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士横刀 美人挟瑟
——从书法作品论柳亚子与苏曼殊的革命情谊

2020-01-03 02:28苏州大学博物馆
艺术家 2020年11期
关键词:南社苏曼殊柳亚子

□朱 兰 苏州大学博物馆

书法和诗词以创作的形式和内容传达作者的情感和风范。南社盟主柳亚子的书法风格洒脱恣意,不拘小节,从书法作品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柳亚子要求变革、渴望创新、豪放不羁的超然个性。柳亚子的好友,南社僧侣诗人苏曼殊以清雅脱俗的文笔传递坚定不屈的革命意志和爱国情怀。

苏州大学博物馆馆藏书画作品中有两幅柳亚子的书法作品。一联一轴,行书七言,诗句均出自被柳亚子赞誉为“一代天才”的苏曼殊笔下[1]。

《行书七言》联(见图1),释文:“壮士横刀看草檄,美人挟瑟请题诗。”七言对联的内容出现在苏曼殊给柳亚子的信中。1911 年10 月10 日,辛亥革命的开端——武昌起义全面爆发,苏曼殊远在异国,极为兴奋,11 月在《与柳亚子书》中提及:亚子足下:曼离绝语言文学久。昨夕梦君,见媵上蒋虹字腿,嘉兴大头菜,枣泥月饼,黄炉糟蛋各事,喜不自胜;比醒则又万绪悲凉,倍增归思。“壮士横刀看草檄,美人挟瑟请题诗”。遥知亚子此时乐也。如腊月病不为累,当检燕尾乌衣典去,北旋汉土,与天梅、止斋、剑华、楚仓、少屏、吹万并南社诸公,痛饮十日;然后向千山万山之外,听风望月,亦足以稍慰飘零。亚子其亦有世外之思否耶? 不慧曼殊顶礼[2]。

苏曼殊听闻捷讯的欣喜跃然书信中,“壮士横刀看草檄,美人挟瑟请题诗”是苏曼殊引用清代诗人查荣《送武曾之宣府》中的一句,用以表现他想象中柳亚子的壮美情怀,同时流露出他对革命极大的渴求和对革命胜利后的浪漫幻想。这句七言诗词在柳亚子的《哭苏曼殊》中亦有引用。1918 年,年仅35 岁的苏曼殊离世,柳亚子十分悲痛,浏览苏曼殊生前的信件和绘画,回忆了自己与苏曼殊的交往,流泪写下《哭苏曼殊》四首诗。其中一首:“壮士横刀事已非,美人挟瑟欲何依?七年絮语分明在,重展遗书涕似糜。”柳亚子自注:“壮士横刀看草檄,美人挟瑟请题诗,君光复岁寄余书中语。”[3]翻看七年前苏曼殊的《与柳亚子书》,友人已逝,重展其信,满目泪光。对联内容凸显了柳亚子和苏曼殊共同的革命信念及二人深厚的革命友谊,他们均借此句抒发心中的情绪,一位是对革命的喜悦与幻想,一位是对友人离世的悲痛和感伤。《行书七言》联,上款;“宗樾先生大教”,是柳亚子将苏曼殊信中引用诗句赠送给“宗樾先生”,下款“亚子”,钤“礼蓉招桂之龛”(朱文方印)(见图2)。“礼蓉招桂龛”是柳亚子为悼念张应春烈士而取的书斋名,他把书斋名刻成印章,经常钤用。柳亚子曾说:“那礼蓉招桂龛,是从日本回来用起的,将以纪念我的亡友,也是终身长用,不会废掉的。”由此可推断出,完成《行书七言》联书法作品的时间是苏曼殊离世后,1928年至1958年之间的三十年内。

图1 柳亚子 《行书七言》联 134cm×33.2cm 纸本 民国

无独有偶,馆藏柳亚子的另一幅书法作品是《行书七言》轴,民国,柳亚子,纸本,纵64.2 厘米,横31.8 厘米(见图3)。释文:“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款:“曼殊先生属书”“亚子”。《行书七言》轴,书法内容是柳亚子借用了苏曼殊《本事诗》其中一首《有赠》。原文在苏曼殊《燕子龛随笔》中,如下:

日本“尺八”,状类中土洞箫。闻传自金人。其曲有名《春雨》,阴深凄惘。余《春雨》绝句云: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

图2 “礼蓉招桂之龛”印

图3 柳亚子 《行书七言》轴 64.2cm×31.8cm 纸本 民国

苏曼殊借诗抒情,整首诗清新隽永,字里行间又渗透出俊逸豪放。《本事诗》记录了苏曼殊在日本一段浪漫而无终的他乡遇知音的感情。此诗前两句讲述在异国他乡,苏曼殊听到与汉乐洞箫相似的日本乐器“尺八”吹奏的《春雨》,音调极为悲凄,勾起了他对祖国的思念之情。1908 年,苏曼殊曾在杭州养病,故用“浙江潮”表达对故土的强烈情感。后两句是诗人对此时此景的描述。自己出家为僧,世人已经不认识当年文坛才子,诗人在落英缤纷的樱花中孤寂前行,不知归往何处。苏曼殊用梦幻般的诗意宣泄了自己漂流异国的落魄,孤寂心情、思乡之情跃然涌动。柳亚子将此诗挥洒纸上,行云如流水,落笔如云烟,一气呵成,赋予了书法生命力,诗情盎然,鲜活灵动。落款处钤“柳亚子”(朱文方印)(见图4),作品右下角被曾经的收藏者押有一枚收藏印。

图4 “柳亚子”印

苏曼殊把深长超俗的诗意、清秀高逸的诗风、色彩明丽的诗韵融在“七言绝句”尺幅间,柳亚子颇为欣赏,并自叹“文采风流我不如”。柳亚子和苏曼殊出身于不同的家庭背景下,却有着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历史成就了他们,他们是时代的弄潮儿,意气风发,激扬文字。柳亚子出身于“松陵文献,尽在柳氏”的书香门第,家庭塑造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投身革命是水到渠成。苏曼殊从小寄人篱下的生活造就了他孤傲执着的性格,民主自由是他所向往的。苏曼殊时僧时俗,国家的安危使他无法回避现实。1906 年,苏曼殊“识高天梅、柳亚子”。1909 年,柳亚子与陈去病、高旭创立了南社,南社成员多为同盟会成员。南社以文学为武器,神情激越、意气风发,支持民主革命,提倡民族气节,是辛亥革命前后最有影响力的革命团体。苏曼殊是这一革新派的文学团体重要成员。柳亚子和苏曼殊有着共同的信念和爱好,他们彼此欣赏,惺惺相惜。苏曼殊的诗大多数刊登发表在柳亚子主编的《南社丛刻》上。南社的传统是雅集,苏曼殊在1911 年11 月《与柳亚子书》中提及和南社好友们“痛饮十日”。诗人通过诗词歌赋把酒言欢,出版革命刊物,揭露封建专制,强烈要求民主。同样是诗人的南社盟主柳亚子,其诗文辞典雅,激昂豪壮并赋予革命浪漫主义色彩。柳亚子的诗是革命的号角,是时代的风向标。他和苏曼殊的友谊建立在对革命的炙热渴望和焦灼期待中。而苏曼殊的离世,令他十分伤感和悲痛,他曾在黎里的家中供奉着苏曼殊的牌位。1926 年,柳亚子和其子柳无忌开始着手对苏曼殊进行研究,1927 年至1928 年,《苏曼殊年谱及其他》《曼殊逸著两种》《苏曼殊诗集》《曼殊全集》先后在上海北新书局出版,随即在全国掀起了“曼殊热”。柳亚子是对苏曼殊进行研究的开山始祖,他奠定了苏曼殊在中国文学历史上不可磨灭的地位,更为进一步对苏曼殊展开研究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结语

综观馆藏的两幅柳亚子书法作品,疏落娴雅、自然洒脱、别具风格;苏曼殊诗词灵动清雅,意境幽深,独具个性。他们的革命信念、深厚友谊宣泄在方寸间,他们的豪情壮志、惺惺相惜跃然纸上。书法作品承载着柳亚子和苏曼殊的民主信念,同时也见证着柳亚子和苏曼殊的革命情谊。

猜你喜欢
南社苏曼殊柳亚子
南社的历史与新生
忘却饥饿的读书人
第四届“柳亚子杯”全国诗歌大赛启事
岭南多古韵 南社为翘楚
苏曼殊为绝世美人,损及一衣
柳亚子故居
南社
星耀華夏
——岭南历史文化名人图册
曼殊趣事记
柳亚子和周恩来之间的“龃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