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背景下的村落公共空间景观营造初探

2020-01-04 01:30张万荣
山西建筑 2020年14期
关键词:村落营造乡土

陈 媛 张万荣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 杭州 311300)

0 引言

作为村落中邻里乡亲之间首要的社交活动场所,本文所研究的村落公共空间的景观营造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最重要内容之一,是村民们在空闲之余进行日常交流、娱乐放松的重要载体,也是传承乡土文化、改善乡村面貌、提升乡村幸福度的关键所在。

井喷式的美丽乡村建设中,村民居住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与此同时,村落公共空间景观却经受着巨大的挑战,出现了盲目追求城市风貌、功能单一、使用低效、忽视文化特色挖掘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对于村落公共空间的研究迫在眉睫。

1 相关概念阐述

1.1 美丽乡村

2013年我国农业部启动了以“美丽乡村”为主题的系列活动。2015年颁布的国家标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中提及,将“美丽乡村”定义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规划科学、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宜居、宜业的可持续发展乡村(包括建制村和自然村)[1]。

1.2 村落公共空间

村落:是在历史发展的漫漫长河中,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适应不同的自然环境逐渐形成的,积聚和传承了厚重历史文化的人居环境聚落[2]。

村落公共空间:学术界很多学者对村落公共空间都有自己的见解,本文中的村落公共空间主要指村落中的街道巷弄、广场空地、村头树下等人们可以自由进出,进行生产活动、文体娱乐、休闲交流且具有开放性的公共场所。

2 村落公共空间的分类

根据空间所呈现出的形态的不同,可以将村落公共空间分为点状公共空间、线状公共空间和面状公共空间。

点状公共空间:形状多为团块状或边缘不规则,面积较小,利用率高。主要指一些开放性的空间节点,不仅能够满足一些小规模的日常休闲交流活动,同时与其他空间类型相比,通常具有独特的标识性。常见于村中共用的水井、古树、转角处等。

线状公共空间:呈条带状,是各个公共空间之间关联的纽带,构成了村落整体的空间骨架。常见于街巷空间、滨水空间等。

面状公共空间:面积较大且开放性较强,能够容纳大量的人群,是举行各种大型活动的场所,具有极强的通达性。常见于晒场、广场、庙会等。

3 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3.1 空间趋于“城市化”,地域文化特色缺乏

在加快美丽乡村建设脚步的大背景下,规划设计者为了图快,设计通常模仿照搬成功的案例,忽略了村落自身独有的特征。而且在村落更新过程中,许多村落建设对于村落自身的文化价值不予以重视,以为一味模仿城市就能体现自身的发展,使得村落整体流于形式,过于追求形象工程。这就导致了村落公共空间景观与村落整体风格不协调,长时间形成的地域文化逐渐丧失,对于村落来说是一种不可挽回的损失。

3.2 忽略了使用者的需求,公共空间缺乏活力

在村落公共空间使用的过程中,村民是其主体使用者。但村落公共空间的营造往往都是政府决策,忽视了村民自下而上的需求,使得村落公共空间使用率降低,逐渐丧失其功能。例如有些村落过于刻意设置集中性公共空间,虽然偶尔会组织一些活动,露天电影、文艺晚会等,但大部分时间都只是空旷的闲置场地。由于规划设计者们常常缺乏对使用者行为习惯与真实感受的深入分析了解,导致现如今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村落公共空间无法吸引人们聚集活动,整个公共空间缺乏活力与生命力的彰显。

3.3 公共空间衰退,最终演变为“消极空间”

1)在过去,人们长期生活在村落之中,接触环境较为封闭,村落公共空间就是他们日常生活、交流活动的主要场所。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洗衣机的出现替代了去洗衣码头洗衣,电视机的出现替代了看戏,电话的出现替代了面对面交流的必要性。相比于聚集在公共空间,人们更愿意呆在家中享受闲暇时光。

2)在村庄建设进程中,有些公共空间被占用,有些公共空间被废弃,再加上缺乏管理,使得景观杂乱无章,失去活力。

3)新建的公共空间也存在许多问题,例如传统建筑被拆除,特色铺装被现代化的大面积的铺地所代替,缺乏符合场地特征的景观,位置较远,配套公共设施不齐全等。上述均是村落公共空间走向衰退的表现,随着社会进程的不断发展,公共空间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最终将会演变成千篇一律的“消极空间”[3]。

4 村落公共空间景观营造策略

4.1 传承地域文化,彰显地方特色

村落最大的特点是长时间形成的地域文化,地域文化是随着自然环境、地理条件、历史变迁等因素的变化逐渐丰富完善形成的,不仅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而且在凸显很高的艺术价值的同时还能展现独特的表现力[4]。设计时应当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在继承又有所扬弃的基础上提炼出富有村落文化特色的景观符号,将其灵活地运用到村落公共空间的景观营造中去。

4.2 乡土保护,慎重开发

在美丽乡村建设进程中,片面追求“城市化”的村落比比皆是,导致村落原有景观逐渐消失,因此对于乡土景观的保护尤为重要。如在新农村建设中,为了模仿城市而建设大广场,这一设计不仅尺度过大、过于空旷而无法吸引村民驻足,还使用大面积的铺装,速生树种等,破坏了自然环境的同时与周边大环境格格不入。因此村落公共空间的景观营造应注意乡土性与原生性的保护,若原有公共空间拥有极具特色的乡土元素,应当在保护的基础上慎重开发,并在设计中多采用乡土材料、原生树种等。

4.3 以人为本,激发村民参与意识

村民是公共空间使用的主体,规划设计者们在设计时应该以人为本,站在人的视角去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在充分听取村民的意见与要求的前提下,观察他们的行为活动,设计出符合他们生产、生活习惯和思想的公共空间。同时,村民是最为了解村落环境与文化的一群人,也是村落公共空间长期以来的创造者,通过激发村民的参与意识,刺激村民的视觉冲击力,可以带给他们身临其境的体验感,从而提升村落公共空间的人情味与活力,这才是人性化的设计。

另外,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老人儿童以及特殊人群的需求,如根据老人生活习惯设置休憩设施,为儿童设计符合儿童喜好的玩耍设施,以及为特殊人群设置无障碍设施等。在满足村民安全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满足他们的感情需求。

4.4 合理布局,营造丰富的公共空间

村落公共空间景观营造的最终目的是为使用者建设一个活动丰富且又饱含生命力的环境。现如今村民不再频繁使用村落公共空间的原因之一是空间中的活动类型过于单一,无法满足村民们多样的需求,即功能的缺失。设计应从村民需求角度出发,合理规划布局,适当地在同一空间融合多种活动内容,营造富有活力的多样化公共空间。要注意的是,村落公共空间的布局要适宜,尺度过大会显得空荡,使人感觉孤独寂寥,而尺度过小则会带给人压迫感,缺乏舒适性。

丰富的公共空间应是形式美与功能美相结合的,周围环境景观的营造也极为重要,通过丰富的植物配置、特色的小品设计等,都能给村民带来美的享受。

5 结语

村落公共空间的景观营造是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规划设计者应该充分结合村落的乡土文化与自然环境,在充分考虑使用者需求的基础上立足村落本体进行针对性设计,将地域文化特色通过景观的手法融入到村落公共空间的营造之中。并且在具体的设计中根据不同类型的景观空间采用因地制宜的设计方式,注重场所精神的展现,努力焕发乡土记忆。

本文针对村落公共空间的研究还比较浅显片面,需要在后续的学习工作中继续加深思考并不断探索。希望本文能够给予相关研究一些参考与借鉴,共同促进美丽乡村的美好发展。

猜你喜欢
村落营造乡土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田园养生景观营造探讨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乡土中国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