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前行三十载桑榆未老霞满天
——阜阳市老年大学建校30周年发展纪实

2020-01-02 11:30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市委办学学校

阜阳市老年大学创办于1990年11月,30载栉风沐雨,30年春华秋实。学校始终秉承“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坚持“以人为本、内涵发展、强化特色、打造品牌”的办学理念,发扬“团结奋斗、求实创新、主动作为、志在一流”的办学精神,以办人民满意的老年大学为目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经历了30载风雨,也创造了一个个辉煌。目前已发展成为多学科、多层次综合性老年大学。先后获评“安徽省老年大学系统先进单位”“省级示范校”“全国先进老年大学”“全国示范老年大学”。

回顾30年办学历程,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几个方面:

党委政府重视社会各界支持

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老年教育事业发展,形成了党委主管、政府主抓、有关部门主帮、学校主办的良好局面。

为加强对全市老年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1996年,市委成立市老年教育工作委员会,由市委副书记任主任,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和市政府分管副市长等任副主任,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部局,市教育局、人社局、民政局等8个市直单位及市老年大学为委员会成员单位,赋予委员会对全市老年教育工作实行指导的职责,并动员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老年教育事业,从“十二五”到“十三五”,先后出台两个“五年规划”,推动老年教育事业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

市委、市政府把老年教育工作摆上议程,每年听取1至2次关于老年教育工作的汇报;每年都召开由县(市、区)分管领导、市直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的老年教育工作会议,把老年大学工作列入老干部工作年度考核目标;学校重大活动,市几大班子领导都亲临指导;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平时也经常深入学校看望师生员工,检查指导工作。1998年,为加强老年教育机构建设,市编委研究决定增设老年教育委员会办公室,为副县级单位,与老年大学办公室合署办公,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编制由原来的3人增至5人。

围绕市委就老年教育工作的部署,市政府着重在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社会各界的鼎力相助,也是办好老年大学不可缺少的力量。30年来,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部局、市教育局、市直工委等单位持续有效的投入和重视关爱,极大地改善了老年大学的办学条件,提高了老年大学的办学水平。

坚定政治立校突出强本固基

阜阳市老年大学始终把政治立校作为生存和发展之本。30年来,这个理念生根开花,成为统领学校工作的灵魂。围绕政治立校,学校所开展的工作主要有:

一、注重加强党的建设,建立健全党的组织,为学校建设发展提供组织保障。2019年8月,学校成立了临时党委,各系成立党支部,各班成立党小组,同时,建立健全党的各项工作制度。学校定期召开党委会议,研究制定本校有关党的建设的规划、措施等,通过各项工作和开展的活动,把老党员团结凝聚在一起,充分调动党员学员的先锋作用,发挥他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模范作用,宣传和展示正能量,感染、感化、感动更多老年学员。

二、明确提出了体现正能量的办学理念、宗旨、方向和目标,并贯穿于学校教学、管理和服务的全过程。同时,确立了富有政治方向和时代精神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和校歌,号召师生员工理解内涵,牢记在心,认真践行。

三、围绕重大庆典和节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例如,以庆祝“七一”“十一”、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为契机,举行报告会、文艺演出、书画摄影展等,使广大师生深刻认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从而统一思想,鼓舞斗志,坚定信心和决心。

四、深化“增添正能量,共筑中国梦”活动,引导老同志唱响时代主旋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心聚力。如,积极开展“展时代风采、做‘三有’老人”活动和积极老龄观主题教育活动;提倡奉献精神,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的疏导,让老年学员思想常新、理想永存,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

五、认真开展“树长者风范,做风范长者”系列实践活动。笃守和践行长者风范,扩大宣传,提升内涵,将“树长者风范,做风范长者”主题理念融化于日常行动上,体现在教学相长间,贯穿到各项活动中。

规范校园管理提升办学水平

学校管理工作是对教学工作的组织、规划、调控和服务,使学校各项工作规范有序进行。针对规范校园管理,学校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的原则,重大事情集体研究、民主决策,始终坚定办好老年大学的信心不动摇、干好工作的标准不降低、抓好教学质量的要求不放松,校领导一班人团结务实,志在老年教育,心系师生群众。

二、加强组织管理。学校成立校务委员会,实行校务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委会下设办公室、教务处、财务室、宣教处。各教学班成立班委会和若干学习小组,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组织管理体系。

三、加强制度建设。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实现了依规治校,用制度管人、管事、理财的良性运行机制。按学期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保证了教学和管理有序落实。

四、加强民主管理。坚持民主办学,每学期召开教师座谈会、学员代表座谈会等,广泛听取各种意见和建议。注重打造学校、师生之间的“连心桥”,保持密切联系、信息沟通,共同做好办学工作。

坚持多措并举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阜阳市老年大学把抓好老年教育质量作为重中之重,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所做的工作主要有:

一、改善办学条件,营造学习环境。为给老年人提供更多更好的学习机会,学校实现了由租房到与老年活动中心联合建房、到单独使用老年教育活动中心大楼的飞跃式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学校又对校舍进行了全面改造和装修,配齐相应现代化教学设备,引进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招生报名、学籍管理信息化,安装了教学网络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校园一卡通,教室全部安装空调等,为学员提供了舒适、宽敞、明亮、温馨的学习环境。目前,学校占地10亩,教学面积7000平方米,拥有15个多媒体教室和9个普通教室。2019年,学校开设8个系,18个专业,58门学科,162个教学班,10个远程教育班;共招收学员6670人,16712人次。

二、加强课程建设,满足学员选择。本着“学、乐、为”三结合的原则,从内容到形式,力求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老年人,因需设课、按需选课、分层授课。同时,在大部分专业学科中实行按教学大纲施教,各教学班有教学计划,按计划组织教学,选用和编印适用的教材。并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学员的要求,不断更新专业设置和课程教学内容。既有颐养康乐型的课程,又有应用技术型的课程;既有“下里巴人”,又有“阳春白雪”,实现了普及与提高的统一,使老年教育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三、严格选聘教师,建设名师队伍。严格选聘教师条件和程序,严格教师工作职责。学校建立了师资储备库,开辟了教师绿色通道,师资队伍建设日趋规范化,确保请得进、留得住、教得好。

四、搞好三个结合,创新教学模式。学校始终坚持“三个课堂”协调发展。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自主学习与相互研讨相结合、自我教学与远程教学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教学,实现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同时,注重改进教学方法,实行“教、学、做”合一,做到“用真情对待学员,用温暖团结学员,用教、学、引导学员,用活动凝聚学员”。

五、重视理论研究,指导教学实践。学校把老年教育理论研究摆到了重要位置,除了开展听课、教学观摩、教案展评等活动外,每年都结合自身办学实际选好课题,组织深入研究。同时,学校还积极开展校本教材方面的研究活动,总结教材编写的工作经验,用研究的成果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构建校园文化铸就发展之魂

多彩和谐的校园文化活动,是老年大学健康发展的动力和内在要求。阜阳市老年大学注重构建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教学园地、学习园地和文化宣传长廊的作用,使学校体现出浓郁书香文化及温馨和谐、奋发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强学校的文化底蕴,推动了学校可持续发展。自2008年创办的《阜阳老年教育》已编发刊出23期,深受老年学员欢迎,成为传达各方面重要信息、展示师生教学成果、报道工作动态、弘扬正气和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校园网站在做好宣传工作的同时,承担了远程教育的教学任务。与颍州晚报合作开辟了“桑榆情”专栏,集中宣传报道教学情况,展示老年学员的晚年风采。学校的合唱团活跃在学校内和社会上,积极参加义务演出和比赛,活跃了学校,服务了社会,获得了广泛好评,为学校赢得了荣誉……许多老年学员发挥自身政治、经验、威望等优势,为阜阳经济社会发展提建议、献良策,资助贫困学生,捐款捐物赈灾,参与脱贫帮扶、疫情防控等,积极发挥余热,奉献社会,为“实力阜阳”“大美阜阳”建设凝聚了力量,做出了积极贡献。

初心引领夕阳红,阜阳市老年大学走过了不平凡的30年。步入新时代,全体教职员工、学员正以坚定的信念、饱满的热情,勇担历史使命,坚持创新发展,努力创特色、塑品牌、提质量,争做老年教育的优秀践行者,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时代新篇章。

猜你喜欢
市委办学学校
濮阳市委审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召开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侨海报国共筑梦——致公党常州市委会“引凤”侧记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学校推介
毕节市委离退局学习贯彻市委一届九次全会精神
都匀市举办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培训班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