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创业岁月的回忆

2019-12-30 01:50祝士媛
学前教育(幼教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中国教育学会群众性科学研究

祝士媛

2019年全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也恰逢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成立40周年,在这欢乐喜庆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回顾研究会成立以来,我国幼儿教育领域群众性科研从无到有,从总结实际经验的水平逐渐提升为有计划地进行科学研究、促进中国学前教育整体水平提高的过程,以利于我国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更上一层楼。

1979年3月,参加全国教育规划会议的9位幼儿教育界的代表在出席会议的过程中,酝酿成立全国幼儿教育研究会。经过数月的联系、奔波,在教育部领导的关怀下,当年秋季被中国教育学会接纳为“中国教育学会幼儿教育研究会”(简称“全国幼儿教育研究会”),并于11月3日在南京召开了成立大会。此次成立大会得到多方重视,收到国务院托幼领导小组组长陈慕华副总理、全国妇联主席康克清同志以及中国教育学会的贺电与贺信。著名幼儿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亲临开幕式并致辞,我国教育部幼儿教育处首任处长张逸园发来书面发言。陈鹤琴在会上当选为中国教育学会幼儿教育研究会名誉理事长。在成立大会上,左淑东当选为理事长,孙岩、张小清、陈俊恬当选为副理事长,孙爱月当选为秘书长。会址设在北京师范大学。与会的代表给予全国幼儿教育研究会的成立以充分肯定,一致认为:没有科学依据的实践常常会陷入盲目或形式的困扰,开展幼儿教育领域的科学研究是历史赋予的责任,将为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开辟一个新天地。全国幼儿教育研究会的成立是我国幼儿教育史上的创举。

依照成立大会的号召与建议,全国幼儿教育研究会在成立的前20年中,做了很多基本建设的工作。

在全国建立群众性的科研队伍

自全国幼儿教育研究会成立起,“群众性”一直是其遵循的重要原则。第一届理事会的成员是来自不同层次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既有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幼儿师范学校校长和专业课教师、专职科研人员,还有幼儿园的优秀园长和骨干教师代表、幼儿教育行政部门干部。在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理事的推动下,在与全国幼儿教育研究会同时成立的江苏省教育学会幼儿教育研究会的带动下,理事们回到本地后,很快筹备成立了本地的幼儿教育研究会。短短几年,全国除西藏自治区外,均成立了省、市、自治区教育学会所属的幼儿教育研究会。全国及地方幼儿教育研究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开天辟地第一次组成了群众性的幼儿教育科研队伍。这支队伍的成员与全国理事会的组成相似,只是幼儿园层次的园长及骨干教师的比例相对较高。这些不同层次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在各级研究会的组织下,创建了幼儿教育科学研究的合作关系,在一起探讨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问题,并能在一定时间内就某一课题协作进行合作研究,发挥了不同层次人员的特长,为大面积提高幼教工作质量、探索幼儿教育规律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是研究会成立后所起到的最重要的作用。

对我国幼儿教育群众性科学研究进行

探索

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幼儿教育界很少组织实践经验与学术研究成果的交流活动,仅在1954年,教育部在京召开过一次“京津两市幼儿教育经验交流会”。自此之后,经过50年代后期的政治运动,60年代经济困难时期,加上10年文化大革命的破坏,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与科学研究均处于停滞状态。1978年“科学春天”的到来,激发了幼儿教育工作者科学研究的热情,开启了一个新的征程。

第一届年会于1979年11月召开,于全国幼儿教育研究会成立大会后举行。有18位代表就中国教育史、幼儿心理、幼儿品德、语言、数学、营养、游戏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大会发言。其中有部分是“文革”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研究成果,大部分为实际经验总结层面的内容。副理事长孙岩、张小清分别对我国今后幼儿教育领域内科学研究的开展,提出了建议。

第二届年会于1982年11月在长沙举行。本次年会的核心内容是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幼儿教育工作的经验与教训;研究、探讨我国如何开创幼儿教育的新局面。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为全体会议和按各大行政区分组会议,研究总结建国32年以来幼儿教育事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第二个阶段按体育、思想品德、语言、常识、计算、音乐美术及游戏七个专题组,交流、研讨各专题的研究报告和经验。

第三届年会于1985年4月在杭州举行。本届年会的中心议题是依据1983年7月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关于《加强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加强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的意见>的通知》下达后确定的。经过两年多的实验研究,收到50余篇有关幼儿爱国主义教育研究的论文。通过大会交流、小组讨论,与会代表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内容、手段、方法,各抒已见,畅所欲言。

鉴于召开一次全国性的年会从准备到开会的组织工作都比较复杂,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研究会不断发展,会员不断增多,研究课题也随之增多,因此,在此次年会后,会议以小型分散的专题研讨会为主,延长大型研讨会的间隔时间为每隔五年召开一次。

第四届年会于1990年6月在武昌举行。华中师范大学杨汉青教授做了有关世界教育信息的学术报告;国家教委(现教育部)幼教处朱慕菊同志介绍了《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幼儿园管理条例》两个“法规”的精神;北京市教科所陈秀云同志介绍了陈鹤琴的教育思想;教育评估组报告了幼儿教育的评估类型与评估标准;河北农村学前教育研究课题组报告了“为提高与发展我国農村幼儿教育,探索农村幼儿教育多种形式培训体系”的研究成果;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委员会中国组(简称IEA项目组)作了旨在为世界与本国学前教育提高质量提供依据的研究报告。同时,依据第三届年会时提出的5个课题,分组进行了研究成果交流。

第五届年会于1995年11月在成都举行。自本届年会开始,会议名称改为学术研讨会。本届学术研讨会由三大议程组成:听取专题报告,包括中央教科所(现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曹青阳作的“国际教育改革趋势”、四川省教科所周林作的“改变科学观”;听取北京师范大学林嘉绥代表国际合作项目——“幼小衔接”课题组作科研成果报告;各课题组做课题研究报告。

猜你喜欢
中国教育学会群众性科学研究
创新·均衡·优质
Can you eat yourself more happily? 吃出快乐
A Brief Analysis about the Content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Vocational Students Oral English Skills Competition
增强服务意识 打造为民频率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探讨
浅谈现代民间绘画的特性体现
新时期如何做好群众性戏曲活动的引导工作
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2016年工作计划
高等教育功能转型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大力发展我市公益性文化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