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课程思政”视阈下的护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2020-01-03 04:48唐强杨玲
人物画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教学课程护理专业课程思政

唐强 杨玲

摘 要:在医学高校的专业课程体系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有助于加快院校实现立德育人的目标。本文简单阐述了“课程思政”的内容以及“课程思政”对于开展护理专业课程的重要性,并从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优化“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对人文素质的培养以及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入等角度,论述了“课堂思政” 视阈下对护理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课程思政;护理专业;教学课程;改革

高校对“课程思政”的落实,促进了护理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强化了对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的培养。将思想道德素质教学融入到专业课程的教育体系当中,有助于为学生指引了明确的的发展方向,并加强了护理专业学生的整体素养,为课程体系以及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

一、简述“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基础作为课程的依托,把“立德树人”当做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发展目标,并采用全程教学、全员参与的育人模式,促进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在开展护理专业课程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挖掘出护理课程当中的政治思想内涵,并且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提供护理方面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道德素养。在医疗事业不断发展的前提下,社会生活对护理专业的人才以及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保障“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能够符合现阶段素质教育的需求,就加强对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为和谐的医患关系提供保障。

二、“课程思政”利于护理专业课程的开展

护理课程是医学院校的主要课程之一,为培养医疗事业综合性的技术人才提供了基础保障。在“课程思政”的发展趋势下,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人文素质培养课程以及专业理论技术课程等三项基础理论知识课程进行有机结合,并且需要保障这三项课程能够同步开展,共同为医学院校和医疗事业培育综合性的专业人才。在护理教学过程中开展“课程思政”工作,能够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价值观念,并解决其在校和实习阶段的矛盾,缓解学生对护理专业的排斥心理。“课程思政”能够从课堂的教学目标出发,在传输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为学生引领正确的价值观念,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三、“课堂思政” 视阈下对护理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

(一)创新模式,丰富内容

在传统的护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注重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的培养,而是更多的将培养护理方面的专业技能以及理论知识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然而,由于学生在学习护理知识的过程中,不能够将基础理论知识与思想政治内容有机结合,导致部分学生存在思政盲点,影响了整体的学习效率以及教学质量。因此,在护理专业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还需要创新现有的护理专业教学模式,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相互衔接,丰富护理课堂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动性的引导培养,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通过思政理念与教学体系的融合过程,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以及日常行为习惯进行提升。

(二)优化“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为了突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效果,因此,在护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课堂教学体系以及科学的教学设计方案,并对传统的“说教”模式进行更新,不再一味的对学生实行单向的知识传输。不仅如此,还需要对现有的教学设计进行优化,将思想政治教学理念深入到护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当中,构建出培养综合型护理专业人才的教学方案,并根据医学院校以及专业学生的具体情况,将思想政治素质培养教学内容融入到专业护理课程当中,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政治教育以及道德素质的培养,切实提升学生的思政素质。除此之外,院校还可以为护理专业毕业生开展关于护理岗位的职责、职业操守以及职业精神方面的讲座,帮助学生明确就业目标,树立正确的择业方向。

(三)人文素质的培养

在对“课程思政”视阈下的护理专业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时,可以融入人文培养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情感价值,并加深责任感与使命感,促进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衔接。例如:在解剖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遗体捐赠”的流程来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价值,并带领学生重新审视护理专业的课程教学体系内容,使其对自身所承载的责任具有清晰地认识,促进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展现自我价值。教师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把自身当做课堂的引导者,因此,在思政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明确教育教学目标以及“课程思政”的内涵,保障思政教学内容的高效利用;同时教师还需要以身作则,积极的参与学校组织的教学培训活动,注重自我能力素质以及行为习惯的提升,为学生树立良积极向上的典范,并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四)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

在开展护理专业课程的同时,需要将教学内容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并在课堂中融入社会文明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盛况。在课程中安排的教学内容需要对学生的价值观念具有积极影响,加深学生的服务理念,使学生能够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互连接,实现共同促进。除此之外,护理课程的教育教学活动安排需要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具有促进作用,并协助其树立正确的发展目标和道德观念,再对护理方面专家学者的历程进行分析,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结语:在“课堂思政” 视阈下对护理专业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满足了社会生活对专业型护理人才的需求。通过对护理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并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提高了學生的职业素养,加深了其对于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技能的掌握。优化的教学体系,创新了护理专业新型的发展格局,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就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陈艳秋."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基础护理学》教学探索[J].中国保健营养,2020,(16):28.

[2]陈玉芳,王艾青,张艳林,等.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护理学导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0,(19).

作者简介:

杨玲(1982—),女,汉族,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讲师,学士学位,研究方向:护理教育、护理心理、护理管理;

唐强(1981—),男,汉族,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讲师,学士学位,研究方向:护理教育、护理心理、护理管理。

猜你喜欢
教学课程护理专业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社区融合教育点亮智障儿童的生活
转型背景下护理专业解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高校开展武术段位制教学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在护理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探索
高职电子技术教学课程探讨
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研究与实践
游戏的教育价值及其在课程中的实现路径探究
微课在高职人体机能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