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认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重大意义

2019-12-30 09:43曲青山
前线 2019年12期

[摘要]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节点,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关键之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专门就这次全会的重大意义进行了深刻阐述。对于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需要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任务,把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的根本要求,应对风险挑战、赢得主动的有力保证三个方面和维度来学习、理解和把握。

[关键词]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新时代改革开放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19)12-0037-04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我们党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国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的会议。党内外、国内外高度关注,充分肯定和评价全会取得的重大成果。现就全面理解十九届四中全会的重大意义方面,谈一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全会高度评价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强调在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形势面前,我们能够办成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和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一系列大事、喜事,做好脱贫攻坚、港珠澳大桥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竣工等一系列好事、实事,妥善处理中美经贸摩擦等一系列急事、难事,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引路指向,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强大感召。一年多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习近平总书记的坚强领导是我们战胜困难风险的主心骨,越是形势纷繁复杂,越是任务艰巨繁重,越要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越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这次全会的精神,主要体现在“一个决定”“一个说明”“一个报告”“一个讲话”之中。“一个决定”,即《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一个说明”,即习近平总书记就《决定》向全会作的说明。“一个报告”,即习近平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一个讲话”,即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作的重要讲话。

全会最重要的成果,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用一次中央全会专门研究这个重大问题并作出决定,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决定》深刻阐明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总体目标、重点任务、根本保证,体现了全党意志,反映了人民意愿,是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这次全会对于全党全社会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统揽“四个伟大”,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决定》的说明中,专门就这次全会的重大意义进行深刻阐述,强调党中央决定用一次全会就这个重大问题进行研究部署,是从政治上、全局上、战略上全面考量,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决策。对于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需要从三个方面和维度来学习、理解、把握。

要从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意义

讲到国家治理和制度建设,我们常常会想起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过的一句古语——“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治制”。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关于治国理政经验的精辟阐述,说的就是制度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1他反复强调,制度是定国安邦的根本,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这是总结古往今来国家兴亡所得出的一个根本结论,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在这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回顾了我们党重视制度建设、完善制度建设的历程,并再一次深刻阐明制度建设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极端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任务。

有人讲,西方的政治制度设计只能看一届,而我们的政治制度设计可以看几代。这句话讲得很准。为全局计、为长远计,正是我们制度建设的一个显著特点和突出优势。2019年10月,我们隆重庆祝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从历史经验看,执政70年到100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关节点。在这期间,能不能形成一套有效的制度和治理体系,对于实现政权稳固、国家大治极为关键。西汉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期达到了极盛;唐朝经过近百年实践,实现了开元盛世;清朝从入关到康乾盛世,也有近百年时间。反观社会主义国家苏聯,从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到1991年12月正式解体,也仅74年时间。在新中国成立70年之际,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有能力、有信心实现这一目标。此时此刻,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极其关键的重大任务。

党中央着眼于党和国家的千秋万代,从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通过这次全会对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进行总体谋划、系统安排,为未来定纲指向、强基固本,用有力的制度保障为实现民族复兴保驾护航,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百年风骨的英明睿智和为万世开太平的胸怀担当。

要从划时代的政治高度,深刻认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于全面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

“划时代”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全会作出的重大政治判断、提出的重大理论观点。他在《决定》说明中深刻指出:“在改革开放40多年历程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局面。”1

“划时代”这个概念,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一样,都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划时代”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新时代改革开放事业的开启;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则是对6年来全面深化改革巨大成就、宝贵经验的全面总结,是对全面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再动员、再部署。认识理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重大意义,贯彻落实全会作出的各项改革部署,都必须站在这样的政治高度上来进行。

现在的改革、现在的制度建设,与以往的要求相比已经有了很大不同,具有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的鲜明特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决定》说明中分析指出:“相比过去,新时代改革开放具有许多新的内涵和特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度建设分量更重,改革更多面对的是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对改革顶层设计的要求更高,对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更强,相应地建章立制、构建体系的任务更重。”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共推出336项重大改革举措。当前,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都取得显著成效,主要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构建基本形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下了坚实基础。但同时也要看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的这些改革举措有的尚未完成,有的甚至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去落实。我们啃下了不少硬骨头,但还有许多硬骨头要啃;我们攻克了不少难关,但还有许多难关要攻克。我们决不能停下脚步,决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古人云:“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向最难之处攻坚,才能追求最远大的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把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的根本要求。我们在新时代谋划和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深刻把握我国发展要求和时代潮流,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深化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就是在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这个划时代的历史进程中,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所要承担的重大政治使命和任务。

要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高度,深刻认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于妥善应对前进中的风险挑战、赢得主动的重大意义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人类社会历史,对当今世界发展大势作出的重大判断。这是我们思考谋划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基本立足点和出发点,也是我们认识这次全会重大意义的一个重要维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定》说明中精辟概括了当前我们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任务之繁重前所未有,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之严峻前所未有。这些风险挑战,有的来自国内,有的来自国际,有的来自经济社会领域,有的来自自然界。我们要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1

这段重要论述非常重要,指出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所意味着的风险挑战,阐明了制度建设在妥善应对这些风险挑战中的重要作用,凸显了这次全会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越是形势复杂、挑战严峻,越需要坚持我们的制度基础,越需要发挥我们的制度优势,越需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协调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弥合分歧、形成合力,从而夯实应对风险挑战的社会基础;才能建立健全风险研判机制、决策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防控协同机制、风险防控责任机制,从而筑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防火墙”;才能运用制度威力應对风险挑战的冲击,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从而把战略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抓纲带目、聚焦重点、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应对风险挑战,着力防范各类风险挑战内外联动、累积叠加,从而将风险挑战发现于未萌、化解于未形。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当今的世界大势,是人类的共同问题。不仅中国要面对这一挑战,世界上所有“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都要面对这一挑战。这次全会,不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写下了历史篇章,为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东方大国开辟国家治理新境界指明了方向,也为人类社会制度文明贡献了中国智慧。这正是这次全会为世界所高度关注的重要原因,也是这次全会所具有的特殊国际意义的体现。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2]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3]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4]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9.

[5]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6]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

(作者简介: 曲青山,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

责任编辑 / 宋明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