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综艺节目如何发挥自身在铸牢文化自信方面的作用
——以湖南卫视音乐综艺节目《声入人心》为例

2020-01-05 01:27刘莎莎
开封大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人心歌剧栏目

刘莎莎

(开封大学 公共艺术教研部,河南 开封 475004)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情感和精神追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音乐作为人的认知、情感和精神的表现方式,与人类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以传播文化、弘扬文化、发展文化为目的的音乐文化交流活动,在树立文化自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要通过传播,让音乐文化走进普通民众的生活,滋养人们的心灵,使受众获得精神满足,进而引领他们的价值追求。

美声音乐源自西方,是西方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来说,美声音乐属于舶来品。中华文化海纳百川、兼收并蓄,拥有博大的胸怀。几个世纪以来,美声音乐在中国不断地传播、传承、发展、创新。湖南卫视播出的音乐综艺节目《声入人心》,颠覆了大众对美声音乐的传统印象,让观众重新认识美声音乐、共同感受美声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该栏目在豆瓣评分中获得了9.2分,赢得好评。中国音乐人在学习西方演唱艺术技巧的基础上,对美声音乐作品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充分展现了新时期我国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一、树立工匠精神,打造品牌节目

《声入人心》栏目定位于高端音乐,在创意设计、竞演规则设计、曲目的编创、评委的点评以及舞台、音响、灯光控制等方面追求创新,追求完美和极致,做到了精益求精。特别是在音乐理论解释和演唱点评上,深入浅出,使观众受益良多。

一是选取的音乐题材大众化,拉近了传统美声唱法和大众之间的距离。《声入人心》栏目通过主流化、通俗化的音乐作品来获得观众的高认知度。从《梁祝》到威尔第的《饮酒歌》,从Think of me到Per te ci saro,《声入人心》选用的歌曲满足了不同年龄段音乐爱好者的艺术欣赏需要,既维护了美声音乐的高雅,也照顾到了各个层面的观众。有些年轻人被选手的高颜值所吸引,开始关注美声音乐。二是音乐理论通俗化。每个歌手竞演前,都会对自己的演唱音区做一个说明。评委从专业角度,用通俗的语言去评判选手所适合的音域,评判音准、音色,评判和声的处理是否恰当、各项配合是否协调。每一处都精雕细琢,有利于观众了解美声音乐。三是不断满足大众的猎奇心理。当前,优秀的综艺节目大都来源于柔性化生产和个性化定制。《声入人心》栏目中包含有音乐剧、歌剧的元素,显然,栏目制作人树立了音乐剧、歌剧的创作意识,创新了节目运作模式。歌手需要职业化推介,《声入人心》栏目就为美声音乐逐梦人搭建了这样一个舞台。职业推介人为歌手们提供更为专业的职业规划,他们从买方市场出发,对歌手提出要求,这样就提供给普通大众一个了解歌手的选择、歌剧的运作流程的渠道,满足了大家的猎奇心理。这种工匠精神,这种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自然给观众带来了一档高品质的音乐类综艺节目。

二、牢牢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和主导权,展现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

文化自信的生成和提高离不开有效的活动载体,要让普通民众增强文化自信,广泛认同中华文化这个“根”与“魂”,就要确保优秀文化的广泛传播。综艺节目作为一个文化艺术活动载体,不但要满足大众的娱乐化需求,增强“通俗性”,还要肩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坚持“人民性”,巩固意识形态话语权,掌握意识形态主导权。《声入人心》栏目立足于文化自信,努力拓宽艺术视野,开辟创新途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民族音乐反映的是本民族的文化,体现的是本民族的精神气质。音乐类综艺节目要用通俗的语言、容易被普通民众所接受的方式去传播音乐,努力满足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在运作过程中,要把牢方向,掌握意识形态主导权,履行意识形态主体责任,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传播先进文化,“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2],让受众切实感受到一股向上的力量,在营造向真、向善、向美的和谐社会环境,增强凝聚力,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声入人心》栏目演唱比赛中,竞争激烈。观众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年轻的歌手们在处于逆境时咬紧牙关,坚持走下去,展现出一种不服输的精神;演唱团队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展现出一种同舟共济的集体主义精神。节目告诉大家,不是每一次努力都有好的收获,但我们不能气馁,必须克服困难,继续前行。正如歌曲《啊!生活》中唱到的:“生活是存在世界上更美丽的东西,有时候我们会对生命有一种敬畏之心,这一生都不会虚度光阴。”歌曲引导观众对生活的热爱,充满正能量。

网络时代,各种信息广泛传播。有些青年人受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拜金主义等西方不良社会思潮的侵蚀和影响,缺乏信仰,思想混乱、意志消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使全体人民紧密团结在一起,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3]。《声入人心》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强大的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去影响和教育受众。许多参赛歌手都用自己的歌声展示了纯净之美和力量之美,展现出当代青年的血性和担当。《声入人心》摒弃以往竞赛类综艺节目以“口水战”圈粉的套路,歌手之间的竞争立足于实力。评委根据歌手在运用意大利语、英语、法语演唱歌曲时表现出的声音把控能力以及音准、音色等美声音乐指标来评判,阐释专业歌手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那些看起来明明可以靠颜值取胜的歌手,偏偏在这里比拼实力。歌手以自己的真实体验告诉那些希望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的年轻人,从来就没有轻而易举的胜利,不劳而获行不通,必须丢掉幻想,对自己的人生和职业规划进行理性的考量。

三、兼收并蓄,实现中国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中华民族注重吸收外来文化精华,以丰富和发展本民族文化,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习近平总书记的传统文化观强调,把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民族精神的延续结合起来,把传统的和谐共生、兼收并蓄、求同存异的理念与当前对外文化交流结合起来,融传承与创新为一体,实现中国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音乐作为世界文化的通用符号,是连接中西方文明的重要纽带。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洋美声唱法开始在中国传播、发展。中国早期声乐家周小燕、郎毓秀、黄友葵、喻宜萱等人都曾远赴欧洲、美国学习声乐。学成归国后,她们积极投身音乐教育,为中国培养出大批声乐人才。歌剧、音乐剧知识在中国大地上不断传播,优秀剧目不断上演。在当今世界声乐舞台上,一直活跃着中国人的身影。

《声入人心》栏目中,一些年轻的音乐人能够熟练运用意大利语、法语、英语演唱《弄臣》《费加罗的婚礼》《军中女郎》等大家耳熟能详的西方经典歌剧选段。他们的倾情演唱拉近了西方歌剧与观众的距离,也增强了节目本身的亲和力。经典歌剧、音乐剧能够滋养受众的心灵,人们通过观看经典歌剧、音乐剧,能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进而增强文化自信。音乐类综艺节目《声入人心》将美声音乐与流行音乐融合在一起,颠覆了观众对美声音乐的固有印象,让大家重新认识了美声音乐。美声音乐,曲高而不和寡,高雅而不高冷。走偶像路线的竞演者形象设计,简洁而富有质感的舞台舞美设计,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使观众获得了新鲜的观赏体验,进而愿意接受更多高雅且极具正能量的音乐作品。

当观众们对中国民族歌剧的认识还停留在 《白毛女》《江姐》等传统声乐作品及其演唱模式上时,《声入人心》向大家展示了新时期中国声乐的大发展、作品质量的飞跃式提升。民国时期著名歌手姚莉演唱的歌曲《得不到的爱情》,被《声入人心》的歌手加入上海方言,重新演绎,并以音乐剧的演唱方式呈现在舞台上。《希拉草原》是一首蒙古族短调民歌,讲述了征战沙场的战士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想念家人的悲壮故事。该作品被《声入人心》的歌手加入马头琴和呼麦等蒙古族传统音乐文化元素,在美声音乐背景下演唱,感人至深。这种运用西方声乐技巧演唱、加入特色鲜明的地方文化元素的作品,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4]要“增强文化定力,把文化自信作为我们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不断巩固文化自信新成果、新成就”[5]。中华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中西方文化交流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主流媒体承担着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历史使命。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普通民众的艺术欣赏水平不断提升。电视综艺节目《声入人心》是一个声乐平台,它使传统的音乐文本与现代化表述手段相结合,通过歌手对西方经典音乐作品的完美演绎、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精准把握,通过现代交互化的视听技术,创造了高收视率,有力促进了音乐类综艺节目的发展,也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

猜你喜欢
人心歌剧栏目
The More We Get Together
愿得一人心
栏目主持人语
“大师问答”栏目问答精选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北京的沉浸式歌剧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歌剧要向戏曲学习
软糯甜美 俘获人心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歌剧在路上
“反腐”过后人心能否维稳?