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特色文化融入幼儿园区域游戏的策略研究

2019-12-31 09:15丁春香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南通区域特色

丁春香

游戏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活动,也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充分认识游戏的特征和作用,并把游戏融入幼儿的生活,对于幼儿成长与发展有着独特的价值与意义。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民族由于地域特点、文化背景、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差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南通是一座濒江临海的城市,这里风光秀丽,人杰地灵,素有“江海明珠”“扬子第一窗口”的美誉。我园开展“南通特色文化融入幼儿园区域游戏的策略研究”,丰富幼儿的生活,了解家乡的文化传统,同时让幼儿在区域游戏中获得发展。

一、关注幼儿游戏世界,强调地方特色文化和区域游戏的融合

我们立足本土文化特色,利用生活中随手可得的材料,有机融入幼儿园的游戏中。

1.传承、宣传和推介南通的特色文化。将南通的特色文化与幼儿园的区域游戏相结合,既丰富了幼儿区域游戏的内容,又推动了幼儿园游戏主题的开发,加深了幼儿对地方特色文化的了解。

2.着眼游戏,符合幼儿爱玩游戏的天性。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生来好玩”,他主张“应当给儿童充分的机会,使他们得到完善的游戏生活”。区域游戏是幼儿根据兴趣自主选择游戏内容和材料进行游戏活动的方式。在游戏中幼儿能有效感知地域文化,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

3.立足园本,提升幼儿游戏的整体水平。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贴近生活,依托其对南通特色文化的理解和感知经验,更好地融入游戏中,切实地提高幼儿游戏的整体水平。

二、理清“南通特色文化”和“区域游戏”的丰富内涵

南通的文化形态万千,有独具江海特色的山水——狼山、濠河;各类戏、剧、歌舞等,如僮子戏、海门山歌、如东的跳马伕、海安花鼓等;还有品种繁多的民间工艺:蓝印花布、沈寿刺绣等。

1.理清重点寻素材。我们对诸多资源进行梳理和提炼,选取最具代表性的特色展开实施。从身边可亲可感可知、贴近幼儿生活的资源入手。不论是主题的确定、材料的选择、同伴的交往、语言的运用还是肢体的展示,各个环节都自然地进行。例如:海安的苍龙舞以小苍龙为原型和素材,“蒼龙”在音乐声中扭动着灵活的“身躯”,大大吸引了幼儿的兴趣。又如海安花鼓、跳马伕等,传统的游戏在时代的浪潮中依然保持着原汁原味。

2.因地制宜设区角。我们充分结合南通的一些特色文化,因地制宜地创设了具有本土特色的区角活动。如南通有名的“狼山”,幼儿对它们很熟悉,印象也很深刻。因此,在游戏区开设“狼山风景区”,开展旅游、餐饮等游戏活动,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我们还充分利用本土特色,开设了蓝印花布制作坊、剪纸坊、织网角、花鼓表演区、布艺拼贴区、刺绣区、印染坊、南通板鹞风筝制作区、贝壳加工区等活动区域,凡是能诱发幼儿操作兴趣的物品,都浓缩到区域活动中。

三、探寻关于南通特色文化融入幼儿园区域游戏的有效策略

1.创设具有特色文化的游戏环境

首先,创设具有南通地方特色的主题墙。主题墙是幼儿学习活动、游戏活动的延伸和拓展。瑞吉欧教育理念认为,环境就像一个“会运动的生命体”,因此,我们努力将主题墙变成会说话的墙,真正地丰富幼儿的游戏。如创设以“渔家乐”为主题的区域游戏时,为了更好地激发幼儿对游戏的兴趣,配合区角游戏的开展,我们在主题墙上也进行了同一主题的创设,分别为“鱼儿水中游”“萌娃学钓鱼”“休闲在农庄”“美味盘中餐”四大主题板块。通过游戏和主题墙创设的环境渲染,幼儿对南通的民俗——耕作渔猎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和了解。

其次,布置具有南通地方特色的游戏区角。南通濒海临江,有丰富的江鲜和海鲜。孩子们观察生活,在通畅的长廊里创设了“何记花甲”的主题游戏,其中餐饮区,从制作、销售到品尝,孩子们穿梭其间,乐此不疲。又有美工区,百宝箱内分类码放着孩子们收集来的花甲壳、文蛤壳、螃蟹壳、甲鱼壳等,他们以壳为原料,运用添画、粘贴、拓印等方式,制作出多样化的作品,将南通特色凸显得淋漓尽致。

再次,投放游戏材料凸显南通特色。区域材料是幼儿主动建构知识的支持物。在投放材料时,教师既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又要兼顾不同幼儿的个体差异;既要做到趣味和操作性的统一,又要注意投放时的适量和适度,以满足幼儿的活动需要。如在参观完南通狼山的支云塔后,幼儿对塔状建筑物有了浓厚的兴趣,搭建支云塔作为建构区的一个亮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游戏材料的恢弘和主题特色相契合。教师发动幼儿及家长搜集南通脆饼和南通长牌的盒子,大大的红色包装盒从视觉上抓住了人的眼球,用它来进行塔身的叠放、围合,用小的长牌盒子进行塔尖的堆砌,孩子们通过不断尝试,最终搭出了气势恢宏的支云塔。

2.引导教师发挥指导、支持策略

区域游戏中,教师是站在幼儿身后的观察者,是为幼儿提供游戏支持的合作者,是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的指导者。为了更好地助推教师走近儿童、解读童心,我们开展了“有图有真相,图文相结合”的游戏观察记录撰写及研讨活动,分析幼儿游戏发展的状态,了解环境、游戏材料和幼儿互动的情况,商讨适时指导幼儿游戏的策略,更好地引领教师支持幼儿的区域游戏。

3.形成“家长、幼儿、幼儿园”三位一体的共育模式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社会领域的教育建议中提到家长应和幼儿多收集一些有关家乡的风景名胜、著名的建筑等图片以及信息,激发他们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

南通人文历史积淀深厚,彰显和传承南通特色,要靠全园共同参与。以狼山、濠河风景区、南通三塔、博物馆等为落脚点,各班开展了特色区角游戏;有渊源甚远的歌舞文化,僮子戏、海门山歌、海安花鼓,跳马伕等,追随幼儿兴趣铺开实践;同时以独特的视角挖掘具有挑战性的民间工艺,如南通风筝,启东版画、蓝印花布、丝绸剪贴、南通刺绣等。根植于这方水土的南通特色文化,是民族文化璀璨的瑰宝,更是幼儿知识的源泉和能力的体现。

区域游戏的开展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无论是材料的收集还是具体活动的指导,家长都起了很大的作用。如“纺纱织布区”中的“纺纱机”和“织布机”都由家长提供,他们利用周边织布厂的优势,制作了两台“专业且具有一定规模”的机器。在之后的游戏过程中,他们乐在其中,还当起了孩子们的助教。

通过课题的研究,我们惊喜地发现幼儿的改变,他们积极主动地融入游戏,自主设计、创新游戏玩法;在和同伴的互动交往中,培养了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交往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游戏有效激发了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同时,教师的实践能力、研究能力以及教育观念发生了质的转变,由“教师在前”转变为“幼儿在前”,安静地做一名观察者。活动期间,家长作为参与者与合作者,为我们提供诸多便利的同时,自身的教育理念也得到转变和提升,从而营造了良好的家园共育的氛围。

园本游戏课程的开发,课题研究的实施,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促进幼儿园、教师、幼儿及家长的可持续发展。幼儿园在探索特色发展的道路上,明晰了方向,凸显了办园特色。

猜你喜欢
南通区域特色
分割区域
擦桌子
展览纪录
区域发展篇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