮水摄入与尿石症发生紧密联系,正常成年人每日饮水量总计为2000ml,除食物摄入,一旦饮水量少于1000ml,此时会引起尿石症。大量水分摄入可稀释尿液、结晶物质,可避免结石形成[11]。研究表明[12],饮水类型与尿石症发生联系紧密,若饮水为井水易发生尿石症,主要为井水水质偏差,硬度高,肾脏中结晶形成概率高,硬水为饮用水人群中普遍碳酸钠过高,镁钙比例失调,易引起尿结石。泰国、美国东南部肾结石发病率较高,但饮水为软水,德国林根地区水质偏硬,结石发病率偏低。赵色玲,许春,赵利涛等[13]对不同饮料对结石影响进行研究表明,含糖苏打水、含糖可乐中消费量与肾结石发病率呈正相关,咖啡、茶、啤酒与肾结石相关性偏低。同时,部分研究认为夜间尿液浓缩易发生沉淀,此时结石成分排泄以夜间、清晨作为高峰时间段,往往睡前不饮水、饮水量少于2000ml为引起尿液结石发生主要因素。对结石患者来说,多饮水有积极临床意义,对健康非结石人群,可依据人体基本生理需求饮水量,每日限制饮水量为1500ml 以内,过度饮水会危害健康。

3 补钙与尿石症关系研究

尿石症中最为常见结石为含钙结石,占据总尿石症人群85~95%。往往部分保健课堂中提到,如不合理补钙往往会增加尿结石患病率。部分学者中提到,补钙时间应避免夜间,因夜间自身代谢速度缓慢,且尿液排泄量降低,往往会增加尿结石患病率。高钙食物会增加尿石症发生机会,研究表明[14],对钙、草酸比值发现,尿中钙含量为草酸5 倍,草酸钙结晶形成能促进草酸增加,并非为钙增加,此时摄入含钙食物后,草酸与钙在肠道结合,经过粪便排出后能降低草酸经尿排泄量,降低尿石症发生率。过度限制食物中钙含量,可降低尿液钙排出,引起高草酸尿、骨钙缺失。部分研究证实[15],食物中钙含量与尿石症发生率呈反比关系。每日摄入1000~1200mg 钙,减少蛋白质及盐摄入,能降低尿液中草酸钙,防止肾结石发生。

4 尿结石预防措施

4.1 饮食干预

侯妙珍,赵明杏,牛剑祥等[16]研究中提到,通过对尿石症术后开展饮食护理干预,原则遵循限制动物蛋白入量、调整钙的摄入量。尿结石术后预防问题干预上,临床较多患者多采取饮食干预从而预防尿结石发生率,且实际操作成效显著,后续2~3年复发率仍然高达6~16%。文献总计上得出,早期多通过饮食干预措施控制尿结石发生,除明确多饮水,其他措施均为模糊控制。含钙结石饮食以低钙、低草酸为主,尿酸结石饮食以低嘌呤、低动物蛋白饮食为主。

国内外研究中[17],对中医体质与膳食调护预防尿石症患者相关研究偏少。作者就近些年对中医体质对膳食调护几类进行以下总结:痰湿质膳食调护:食物选择以健脾助运、祛湿化痰为主,常见为冬瓜、白萝卜、薏苡仁、赤小豆、荷叶、鲫鱼、鲈鱼等,期间可有效控制体重并限制对钠盐摄入,多食用新鲜蔬菜及水果,甜黏腻食物减少摄入,忌食用动物脂肪、内脏及海鲜等肥甘厚味之品。气虚质膳食调护:饮食食物种类选择以性平偏温、健脾益气,如大米、南瓜、胡萝卜、山药、大枣、香菇、豆腐、鸡蛋、牛肉等。避免或少食空心菜、槟榔、生萝卜等耗气食物。避免食用生冷苦寒、辛辣燥热食物。阴虚质膳食调护:食物种类选择上以甘温补脾阳、温肾阳为主,常见为羊肉、鸡肉、带鱼、韭菜、茴香、腰果、松子、生姜等。避免食用生冷、苦寒、黏腻食物,常见为田螺、螃蟹、芹菜、苦瓜、梨、绿豆、冷冻饮料等。处于盛夏季节避免食过于寒凉之品。中医理论上遵循“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因此膳食调护过程中,侧重点为春夏季节,避免大补温阳之品,慎饮酒。湿热质的膳食调护:食物选择上以甘寒、苦寒清利化湿食物,如绿豆、芹菜、黄瓜、薏苡仁、马齿览、藕等。少食羊肉及动物内脏等肥厚油腻食物,避免食用韭菜、生姜、辣椒及火锅、烹炸、烧烤等辛温助热的食物。血瘀质的膳食调护:对食物种类选择上以调畅气血作用为主,常见为生山楂、玫瑰花、黑豆、油菜等。少食用收涩、寒凉、冰冻食物,如乌梅、柿子、花生米及蛋黄、虾及猪脑、奶酪等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女性月经期间忌服用活血类食物。气郁质的饮食调护:食物选择以理气解郁作用为主,如黄花菜、菊花、玫瑰花、茉莉花、大麦等,少食收敛酸涩的食物,如石榴、乌梅、酸枣等。特禀质的饮食调护:饮食维持均衡、粗细搭配适当、荤素配伍合理,以益气固表食物为主,避免食用辛辣、腥发食物,不食含致敏物质的食品,如蚕豆、鹅肉、虾、蟹、咖啡等。中医上依据体质合理开展饮食计划干预,后续依据患者整体恢复情况合理调整饮食计划,可有效降低术后尿石症复发率。

4.2 健康教育

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往往结石发病率随之增加,往往日常生活干预中,多加注意可起到预防作用。日常运动中可增加散步、慢跑等有氧运动,通过原地跳跃同样可抑制结石复发。加强日常作息习惯养成,多饮水利于各种盐类及矿物质排出,餐后、运动后加强饮水量,饮食方面注重膳食结构调整,对尿石症患者后续康复起着重要作用[18]。同时,加强公众对尿石症认知程度,可保障工作后续健康。因医院等卫生机构中在预防尿石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尿石症患者出院指导中重点讲解各项预防措施,可防止疾病复发提升患者对尿石症相关知识认识,提高警惕性基础加强预防工作开展,降低尿石症发生概率。对不同类型尿石症患者各项饮食注意事项:①尿酸盐结石患者应减少嘌呤食物摄入。②胱氨酸结石患者可大量饮水,以碱化尿液[19]。③草酸钙结石患者可大量饮用白开水,食物、饮品中减少草酸摄入。④磷酸盐结石患者,食物摄入以低钙、低磷食物为主,对豆类、奶类、蛋类食物控制摄入量,减少尿路感染。

5 小结

泌尿结石形成原因,多数学者认为为各种危险因素相互作用结果。诸多致病因素中,较多问题尚未完全阐述,仍需进一步深入探讨。通过对泌尿结石各项相关危险因素研究,饮食作为患病重要因素,因此,后续尿石症预防工作开展中,加强饮食调节及管理,利于降低尿石症患病率、复发率,为疾病科学、合理、防治提供个体化指导[20]。往往体质与疾病、健康有着密切关系,不同体质类型对疾病存在不同易感性。通过对体质进行分型合理予以措施干预,能有效降低尿石症复发率,将中医调护优势、发展前景体现出来,利于后续临床尿石症复发率控制。

猜你喜欢
调护草酸尿液
没听错吧?用污泥和尿液制水泥
尿液检测可能会发现侵袭性前列腺癌
尿液检验标本留取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跟踪导练(三)
老年人的中医饮食调护
南宋潜邸官员对皇储、皇子的“调护”
蔬果
便秘的调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