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

2020-01-03 10:17熊艳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0年12期
关键词:发展困境对策

熊艳

[摘 要] 经过实地调研,本文全面了解了江西省内10所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状况,指出江西省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并尝试分析困境产生的原因,提出突破困境的路径。

[关键词] 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0) 12-0010-02

2001年南昌航空大学开始社会工作本科层次招生,这次招生开创了江西省内开设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之先河。可是,该校社会工作专业只招生到2016年,2017年就停止招生。从南昌航空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兴衰,我们可以大致了解江西省内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概况及面临的困境。江西省内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发展面临怎样的困境?困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走出困境?这些问题值得深入思考。

一 江西省内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困境具体表现

通过深入走访调研,我们对江西省内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情况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从2001年南昌航空大学第一批设立社会工作本科专业,到2003年南昌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和江西师范大学三所高校也开设社会工作专业,2004年江西科技師范大学,2005年井冈山大学,2011年赣南师范大学、豫章师范学院(开设社会工作专科),2014年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开设社会工作专科),2016年南昌工学院,截至2020年初江西省内总共有10所高校设立了社会工作专业。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2003年是江西省高校社会工作发展最为迅速的一年,江西高校迎来了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春天。近二十年来,这些高校为江西省及全国培养了一大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又据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内部统计数据显示,到2013年江西省共有9所高校开设了社会工作本科,2014年共有3所高校招收MSW(南昌大学于2019年招收首批MSW学生),这两个数值均低于华东地区平均值(分别是13所和4所),由此可见,江西省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是比较慢的,面临发展的困境。

1 招生困境

目前江西省内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招生情况普遍不容乐观,尤其是专科和本科层次,硕士专业情况好一些。例如Y大学,2011年开办社会工作专业以来,第1年招生44人,第2年招生40人,第3年只招了22人,后面每年30人左右,这种招生状况直接导致了该专业在2017年停止招生。N大学也面临同样的困境,2015年和2016年社会工作专业只招到28人,因此2017年也终止招生。

2 人才培养困境

人才培养是任何一个专业教育的关键。可是,江西省内有些高校在开设社会工作专业之初,其实并没有在这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做好充分地准备,没有思考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别校相比优势何在,也就是说,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核心竞争力,缺乏竞争优势。Y大学就是如此,人才培养方案没有自己的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觉得专业方面好像什么都知道一点,但真正实际操作起来又不行。

3 教学资源困境

教学资源对专业教育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反映学校(或学院)专业书籍比较有限,特别是国外翻译过来的有关社会工作专业的专著较少,而且更新速度慢,常常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另外,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离不开实验室。可是,大部分高校在设立社会工作专业之时,并没有预先配备专业实训室和实验室,一般是在专业开办之后才慢慢建设起来,如G大学是在开办专业两年之后才建成了两个实验室,还是和公共管理专业共用。

4 教学环节困境

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实习及实践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水平的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专业素质,提升学生服务社会技能的必由之路。高水平的实践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把专业理论运用与专业实践。在越来越重视实践教学的今天,各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实际状况往往是“重理论轻实践”。社会工作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理论固然很重要,但是如果实践缺位,培养的学生实务能力必将大打折扣。有的高校实习也只是流于形式,让学生随便找实习单位,学生当然也没有进行真正的专业实习。

5 就业困境

江西省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就业一般去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如深圳、珠海、广州、上海等,留在省内的少之又少。还有一个特点是从事本专业的人数少,大约只有十分之一,绝大部分未从事本专业。例如,Y大学2014年毕业生44人从事本专业的只有4人,并且都没有留在江西,分别去了深圳和珠海。

二 困境产生的原因

1 缺乏专业认同感造成招生和就业困境

社会群体对社会工作专业不了解,更不清楚社会工作在解决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方面的重要作用。很多家长对社会工作专业不了解,学生也是如此,直到进入大学开始专业学习了,还对专业缺乏应有的认识。当问他们当初填报志愿的时候是不是第一志愿选择社会工作专业,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会告诉你,他们是被调剂的,十个里面只有一个报的第一志愿。此外,缺少理论水平高和实务能力强的综合型专业教师也造成了学生专业认同感低。对专业的认同感偏低直接导致了招生困境。如Y大学2013级招生22人,2014级招生31人,2015年招生47人,2016年招生38人,因为每年招生情况差,所以学校领导认为这种招生困难的专业还是停招比较好,于是2017年没有继续招生。

缺乏专业认同感,也是造成社会工作专业就业困境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学生在数年的专业学习中,未能形成强烈的专业认同感,没有认识到社会工作专业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重要作用,从而放弃专业,选择其他工作。当然,这其中也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即待遇较低的问题。

2 专业教育与职业化要求脱节造成人才培养困境

在强调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今天,各高校近几年也开始重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各专业都拿出三分之一的课时用于实践教学,这似乎显示了对实务能力重视。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如J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总学时2472,其中实践学时只有288,占比远没有达到三分之一。可见,目前江西省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仍然是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而轻视实务能力的锻炼。

从江西省内10所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培养方案来看,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特色不足。各高校普遍采用通才教育,培养的学生没有什么专长,与职业化要求脱节,毕业生在社会上竞争力不强。T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D先生指出,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一定要紧密结合职业化要求,否则,培养出来的学生短时间内难以适应专业化的工作。

3 区位条件造成资源困境

江西地处中部地区,区位条件不如东部南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水平包括工资待遇也比不上沿海地区,这必然导致地方政府对教育的投入的差异。而且各高校资金有限,必然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重点专业、重点项目上,像社会工作这种非重点专业投入的资金实在有限,这就制约了專业实验室的建设,专业图书资源、软件资源的更新难以为继。另外,工资待遇低也促使更多的毕业生远走他乡,去待遇较高的沿海城市。如Y大学2015级学生L在江西省萍乡市某社区工作,与政府签合同,一年工资4万,这个工资,比2018年江西省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68573元,相差了近三万元,同年,广东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88636元。

三 走出困境的路径

1 政策扶持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工作,制定了150多项政策法规对发展社会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相应地各级政府日益重视社会工作,加大政府购买服务的力度。高校也应对社会工作专业采取倾斜政策,重视专业发展,加大投入。G大学社会工作专业负责人说,学校重视、校领导懂,是专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G大学社会工作专业能够迅速发展,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现任校长的积极支持。

2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方面,各高校社会工作专业要突出自己的特色。比如,随着中国进入老年化社会,老年人的增多、老年群体的壮大,社区和机构急需懂老年社会工作的专业人才。针对这方面人才需求的增长,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考虑适当调整专业方向,以适应社会的需要。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要培养有专长学生,这样他们在激励的社会竞争中才有优势。江西省高校可以尝试采取“UGN”模式,这种模式就是指依靠地方高校(University)自身创办发展起来的社会工作,借助政府(Government)执政理念向“政府购买服务”转变,联合社会工作机构(即非政府组织NGO),构建“三位一体”社会工作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3 搭建对外交流平台

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仅靠专业教师闭门造车是不可能实现的。各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必须要拓宽交流的平台,一方面,加强省内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沟通。省内高校应早日建立这样一个交流的平台,通过不断地沟通、学习,到达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目的。另一方面,加强与社会工作发展较先进地区的沟通。首先是到珠三角沿海地区学习交流,其次是到香港、台湾等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比较发达的地区去学习,最后,有条件的话,还鼓励走得更远,到日本、到美国、到英国。在这一方面,J大学的经验值得借鉴。J大学与日本有交流项目,与英国合作办学,与台湾东海大学有学术往来,这些对外交流平台的建设,开拓了教师和学生的视野,增长了见识,锻炼了实务能力,助力了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屈勇.社会工作实习指导[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1.

[2]刘庆.地方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8).

(责任编辑:张宏玉)

猜你喜欢
发展困境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关于行业性科技期刊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
新课改视阈下我国小学英语教育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
宁夏回族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
大数据时代下免费手机软件盈利模式探讨
基建投资预算贴合工程造价控制阶梯化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