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公益频道的特色分析

2020-01-04 07:16孙丽
传媒 2020年23期

孙丽

摘要:随着“互联网+公益”战略的纵深推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也进入了全新的公益3.0时代,以互联网思维、互联网平台、互联网技术等为核心要素的公益组织和项目开始成为主流。作为国家级主流媒体的公益实践平台,新华网公益频道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为业内标杆,在品牌影响力及传播范围方面显示出了独特优势。新华网公益频道有着明确的发展诉求与公益理念、强大的“母媒体”资源优势、智慧化公益服务平台,以及互联网+项目孵化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新华网公益频道 公益理念 公益传播 公益生态圈

2017年,一项名为“小朋友画廊”的互动公益项目在微信朋友圈快速传播,据公益项目方统计,15个小时内筹款总额超1200万,这充分凸显了互联网公益的时代能量。近年来,许多媒体也纷纷借助互联网优势,发力拓展互联网公益板块,并逐渐成为当前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新华网公益频道(以下称“新华公益”)作为新华网公益创投的代表,经过多年实践完善,已经成为集在线筹款、慈善商店、慈善交流、慈善基金等为一体的公益品牌,并于2016年成功入选首批慈善组织互联网筹款信息平台。值得一提的是,新华公益是12家慈善组织互联网筹款平台中唯一的“国家队”。新华网公益频道的成功并非偶然,对其发展模式与成功之道进行研究,对于当下我国互联网公益事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现实指导意义。

一、明确的发展诉求與公益理念

新华公益之所以能够在众多互联网公益平台中脱颖而出,首先得益于其明确的发展诉求和公益理念,即统一公共服务和价值诉求,拓展公益慈善事业的效益空间。近年来,慈善事业的战略地位不断提高,并成为新时代社会建设的全新历史任务,进一步凸显了其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优化社会分配机制方面的作用。因此,主流媒体必须要明确自身角色定位,加强对慈善事业的正面宣传与引导,在扩大公益慈善社会影响范围的基础上,激发公众参与慈善的动力,同时促进相关利益主体的整合,为慈善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创造性转移提供重要保障。而在这一方面,新华公益无疑作出了良好表率,它不仅通过“一方有困难,各方齐支持”的理念宣传,强化了广大受众的慈善意识,而且通过宣扬“人性、博爱、奉献”等思想,引导受众树立正确的公益价值观,同时还通过对救助政策、程序的解读宣传,为弱势群体提供及时有效的权益保障和支持。

其次,新华公益还将媒体的舆论监督与公益慈善进行了有效整合,有效提高了公益慈善的社会公信力,同时彰显了新华网公益报道的人文关怀。在具体的公益报道中,新华网将视角从明星、企业、领导转移到普通人的公益活动中,借助各类社交媒体,以新闻、广告等方式展开传播,并与慈善机构进行合作,进行扶贫、救灾、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慈善宣传,有效提高了公益慈善的社会渗透力,同时有效发挥了媒体的慈善监督作用。具体来讲,新华公益的公益监督主要是通过以下三个途径实现的:一是客观报道。即通过客观的公益报道,让受众全面了解慈善机构的财务运营状况;二是批判揭露。即通过公益报道公开揭露慈善机构的浪费、腐败、贪污等问题;三是使用内部参考。即针对不适宜公开揭露的问题,通过内参的方式向相关部门和领导反映,进而促进问题的内部解决,避免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不难发现,新华公益借助媒体的独特功能,在帮助受众了解慈善组织运行情况的基础上,有效约束和规制了慈善人员的个体行为,有助于促进慈善事业的规范发展。

二、强大的“母媒体”资源优势

新华公益之所以能够成功,离不开“母媒体”新华社的强力支撑,尤其是新闻资源和信誉资源两方面的支撑,这不仅对提高新华公益的品牌知名度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对增强新华公益的公信力有着重要意义。

新华公益作为新华网的一个频道分支,隶属于新华社的官方网站,也就是说,继承新华网在内容、人才、技术、品牌等方面的资源本就是其内在优势。首先,新华网基于母体新华社,能够高度共享内部优质的信息、数据和人力资源。不同于商业网站在内容生产上的局限性,新华公益所传播的各类新闻信息,基本都由新华网职业记者所提供,这就确保了其内容的权威性和优质性。其次,新华公益具有较强的独立写作权,这就赋予了其更多的自由度,记者可深入了解、提供大量优质原创新闻,有效保证了其在内容建设上的稳定性。最后,新华公益凭借新华网强大的内容聚合能力和流量吸引力,在传播内容的海量性上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为受众提供几乎无限制的信息供应。调查发现,公益新闻中的许多报道都源于其他主流媒体,如《人民日报》《北京青年报》和央视网等,在专业性、权威性、丰富性上都得到了保证。

同时,新华公益具有强大的信誉资源优势。新华网作为主流媒体的代表,在各方面都形成了独特优势,尤其是在突发新闻和重大新闻报道中,权威、及时、全面、深入等都是其他媒体无法媲美的,而这为其积累了强大的信誉资源,也为新华公益的成功提供了重要保障。首先,在突发新闻报道中,新华公益能够凭借“母媒体”的优势,第一时间向受众提供权威信息和公益渠道。如在2019年的“6·17宜宾地震”发生后,新华公益与新华网同步进行了救灾情况的报道,不仅快速消除了事件的不确定因素,而且有效激发了受众的公益动力,纷纷通过有效渠道进行公益捐献,在专业性、公信力上都赢得了受众认可。其次,新华公益也凭借自身在内容、平台上的优势,积累了大量的信誉资源,在每日报道和附着力上都有着不错的表现,这一点从在线募捐的总额、人数、项目总数上就能够窥探一二(如下图)。可以说,在“母媒体”新闻资源和信誉资源的加持下,新华公益形成了较强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而这正是互联网公益的核心要素,也是其独有的特色优势。

三、智慧化的公益服务平台

新华公益作为新华网旗下的品牌频道,经过多年建设,已经成为一个智慧化水平较高的公益服务平台,尤其是在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下,能够为慈善机构和非营利组织提供专业、多元、个性的咨询筹款服务,这成为新华公益的核心竞争优势之一。同时,新华公益还能够提供行业政策、专家意见、地方动态、项目创投等公共服务,是一个具有较强前瞻性、创新性的智慧公益平台。

据中国社会组织网统计,目前我国依法注册存在的社会组织近70万个,但由于技术平台的制约,还有许多未注册的组织没有汇总统计,这也为公益事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掣肘,无论是社会问题分析还是公益组织的数据需求,都迫切要求构建一个综合性公益数据平台。基于此,新华公益服务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在深度整合优势资源的基础上,迅速完成了公益大数据平台的转型升级,并由此开启了其全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升级后的线上捐赠系统,为公益组织进行专业规范的数据管理提供了重要支撑,有效提高了我国公益事业的发展效率。

客观来讲,国内在公益事业的智能化建设方面尚处于探索阶段,许多都停留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收款的浅层次,在平台盈利模式的探索上基本处于空白状态。而反观国外,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在公益智慧化建设方面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模式,如Blackbaud公司已经成功完成了纳斯达克上市,且每年的收入高达5亿美元。新华公益在充分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理念与模式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實际,也开启了智慧公益的计划,并成功筹到了开发升级和运营维护两笔资金,在智慧公益管理系统、物联网、移动终端等建设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打造智慧公益生态圈提供了重要支撑。而就盈利方面,新华公益通过对在线募捐平台所产生的数据分析,可生成不同的公益相关行业指引、智慧公益培训等产品,为实现智慧公益的良性发展夯实了基础,同时有效拉近了与国外智慧公益的发展差距。

四、“互联网+项目孵化”的运行机制

新华公益以新华慈善基金作为根本依托,不断深化公益事业、项目策划、理念传播的整合,经过多年探索,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互联网+项目孵化机制。新华慈善基金,是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设立的,具有社会公开性质的募捐基金,由新华社和新华网共同管理,是当前国内集媒体、互联网、公益慈善为一体的基金平台,主要致力于公益慈善事业的研究和讨论,并广泛涉及公共信息传播、慈善文化传播、智慧公益数据分析、慈善品牌推广、舆论研判等诸多领域,是新华公益的核心品牌要素。

近年来,新华公益以新华慈善基金为撬点,不断推动我国公益事业的创新发展,尤其是借助传播优势和技术优势,成功打造了网络化、多元化、动态化、智能化的新型公益生态圈,构建了互联网+项目孵化机制。可以说,在全新公益传播矩阵的加持下,新华公益形成了极强的创新驱动力,有效促进了中国公共福利事业的转型升级。目前,新华公益的项目孵化业务范围十分宽广,涉及慈善公益项目资助、慈善公益活动推广、公益产业研究支持、慈善品牌与文化推广等,为公益慈善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新华公益的项目孵化还具有较强的延展性,不仅支持弱势群体、环境生态、卫生保健、精准扶贫等方面的公益事业,而且支持非营利组织的公益培训、国际交流等活动开展,同时构建了公益传播矩阵,借助新媒体平台展开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的战略布局,营造良好的公益慈善文化氛围。最为重要的是,通过线上募捐平台,无论是项目发起人还是捐款人,只要具备相应的条件都能够平等参与,同时平台还提供了相应的公开渠道和监督保障,真正意义上地实现了互联网+项目孵化。

五、结语

新华公益借助“母媒体”的资源、品牌、技术、平台等诸多方面的优势,通过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在整合自身优势资源的基础上,逐步构建了智慧化、开放化、动态化的线上公益生态圈,有效实现了主流媒体和公益慈善的深度整合,不仅实现了对新华网、新华社的品牌反哺,而且提高了自身的品牌粘合度,拓展了自身的效益空间。更重要的是,新华公益为主流媒体的公益传播提供了良好范式,具有非常重要的学习借鉴价值。

作者单位 天津城建大学

参考文献

[1]刘艳.媒介融合视域下公益传播路径反思[J].青年记者,2019(08).

[2]任志方.主流媒体履行社会责任的新手段和新趋势[J].青年记者,2018(21).

[3]任学安.新时代的正能量传播——央视公益广告创新探析[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7(12).

[4]贺义荣.新媒体环境下公益传播的策略分析——以微信朋友圈“小朋友画廊”传播为例[J].传媒,20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