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花腰彝剪纸样式的文化内涵

2020-01-02 19:00朦,杜
文山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图腾崇拜彝族

李 朦,杜 渐

(1.云南民族大学 教育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4;2.云南民族大学 艺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4)

彝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于云南、贵州和四川。彝族支系众多,花腰彝是彝族众多支系之一,属于云南彝族尼苏支系,花腰并非自称而是他称。“花腰彝”名称得因于妇女服饰的色彩艳丽,精美大方,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花腰彝”,俗称“花腰彝”。目前花腰彝仅居住在云南省石屏县北部的哨冲、龙武、龙朋三个乡镇,现居花腰彝仅有3万多人。

在众多的花腰彝传统民俗文化中,值得一提的是精致的花腰彝妇女服饰,其服饰以图样繁多、色彩鲜艳、刺绣精美而声名远扬,而这绚丽的花腰彝服饰刺绣均要以图形别致的剪纸图案为依托。从花腰彝剪纸样式的使用来看,传统文化和自然生态的意念体现其中。剪出的虎牙花、葫芦花、火焰花、蝴蝶等,构图饱满,赋予了剪纸艺术浓厚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是中华剪纸艺术中的一朵仙葩,同时也是云南省省级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一、花腰彝剪纸的用途

剪纸属于“传统手工艺”类,是活态民间文化传统艺术,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一。在众多的民族民间剪纸技艺中,花腰彝剪纸无需用笔画出图样。不管纸张的尺寸大小,花腰彝的妇女们都能为其凭借自己对大自然观察的已有经验,精致的图案藏于心却现于纸上,随心而剪,自由创作。可以说,剪纸是花腰彝女性灵性自为的艺术创作。剪纸的造型,有的简单明了,有的洒脱豪迈,比如花卉图样、动物图样,神话传说中的图腾等。在手巧的花腰彝妇女手中,剪刀看似在纸上简单的来回,实际却早已剪出了图案所要传达的神情和精髓。

花腰彝剪纸的题材主要来源于图腾崇拜、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等,并与其日常生产劳动息息相关。由此可见,剪纸是花腰彝原始信仰的再现。而剪纸的用途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用作刺绣制作的底样。花腰彝刺绣的独特之处在于,剪纸是制作一套华服的开始,而不同图案、面料的选取,绣出的绣品可用作日常服饰、生活用具及宗教祭祀中;二是用作贴花样本。贴花样本比起用于服饰制作的精美图案来说,此类图案粗豪奔放,不拘小节。贴花样本可用于后人刺绣作品的参考,相互之间传阅。

二、花腰彝剪纸的样式种类

目前,98%以上的花腰彝居住在云南石屏的哨冲、龙武地区,极少部分分布临近的龙朋、峨山等地。由于花腰彝全都生活在高寒山区,平均海拔在1 800米以上,在长期的生产劳作中,花腰彝能将日常生活中的所见之物都化身为剪纸图案,给当地的剪纸赋予了独特的地域性和鲜明的民族性。花腰彝的剪纸图案虽种类繁多,但其均可在祭祀仪式、节庆活动、宗教信仰中找到踪迹。其剪纸样式种类有火纹、太阳纹、日月纹、龙凤纹、雄鸡纹等,而最常见的剪纸纹样大致如下:

(一)火纹样

彝族是一个典型崇拜火的民族,比如火把节、火塘文化中尤为体现。火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化符号,已经渗透到了彝族生活的方方面面,剪纸中也不例外。彝族认为火是万物的起源,火象征着无穷的力量,可以帮助彝族人民战胜生活中的一切困难。因此,火是带给人们吉祥的象征。在花腰彝剪纸中,人们把对火的崇拜转化在“火焰纹”“火镰刀”的剪纸样式中,通过波浪曲线勾边来表现外焰火的旺盛,以螺旋曲线循环来表达内焰火的生生不息。整个图案采用四周对称构图结构,整体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及对称的美感。

(二)太阳纹样

太阳纹样是彝族典型的纹样之一,是在太阳原型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彝族认为太阳是生命的起源,万物的根本,是众神之神。所以,花腰彝为了表达对太阳的敬畏之情和崇拜之心,便创造出了太阳纹的剪纸样式。太阳纹有着多种造型:有以单纯太阳为写实之物的单一太阳纹,构图采用三角和圆心组合,显示着太阳的能量和光芒;有以太阳、动物、植物、文字叠加的太阳纹,最外围是火焰纹,推外及里是圆形、羊角纹等,整个造型呈现出太阳生机勃勃的生命力,预示着花腰彝生活的繁荣昌盛;还有以抽象几何图形构成的太阳纹,如“十”字型的太阳纹、“米”字型的太阳纹等。

(三)虎纹样

虎纹样是彝族典型的虎图腾崇拜的体现。虎一贯被中国人视为百兽之王,它是力量和威严的象征。因此,彝族以此作为自己的图腾,并将虎作为自己的祖先。虎纹样也是虎崇拜在彝族人民生活中物化的表现。在花腰彝的饰品当中,通常采用的是“四方八虎”的构图,虎纹样的运用最为常见的是虎头帽。虎头帽是儿童饰品的典范,用虎的化身来寄予孩子美好的祝愿和期望,帮助孩子驱邪纳吉。

(四)八角纹

八角纹在造型构图上给人以美感,犹如盛放的花朵,因而又称之为“八角花”或“八瓣花”,八角纹的构造主要以中心向四周发散或者由四周向中心聚合的图案为主。八角纹可以单独呈现,亦可以二方连续方式呈现,可以以套用、组合和重叠的方式应用[1]。此外,彝族八角纹结构与太阳纹结构有关,八角象征着四面八方,具有太阳普照四面八方的寓意。其中“八”在彝族传统民族文化中意义非凡,在花腰彝器具、乐器、服饰等上面都出现过“八角形”,这与八方之年有关,而八方之年是彝族古老的一种传统纪年法。并且,八角纹的外形也与太极八卦图极为相似。在对科学的天文知识掌握不准确的年代下,那时的彝族认为整个世界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自然空间,它包含着很多未知的领域。因此,天神、地鬼、山妖、水怪以及代表不同方位的神灵,位于人的四面八方,这样便组合成了一个虚拟的世界。而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八角纹正是彝族先民对初级宇宙观的认知所创造出来的。

(五)马缨花

马缨花作为花腰彝的图腾崇拜之一,彝族相信万物皆有灵性,并相信自己与马缨花有血缘关系。彝语把马缨花叫做“咪依鲁”,“咪”是大、昌盛的意思,而“依鲁”就是花的意思,连起来“咪依鲁”就是大而繁盛的花[2]。由于此花具有欣欣向荣的寓意,因此花腰彝把这种美好的寄托转移到马缨花的剪纸中,并以此来希望马缨花能够带给人吉祥平安、驱除恶魔。在构图上,马缨花讲究左右对称的平衡美感。此外,有以独立的一个马缨花纹样作为一个独立单元图的构图,也有复纹(几个相同的纹样拼接、重组或变形重复出现)和杂合纹(不同的纹样交叉组合的图案)。花腰彝喜欢马缨花、崇拜马缨花,并希望马缨花能够给彝族人民带来幸福生活的美好憧憬。

(六)菱形纹

菱形纹饰剪纸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图案,此图案被广泛运用到彝族妇女的腰带、包帽、手帕等饰品中。在花腰彝妇女的剪纸中,菱形纹经常搭配花草虫鱼图形出现,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三、花腰彝剪纸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花腰彝剪纸的主要特征是造型富厚、繁而不乱、构图饱满,大量使用的虎牙花、葫芦花、火焰花、牡丹花和鸟、鱼、蝴蝶、孔雀等吉祥图案[3],它们既是彝族美好生活期许的一种表现,又有传统文化和自然信仰的内涵。花腰彝妇女也会告知自己的孩子要热爱尊重大自然,学会察觉大自然中的美好事物。于是她们把自然界中的美丽图案变成一张张构图精美的剪纸,并将剪纸融入到服饰中,用自己智慧勤劳的巧手,将花腰彝的崇拜和信仰,以各种各样的剪纸图案寓意于服饰刺绣之中。

(一)自然崇拜

自然崇拜是早期的彝族先民对自然界还缺乏客观的认知,进而产生恐惧心理,由恐惧产生崇拜,并以人格化的或神圣化的自然物和自然力等为崇拜范围对象的自然宗教的基本表现形态,认为自然之物都具有意志超脱自然之力的主宰能力。其中崇拜的对象包括天、地、日、月、星、山、石、海、湖、水、火、风、雨、雷、雪、云等天体万物及现象变迁的现象。彝族先民认为,这些自然物及自然力是具有意志、情感和奇特的神力的。彝族认为天有天神,地有地神,日有日神,月有月神,举凡山、川、雷电,都有神在主宰着,这些神明会对人们的生命及命运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希望通过对其祷告和敬拜,希望能够得到神灵的庇佑。

花腰彝妇女们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将自然崇拜和剪纸巧妙的结合在一起,赋予了剪纸宗教色彩,同时继承了彝族先民对自然界的崇拜敬畏之心,并最终反映在花腰彝的服饰和日常生活用品中。花腰剪纸纹样中十分常见的太阳、星星、月亮等就运用在服饰剪纸纹样、祭祀剪纸纹样和饰品剪纸纹样中,是人们对自然崇拜的体现。又如,花腰剪纸纹样中典型的八角纹,八角被花腰彝分别给予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是人们对自然崇拜的诠释。

花腰彝妇女的服饰以颜色艳丽而闻名,而服饰的绚丽就得益于“花纹样”剪纸的造就。花腰彝妇女剪纸的题材源于与之密切相关的自然界之物,每个花背后又被赋予了不同的特定含义。山茶花代表兴盛,石榴花代表子孙满堂、人丁兴旺,蝴蝶花代表吉祥如意,桃花辟邪转运,玫瑰花代表爱情,金雀花象征幸福安康、阖家幸福,相思花象征男女之情,鸡爪花象征长命百岁,牵牛花具有相思之情等。

再有,剪纸中的太阳纹。花腰彝精巧的将自然界中太阳崇拜剪制出来,并绣在花腰彝妇女的领口或袖口上,借用太阳纹样来告知人们,花腰彝的勤劳努力和辛勤劳作。

(二)祖先崇拜

彝族喜欢马樱花,不仅因为马缨花美丽、耐旱、耐寒,经得起风霜,更主要的原因是马缨花的祖先崇拜。据相关史料记载,在上古时期,突然有一天,洪水泛滥成灾,彝族先祖阿普笃慕在洪水到来之际及时躲进了葫芦里,葫芦顺水势而下,一直漂流到了天上。在洪水殃及天庭之后,当时的天神策格便下令,让九个太阳和九个月亮分别在白天和黑夜齐出,照射洪水泛滥的地区。此令一出,洪水渐退,神葫芦也从天上漂浮而下,且恰好卡在一棵马缨花树的树杈里,马缨花由此也救了彝族的祖先阿普笃慕。至此之后,马缨花也成了彝族人民的图腾和信仰的吉祥物[4]。花腰彝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开发设计了马缨花的剪纸纹样,将自己民族对祖先的崇拜在剪纸样式中很好的传承下来。马缨花也被大量广泛的用作服饰、饰品的刺绣底样。由此可见,花腰彝对马缨花的喜爱和敬仰。

(三)图腾崇拜

图腾崇拜是非常古老的原始宗教形式,是人类原始文化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并认为人是与某一图腾有亲缘关系的,图腾具有人所不具备的超能力,因而人们崇拜敬畏它。可见,图腾也是彝族先民在远古时期的精神寄托和认识现实世界的途径之一。同时,人们也会通过举行仪式去敬拜图腾。

彝族图腾崇拜是古代彝族社会制度和宗教信仰的缩影[5]。彝族的族称与对虎的称呼是一致的。《虎荟》中记载:“罗罗,云南蛮人。呼虎为罗罗,老则为虎。”这里的“罗罗”既是彝族的称呼——彝族普遍自称为 “倮倮”,族称为倮族或虎族。千百年来,彝族是一个崇虎、畏虎、敬虎、奉虎的民族,虎对于彝族而是神圣不可侵犯。彝族创世史诗《梅葛》中写到:“虎头作天头,虎尾作天尾,虎耳作天耳,左眼作太阳,右眼作月亮,虎须作阳光……虎肝变成铁,虎脾变成锡,虎肾变磨石。”[6]花腰彝同样视虎为图腾,以虎为神兽,虎纹样也是花腰彝除火图腾之外,另一个最具代表性的图腾。富有创造力的花腰彝把虎图腾设计剪纸图案,并绣在自己衣帽、鞋包等物品上,以示本民族对“虎”传世神的敬仰。

彝族常常自称是火的族人,“火的民族”也成了彝族的代名词。彝族先民赋予了火神圣的意义,认为火是同太阳同样重要的东西。彝族崇尚、敬畏火,花腰彝作为彝族的支系也不例外。花腰彝喜爱火,把火看作是生命力的象征。花腰彝对火的崇拜表现为以下几方面:一是火能够帮助家中祛除鬼怪妖魔,战胜黑暗中的鬼邪;二是能够保佑人畜平安,粮食丰收,带给人们好运;三是能够照亮黑暗,带来光明,且带给人们以温暖、力量。家中老人也会教导孩子,要永世不忘火的恩情,这在花腰彝一年一度欢庆的火把节中有所体现。彝族世世代代与火为伴,与火有着千丝万缕的感情联系,他们视火为神的化身,并且每年用祭祀的方式去祭拜它。花腰彝将对火的崇拜延伸到剪纸技艺中,较为突出的剪纸纹样是火焰纹、火石纹和火镰纹。火焰纹用流畅的线条感来彰显熊熊火苗,栩栩如生的图案令人惊叹花腰妇女的创造力和想象力[7]。火焰纹以排列火重叠的方式组合图案,犹如冉冉升腾的烈焰,给人以热烈大气的感觉。火镰纹造型丰富多彩,剪纸纹样多以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图形出现,图案在审美上追求一种对称性和抽象派风格,以此来突显出中心图案元素的精炼简明,极富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

花腰彝剪纸是彝族人民经过长期历史发展积淀下来的一种文化再现形式。其中涉及到的不仅仅是剪纸本身这门精巧的技艺,还包括了花腰彝的服饰文化特色、宗教信仰、民族美学造诣等文化表征。可以说,花腰彝剪纸既是彝族文化非物质遗产保护的载体,也是蕴含质朴民族文化的象征形式。花腰彝剪纸为艺术设计领域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源,并以其独一无二的艺术魅力向人们展现着花腰彝乐观开朗的处世态度和民族气魄。

猜你喜欢
图腾崇拜彝族
彝族海菜腔
消失在法庭的邦博
《这条比较傻》等
再来一瓶
关注食品安全
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的致富启示
彝族荞粑粑
我崇拜的那条“龙”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古埃及人的圣甲虫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