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的大庆精神

2019-12-30 01:38顾少梦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11期
关键词:解读

【摘 要】 本文认为大庆精神内涵与马克思主义人学内涵具有一致性,从马克思主义人学出发解读大庆精神:以人的信仰看爱国;以人的能力看创业;以人的活动看求实;以人的追求看奉献。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人学;大庆精神;解读

一、大庆精神内涵与马克思主义人学内涵的一致性

1、关于人学的概述

如果说科学是探索外在的客观事物,追求普遍知识的话,那么人学则是直面自身,向内挖掘主体与客观世界之间的联系。人学不是对抽象的人进行考察,而是要对真实的人进行研究。这是一门以完整的现实的人及其本质、存在、发展规律等为研究对象的学问。

从古代自然主义的人学思想到近代唯物主义的人学理论以及德国古典哲学时期的理性主义与人本主义的人学理论,无不包含着对于人的问题的追问和反思。自从有人类文明的那一刻起,人们对于人学理论的探索便如涓涓溪流从未竭绝,这也形成了人学理论的源流。在古代自然主义时期,由于生产力和人类认知能力的局限,使得人们对于人本身的认识水平还很低。这一时期,柏拉图在《泰阿泰德篇》中曾经记载过普罗泰戈拉的思想——“人是万物的尺度,存在时,万物存在,不存在是万物不存在。”这个具有明显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色彩的命题表明了人是成为衡量存在的标准,人是住在万物的力量。这对于破除外在的限制和束缚,启发人们重视自身价值具有着重要的意义。“认识你自己。”这句话是希腊德尔斐神庙门楣上的一句铭言,苏格拉底则将其作为自己哲学原则的座右铭,哲学的真正对象不是自然界而是人本身。在漫长的中世纪时期,由于封建制度和宗教的桎梏,神成为人的主宰。而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迅速兴起与发展成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一股热潮,这一时期人们开始高度重视人的主体地位,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这一时期的人学冲破了封建制度以及宗教神学的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近代唯物主义人学的研究则是运用了自然科学的成果,将人性归结为人的自然属性。自康德到黑格尔的古典哲学家们则是站在理性主义的立场上来分析人,从而强调人是理性的能动的存在物。费尔巴哈对于人的理解,则回归了感性的人本主义,强调现实的人。

2、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内涵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之前,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桎梏以及人们缺乏一种科学的世界观作为指引,关于人学的研究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但正是这些存在一定片面性的人学理论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人学的变革提供了可行的条件。

马克思曾经在《哲学的贫困》中说到:“整个历史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由此可见,马克思把对于人以及人的本质的研究置于一个至高的地位,一切社会历史的发展都是与人类本性的改变密切相关。马克思虽然没有专门的人学论著,但在其诸多著作中,都有着对于人以及人的本质、人的个性、人的价值的等等方面的论述。他的人学体系建立在对于人的本质研究的基础之上。马克思立足于实践,从社会关系以及社会实践的角度来考察人的本质。不仅如此,马克思主义人学还强调人在实践中的主体地位,认为人是一切社会活动的主体。马克思主义人学通过对于人的主体性以及人的本质力量的研究来充分肯定人的价值,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与解放的终极目标而去自我实现、自我超越。

3、大庆精神内涵马与克思主义人学内涵的一致性

无论是人学的发展还是人的发展,都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核心的大庆精神正是从人出发,将“人”贯彻为社会实践的主体和社会建设的核心。大庆精神为我们所展现的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优秀品格。“爱国”是大慶精神的最基本要素,爱国敬业是大庆精神的政治本色,国家利益至上的崇高价值观,体现了人的主体力量、人的信仰和理想以及人的主体作为和充满活力的主体动机。“创业”则是大庆人在生活中的拼搏进取,在工作中艰苦创业,以创新求特色,以自主求成功,展现了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力,成功的激发了人的潜能。“求实”则是大庆人以实践求真知,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立足于实践的工作方式和学习方法,以“两论起家”的大庆精神充分发挥了人作为主体的存在方式。“奉献”则是大庆人集体意识的集中体现,大庆人的奉献是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讲奉献,是以责任求品质的奉献,是以思想求行动的奉献,全面呈现了人内心的积极追求以及人的自由与全面的发展。

二、从马克思主义人学出发解读大庆精神

1、以人的信仰看爱国

爱国是一个人信仰的一部分,马克思在谈论民族时曾经说过:“只有当它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重新掌握自己的命运的时候,它的内部发展过程才会重新开始”。从一定意义上讲,国家就是一个群体,一个比民族更大的群体。在物质层面,国家为我们每一个个体提供了正常的生活发展环境,保障了每个人的基本权利和根本利益。在精神层面,国家则是一个人的信仰,是个体的某种精神层面的寄托。“爱国”是大庆精神的核心,是大庆人的共同理想信仰、价值追求。大庆精神的爱国是铁人王进喜“泪洒沙滩”的爱国主义情怀,是“以油为上,以干为本”的爱国主义行动,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爱国主义誓言。一代代的石油人以国为魂,为国家负责,为工作尽责,尽心竭力为国家源源不断的输出工业的血液,毫无保留的奉献中国石油工人的主体力量,他们用实干来诠释爱国的含义,展现对于爱国的理性认同。他们用信仰和理想塑造品格,铸就忠诚。

2、以人的能力看创业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时,正是在资金匮乏、技术落后、设备陈旧以及自然条件恶劣等等困难的条件下,大庆人肩负着重大的使命,开展了艰苦卓绝的石油大会战,人们克服了种种困难。这也充分的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人学所强调人的自觉能动性,即人的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具体表现为人能够有意识自觉地想问题,做事情。在如此艰苦的背景下,大庆人拼搏进取,在艰苦中创业,为了尽快为祖国解决油荒问题,他们人拉肩扛运输钻机,“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展现着坚韧顽强的创业精神。由于口粮不足,他们勒紧腰带也要搞生产,由于工服紧缺,他们自己动手办缝补厂。这无一不在展现着人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的精神。由于开发油田缺少相关经验,他们悉心研究每一组数据、专心考察每一块标本,不断探索每一种方法,用无法计量的辛勤与汗水、勤劳与智慧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取得了石油大会战的节节胜利。这也充分展现了人正确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从石油人的艰苦创业中,我们也可以深深的感受到人类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超强能力。

3、以人的活动看求实

马克思指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马克思将物质生产以及劳动看作人的本质,是人类历史产生和发展的基础。而人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就是劳动。大庆精神的“求实”,是以实践求真知。在油田开发和生产的过程中,石油人始终遵循在生产活动中遵循客观规律,面向实践,用实践来检验真理。“两论起家”的大庆精神具有鲜明的面向实践的哲学品格。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的真理性,在实践中不断学习进步,在实践中不断增长才干是大庆人“求实”的重要工作方法。讲求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四个一样”的工作作风,都是大庆精神中“求实”的具体表现。大庆精神的“求实”已然成为一种行为的习惯性范式主导着人的活动。

4、以人的追求看奉献

人的追求的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想要达到最高的追求,人们不仅需要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人们最需要的就是具备奉献的精神。而“奉献”也正是大庆精神的核心内涵,因为无论是爱国、创业还是求实都需要奉献的支撑。奉献是至高无上的品格。参加石油大会战的每一个个体都是奉献者。而石油大会战的胜利也离不开人们放弃和牺牲个人利益,全身心的投入油田生产,甘愿牺牲与奉献。半个世纪以来,大庆油田为祖国奉献石油,大庆人为油田奉献着一切。正如马克思深切地关注着人的发展问题上,若要获得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就必然要具备甘愿奉献的精神。这不仅需要在物质层面进行价值取向引导,更需要在精神层面使得奉献成为普遍价值观。马克思将人的自由与全面的发展作为其人学乃至其全部哲学研究的终极目标,这不仅需要生产力水平的高度发达,更需要人们在精神层面的扬弃,而“奉献”作为一种至高无上的精神品格,必将在大庆精神以及社会主义价值取向上继续积极引领。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人民出版社,2000.92.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M].人民出版社,1995.172.

【作者简介】

顾少梦(1987—)女,中共大庆市委党校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当代意义研究.

猜你喜欢
解读
论体育课教学质量的事与例
超越生死的爱恋
解读李渔《怜香伴》中的假凤虚凰
毛姆名篇《江之歌》的再解读
微情景教学法在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个案解读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特色的解读
从文学空间视角解读吉尔曼的《黄色墙纸》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