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镜头下的大世界

2019-12-30 01:50余红娅
学前教育(幼教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妞妞研修案例

余红娅

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与实施,幼儿教育的关注焦点发生了改变,更为关注幼儿的游戏活动,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需求与发展。怎样走近幼儿游戏,如何去观察游戏中的幼儿,分析幼儿的游戏行为,支持幼儿发展,成为了衡量现今幼儿教师专业核心素养的重要标准之一。

立足幼儿园实际,以“提升教师游戏观察解读能力,促进幼儿发展”为目标,我们对以往的游戏观察及培训进行了审视,认识到幼儿游戏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单一呈现的文本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教师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不足以客观反映每一个游戏的真实进程和幼儿游戏行为,因而仅以教师的观察记录文本为案例展开研修和培训,在信度和效度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由此我园尝试借鉴“微视频”教学,采用“微视解析”的方法培养教师的游戏观察能力,珍视幼儿在游戏中的成长,并为此展开了扎实的教研活动。

看录结合  初期资源收集

这一阶段重点进行多种资料的收集,以个别自主、小组结伴及团队集中的形式走进幼儿游戏活动的现场,建立初期微视频资源库。教师们自由拍摄幼儿游戏视频,择选有价值的上传到网络群;收集与视频有联系的观察记录案例,添加到文档案例中;业务干部将微视资源进行分类,整理成小、中、大三个年龄段的视频类别,以便开展有年龄段针对性的后续培训交流。

视听融合  探究视例采集

在整理原始资源库的同时,我们将教师传送到资源库中的典型游戏视频作为案例,进行全园“微视采集”的培训,共同探究微视频采集方法及策略。通过多个视频案例的展示、对比、回放、定格、截屏等方式,教师们对微视案例的内容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提出视频采集的多种看法。例如“采集有效的微视频并非预想的那么随意,而是有内在的规律和策略可寻”“一般原始视频适宜持续20分钟左右,拍摄对象及场景相对稳定,以对游戏情况有较完整的记录”……

观察目的与重点不同,拍摄的方式、镜头视角等均有差异,因此我们将常用的摄录方式进行梳理和提炼,形成了“广角摄录”“聚焦摄录”“变焦摄录”“交叉摄录”四项重点摄录方法,并依据实践对每一种摄录方式提出了适宜的观察角度,并匹配说明。如表1。

这四种方式既彼此独立又互相联系,由此我们提出了包含四种摄录方式的“环链式微视采集方法”。例如,预设重点观察幼儿对新材料的使用情况,一般用广角摄录,以全景记录幼儿入游戏场时的整体状况;然后移动镜头至新材料投放的区域,以不打扰幼儿为前提,定点进行聚焦摄录;依据幼儿的游戏情况,采用变焦摄录方式追踪捕捉幼儿使用材料的不同场景及行为表征;运用交叉摄录方式,着重记录区域中不同幼儿摆弄操作材料的不同方式。

图文并举  深入案例剖析

改进微视采集后,我们将落脚点放在文本与视频游戏案例并用的研讨中,集体解读,分享更多的观察角度,剖析幼儿行为,深入探讨幼儿的需求及教师需要做什么,怎么做。提升教师观察、分析、解读幼儿游戏的能力。

以中班的一次游戏分享会为例,首先由视频采集人余老师播放一段时长23分钟的游戏视频“不要踩我的长纱”,之后余老师描述案例:“我追踪观察了这名披长纱的女孩,叫妞妞。整个游戏中,妞妞的长纱被踩住了多次,她用了拖、拉、对话、协商等多种方式来解决问题。最后一次遭遇了‘保安女队长,当‘队长故意踩住婚纱,并宣称自己抓住一个新娘时,妞妞极力辩解自己是伴娘而不是新娘,并且召唤到真的新娘来解脱自己,最终解决了问题……”随后老师们针对案例片段,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妞妞的整个游戏时间一直在跑来跑去,长纱作为道具,扮演着不同角色”“整个过程中,教师均没有介入,妞妞始终在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出于安全的考虑,教师需要对材料进行调整,看到妞妞这么长的长纱造成不便时,是不是应该建议妞妞更换成短一些的纱巾”……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余老师分段播放重点环节,定格画面及时段,集体再观察再研讨,最后由余老师出示案例分析文本,如表2。

分類视析  专项能力提升

基于前阶段研究的深入,我们将提升教师游戏观察解读能力的目的,落实到具体的视频类别中,组织了专项观察培训。分成整体观察、定点观察、追踪观察三大类,并依据观察情况及视频的运用,借鉴市区游戏调研中使用的量表,开展培训研讨。

整体观察培训,重点聚焦观察的整体性、全面性,明确观察对象是进入游戏的幼儿群体,通过实操练习观察的广度及方式,以广角及分区域结构化观察相结合的方式,用符号及关键词记录多个观察项,再汇总数据并集体评价。

定点观察培训,首先由教师在进入游戏现场前预设自己定点观察的“点”,然后按自己的“点”拍摄现场视频。这一步骤的关键是指导教师有计划地进行观察,与自己的教育举措和发现相联系。在此研究中,我们发现大多数教师定点观察的焦点为两项,一是定材料观察,二是定人观察。因此,进一步依据教师的观察热点,结合专项记录表,配合具体视频进行两个子项目的研究。

追踪观察培训,尤为注重对追踪焦点及时段的确立。因此培训从计划性入手,引导教师观察前明晰自己要追踪观察的主线是什么,并分成一个单位时间内的追踪观察及多个时间段的追踪观察两类路径展开。观察中时时提醒教师依据自己的观察主线深入,分析评价幼儿游戏行为。最后依据实际调整结束追踪的点,串联所有视频。指导教师围绕主线,形成一段幼儿游戏成长记录。

微论坛主讲  精优案例共享

伴随研究的深入,教师们对于游戏的观察兴趣、观察能力和解读能力都在逐步提升,研修团队将研究前后教师的观察记录进行对比,分析教师游戏观察能力的变化,进行个别反馈。另一方面,在幼儿园开展“视频游戏观察解读”微论坛,先由核心研修团队成员主讲“我眼中的游戏案例”,再面向所有教师依据不同发展梯队设立“发现群”,进行分组“视频游戏案例”评选。教师自荐日常拍摄的微视频及案例解析上传至“发现群”。由幼儿园邀请专家组成评优小组,择优进行评析。随后,请获得优秀案例的教师成为论坛主讲人,展示视频案例,共享发现。我们还依托网络平台,构建幼儿园视频游戏库,不断丰富游戏案例,供教师相互学习交流。

一路研修,没有热闹的大场面,只有沉浸于游戏的小感动。同思共享,同研共促,蜕变就这样悄然而至。教师们在镜头下发现着儿童,发现着自我,不断积累微视解析的经验,在研修中成长,在观察中起步,在评价中落脚,有意义的学习与成长正在发生……

猜你喜欢
妞妞研修案例
薮猫妞妞减肥记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没关系
样板案例
大喊大叫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咕噜牛和小妞妞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过程设计”提升校本研修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