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笔”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0-01-01 13:08文泽兰倪喜凤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35期
关键词:练笔赏析文章

文泽兰,倪喜凤

(佳木斯大学,黑龙江佳木斯154007)

根据对小学作文教学的实际调查中观察到,部分教师没有充分利用“练笔”这一资源,不仅没有使“练笔”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发挥的功能凸显出来而且缺乏对“练笔”资源的正确认知,忽略了“练笔”教学方式对写作质量的重要影响。这样来看,当前的小学作文教学需要我们进行深刻反思,通过“练笔”提高整体作文质量。该文从“练笔”带给作文教学的好处出发,结合实际探索运用“练笔”教学的真正策略,利用小小的“练笔”方法成就大文章。

1 “练笔”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意义探究

1.1 丰富作文情感

小学生对生活的经验积累不足,写出的作文往往词不达意甚至根本无法下笔,他们强迫脑筋写出来的作品不仅有较多语病,甚至让读者感觉像是无病呻吟、矫揉造作。而且一部分学生过分追求文章辞藻的华丽,滥用比喻句和排比句,导致整篇作文看起来更混乱。另外,在实际写作中可发现,小学生与其他年龄段的学生相比其表达欲望更强,往往更想通过说的形式表达内心情感,所以在课堂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表达的空间,保护学生的表达欲望,从而营造较好的教学氛围,为高效“练笔”打好基础。

将“练笔”应用到语文作文中能帮助学生抒发自己的情感,随时地将自己心里所想用文字表达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写出来的“练笔”是更真实和具备情感的。所以教师可从最基本教起,利用简单方法引导学生写出更好的文章。在“练笔”过程中学生更贴近生活,将自身感悟寄托于文字中,长期下来也积累了不少素材,从而使以后写出的作文更得心应手,充满真实的情感,最终达到督促学生学习的目的[1]。

1.2 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写作与创作息息相关,文学创作就是将脑海中相关的素材结合起来,通过写作的方式形成逻辑通顺且带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所以学生能根据自身经验和对生活的感悟进行有组织的整理和调动是学生该具备的最基本素质。在梳理写作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将得到提升。

以生活中的现实素材为例,学生利用这些素材进行“练笔”的过程中首先具备的能力就是写作才能,能将自己亲身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及情感很好地融合在一篇文章中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所以经常将“练笔”这种方式应用到课堂中能对学生的写作起到很大帮助。另外,“练笔”不拘于形式,在诗歌中也能积累“练笔”素材,更能让学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自身与众不同的观念去认识身边的人或者事物,利用强大的表达欲望促使学生写出自己的文章,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能力[2]。

1.3 帮助学生感受文字魅力

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来看,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机会较少,这就导致学生所积累的知识面不够广泛,语文成绩提升慢且打消学生学习激情。教师可多多利用“练笔”的方法给予学生好的示范,让学生能对写作有新的认知,意识到写出一篇好文章也不是非常困难,同时让学生在“练笔”过程中感受到文字散发的魅力[3]。

如在实际练习中,教师可将一些写得好的“练笔”拿出来展示,与学生一起进行好句赏析,互相学习讨论好的表达方式和写作习惯,也能在其中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另外,当教师拿出好作品让学生赏析时也积极地鼓励学生进行摘抄和批注,同时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将一些感悟书写下来。如此,学生在每次赏析以后都会有不同感悟,在长期不断积累中定能收获很多好的素材,让学生充分感受我国文字的伟大魅力。

除此之外,模仿训练也能帮学生进行“练笔”,使文字魅力更直观。以整篇文章教学为例,当讲解中遇到写得较好的句子——排比句,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模仿训练,参照文章中一样的表达形式写出相似句子,这样不仅使整个写作的质量得到提升也使文章的感情逐渐递进、加深,更有效感受文字魅力,提高学生写作“练笔”能力。

学好“练笔”这种方法对奠定学生写作基础、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具有很大的作用,不仅提高了学生想表达的欲望,更在不断地“练笔”中提高学生表达能力,还能帮学生了解更多的表达形式和好的写作方法,帮学生从小就养成好的写作习惯[4]。所以,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练笔”这种方法重视起来,确保其发挥自身的用途,提高作文整体质量和学生写作水平[3]。

2 引导学生积极写“练笔”的方法分析

由于小学生的好奇心理所以大多数学生对待“练笔”都有较高兴趣,加上“练笔”没有主题和其他方面的局限性,学生可随心所欲的表达心中所想[5]。而且长时间“练笔”能减少学生的胆怯情绪,激发写作兴趣。如何帮学生积极地“练笔”是教师的重要工作,在教学中,该以哪种方法制造切入点更好地融入“练笔”呢?

2.1 示范法

教师可显示平时一些写得较好的“练笔”,并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事作为“练笔”的“引子”,让学生的“练笔”与生活完美结合,激发出学生潜在的写作表达欲望[6]。如在新学期开始时,教师可以拿自身作示范,将自己开学的心情、教学计划及其他情感通过随笔的形式表达出来:在这一天我们迎来了新学期的开始,伴随着阵阵秋风、望着同学们熟悉又陌生的脸,我的心情有些复杂和激动。新的学期意味着新的开始,也意味着我们的学习要迈入更高的台阶,这对我和同学们来讲都是富有挑战的,但我相信大家一定会在我有条不紊地教学计划中逐渐进步。请大家相信我,相信我能带领大家迈着轻快的步伐走向学习的更高阶梯,共同创造属于我们的成功。教师一段声情并茂的随笔展示给学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教师可趁此让每个学生都写一段给自己的话。这种方式如能长期采用一定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并能将“练笔”更好的应用到作文创作中。

2.2 范例赏析法

每个班级学生的写作水平是不一致的,但其中不乏一些文笔好的学生,教师可在课堂中将这些学生的好文章展示出来,并请作者将文章读给其他学生听,教师与全体学生一起赏析。在朗读的过程中,文笔较好的学生会获得一定成就感,以后写得更好,也提高了其他学生追赶的动力,良好的写作环境就在这样的范例示范中形成了。

如教师在检查布置过的“练笔”作业时发现一个同学的“练笔”写得很好,文字表达和情感结合的也恰到好处,他描述的是一场离别的场景:“今夜的雨下地格外的大,仿佛每一颗雨滴都要将我的万千思绪拍下,这雨击打的是我心中残留的情感,这一场蓄谋已久的大雨就如同我现在的心情一样,不知道在哪一时刻就会倾盆而下……”这一篇小小“练笔”蕴涵的是作者的情感,仿佛我们也能置身感受到那悲伤的情绪。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将这一段“练笔”展示出来并引导学生进行赏析。可看出这个学生“练笔”所具有的最大优点就是富有细腻的情感。当人们处在离别的场景之中时,不同的人所表达出的情绪也有所不同,在情感的描写上如果表达不当就容易给读者一种矫揉造作的感觉,但这个学生通过“练笔”所表达的情感能将我们代入到情绪之中,具有很强的感染力[4]。

随着“练笔”次数的逐渐增多,学生也在潜移默化的改变对写作的认知,慢慢地明白:只要多阅读、多练习、多积累,就能有效提高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在教师教学中,适当地将好的“练笔”展示出来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来讲非常有好处,逐步引导学生朝更好的方向探索,激励他们的潜力、写出更优质的文章。

3 如何将“练笔”更好的应用在小学作文教学中

3.1 在语言方面引入“练笔”

将“练笔”引入到作文教学中的机会很多,教师在进行层层筛选一定要按照文章内容进行深刻研讨,以便更好把握学生思维并能以此展开课堂调度,为学生做好“练笔”的铺垫,并创造更多“实战演练”的好机会,让学生在文章的学习阶段就养成写“练笔”的好习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往往都具有一定的典范性,对小学生主要起到引导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开展“练笔”训练更能提高学生多方面品质。小学每个年级段、每个单元的教材所具备的特点是不同的,教师要先将教材研究透彻,再根据教学纲领展开“练笔”练习。

如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课是对乡下景色描写,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中可给学生布置一些语言赏析类的任务:各位同学们,这篇文章描写乡下的景色所运用的语言表达是非常优美的,其内容可用经典来形容,所以现在请大家再仔细研读这篇文章,把你觉得好的词句摘抄下来。同时要求学生为自己熟悉的景色进行一段描写,并加入班级的展示强中去。教师对这种问题的设定较为简单,只要学生仔细阅读就能找到好的词句并进行摘抄。教师要走进到学生中去,展开对学生的全面调度。学生对一些景色已有了一定的积累,在阅读完例文之后能容易找到写作思路,同时教师再为学生展示出一组景色的照片就能给学生更多启发。这时学生逐渐进入到“练笔”环节,课堂中的学习氛围渐渐变得浓厚起来,在“练笔”展示阶段,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分享,并参与到“练笔”过程中。有一个孩子这样描写自己的家乡景色:“想起乡下最让我难忘的便是村边清澈的小河,小河虽然小但是有很多好玩的地方,可以看到河中的鱼游来游去,我和小伙伴们可以在这里举办钓鱼活动……”也有学生在“练笔”中写道:“乡下的菜园是最容易引起我的遐想的,因为在这个小世界里不仅有各种各样的蔬菜,还有蝴蝶、蜜蜂等其他小动物……”

教师为学生提出“练笔”问题成功的激起了学生的各方面兴趣,尤其是教师在进行好的图片展示阶段,更能激发起学生“练笔”的欲望,所以在语言板块插入“练笔”练习的效果是很棒的。学生对一些情况有了了解后就很好地为“练笔”提供合适的机会。

3.2 在典型段落启动“练笔”

文章中描写较好的内容数不胜数,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阅读时能很容易找到“练笔”的机会,对此教师要展开积极的引导为学生能进入“练笔”活动做好相关铺垫。在对经典作文文章段进行赏析时,可从语言角度出发,分析这一文章的语言特点,并与学生一起总结出这一作文包含哪些语言规律,发现他人好的写作技巧并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让学生做好随时进入“练笔”状态的准备,在造句、续写等基础任务的活动中逐渐提升“练笔”效果。每个学生的写作基础不同呈现出来的作文质量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练笔”时要注重这一特点,可采用特殊情况特殊对待的方法,提高“练笔”效果。如小学教材中有一课是对三月桃花水的描写,在讲授这一堂课时教师可以声情并茂地将文章朗诵出来,在起起伏伏的声调中感受文字的魅力。教师读完后学生跟着进行访读,对文章中相对精彩的片段反复推敲体会,组织大家融入赏析的活动中。这一活动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感知能力,为“练笔”切入找到了良好的契机。如文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为我们展示出活灵活现得景色,对此请学生们仿照这一表现手法进行仿写,挑选出优秀作品进行“练笔”展示。学生在“练笔”时教师可走进课堂、走近学生,为她们的“练笔”提供帮助和正确引导。“练笔”完成后将优秀作品展出,学生们齐声将其读出:“啊!沉睡的小草偷偷睁开双眼,不停地打量外面的世界,就在这一刻终于等不及的跳出来,向春风挥手……”

教师根据好的作文及文章内容展开积极的仿写活动,为学生创造了越来越多的“练笔”机会。从每个学生的表现看,学生已能渐渐感受到文字的魅力,“练笔”所起到的作文教学效果也较有成效的。学生在“练笔”中形成的写作认识是灵动、鲜活、印象深刻的。

3.3 在想象处建立“练笔”

“练笔”这种应用性的学法是、始终贯穿着阅读教学,教师需要通过强大的融合意识将“练笔”作为改善作文水平的高效策略,在合适的契机进行启动和插入。而小学生的作文素材有一部分来源于想象,让学生在脑海中展开想象“练笔”需要教师给予正确引导,为学生填补上那些脑海中空白的画面,探寻写作的最佳路径。

小学生一般都喜欢听故事、讲故事,对待故事的好奇心大过其他文章,教师可以针对此设置“练笔”任务,将学生的想象力发挥到极致。如在给学生讲解童话故事之后在故事的空白形象处布置“练笔”,发挥学生想象、根据整个故事情节的走向为故事在续写一段,最后展示对比看谁给出的续写更加合理。学生收到这一任务时开始陷入思考之中,课堂写作气氛越来越好。在“练笔”中教师可展开与学生的对话,对学生一些新奇的想法给出积极的评价和认可,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插入“练笔”教学,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完成相关作文训练。经过长久下来的坚持学生大多都能跟上教师的脚步进行“练笔”,课堂“练笔”越来越具备高效性。

教师在童话故事讲解中插入“练笔”能给学生带来新鲜体会,在这一环境中学生的想象力更加被激发,教师针对此展开调度,帮助学生开发潜在的思维能力,为他们提供写作的动力。“练笔”插入没有固定的要求,所以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操控。

4 结语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离不开“练笔”这一重要方法,根据上文的探究可发现“练笔”带给写作的益处。文章也阐述的“练笔”在作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这就要求教师在以后的作文教学中合理利用“练笔”,将其效果发挥到最大。

猜你喜欢
练笔赏析文章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巧借文本 有效练笔
读写“三结合”,彰显练笔精彩
插上“双翼”放飞理想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